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焦慮的根源》及《耐心:得耐心者得天下》
小伙伴們早上好,今天我分享《認知覺醒》第一章的第二、第三節(jié)內(nèi)容,關于“焦慮”和“耐心”。
說到焦慮,我覺得生而為人都會有焦慮,特別是疫情三年來,焦慮的指數(shù)在往上飆。有《內(nèi)參》的消息說,疫情之后我國有超過2億多人收入在500塊以下。這個數(shù)據(jù)挺嚇人的,我有一種深沉的焦慮。
前兩天一個同學打電話給我,說起一個事兒。她們的學校要招一個美術的代課老師,報名的人非常多,這個倒沒有引起我的焦慮覺,但是她說到了很多名校畢業(yè)生都去應聘這個代課老師時,一下子觸動了我的焦慮神經(jīng)。整個社會內(nèi)卷得如此厲害,對工作的渴求度達到了讓人想不通的卑微地步。
順勢我對女兒將來的工作產(chǎn)生了泛化的焦慮。開始擔心女兒的生存問題。
同時我對我也充滿焦慮,對健康的焦慮。幾年前我做過一個手術,手術之后,起碼在三四年之中,我對死亡產(chǎn)生了焦慮,而且是彌漫式的。
我相信生而為人都會有焦慮。與人的交流中,對方的焦慮是藏也藏不住的。對健康、對未來、對子女、對父母……
焦慮來自于整個大環(huán)境:戰(zhàn)爭、疫情、失業(yè)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加上很多因素的不可控,更加劇了“焦慮感”。
本書作者將他所有的焦慮羅列出來,看見它們,然后進行分類。我對照一下——全中。他把焦慮分為五類:完成焦慮,定位焦慮、選擇焦慮、環(huán)境焦慮和難度焦慮。完成焦慮,我特別感同身受。我一直處在這樣的一個狀態(tài),把自己安排的非常滿,且每件事都快要截止了才手忙腳亂,心急火燎地去完成。
我也很容易承諾別人,好像自己很能干一樣,其實是逞能。就讓我每天就緊繃感,不踏實感。
對于選擇焦慮,我也是深陷其中。這是貪念在作怪,想魚和熊掌兼得,這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太可能的。想兼得而不得就徘徊,猶豫,做不出決定,內(nèi)耗,拉扯。對一個有選擇焦慮的人來說,一旦做出選擇,就失去了另一部分,他不能保證他的選擇是否最優(yōu)化。
環(huán)境焦慮,是一種困境,想做的事情不能做,不想做的事情一定要做。這可能跟人的心理彈性不足有關。另外就是能力不足,被整個環(huán)境控制住了。整個環(huán)境對他來說,不是空氣自由的流淌,而是銅墻鐵壁一般存在,使他有點透不過氣來。
難度焦慮。我理解為對自身能力認識不到位。有些事完成不了而產(chǎn)生了焦慮。
我把這五類焦慮概括了一下,很多都跟人的“貪念”有關?!巴瓿山箲]”要完成很多事,隨意承諾別人,就是貪念。覺得是自我挑戰(zhàn),其實是消耗自己。定位焦慮,明明能力不及,卻騙自己能力所及,也是典型的“貪念”。也表現(xiàn)在跟別人比較上,忽略自己的低點,去比對別人高點。以為自己可以,現(xiàn)實打臉。然后產(chǎn)生“一切都來不及了,太晚了,那怎么辦?”的焦慮感;選擇焦慮更是一種貪念的表現(xiàn)。只有“環(huán)境焦慮”是一種現(xiàn)實困境——不得不。
作者把焦慮的根源歸為天性。這跟第一章的“三重腦”產(chǎn)生了強烈的關聯(lián)性。本能腦和情緒腦是避難去易,急于求成的。急于求成就是想同時做很多事情,而且想稍微努力一下就有效果。焦慮是理智腦與本能腦和情緒腦之間的沖突的結(jié)果。
那如何克服焦慮感,反其道而行之。
克制欲望,我是一個貪戀比較多的一個人,很多年都生活在“這個想要,那個也想要”的狀態(tài)里。想碼字,又想畫好畫,又想在心理學有所突破。結(jié)果什么都做不好。
時間總是有限的,專注一件事變得很有必要。
第二,是正確認識自己,明確自己有什么樣的能力,多大的能力。中國有句話——有多大能力辦多大的事。充滿智慧的一句話。
第三.要事優(yōu)先原則。道理都懂,做起來難。一般人習慣從簡單入手的,而不是要事入手。重要的,困難的事會給人造成壓迫感,產(chǎn)生焦慮。想要進入難的重要的事、確實需要哄哄自己,說服自己。
第四.接受環(huán)境。環(huán)境能改變就去改變,改變不了就在有限的環(huán)境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兒。“我們不能改變環(huán)境,我們可以改變我們的心態(tài)”這是一句無奈而勵志的話。環(huán)境太他媽影響人了。
