蟬解《莊子》第06期 :《養(yǎng)生主》文字精讀版
在莊子親著的內(nèi)七篇里,《養(yǎng)生主》字數(shù)最少,加上標點一共七百來字。結(jié)構(gòu)也最簡單,前后兩段話,加上中間四個寓言,典型的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
但,這也是主旨最難把握的一篇文章,一不留神就會讀偏。
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來破解《養(yǎng)生主》真正的主旨。
首先,文章標題就有分歧,存在兩種解釋:一種是“養(yǎng)生-主”,另一種是“養(yǎng)-生主”。
意思截然不同,我們該如何抉擇呢?
古人注釋里,更多的認為是后者,“養(yǎng)-生主”。但到現(xiàn)代,前者“養(yǎng)生-主”反而占了主流,不知跟“養(yǎng)生熱”的興起是否有關(guān)。
說這篇文章講的是“養(yǎng)生”,證據(jù)也很充分。
比如第一段里有句話,叫“緣督以為經(jīng)”。這個“督”字,很多人解釋為“督脈”,
尤其是實修者,這種傾向更為明顯。
比如我很尊敬的一位老前輩——南懷瑾老師,在《莊子諵嘩》一書中,他就完全按督脈來理解,做了大段的精彩解讀。
再看“緣督以為經(jīng)”之后的四句話,“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yǎng)親,可以盡年”。
這顯然是講“養(yǎng)生”的,對吧?
而在“庖丁解?!边@個寓言里,當庖丁當著魏惠王的面,以他完美的殺牛技術(shù),瞬間把一頭活牛分解完畢,然后又講了一番他的“殺牛經(jīng)”之后,魏惠王怎么說的?
“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yǎng)生焉?!?/strong>
這不還是“養(yǎng)生”嗎?
對此,大家怎么看呢?
我個人支持第二種觀點,莊子這篇文章,養(yǎng)的是“生主”。
所謂“生主”,即“生命的主人”,就是上一篇《齊物論》講的“真君”“真宰”,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自性”“真我”。
莊子文章雖然汪洋恣肆,貌似東一句、西一句的,但他的主旨始終是非常明晰的,明晰到每篇文章都可以用一個大眾熟悉的詞匯來概括,比如《逍遙游》的“心量”,《齊物論》的“分別”。
那么,《養(yǎng)生主》可以用一個什么詞概括呢?
我們還是先來了解一下,《養(yǎng)生主》都講了些什么?
《養(yǎng)生主》第一段,開頭就是千古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等等,接著是“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兩句,然后就是“緣督以為經(jīng)”以下,四個“可以”。
中間的四個寓言,第一個就是著名的“庖丁解?!?。
這段文字很精彩,我們只說重點,庖丁的技藝高超到什么程度呢?
庖丁殺牛,可以讓皮肉骨瞬間瓦解,“如土委地”,這個畫面,大家不妨腦補一下。
其他人殺牛,一年換一把刀的,那就算好手了,菜鳥幾乎每月都得換刀,而庖丁的刀用了十九年了,殺了幾千頭牛了,還嶄新锃亮跟新磨過的一樣,他怎么做到的呢?
庖丁說:“彼節(jié)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成語“游刃有余”就出自這里,是每個人都向往的高手的境界。
但這個寓言有個很大的問題,就像南老師說的:
“莊子講得好好的,教人養(yǎng)生活得長,活得舒服,可是為什么弄一段殺牛的來講?你說怪不怪!”
大家覺得怪不怪呢?好,我們接著看下去。
第二個寓言,說一個叫公文軒的人,見到右?guī)煟ü俾毭┻@個人只有一條腿,就驚訝地問道“這是什么人?怎么只有一條腿?是天造成的呢,還是人造成的呢?”
然后右?guī)熁卮?,也有人說是公文軒自問自答,說這是天造成的,跟人沒關(guān)系。
很簡單的對白,莊子在表達什么呢?
第三個寓言,是說“澤雉”,也就是野雞,它們“十步一啄,百步一飲”,生活很辛苦,即便如此,它們也并不期待像家雞一樣,被人養(yǎng)在籠子里,吃喝不愁。因為“神雖王,不善也”,活得不自在,再神氣有什么用!
最后,莊子還講了個“秦失吊喪”的寓言。
秦失是老子的好朋友,老子去世,秦失前去吊喪,干號了三聲就出來了。
弟子們看不明白了,就問秦失:老子不是老師您的好朋友嗎?吊喪怎么能這樣隨便呢?
