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練生命。
每天做一點,一直向前走。
走一步,再走一步。
有了一種追尋的勇氣,生命便永遠年輕。
耐力是一種智慧;堅持走難走的路,必定能見到不尋常的美景。
韌性就是激情,精華只能在嚴謹中聚集。
“耐力”是一種優(yōu)秀品質,它絕對地與高遠的目標有關。
人生豐富的經歷以及在世事風云中留下的深淺足跡,會顯現出一種滄桑風味,像情節(jié)曲折的故事,像峰回路轉的奇景,讓人咀嚼回味。
思考能成就謀略,思考能產生成果,善于思考的人是智慧的人。
每一個人的道路上,命運都有可能安排你像纖夫一樣背負著重力在無路可走的地方走一段路,你只能咬牙,艱難地跨出帶著呻吟的步子,向前走。
堅持著,堅持著,堅持著;學習,工作,創(chuàng)造,這就是“智慧”。
名師,都是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或自設的艱苦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
事業(yè)的構思就像詠物言志散文的構思:托物,蓄勢,開掘。
走向成功的基本前提是占有時間,勤奮積累;發(fā)展自己的基本要求是鉆研教學,突破專題。
做一個善于提煉的人,善于對人事物、對生活、對社會進行感悟與提煉,以此利于自己的成長,利于自己的發(fā)展。
越是有豐厚的積累,越是容易看到事物的空白,越是容易觸發(fā)研究與寫作的思緒;沒有積累就進行拓展,于生活于學問都是一句空話。
研究,能讓我們做得更好;為了做得更好,我們應該有優(yōu)秀的研究方法。
當我們的提煉能力上升到“發(fā)現規(guī)律”的層次,我們在語文教學方面就會擁有很高的洞察力。
多儲備一些知識,多增長一些學問,多培養(yǎng)一些能力。
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該有自己喜愛的學習方法。
發(fā)展自己是我們每個人真正的大事。
沒有業(yè)余時間就沒有優(yōu)秀的成果。
一蹴而就的成功只能是想象中的故事。
在工作狀態(tài)中的中小學教師,成功的機會在八小時之外。
我常常為自己贏得了大量的業(yè)余時間而覺得幸福。
如果一千位同樣水平的教師在同一起跑線上開始自己的研究征程,那么,最成功的那一個人可能就是學習方法最好的人。
沒有大量的學術資料的支撐,一般研究者的研究是行之不遠的。因為他不知道學術世界正在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不知道別人的研究走到了一個什么樣的境界。
摘抄、摘錄、摘記,首先是一種學習的過程,而最為重要的過程在于摘抄之后的“分類研究”。凡大量的資料,不進行分類,不進行“連類而及”,便削弱了其研究的價值。
深深地思考語文教學能讓我們的腦海里迸閃出理性很強的想法,這就是思想火花。抓住這些瞬間閃現的思想火花展開研究,往往能讓我們獲得生動、真切、實在的研究成果。
教學研究,永遠面對著填補不完的空白;哪怕你到100歲的時候,只要你有興趣,還有研究的空白在等待著你。
在很長的一個時間段內堅持運用一種主要的學習方法,全力以赴,持之以恒,思考、積累,突破難點,提高認識,形成自己的見解,實際上是在進行術業(yè)某個方面的專攻。
語文教師的第一基本功是能夠讀出課文的味道,
語文教師的第一課外閱讀是中學語文專業(yè)雜志,
語文教師第一要克服的難關是論文寫作關,
語文教師的第一科研能力是提煉能力。
這是我從“語文教師業(yè)務素質”的角度常常說的幾個“第一”。
“提煉”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指從事物中進行提取,含有篩選提純、聚集精華的意味;一是對事物、現象進行歸納,含有小結經驗、發(fā)現規(guī)律的意味。
