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認知+方法的書,可能會改變你很多的習慣和認知角度。
書的上篇提出了三重大腦的概念。本能腦和情緒腦相對原始,起源于3.6億年前,主管本能和情緒,理智腦進化只有7萬年,主管理智。雖然理性腦很高級,但原始腦更強大。
所以我們在生活中做的大部分決策往往起源于本能和情緒,而非理智。比如明知道讀書重要,轉身卻掏出了手機;明知道跑步有益,但跑了兩天就放棄;明知道要事優(yōu)先,卻成天圍繞瑣事打轉……
也有人試圖用理智去打敗本能和情緒,最后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盡,卻收效甚微,把失敗歸結為意志力不夠。
其實趨易避難和急于求成本就是人的天性。上天賦予理智腦智慧,是讓它驅動本能和情緒,而不是對抗他們。
有了對自身的清醒認知,接下來這本書用三分之二的篇幅,用底層邏輯來闡述問題的原理,從而提煉出科學的實踐方法。
比如顯示價值積累規(guī)律的復利效應、提示能力成長法則的舒適區(qū)邊緣、提升學習力的成長權重比、以及刻意練習、元認知等等。
這些詞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讓你想起“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但是真正開始行動,你會發(fā)現(xiàn)復利效應的規(guī)律是:前期增長非常緩慢,但到達一個拐點后會飛速增長。
懂得這個道理,即使最黑暗的時刻你也能坦然接受,而不是靠痛苦的意志力忍耐,因為你知道黎明即將到來,這就是高層次認知與低層次認知帶來的結果改變。
除了用于財富積累,也適用于其他任何領域。因為底層規(guī)律的意思就是:能解釋的現(xiàn)象越多,這個概念就越底層。
比如“舒適區(qū)邊緣”,就是說把人的能力由內向外分成三個區(qū):舒適區(qū)、拉伸區(qū)和困難區(qū),在拉伸區(qū)的成長是最快的,聽起來很抽象,那我們具體來看看。
比如培養(yǎng)習慣,據統(tǒng)計,42%的人在最初的七天就挑戰(zhàn)失敗。那么如何超越這42%的人呢?
重點是降低難度,在舒適區(qū)邊緣探索。為了不讓自己產生放棄的念頭,標準不要制定得太高,從小處著手比較好。
比如,你的計劃是讀書一小時,現(xiàn)在只要每天打開了書,讀了五分鐘,或是讀了一頁都是可以的。
有的人培養(yǎng)五點起床的習慣,堅持了29天,最后一天喝醉了沒起來,就全盤否定之前29天的努力,沮喪地認為自己失敗了。也就是書中說的“莫迷信打卡,打卡打不出未來“。
但是我們現(xiàn)在認識了人天性就是懶惰的,知道了舒適區(qū)邊緣理論,就可以提前制定規(guī)則:比如晚歸聚餐可以7點起床,就不會產生自我厭惡。
還可以提前完成任務,比如把一周要日更的視頻提前錄好,或者把前一天沒做的補起來。就能很輕松的應對突發(fā)狀況,減輕壓力,持續(xù)原先的計劃。
所以現(xiàn)在如果有人問你:寫作要不要日更?早起要不要加入打卡部隊?
你都可以這樣回答:不管采用哪種方式,關鍵是你有沒有讓自己處在舒適和困難的中間地帶——拉伸區(qū),因為這樣才能成長,這才是問題的本質。
所以,我一開始說這不是一本讓人留在舒適區(qū)的書,而是讀了可以突破認知局限,看清問題本質,從而去覺醒和改變的書,推薦你和50萬人一起《認知覺醒》。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