不能改變環(huán)境,就改變心態(tài),這是認知的改變,很難,但可以去操作。
最后作者說了如何擺脫焦慮——直面焦慮,直面核心了,逼自己一把,讓自己去突破一把。這個需要靠意志力參與。
這章里面王小波說了一句話概括焦慮本質(zhì)的話:人的一切痛苦,本質(zhì)上都是對自己的無能的憤怒。完全認同。
在這一章里面,我對作者的兩句話產(chǎn)生質(zhì)疑。
他說我雖然對本職工作很投入,但業(yè)余時間幾乎被不需要動腦筋的事情占據(jù)。警醒之后,一種從未有過的焦慮便油然而生,我內(nèi)心迫切希望發(fā)生改變。
既然工作已經(jīng)很投入了,那么工作之余,進行一些沒有用的休閑是對本職工作的獎勵。如果業(yè)余的時間都繃著,緊繃著,都要去做非常有意義的,需要靠意志力去完成的事,那對自己太狠了一點。
人最好的狀態(tài)是張弛有度,該認真工作的時候認真工作,該休閑的時候休閑,哪怕休閑對個人的成長毫無意義,只是用來放松,我覺得也無可厚非。
第二句話
無論個體還是群體,人類的安全感都源自自己在某一方面擁有的獨特的優(yōu)勢或能力,或財富,或權(quán)力,或影響力。
我跟他的觀點正好相反,我認為個體的安全感來源于童年時期,生命初期,他的照顧者所給予的愛,完全的接納,完全的回應。這才是烙在生命里的安全感。
如果一個人拼命地去提升自己的能力,拼命的抓取財?shù)母?,拼命的想擁有?quán)利,拼命的擴大自己的影響力。這恰恰是沒有安全感的表現(xiàn),所以的向外抓取這些東西正好用來加強自身的安全感。
接下來,我分享第三節(jié)內(nèi)容——《耐心:得耐心者得天下》。這么一說我是得不了天下了。我很急躁。旁邊人都會提醒我:不要這么急躁好不好?然后我立刻感知到自己的急躁。有時不用別人提醒,我也感知到自己處在急躁的狀態(tài)里。
作者列舉了很多缺少耐心的一種表現(xiàn),我又全中。比如說做任何事情,從簡單開始,然后沉迷于簡單不可自拔,無法去做重要的事,時間飛逝而過,焦慮感來了,對自己的不滿也來了。
外出聽講座,學習。我也會錄音,但不會再去聽了,做的筆記也很少再打開看,除非我需要去做一個講座,要把它分享出去。但這種情況非常的少。
我年年列計劃,年年完成不了。我微信的頭像下面有一串數(shù)字“120+50+30+20+1450+3”。這些數(shù)字代表一年內(nèi)要完成的各項任務。120代表更公眾號120篇,50代表是閱讀數(shù)……
從去年開始,2021年我不再給自己定計劃了,每年都完不成計劃,對自己傷害很大的,放棄列計劃,我也不知道是自我放棄,還是自我解放。
我總有突然間的努力。突然想減肥,運動量非常大,頻率很高,還非常興奮,覺得自己可以改變自己,就可以做到一樣。
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只要發(fā)生一點小事,計劃被打破了,停了下來,一停好久,久到開始不了,我就放棄了……
作者說,如果人一直處在這樣的狀態(tài),就會毀掉人生,只能擁有一個碌碌無為人生。對我而言,是對自己的否定,覺得自己不夠好,自我欺騙,這是很糟糕的感覺。我不喜歡那種感覺,卻一直處在這種感受里。我就是醒著的睡著的人。
一直以來我們對耐心是這樣解讀的。耐心跟意志力完全掛鉤,如果沒有足夠的耐心,就是這個人不夠意志力強,不夠努力。人們對耐心的解讀:忍受無趣,承受痛苦,咬牙堅持,硬扛當?shù)?/strong>
作者從本能腦和情緒腦來解讀耐心。認為是天性,人本身就是沒有耐心的,我們要即時滿足,我們要簡單快樂。
看到這兒,我對自己是有一份松綁,原來不是自己不好,只是天性過于強大而已。我松了一口氣,覺得自己不至于那么糟。
作者在這介紹了四個認知規(guī)律,復利的曲線,舒服區(qū)邊緣,成長權(quán)重對比,學習曲線。
復利曲線,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前期增長是非常非常的緩慢的,它要達到一個拐點才會飛速增長。知道了復利曲線的規(guī)律,你就會堅持,跟時間做朋友,有信心去達到一個拐點。
就我個人而言,我公眾號的點擊率。開始的時候點非常低的,個位數(shù),兩位數(shù),堅持寫,突破到了三位數(shù)。寫作群的天鵝大師說過公眾號點擊率的一個拐點是500,我寫到第六年公眾號的文章的點擊率到了500,再往上去的概率也更大了?,F(xiàn)在我依然在跟時間做朋友,等待下一個拐點的出現(xiàn)。
第二個認知規(guī)律是舒服區(qū)邊緣。我們一定要在舒服區(qū)邊緣的拉伸區(qū)去鍛煉自己,去挑戰(zhàn)自己,去成長自己。
