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就在身邊
——學習永威之我見
許鴻賓
一
從文成回到權(quán)寨中學,最大的感受是:老家學習“永威模式”已經(jīng)到了癡迷的程度?!跋葘W后教,當堂訓練”,這是永威經(jīng)驗的“精髓”,肯定是要照辦的;出示“教學目標”,并讓學生朗誦之,竟然也是每節(jié)課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教師上課當然要有教學目標。讓學生知道這目標,也成(不知道也沒關(guān)系,教學目標應該是教師自己掌控的);但讓學生煞有介事地齊聲讀出來,就未免顯得滑稽了。我忍不住說出自己內(nèi)心的困惑,有同事就小聲的告誡我:評分表上印著這一項呢,若不讓學生念,小心扣分!
哦,明白了。這是一場自上而下依靠行政權(quán)力推動的教改,老師們?nèi)绱酥v課,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而是為了應付領(lǐng)導。
不由想起了義堂老師的那句話:學習永威,可否不全等于永威?
誠哉斯言!
二
“永威模式”確實在永威中學搞成功了,我對此毫不懷疑。但這是否意味著“永威模式”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呢?未必?!坝劳J健逼鋵嵕褪乔皫啄晏岢摹把笏冀虒W法”,洋思中學的蔡林森校長退休后被聘到沁陽永威學校,于是,“洋思教學法”改頭換面,成了“永威模式”。永威中學的出名是必然的,因為那里的掌舵人是蔡林森。其他地方紛紛效仿之,但鮮有報道說哪個學校因為學習永威而成了“永威第二”,這也是必然的,因為蔡林森只有一個,掌握“洋思教學法”精髓的蔡林森只有一個,他曾在洋思,現(xiàn)在永威。永威經(jīng)驗被概括為“先學后教,當堂訓練”,但它的精髓絕不是這區(qū)區(qū)八字個能概括的。到永威取經(jīng)的多如牛毛,但取到真經(jīng)的卻是鳳毛麟角。許多人是學了皮毛回來,結(jié)果是永威沒學成,自己的特色也丟了。
這樣的例子是很多的。某學校領(lǐng)導到開封求實中學參觀,對那里的標語口號頗感興趣,回來后要求各班教室也要掛上同樣的牌子,結(jié)果花費不菲,學校面貌卻無改觀。
學不了永威模式的精髓,是不是我們的教改就沒有希望了?
答案當然不是。
三
古人常說:教無定法。且不說不同學科有不同學科的特點,就是同一學科,由于不同的授課者有著不同的思想、性格和受教育背景,教法也會千差萬別。每個人都應該選用適合自己的那套方法,并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改進提高。正如魏書生老師所說:有的老師口才好,你就讓他講去;有的老師喜歡考試,你就讓他考去;有的老師擅長課下輔導,也能培養(yǎng)出人才。
這樣有特色的老師就在我們身邊。聽其課,取其長,不亦樂乎?
那天愛菊在八六班講《紀念白求恩》。講課前曾問她打算怎么講,她說基本不講,主要是讓學生讀。我當即表示擔心。在我看來,學生的讀書水平就那樣,要想“出彩”,還得靠老師講。但聽完這堂課,我服了。她所說的“讀”,并不僅僅是“讀”:它有形式的變化,單個讀,一齊讀,還有男女生賽讀;不僅“讀”,還要“說”,說說各段的中心句,說說你如何設(shè)計讀的語氣;不僅讀,還要“看”,看課本外的白求恩故事,看白求恩的工作現(xiàn)場圖片;不僅“讀”,還要“寫”,站在白求恩烈士墓前,你有什么想法,想出來與同學交流。
最令人稀奇的是,她們班還有讀書方面的“四大高手”,哪個高手出來,都是聲音洪亮聲情并茂栩栩如生,讓人如同身臨其境。
回到自己班,我也給同學們定下了目標:這一學期結(jié)束時,七五班也要培養(yǎng)出自己的“四大高手”!