將“提煉”用于生活,用于思考,用于觀察,用于研究,其含義就是去粗取精,變隱為顯,化繁為簡,發(fā)現規(guī)律。
“深化細節(jié)”就是粗糙的事物留給我們進行創(chuàng)造或再創(chuàng)造的機會。
不管是理性的還是感性的,人們總是常常說“細節(jié)決定成敗”。但在學術上、在學問上不是這樣,細節(jié)能夠顯示的是“深度”。
能夠在細節(jié)上做出深度的人,是嚴謹工作的人,是嚴謹治學的人,是比別人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來作好同一件事的人,同時也是可以將事情做得好上加好的人。
教師發(fā)展自己的基本要求是:鉆研教學,探究專題;教師在教學業(yè)務提升方面,堅持“專題研究”是成功的秘訣。
我所說的“專題研究”,指的是教師個人根據自己的業(yè)務特長,結合自己的愛好,考慮到教學實際的需要而獨立進行的關于語文教學某個方面的定向研究。
不同深度的磨練產生不同高度的水平。
誰經過了如下8大技能的痛苦磨練,誰就是一個極為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教材研讀,資料積累,教案設計,作文研究,論文寫作,考試研究,案例分析,個體素質訓練。
論文寫作是教學科研中的一個難點,在對這個難點的突破中,我們的學術境界能得到提升和升華。
教學論文的寫作最講“積累”:勤于思考,勤于閱讀,勤于筆記,勤于研討,勤于動筆。
我的寫作理念:將一個點寫透,將一篇文章寫美,將一個系列寫新。
我的論文寫作的構思技巧:深加工,厚加工,精加工,美加工,趣加工,新加工,聯加工,逆加工。
“角度”的魅力,表現在巧妙、獨特之上。
“角度”是創(chuàng)新的生命線,沒有“角度”,就是“平?!薄?/p>
難度,顯示著創(chuàng)新的高度,沒有“難度”,也是“平?!?。
在一件與技術有關的事情上,你的難度超過了人家,你就技高一籌。
“角度”這東西,不經過“山重水復”的跋涉,是看不到它的;不達到“千呼萬喚”的地步,它是不出來的。為了它,必須付出時間,必須耗費心力。
“難度”這東西,不經過“殫精竭慮”的努力,是不見其真面目的;不達到“全力以赴”的地步,它是上不去的。為了它,既要付出時間,更要耗費心力。
“規(guī)劃自己,塑造自己”這8個字,既與“立志成才”有關,又與“修身養(yǎng)性”有關;在“規(guī)劃自己,塑造自己”之間,還需要加上一個“勉勵自己”。
年年歲歲,波瀾起伏,生活復雜而又艱難。我們不能離開這樣的精神世界:用從容,平靜,樂觀,瀟灑、堅韌來滋潤我們的生活。
年輕是多么地美好,它意味著力量,意味著健康,意味著理想,意味著朝氣蓬勃、意氣風發(fā)。
趁著身體健康時多做事,
趁著心情很好時多做事,
趁著麻煩不多時多做事,
趁著閑暇的時候多做事,
趁著父母健在時多做事,
趁著孩子聽話時多做事,
趁著生活安定時多做事……
欣賞自己,夸贊自己,在某種意義上比外界的表彰更為重要。這是因為自己才能真正地了解自己,是因為自己才最熟悉自己靈魂的內核和行為的外殼。
當自己對自己滿意的時候,就要不失時機地欣賞一下自己。這種欣賞,有時候是自勵,有時候是調整,有時候是小結,有時候是展望,甚至于有的時候:是安慰。
自己欣賞自己,就是有分寸地給自己的生命增添亮色;于是,我們就快樂,就自信,就陽光,就激情。
我想,學會欣賞自己,就是用審視的、驚訝的、贊許的目光看著自己,然后說:現在的我,還是很不錯的啊!
人生的樂趣有很多種,當教師的樂趣也有很多種,“成長”就是其中的一種。
就專業(yè)能力的發(fā)展來講,就思想品質的進步來講,就個人修養(yǎng)的提升來講,我們每個人應該說一直都在成長;從青年到步入中年、老年,我們都可以謙遜地說:我正在成長之中!
