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1·15 子貢曰:“貧而無諂(1),富而無驕(2),何如(3)?”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4),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5)’,其斯之謂與?”子曰:“賜(6)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7)?!?/span>
【注釋】
(1)諂:音chǎn,意為巴結(jié)、奉承。我認(rèn)為錢穆先生的解釋更與經(jīng)文意思契合,諂,諂媚,卑屈于人。貧賤者,地位卑微,容易產(chǎn)生自卑心理。所以很容易對地位高貴或富有者奉承、巴結(jié),卑躬屈膝,而對比自己更貧賤者輕視、鄙薄。
(2)驕:錢穆先生解,驕者,矜肆,傲慢于人。貧多求,故易諂。富有恃,故易驕。富貴者,恃其有余,驕滿強(qiáng)橫,欺凌弱者,是謂驕。不獨(dú)驕傲、傲慢于人。
(3)何如:如何,怎么樣。楊伯峻注:《論語》書中的“何如”,都可以譯為“怎么樣”。
(4)貧而樂:皇侃本“樂”下有道字。鄭玄《注》云:“樂謂志于道,不以貧為憂苦?!?br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
(5)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見《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淇澳》。錢穆先生謂,此語有兩種解釋:一治骨曰切,治象曰磋,治玉曰琢,治石曰磨。四字分指平列,謂非加切磋琢磨之功,則四者不能成器;一說治象牙骨者,切了還要磋,使益平滑。治玉石者,琢了還要磨,使益細(xì)膩。有精益求精之意。錢先生認(rèn)為,前說合古訓(xùn),為當(dāng)。
(6)賜:子貢名,孔子對學(xué)生都稱其名。
(7)告諸往而知來者:諸,同之;往,過去的事情,這里譬為已知的事;來者,未來的事情,這里譬為未知的事。(楊伯峻先生意見)孔子贊美子貢能運(yùn)用《詩經(jīng)》作譬,表示學(xué)問道德都要提高一步看。
錢穆先生解:往,所已言。來,所未言。從前釋,無諂無驕不如樂道好禮,孔子所已言。而此詩之言學(xué)問之功,則孔子所未言,子貢悟及于此,故孔子嘉許其可與言詩。從后釋,孔子僅言無諂無驕不如樂道好禮,而子貢悟及此詩,知一切事物皆如此,不可安于小成而不自勉于益求精進(jìn)。前釋平易,后釋曲折,今采前釋。
【譯文】
子貢說:“貧賤而能做到不自卑、不諂媚,富貴而能做不驕滿、不凌弱,怎么樣?”孔子說:“這樣已經(jīng)很不錯了。但是還不如貧窮而好學(xué),富貴而好禮?!弊迂曊f:“《詩》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講的就是這個意思吧?”孔子說:“賜呀!現(xiàn)在就能與你討論《詩》了,告訴過你的道理,你能將它推廣到未曾講授的領(lǐng)域?!?/p>
【評析】
貧而樂,如果后文沒有“道”字,我們會得到出孔子教人安貧樂貧結(jié)論。作為社會的貧賤階層,不僅要安于貧賤的狀態(tài) ,還要樂于處在這樣一個狀態(tài),這明顯是一種愚民的思想。會損害孔子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寿┍尽皹贰毕掠械雷郑院笫澜庾x,多遵從這個意見。
道,是學(xué)理的觀念,類似于真理的概念。作學(xué)問要以真理為追求目標(biāo),所以不能理解為道家所講的那個道??鬃又v:“朝聞道,夕死可也?!边@個道,就是真理的意思,為學(xué)者的最高追求。所以我認(rèn)為,孔子講樂道,其實(shí)是講好學(xué)。貧而樂道,就是貧而好學(xué)。講人雖居貧賤,但一定要有理想,有抱負(fù),有報國保民的高尚目標(biāo)。這個思想與安貧樂貧不一致,是要教人不忘上進(jìn)。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已經(jīng)是很不錯了,但還要做到更好,那就是貧而好學(xué),富而好禮。這就是錦上添花,精益求精?!对姟防镎f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多數(shù)學(xué)者認(rèn)為,這句詩文出現(xiàn)在這里是比喻在道德學(xué)問上磨礪研修,不滿足于小成。
子貢以為做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已經(jīng)很值得稱贊了,但孔子的要求則更高,還要求做到“貧而樂道,富而好禮”,這才是《詩》里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治象牙骨者,切了還要磋,使益平滑。治玉石者,琢了還要磨,使益細(xì)膩。
【參考文獻(xiàn)】
楊伯峻 《論語譯注》
錢 穆 《論語新解》
陳曉芬 《論語譯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