鄭新平老師,原來在小學任教,來初中時間不長,但她講課的功底一點不差。她的課自然流暢,親和力強,尤其擅長使用多媒體。這次她講《紫藤蘿瀑布》,要在課堂上播放朗誦課文的錄音,她已經(jīng)在百度上找了一個符合要求的視頻材料,視頻和音頻配合得很完美。但由于格式不對,沒法在Power Point(幻燈片)上使用。我?guī)退D(zhuǎn)換了格式,仍然沒有解決問題。最后,她發(fā)現(xiàn)多媒體教室的電腦能上網(wǎng),就直接在百度上點擊播放。這堂課獲得了大家的好評,尤其是那個視頻,讓大家印象深刻。
在權(quán)寨中學,除了以前的向春老師,我應該是擺弄電腦最早的,不過在多媒體應用這方面,我卻要向新平學習。
還有郭穎。這小姑娘也是從小學調(diào)過來的,至今還依稀帶著那股“小學味”:對基本功訓練極其重視,喜歡讓學生“掌聲鼓勵”。小郭老師的課堂氣氛緊張有序,學生訓練有素,尤其是她那一口甜美、標準的普通話,令人百聽不厭。我一直覺得自己的普通話是最棒的,參加水平測試,能考90分以上呢,但聽了郭穎的普通話,我閉了嘴。
四
大概在十年前,同事順河曾語重心長地說:“兄弟,到了咱這年齡,該有一套自己的東西了。”他的意思是,人到中年,在教學上得有自己的風格了。他這番話讓我印象深刻。從那時起,我就一直在思考,屬于我的風格是什么呢?
那時,講課完全是跟著感覺走,茫茫然根本不知“風格”為何物。不過,我至少明白一個理兒:向長者學習,向有經(jīng)驗的專家學習,是提高自己的一條捷徑。
在我的教學生涯中,確實遇到過幾位可敬的長者。
第一位是徐鐵生老師。徐老師是我初二時的班主任,那時的同學都傳說著他的課教得如何如何好,我那時尚年幼,也覺得徐老師教得好,但說不出咋好。唯一留下鮮明印象的,是徐老師那一手漂亮的粉筆字。如今徐老師已經(jīng)退休在家,我越發(fā)地想念他。上網(wǎng)查資料,有些網(wǎng)站要求“注冊”,為了在忘記密碼時能夠找回密碼,還要選擇一個問題并輸入答案。每次,我選的問題都是 “你初中的班主任是誰”,然后鄭重地輸入三個字——徐鐵生??梢娝谖倚闹械姆萘恐亍?上覜]有好好練字,至今仍以“童體字”示人,實在有負徐老師的教導。
第二位是劉義堂老師。劉老師是軍人出身,退伍后投身教育,在二十余載的教學生涯中,他不但勤于鉆研,而且長于總結(jié),撰寫過各類文章上百篇。劉老師的教學理念對我影響頗大,尤其是他那篇《語文教法兼容之我見》,精辟地論述了“漁”與“魚”、“新”與“舊”、“活”與“死”、“慈”與“嚴”的關(guān)系,提出了“多管齊下,兼收并蓄”的觀點,讓人耳目一新。對于新觀念新教法,他不會盲目接受,也不會一味排斥;對于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和教法,他不輕易否定,也決不墨守成規(guī)。這種開放式的教學思想最終使劉老師成為語文教學方面的權(quán)威人士,也使我等后生晚輩獲益匪淺。
第三位是衡水旺老師。在文成中學打工三年,最大的收獲就是與衡老師相識并拜他老人家為師。衡老師曾是西高翹楚,后被新鄭北大附中高薪聘走,2006年縣政府從江西引資創(chuàng)辦私立文成中學,又將衡老師從新鄭請回,以借其名氣來打開局面。我曾多次入班隨高三同學一起聽衡老師講課,聽他講標點符號用法,聽他解讀四大名著,邊聽邊贊嘆:真是一個淵博的宿儒!在他的課堂上,我第一次聽說,“王”字旁其實不是王字旁,而是“玉”字旁,術(shù)語稱為“立玉旁”或“斜玉旁”,寫法即為“玉不加點”。這是漢字充當部首時出現(xiàn)的形變現(xiàn)象。大家可以觀察一下,“王”字旁的字確實大都跟“玉”有關(guān),如:琰(美玉)、環(huán)(玉圈)、玲(清脆的玉聲)、玫瑰(美玉)、球(玉罄)、理(治玉琢玉)、瓊(赤色玉)、瑞(玉制的信物)。在漢字中,這類情況很多——比方說“肉”字做偏旁時,就形變?yōu)椤霸隆睜?,出現(xiàn)在“臉”“腹”“膜”“肌”“膚”“肝”“脾”“腸”“肥”等字中。這些字沒有一個跟“月”有關(guān)系,但都能跟“肉”沾上邊。
除了隨堂聽課外,衡老師還親傳我兩套獨門秘笈:“三三制作文批改法”和“文言自譯五步教學法”。經(jīng)過幾年來的消化吸收,這兩套秘笈如今已成為我的看家本領(lǐng)。
對我啟發(fā)最大的,當屬來自北京的趙謙翔老師。以前就聽人提到過他。2007年3月去鄭州學習,有幸近距離聆聽趙老師的報告,他的那堂現(xiàn)代文閱讀課讓我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趙老師選的文章是畢淑敏的散文《給人生加個意義》。印發(fā)給學生時,題目被掐掉了。文章下面只有三個問題:
1、給文章加一個能揭示文章主題的標題。
2、自由歸納文章中的寫作方法。
3、文中哪一個思想的火花點燃了你?