讓《論語》所說的美德在自己身上閃光——安貧樂道,博古通今,舍己為人,循循善誘,言傳身教,身體力行,見賢思齊,文質彬彬:修身是一種樂趣。
我對本職工作的態(tài)度是:盡心盡力;對工作的這種態(tài)度來源于我對工作的幸福感。
對于工作,很多的時候自己是不可能做得最好的,但向“更好”努力一定沒有錯。
在開展富有創(chuàng)意的工作方面,精神與智慧,缺一不可;耐心與細致,缺一不可;精細構想與步步為營,缺一不可;提升別人與發(fā)展自己,缺一不可。
發(fā)展自己,一要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二要優(yōu)化自己的工作精神。
中學語文界的名師,是中學語文教學的“前沿”。研究名師的意義之一在于感受學術界的前沿,感受本學科教學理念、教學觀點、教學研究、教學實驗、教學藝術的前沿。
人們說,從師要“高”,名師就是“高師”。研究、學習他們的教學思想、教學風格、教學經驗,“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可以讓我們少走好多摸著石頭過河的路,少走好多羊腸小路,少走好多走進去又退回來的路。
“名師研究”不是“名師模仿”。那樣做僅僅只能學到一點點“藝”。名師研究貴在長久,貴在深入,貴在品味,貴在提煉。
如果你想學到真本領,如果你想成為名師,如果你立志超越名師,你就得在研究名師這條充滿艱辛的道路上地走一段路,苦心孤詣,扎實深入,樂此不疲。
我研究名師的方法主要是“收集”、“綜述”、“評點”;我研究名師的理念是“廣泛研究,多方吸納,整合提煉,發(fā)展自己”。
教師必須有耐心訓練自己研讀教材的基本功,它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基礎,是一輩子從事語文教學的基礎。
教材精讀應該是語文教師的第一看家本領。說得絕對一點,不能進行教材精讀的人,就教不好語文課。
教師研讀教材的基本要求:細讀,美讀,精讀,深讀。研讀教材一定要依靠自身的智慧與力量,要立足于自己的勤苦鉆研。
對每一篇課文,我們都要細細地咀嚼,都要深深地鉆研,力求發(fā)現其深刻奇美之處,以求教學中的深入淺出、進退自如、游刃有余。
對課文有一定深度的賞析與品味,會使文章的文字學的、語言學的、文章學的、美學的、哲學的、社會學的等方面精美的內容、豐美的意蘊,都顯現于自己的面前。
教師讀好了教材,讀透了教材,讀出了教材中的教育教學資源,就給學生帶來了學習與訓練的福音。
教學手法,就是讓課堂教學在某一細節(jié)、某一步驟方面能夠具有文趣、具有情味、具有美感、具有詩意的教學技巧或方法。
“教學手法”四個字能衡量出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教學手法貧乏的教師,無法藝術地生動地有效地駕馭課堂??梢哉f,沒有或者少有教學手法的運用,就沒有科學的藝術的課堂教學。
朗讀式教學手法: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參與這種認知文字、感受聲律、體味詞句、領會情感、品味意境、發(fā)展語感的充滿情致的實踐活動。
學法式教學手法:以課文為學法實踐的載體,強調學生的自學,突現學習方法的訓練。
討論式教學手法:讀讀議議、議議讀讀,用邊讀邊議、邊讀邊說的方式理解、品讀課文。
情境式教學手法: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恰切的虛擬情境中進入角色、開展學習活動。
賞析式教學手法:用美點尋蹤、妙點揣摩、妙要列舉的方式,由學生對課文中的藝術形象、表現手法、描寫方式、詞語句段等進行自主的閱讀欣賞活動。
講析式教學手法:教師進行精講、美講,深入文本、解決難點、突現美點、解析規(guī)律,增加教學內容的深度和知識的寬度。