秦失說,我本以為老子是個至人,現(xiàn)在看來還不是。我剛才去吊喪,看到老年人哭老子,就像哭自己兒子,年輕人哭老子,就像哭自己母親,這就違背了老子的意愿,是古語說的“遁天之刑”??!
那些哭他的人不知道,老子應時而來,順時而去,是“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的。人一死,就解脫了“倒懸之苦”,何至于那么悲痛呢?
講完這個寓言,莊子用一句話結(jié)束全文,“指窮于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這后來也成了個成語,叫“薪盡火傳”。
以上就是《養(yǎng)生主》的全部內(nèi)容。咱們回頭看這幾個寓言哈,從殺牛的廚師講到缺條腿的官員,又從游蕩的野雞講到吊喪的怪人,加上前后兩段話,乍看上去一團亂麻,彼此之間有什么關(guān)聯(lián)呢?
只有找到其中的關(guān)聯(lián),我們才能確定,《養(yǎng)生主》的主旨到底是什么?
大家發(fā)現(xiàn)什么了嗎?
古人云:“書不盡言,言不盡意?!保ā兑住は缔o上》)
高明的文章往往都是這樣,話不一下子說透,讓讀者自己去悟,莊子的《養(yǎng)生主》,正是如此。
六段文字,看似一團亂麻,其實是有一條主線的。
如果要用一個詞概括,我想就是兩個字——“執(zhí)著”。
上篇《齊物論》,莊子破的是“分別”,而這篇《養(yǎng)生主》,他破的是我們的“執(zhí)著”。
這也太過于順理成章了吧?說實話,我也懷疑過,但翻來覆去看,發(fā)現(xiàn)事實如此!
《養(yǎng)生主》,滿篇都是“執(zhí)著”二字。
首先第一段,他講“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后邊還有兩句“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
用有限的生命去追逐無限的智識,本身就很危險,還汲汲以求成為“智者”,就更加危險了!
人越有智識,越容易分別、執(zhí)著,離道就越遠,所以老莊都一再講“絕圣棄智”。
這是接著《齊物論》,破除我們對智識的“執(zhí)著”。
接下來,“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很突兀的兩句話,貌似前后都不搭呀!后面接著一句“緣督以為經(jīng)”,如果按督脈運行來理解,跟為善、為惡又有什么關(guān)系?
莊子的文章,不是按一般人的思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他可能會先拋出解決之道,然后再去談問題,《齊物論》不正是如此嗎?
“緣督以為經(jīng)”也是一個解決之道,我們按正常思路來解讀,放在最后說。
先來說“庖丁解?!?,莊子用這個寓言,很明顯,破的是我們對肉體感官的執(zhí)著。
庖丁的神乎其技,真正的訣竅是“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這句話。
庖丁殺牛時,會徹底關(guān)閉自己的六根,然后憑借“神”,即“生主”,即那個無所不知、本自具足的自性、真我來做事,從而達到“游刃有余”的境界。
可以說,真正的“游刃有余”,就是放下多余的一切!
另外,我們不要忘了庖丁的身份,他開口第一句話就說:“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
殺牛只是個形式,真實的庖丁是個修道者,他借殺牛來養(yǎng)神,即“養(yǎng)生主”。
所以,莊子并不是用殺生來講養(yǎng)生,養(yǎng)我們這個肉身,恰恰相反,他要我們放棄對肉身的執(zhí)著。
修道者的職業(yè)多了去了,為何偏偏選個殺牛的呢?
傳統(tǒng)文化里的牛,是溫順、勤勞的象征。但另一方面,牛也是堅固無明的象征,比如我們形容一個人固執(zhí),會說他“牛脾氣”,對不對?
而且,總有一天,我們都會像庖丁刀下的牛一樣,“如土委地”的,歲月也是把殺牛刀啊!
所以庖丁解牛,可以理解為一個有道的人,以關(guān)閉六根的方式證入“自性”(官知止而神欲行),亦即破除對肉身感官的執(zhí)著,進入與真我合一的境界。
接下來,在一條腿的右?guī)熯@個寓言里,莊子用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破的是我們對自己這個相的執(zhí)著。
莊子一書,尤其第五篇《德充符》一文,有不少一條腿的人,但這里用的是“介”,而《德充符》里用的是“兀”?!柏!笔怯眯炭车粢粭l腿,屬于人患?!敖椤眲t是生來只有一條腿,屬于天意。兩者寓意是不同的。
我們天賦的一切,性別、相貌、家庭出身、性格、才華等等,在我們眼里,都是非常重要的個人標簽,構(gòu)成別人眼中我們的相,俗稱“形象”。
如果我們過于執(zhí)著這個形象,等于一輩子活給別人看,就失去了生命本身的意義。
所以莊子要我們破這個執(zhí)著,你是什么樣就什么樣,活出自己的本來面目來。
接下來“澤雉”的寓言,“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破的是什么執(zhí)著呢?