按照人的天性,我們愿意呆在舒服區(qū)的,舒服區(qū)舒服,不要花費我們很多精力,也待習慣了,只是我們停滯不前,總是處在原地踏步的狀態(tài)。困難區(qū)是我們的好高騖遠,我們一下子去到困難區(qū),能力又不夠。我們受挫了,受到了打擊,然后我們又不愿意去動了。這兩個區(qū)域,都是我們天性使然。
拉伸區(qū)用我理解的話來說:踮起腳,稍微跳一跳,就能夠到蘋果。拉伸區(qū)可操作又有挑戰(zhàn)性,進步快,成長也快。這樣拉伸區(qū)會不斷地擴大,困難區(qū)慢慢會縮小。
第三認知規(guī)律是成長權(quán)重對比,是“學習思考行動改變”這樣的一個成長關系圖。
作者揭示了一種現(xiàn)象,很多人都愿意去學習,學習非常多,也一直在學習,但是改變非常小。如圖所示,離中心最近的是一個改變量。就是我們的學習最后要落實到“自我改變”上,怎么樣達到自我改變?學習之后要有思考,然后落實在行動上,通過行動體驗給自己帶來觸動,從而帶動自發(fā)的改變。
這讓我想到了本書的“閱讀金字塔”。最好最有效的閱讀是“閱讀+實踐+教授”,我就在做這樣的閱讀,有點得意。知行合一效果最明顯的。王陽明推薦的人生修煉方法。閱讀如果你只是聽一聽,看一看,不做筆記不輸出,閱讀效果差是自然的。作者特別指出的,現(xiàn)在學習的途徑非常的多,但深入學習,知行合一的學習還是最有效,最受益的。
學習曲線認知規(guī)律告訴我們?nèi)魏螌W習都有上升期和平臺期,上升期讓我們喜悅,平臺期讓我們焦慮,因為我們不知道平臺期要多久。每個人都會努力突破這個平臺期,但很難,很多人在平臺期就失去信心,放棄了。這是很可惜的,平臺期雖然沒有進步,甚至在退步,但你的神經(jīng)元細胞在發(fā)生著不斷連接、鞏固,也就是說我們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更加發(fā)達了,而這樣的發(fā)生是看不見。
作者的一句話我非常的認可,耐心不是毅力帶來的結(jié)果,而是具有長遠目光的結(jié)果。深以為然。
作者給我們介紹了四個認知規(guī)律。復利曲線,學習曲線,是讓我們跟時間做朋友,在方法正確的情況下。舒服區(qū)邊緣和成長權(quán)重對比,是對自己發(fā)生小挑戰(zhàn),借此自我提升。
那怎樣擁有耐心?知道自己的大腦構(gòu)造,知道沒有耐心是天性,我們自然對自己就會耐心點。認識“認知規(guī)律”,跟時間去做朋友的,跟意志力做朋友,自然更會耐心點。
耐心也來自于認知。
當急躁,焦慮,不耐煩的情緒出來之后,對自己開始不滿,愧疚,自責時。先覺察,再自我對話:我的焦慮出來了,這很正常。允許自己不耐心,允許自己的焦慮存在,這本身培養(yǎng)耐心的過程。不是拒絕不耐心,反而是培養(yǎng)的耐心,接納不耐心,才可以很有耐心,這有點像繞口令,確實是這樣。
接納是一個最大的人生智慧。接納了就不內(nèi)耗,不對抗,我不好,我接納我的不好,然后內(nèi)心坦蕩。
擁有耐心還要面對誘惑的時學會延遲滿足。這里面我用了一個詞“溝通”,用溝通馴服天性。天性是怎么輕松怎么來,怎么舒服怎么來,享受型的。那么我們怎么樣馴服我們這部分天性?還是自我溝通,就對自己說:享受是一點都不是少,只是不是現(xiàn)在,我們把事情完成之后,好好的享受。
這里便有了“先娛樂”和“后娛樂”之分。先娛樂出于天性,天性占了先機。我先玩,我先舒服一下,然后去做一些比較有難度的事情。后娛樂就是把有難度的事情我先完成了,我用娛樂來獎勵自己。這兩種娛樂所造成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樣的。先娛樂的心里感受懊惱自責,對自己不滿。后娛樂是很輕松,對自己很滿意,很有成就感。
通過這樣不停的去馴服自己的天性,本能腦和情緒腦慢慢的就會接受“后娛樂”做事原則,本能腦和情緒腦感受到困難事情上的樂趣,并上癮,真是最高級的策略。
最后一點,面對困難,主動改變視角,賦予行動意義。這個我覺得挺難,我們清楚了閱讀本質(zhì)和意義,還是放不下手機。當我們明白了深度學習的意義,還是選擇聽書速讀。我們明白了運動的好處,但還是懶得動。作者所舉的例子,人人都知道好處,但很多人還是做不到。
好了,小伙伴們,今天我的碎碎念分享就到這里了,謝謝大家。順便說一下,昨天我非常感謝大家所給予我的反饋,我會努力去改變。我今天感覺我的分享拘謹感少一點了,整個人比昨天要放松不少。我要自我表揚一下。再次謝謝大家。
系列回顧
女兒要開學了
我也要開學了
秋天真的要來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