手法高妙的語文教師,教學效果一定高人一籌。
應該有更多的教師在年輕的時候就開始規(guī)劃自己、塑造自己、磨煉自己、把事業(yè)的陽光灑向自己。
青年語文教師奮斗的關鍵詞:自強不息,目標明確,深刻實踐,勤于動筆。
中學語文專業(yè)報刊:我們的朋友,我們的老師,我們的資料庫,我們的導航儀,我們的萬木蔥郁的語文天地。
文獻積累意識的淡漠與教師教書育人這個職業(yè)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反差;我想,如果自己懶于當自己的秘書,就很難有學問與學術上的進步。
每位教師都應該是自己的秘書,每位教師都有義務和責任將教學與研究中一切收集到的好資料和自己寫作的教學資料分門別類地積聚起來。
勤勞的自己做自己勤勞的“秘書”,能夠讓自己變成一個有學術背景的人。也許,由于某個“倉庫”的原始積累,一條探索與發(fā)現的曲折道路就開始了。
當教師的人一定要能很有耐性地很有毅力地積累資料;依靠自己的智慧與精力,依靠自己的研究與寫作,為自己的教學教研建設一批批儲存成果的“文件夾”。
自得其樂、自得其味、自得其果,堅持積累大量教學資料,是一個“無中生有”的過程,一個“苦心孤詣”的過程,一個“面壁九年”的過程。
長時間地積累學術資料,是一種出名師的研究方法;細水長流,慢工細活,深刻思考,勤奮積累,一定能夠讓腳踏實地的奮斗者“化蛹為蝶”、“脫穎而出”。
真正的學科帶頭人,他所應當做到的,就是:“不離學術,不離實踐”。
時光易逝。盡管生活與工作中的每一步都很艱難。但前進的腳步應該是堅定的。人生的深深淺淺的足跡,裝點著生命的歷程。
細節(jié)不大能夠決定成敗,但細節(jié)可以顯示深度。把工作中的細節(jié)經營好了,工作的深度其實就已經顯現出來了。
沒有精細的思考,管理往往失之于疏忽。“細節(jié)到位”其實往往就是“未雨綢繆”。 如果沒有到位的細節(jié),再好的策劃也許會沒有什么作用。
所謂“四兩撥千斤”,所謂“舉重若輕”,其實都是“力”用得好?!肮芾碓谇啊彼膫€字,表現出來的就是“力”用得好的智慧:挈領而頓,百毛皆順。
一個人的生活中、工作中,如果沒有“別出心裁”四個字,也許就沒有了興奮的浪花,也許留在身邊的精神世界只是“循規(guī)蹈矩”和“墨守成規(guī)”。
好教師的優(yōu)秀素質之一就是及時地將自己一切與教學有關的心得都變成文字;隨手記下對教學、對教研有用的內容,應該是一種生活和工作的習慣。
課
堂
聽見了
花
開
的
聲音
余映潮
特級教師。全國中語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全國中語會名師教研中心主任。教育部“國培計劃”首批培訓專家之一。河北師大“余映潮工作室”主持人。湖北省荊州市教科院原中學語文教研員,是知名的中小語文課堂教學藝術研究專家、中小學語文教師培訓專家、中考語文命題研究專家、《中學語文教學》《語文教學通訊》等多家雜志的專欄作者。被譽為“中青年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藝術研究的領軍人物”。著述豐富,已發(fā)表各類教學文章1500余篇,出版了《中學語文教例品評100篇》《怎樣學語文》《余映潮閱讀教學藝術50講》《聽余映潮老師講課》《余映潮講語文》《余映潮的中學語文教學主張》《余映潮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40篇》《致語文教師》《余映潮語文教學設計技法80講》等12本專著。創(chuàng)建了全新的“板塊式、主問題、詩意手法”閱讀教學藝術體系。精彩的課堂教學受到各地中小學語文教師的普遍歡迎。
水先生的語文生活
微信:sxsdywsh
行于思,棲于詩。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