顯然,破的是我們對生存的安全感的執(zhí)著。
為了這份安全感,很多人寧愿把自己局限在一個狹小的范圍,而放棄了無比廣闊的“道”的天地。
如果按“養(yǎng)生”來理解,當然還是家雞條件更優(yōu)越,保養(yǎng)得更好,但是“神雖王,不善也”。
一味沉溺于紅塵、汲汲求取榮華富貴的人,如《逍遙游》里“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乃至堯舜等人間帝王,都是莊子筆下“畜乎樊中”的家雞,同樣是“神雖王,不善也”。
澤雉象征的是莊子這樣的修道者,雖然生活艱苦,但活出了生命本身的意義。
最后一個寓言“秦失吊喪”,其實破的是兩種執(zhí)著。
通過老子的“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破我們對于生死的執(zhí)著,這個我們很容易看出來。
但是,秦失認為寓言中的老子尚未達到至人境界,因為他還沒有破完“情執(zhí)”。
老子死后,那么多人去哭喪,悲痛欲絕,顯然是因為老子不能忘情,或者說,他不能讓他身邊的人忘情。至人無己,既要自己忘情,也要能讓別人忘情,此即《德充符》說的“人故無情”,即“不以好惡內(nèi)傷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span>
所以我們看,四個寓言,破的是我們的五種執(zhí)著:感官、形象、安全感、生死以及情感。
大家想想,生而為人,是不是這五種執(zhí)著最為常見?
這是人類最本能的執(zhí)著,如影隨形,非有道者不能破!
怎么破?莊子說要靠“養(yǎng)”,養(yǎng)生主的“養(yǎng)”!
怎么養(yǎng)?這就要回到“緣督以為經(jīng)”了。
我們先從字形看,“督”在甲骨文里就出現(xiàn)了,從目,從叔。“叔”最初是“撿稻谷”的意思,所以“督”的象形意義,是瞪大眼睛認真地撿稻谷,《說文解字》說“督,察也”。
另外,督在古代還有“中”、“正”的意思。
“督,中也?!薄蹲謪R》
“督,正也?!薄稜栄拧め屧b下》
“督”的這幾層意思,跟我們現(xiàn)代的用法其實差不多,監(jiān)督、督察也都是常用詞。
包括督脈,也大體上位于人體的正中位置,對吧?
但“緣督以為經(jīng)”的“督”字,我個人認為,講的并非“督脈”,而是用其本義:察,覺察。
“緣督以為經(jīng)”的意思是,依止你的覺察力,經(jīng)常覺察自己是否安住于正道。而對道家來說,正道也就是中道。
“緣督以為經(jīng)”前面是什么?“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這不是講的安住于中道嗎?
安住于中道,自然可以做到那四個“可以”,保身、全生、養(yǎng)親、盡年,身、心、人、我均可兼顧,而“養(yǎng)生”的涵義自然包括在內(nèi),咱們中醫(yī)不也講究陰陽平衡嗎?
至于后世是不是從莊子這句話,發(fā)揮出“督脈”運行的理論和功夫,那是另一個話題了。
但我始終認為,老莊等先秦道家,講的主要是心性上的功夫,至于氣脈等“技術(shù)”層面,更多的還是后世的發(fā)揮。
所以,“養(yǎng)生主”養(yǎng)的不是肉身,而是自性,關(guān)鍵是破本能的執(zhí)著,時刻保持覺察力,讓自己安住于中道。
這樣一來,結(jié)尾一句話就好理解了,“指窮于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這里的“指”,是“脂膏”的“脂”,就是蠟燭。字面意思看,蠟燭燃燒,遲早會燒完的,但火是不會消失的。
“薪盡火傳”,跟《齊物論》結(jié)尾的“莊周夢蝶”,其實是一個意思。
薪,就是莊周,就是我們的肉身,在“物化”之中,遲早會消失。
火,就是蝴蝶,就是我們的自性,即我們真正的生命,不生不滅,永恒存在。
莊子,正是“養(yǎng)生主”方面一位真正的大師。
以上是我對《養(yǎng)生主》一文的解讀,一家之言,歡迎大家評論、轉(zhuǎn)發(fā)。
蟬大俠經(jīng)典導讀,讓經(jīng)典更好讀,咱們下期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