題雖不多,卻高屋建瓴,一下子抓住了語文教學的關(guān)鍵。讀一篇文章,無非是弄清文章的內(nèi)容,借鑒文章的寫作技巧,從文章中汲取思想的營養(yǎng)。趙老師設(shè)計的三個問題,正好是這三個指向。
從鄭州回來后,我也選了幾篇現(xiàn)代文,搬到課堂上如法炮制,效果果然不錯。在這個基礎(chǔ)上,我逐漸摸索出一套叫做“探秘式教學法”的東西。
五
我發(fā)現(xiàn),每篇課文都是一個寶藏,寶藏里蘊藏著兩類“珠寶”,一類是“做人的道理”,一類是“寫作的技巧”。語文課堂,就是一個發(fā)掘?qū)毑氐钠脚_。
學語文,首先要學做人。
我一直認為,比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做人,而做人的道理不在政治書上,而在語文課文中。把這些道理挖掘出來,是每個語文老師的責任。
比如《一面》,里面的內(nèi)山老板雖然不是主要人物,但他對顧客的殷勤服務是不是值得學習?(班里63個同學,將來總有人會去做生意吧。)
再看《甜甜的泥土》,主人公王小亮拿到了媽媽送來的那包糖,“微微思考了一下,笑瞇瞇地給每個小朋友發(fā)了一顆,給要好的伙伴發(fā)兩顆,又恭恭敬敬地給了老師五顆?!毙×潦莻€不幸的孩子,但他也是個聰明的孩子,瞧他發(fā)糖時的安排,該是多么地恰當!
在《月跡》這篇課文里,三妹因為漂亮和張揚而引起了別的孩子的嫉妒,他們最終在奶奶的指引下學會了分享。張揚和嫉妒是有害的,也是許多中學生的通病,學習了這段課文,他們是否會受到一些啟發(fā)呢?
有些同學缺少恒心,學習上淺嘗輒止,那就給他們講講趙普和“三叔”(《三顆枸杞豆》)的故事。
就連《黃紗巾》這樣一篇不起眼的文章,也滿含做人的智慧。文中的女孩看中了小攤上出售的一條黃紗巾,“一整個晚上,女孩都下定向家里要錢的決心。最終,女孩也沒提要買黃紗巾的事,并發(fā)誓永遠不提這件事。家里不富裕,女孩知道。”這孩子多么懂事啊。最讓人感動的,是那位攤主愿意將黃紗巾白送給女孩時,女孩果斷地說:“不,我不能白收人家的東西?!辈荒馨资杖思业臇|西,既關(guān)乎道德,又關(guān)乎安全,每個孩子都要有這個意識。
學語文,還要挖掘課文中隱藏的寫作技巧。
許多語文老師講課,都少不了總結(jié)“寫作特點”這個環(huán)節(jié),但那些“寫作特點”究竟與學生的寫作有什么關(guān)系,卻不甚了了。其實,課文中的那些寫作技巧,大都是可以運用到學生的寫作實踐中去的。
比如《七顆鉆石》,為什么題目叫“七顆鉆石”,而不是“神奇的水罐”呢?開頭為什么要從“地球上的一次大旱災”寫起?為了表現(xiàn)小姑娘母女的愛心,作者設(shè)計了幾個情節(jié)?為了增加故事的神奇色彩,作者設(shè)計了水罐的幾次變化?這對于學生弄清“題目怎么擬”、“開頭怎么寫”、“故事怎么編”等問題,是極有幫助的。
季羨林先生的《幽徑悲劇》,全篇16段2600字,但直接描述“幽徑悲劇”的文字,只有第11段區(qū)區(qū)230字,不足全篇的十分之一。其它段落都寫了什么,有什么作用?這是非常值得探討的課題。許多同學寫作文喜歡直奔主題,三言兩語之后就無話可說了。如何鋪墊,如何控制文章的節(jié)奏,如何把文章拉長?《幽徑悲劇》都給出了參考答案。
九年級上冊的《一雙手》,塑造了一位名叫張迎善的林業(yè)工人形象,但課文沒有直接介紹張迎善的工作實績,而是把寫作重點放到他的一雙手上,通過這雙手來表現(xiàn)他的卓越貢獻。講完這篇課文,我布置了一篇作文:選一個恰當?shù)那腥朦c,來表現(xiàn)你一位親人的勤勞和奉獻。因為有例文可供參考,學生寫起來非常順手。這次作文涌現(xiàn)出的佳作被我整理后,在校報上刊登了一個整版。
六
