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了,里面的酒肯定壞了”,
一位收老酒的專家如此跟我外公說。
外公一生酷愛喝酒,聽別人說“存酒如存錢”,于是二十多年前在后院存了幾十瓶白酒,全都埋在了土里。
如今想要取出來變賣,但又擔心被人說是假老酒,所以專門把收酒的專家請來家里,準備親眼見證二十多年的老酒“破土而出”的情景。
誰知拿出后一看,已是面目全非,專家一看便知里面的酒不能喝了。
外公也不甘心,硬是打開一瓶檢驗一番,發(fā)現(xiàn)里面的酒已是渾濁不堪,味道與剛開始時大相徑庭,聞起來還混著水味和泥腥味。
得出結論:埋在土里的酒都壞了。
悲劇再一次上演……
鄰居王叔看到有人專門來收酒,于是請人到他家一看,酒壞的也是七七八八。
原來在他女兒剛出生時,便在自己家地窖里面存了幾缸女兒紅,如今女兒準備結婚,想要取出來用,結果也被說酒壞了。
原本都是好好的酒,可惜都變成廢酒,到底是哪里出問題了?
今天,行家要提醒大家:
這樣藏酒等于自裁!儲存白酒的“四大陷阱”,別掉進去了,掉一個都不行,前功盡棄。
喜歡關注考古的人就會知道,即便是鐵質器皿在土壤里面經過長時間的腐蝕,賣相也會不敵當年,更別說薄弱的酒體。
再好的包裝也會百密一疏……
我們都以為沒開封過的白酒密封性都很好,但其實長期埋在土里,土壤里面的微生物會一點點地滲透進去,最終破壞酒體。
另外,土壤的溫度和濕度都是不穩(wěn)定的,一天到晚都會不同,容易引起變質。
隔壁鄰居犯的錯就是將酒放在了地窖里。
出生在南方的我,小時候見過很多人家里都會準備一個地窖,用于存過冬糧食,比如紅薯、土豆等。
鄰居當時心里想著不能浪費地方,于是把酒藏在地窖里。
但其實地窖里面也是不能藏酒的,基本道理跟土埋酒差不多,里面氧氣太少,而且不流通,極容易滋生細菌,導致酒變質。
郎酒的天寶洞藏酒是在“打臉”嗎?
其實此“洞藏酒”非彼“洞藏酒”。
郎酒的洞藏酒是在半山腰上,那里不僅干燥、通風,還擁有豐富的發(fā)酵種群,相當于在山上淘出了一個存酒房間,環(huán)境把控很嚴苛,才能保證酒質越來越好。
那么,正確的存酒方式是如何的?
為了以后不犯錯,我跟外公專門去了一趟茅臺鎮(zhèn)。鎮(zhèn)子上大大小小的酒廠很多,但沒有一家是把酒埋在土里的。
尤其是茅臺酒,基酒都會放在一、二樓的大陶缸里,通風、透氣,有采光但不直射,與地下潮濕、陰暗的環(huán)境形成鮮明的對比。
所以,藏酒有環(huán)境要求:
干燥
濕漉漉的環(huán)境會封閉陶壇上的微孔,甚至讓水反滲透進去,時間久了酒會廢掉。
適當?shù)臏囟?/strong>
3℃到23℃為宜
避光
陽光中的紫外線會射“死”酒體里面的活性物質,組織持續(xù)發(fā)酵。
有人說:環(huán)境我都保證了,但酒還是壞了,為何?
在我看來,無非就是跟以下兩個大坑脫不了干系。
純糧食酒:
只有純糧食酒,里面才有供酯化反應的物質,酒體才會越放越香。
酒精酒除了酒精就是水,還有少量的人工合成添加劑,請問誰跟誰反應?根本就沒有,所以酒精酒不能長期存放,越早喝掉 越好。
識別方法很簡單,看到配料表有“香料”、“香精”等非糧食作物的就是,排除!
高度數(shù):
低度酒一方面是酒分子不穩(wěn)定;另一方面是醇類、酸類物質少,經不起反應,酯化反應很快會平衡,更早進入變質,不適合放太久。
目前公認的是以50度為界,以上是高度,以下是低度。
當然,別以為避開了以上三個大坑就可以了,最后一個大坑,踩坑的人不少。
別以為廠家的封瓶技術一流,但只適合拿到手上直接喝,要是用來收藏,遠遠不夠。
需要自己再封口,很多人不懂,用膠帶封口,等到撕開后會留一些黑黑的東西在瓶蓋上,很影響賣相。
正確的做法是用蠟封,或者里面用一層防水膠,外面再用膠帶。
最后,關于存酒,一直有個誤會未解開,就是:只有醬酒值得存放。
其實是不對的!
事實上只要滿足上面說的高度糧食酒,都值得存放,只是醬酒相對來說存放時間更長些,清香型和米香型的可能在兩年內就得喝完了。
編輯人:橘子皮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