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體系也稱作國際貨幣制度,指在國際經濟關系中,為滿足國際間各類交易的需要,各國政府對貨幣在國際間的職能作用及其他相關國際貨幣金融問題所指定的協定、規(guī)則和建立的相關組織機構的總和。
確定一種貨幣體系的類型主要依據三條標準:
第一、貨幣體系的基礎即本位幣是什么;
第二、參與國際流通、支付和交換媒介的主要貨幣是什么;
第三、主要流通、支付和充當交換媒介的貨幣與本位幣的關系是什么,包括雙方之間的比價如何確定,價格是否在法律上固定以及相互之間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自由兌換。
綜合以上標準,國際貨幣體系可劃分為三種類型:國際金本位制度、布雷頓森林體系和牙買加體系。
1. 國際金本位制度
產生背景:
1816年,英國制定了《金本位制度法案》,率先采用金本位制度。鑒于當時英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英國的做法被歐洲各國及美國紛紛效仿。到19世紀80年代,金本位制度發(fā)展成為世界性的貨幣制度。
主要內容:
(1)黃金充當國際貨幣。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兌換,以及黃金自由進出口。這一特點決定了金本位制度具有一個與紙幣本位制度截然不同的優(yōu)勢——沒有通貨膨脹。
(2)各國貨幣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的含金量對比所決定。各國貨幣都規(guī)定含金量,各國貨幣所含金量之比即為鑄幣平價,鑄幣平價決定著兩國貨幣匯率的法定平價。金本位制度下的匯率是非常穩(wěn)定的。
(3)國際收支可以實現自動調節(jié)。例如:國際收支赤字--本國黃金凈輸出--國內黃金儲備下降--貨幣供給減少--本國商品競爭力增強--出口增加--國際收支改善。
崩潰原因:
金本位制通行了約100年,其崩潰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黃金生產量的增長幅度遠遠低于商品生產增長的幅度,黃金不能滿足日益擴大的商品流通需要,這就極大地削弱了金鑄幣流通的基礎。
第二,黃金存量在各國的分配不平衡。黃金存量大部分為少數強國所掌握,必然導致金幣的自由鑄造和自由流通受到破壞,削弱其他國家金幣流通的基礎。
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黃金被參戰(zhàn)國集中用于購買軍火,并停止自由輸出和銀行券兌現,從而最終導致金本位制的崩潰。
2. 布雷頓森林體系
產生背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還沒有結束的時候,同盟國即著手擬定戰(zhàn)后的經濟重建計劃,希望能夠避免兩次大戰(zhàn)之間的那種混亂的世界經濟秩序。1944年7月,44個同盟國的300多位代表出席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布雷頓森林市召開的“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商討重建國際貨幣制度,在這次會議上產生的國際貨幣體系因此被稱為布雷頓森林體系。如果大家想進一步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請戳此帖 http://bbs.pinggu.org/thread-3067530-1-1.html
主要內容:
(1)美元與黃金掛鉤。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可按官價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為使黃金官價不受自由市場金價沖擊,各國政府需協同美國政府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維持這一黃金官價。
(2)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其他國家政府規(guī)定各自貨幣的含金量,通過含金量的比例確定同美元的匯率。
(3)實行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各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只能在法定匯率上下各1%的幅度內波動。若市場匯率超過法定匯率1%的波動幅度,各國政府有義務在外匯市場上進行干預,以維持匯率的穩(wěn)定。若會員國法定匯率的變動超過10%,就必須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批準。布雷頓森林體系的這種匯率制度被稱為“可調整的釘住匯率制度”。
(4)確定國際儲備資產?!秴f定》中關于貨幣平價的規(guī)定,使美元處于等同黃金的地位,成為各國外匯儲備中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
(5)國際收支的調節(jié)。短期的失衡有IMF提供信貸來解決,長期的失衡則通過調整匯率評價來調節(jié)。但是在實際運行中,兩種方法的效用都不大,因為IMF通過配額籌集的資金規(guī)模有限,而匯率的調整又由于各國的利益和立場的不同難度很大。因此,在布雷頓森林體系運行的20多年里,國際收支大面積失衡狀況一直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決。
崩潰原因:
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布雷頓森林體系實際上是一個以美元為中心的體系,美元的命運左右著該體系的命運。伴隨著美國國際收支的變化,美元經歷了“美元荒”(各國都缺少美元)——“美元泛濫”(美元大量外流導致各國手持美元數量激增)——“美元危機”(各國對美元缺乏信心及至大量拋售美元)的演變。1971年,為阻止各國政府繼續(xù)向美國以美元兌換黃金,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宣布實施“新經濟政策”,單方面終止布雷頓森林會議上同意各國政府按官價向美國政府以美元兌換黃金的承諾,并加征10%的進口關稅。為報復美國,其他國家也紛紛撕毀與美國保持規(guī)定匯率的協議。至此,布雷頓森林體系宣告垮臺。
3. 牙買加體系
產生背景:
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后,國際間為建立一個新的國際貨幣體系進行了長期的討論與協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于1972年7月成立一個專門委員會,具體研究國際貨幣制度的改革問題。委員會于 1974的6月提出一份“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綱要”,對黃金、匯率、儲備資產、國際收支調節(jié)等問題提出了一些原則性的建議,為以后的貨幣改革奠定了基礎。直至1976年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理事會“國際貨幣制度臨時委員會”在牙買加首都金斯敦舉行會議,討論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的條款,經過激烈的爭論,簽定達成了“牙買加協議”,同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理事會通過了《IMF協定第二修正案》,從而形成了新的國際貨幣體系。
主要內容:
(1)多元化的國際儲備體系。在國際儲備體系中,包括美元、英鎊、日元等在內的自有外匯占主要地位,特別提款權以及在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占有一定比例,而黃金仍然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2)多元化的匯率制度。IMF成員國可以自行安排匯率制度。1999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匯率制度細分為沒有獨立法償貨幣的匯率制(可以認為是完全的固定匯率制)、貨幣局制度、傳統(tǒng)的釘住匯率制、釘住水平帶的匯率制、爬行釘住、爬行的帶狀匯率制、沒有事先宣傳路徑的管理浮動制以及獨立的浮動制共八類。
(3)多種國際收支的調節(jié)手段。牙買加體系允許會員國通過匯率、利率、國際金融市場以及IMF的協調作用等多種手段來調節(jié)國際收支,試圖建立一個靈活有效的國際收支調節(jié)機制。
牙買加體系需要改革:
如果說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國際金融危機是偶然的、局部的,那么,在牙買加體系下,國際金融危機就成為經常的、全面的和影響深遠的。1973年浮動匯率普遍實行后,西方外匯市場貨幣匯價的波動、金價的起伏經常發(fā)生,小危機不斷,大危機時有發(fā)生。1978年10月,美元對其它主要西方貨幣匯價跌至歷史最低點,引起整個西方貨幣金融市場的動蕩。這就是著名的1977年—1978年西方貨幣危機。由于金本位與金匯兌本位制的瓦解,信用貨幣無論在種類上、金額上都大大增加。信用貨幣占西方各通貨流通量的90%以上,各種形式的支票、支付憑證、信用卡等到種類繁多,現金在某些國家的通貨中只占百分之幾。貨幣供應量和存放款的增長大大高于工業(yè)生產增長速度,而且國民經濟的發(fā)展對信用的依賴越來越深??傊?,現有的國際貨幣體系被人們普遍認為是一種過渡性的不健全的體系,需要進行徹底的改革。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