所謂“探秘式教學法”,概括說,就是探思想教育之秘,探寫作技巧之秘。注重聯(lián)系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寫作實踐,是“探秘式教學法”的核心理念。注重與以往課文的比較,是“探秘式教學法”的重要方法。層層設(shè)疑,指向明確,是“探秘式教學法”的明顯優(yōu)勢。
怎樣“探秘”呢?主要有兩個要領(lǐng):
第一步,先設(shè)計一個大的疑問來籠罩全篇,以激起學生的探秘欲望。
如《安恩與奶?!?。以前課本選的是雨果的《諾曼底號遇難記》,后來被換成《安恩與奶?!?。我先介紹一下《諾曼底號遇難記》的內(nèi)容,然后告訴學生:《安恩與奶?!罚瑢懙帽取吨Z曼底號遇難記》還要好。真的嗎?到底怎么好?這就激起了學生的興趣。
講魏巍的《我的老師》前,我先問學生:“你寫一個人物時,最多寫過他的幾件事?”學生有回答三件的,有回答兩件的。我接著說:“有個作家,為了回憶他小時候的一位老師,一口氣寫了七件事。七件事?。≡趺捶诸?,怎么排序,怎樣安排詳略,都藏著大學問呢!”我的話還沒說完,許多同學已經(jīng)翻開課文數(shù)那幾件事去了。
第二步,聯(lián)系學生的寫作實踐,從內(nèi)容、思想、寫作三方面層層設(shè)疑,不斷刺激學生的探秘欲望。
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例。我依次提出如下問題:
1.寫百草園的景物時,作者寫到了10余種景物,他是如何駕馭這十余種景物,如何給它們分類、排序的?如果我們寫小學的校園,會描繪其中的哪幾種景物?
2.寫美女蛇的傳說,作者如何保證這個故事不偏離“百草園”這個主線?
3.寫在百草園中捕鳥,作者特意寫了“張飛鳥”的生活習性。這對表現(xiàn)主題有無作用?你的小學時代有哪些值得珍惜的回憶?
4.“三味書屋”里的生活,哪些給了“我”歡樂,哪些給了“我”痛苦?如果寫一篇《從XX小學到權(quán)寨初中》,你會怎樣給兩段生活定位?
探秘之前,我會給所有問題預設(shè)一個答案,但問題的設(shè)置是否合理,預設(shè)的答案是否周到,這都是個未知數(shù)。在探秘過程中,學生常常會有奇思妙想,探索出完全不同的結(jié)果。這就意味著,“探秘式教學法”的課堂時間是有彈性的。也許問題探完了,還有一些時間;也許問題探到一半,下課鈴就響了。這有什么關(guān)系呢?評公開課時,常常把教師能否控制好時間作為評價的尺度之一,在我看來,這是很荒謬的。
七
文成三年,從七年級教到九年級,初步形成了“探秘式教學法”的雛形?;氐綑?quán)寨,我要求從七年級帶起,就是希望在接下來的三年里,再來一個循環(huán),把“探秘式教學法”進一步充實、完善。目前,它在激發(fā)學生興趣方面已經(jīng)顯示出巨大威力,未來,它在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方面也一定會有良好表現(xiàn)。唯一的懸念是:在提高成績方面,它也能有所作為嗎?一直以來,我對分數(shù)存在偏見,以為素質(zhì)教育的春天即將來臨,“分數(shù)至上論”很快會沒有市場,但等了這么多年,分數(shù)反倒越來越重要了。為了補上這塊“短板”,我會繼續(xù)向身邊的新老同事學習,向大方之家求教。希望有一天,在與順河兄暢聊往事的時候,我能夠自豪地說:“哥哥,咱已經(jīng)有一套自己的東西了!”
至于永威,當然也是我學習、借鑒的對象。我正琢磨著,把永威“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理念嫁接到“探秘式教學法”上呢。不過,只是嫁接而已,我不會照搬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