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星期之內(nèi),老母親就受到了兩位神童的暴擊。
《C10orf67基因在結直腸癌發(fā)生發(fā)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光聽名字都覺得費腦的論文,居然來自一位還在上六年級的小學生。
而且,產(chǎn)出這篇可能為生命科學界帶來“重大突破”的論文,神童陳同學從了解這是個啥基因,到取得顯著性突破,只花了幾天時間。以這個科研速度,孩子是被派來拯救世界的吧?
不只陳同學,還有岑同學——一位一天能寫300首詞牌、一天能寫2000首詩、一天能寫15000字小說的14歲少女。據(jù)熱心網(wǎng)友的計算,一天有1440分鐘,拋去一切不可抗力因素(吃喝拉撒睡),岑同學43秒就能創(chuàng)作一首詩,感覺戰(zhàn)勝人工智能又有了新希望啊。
兩位神童得到關注后,真相也浮出水面,陳同學用的是博士父母的研究成果,而岑同學呢,更像是父母精心包裝的“成功學”人設。這樣的神童,原來不是我們理解的天賦異稟,只是家長的用力過猛。為人父母在育兒成果上的急切可以理解,但父母這樣的“騷”操作,雖然看起來滿滿一筐榮耀加身,實質(zhì)上與孩子沒半毛錢關系,對于孩子的成長真的有用處嗎?父母對于孩子來說,究竟有什么影響呢?
前段時間,《隱秘的角落》大火,除了掀起了“爬山”熱潮,“家庭教育”又被拉上了刑場。各種文章都開始搖旗吶喊,“原生家庭映著孩子未來!”“都是為人父母的過錯!”有的爹媽甚至在看劇的時候開始焦慮,“怎么辦?我也是離異帶娃,我有點像朱朝陽的媽媽?”“我也沖孩子大喊大叫......我孩子完了?”唉,我懷疑在座的爹媽被情感綁架了。爹媽也是人,啥事都歸結到家長身上,恐婚恐育的人又該增多了,家長也會被嚇死的。沒錯,家庭教育是很重要,但一個孩子的一生,難道僅僅是家庭教育就可以決定的嗎?那我們還談什么成年后的情感自愈呢?那我們還談什么學校教育呢?那我們還談什么融入社會的必要性呢?朱朝陽的性格確實有專制抑郁的母親影響,但是同學們的欺凌和排擠、老師的不管不顧、父親的冷漠,就沒有半毛錢關系?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不能看著這片雪花大點,就說它是造成雪崩的“兇手”,這是栽贓陷害。家庭主婦兼心理學家朱迪斯·哈里斯寫過一本書,叫《教養(yǎng)的迷思》。此書一出,就遭到了眾多同行的不滿,因為她挑戰(zhàn)了人們的一個固有認知——父母的教育非常重要。影響孩子成長的因素有三個:基因、共享環(huán)境、非共享環(huán)境。共享環(huán)境指的是家庭,非共享環(huán)境就是除基因和家庭以外的因素。其中,共享環(huán)境,是最微不足道的影響部分。首先,我們之所以覺得孩子和我們很像,并不是每天與我們在一起潛移默化的影響,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繼承了我們的基因吶?;?,就占了50%的影響。而根據(jù)“群體社會化”理論,孩子后天養(yǎng)成的人格,是被同齡人組成的社會環(huán)境塑造的,他們會根據(jù)對同齡人行為的認定調(diào)整自己的做法。就像很多父母都有類似的感慨,孩子走出家門后,變得越來越陌生,對于個人最隱秘的部分,孩子愿意和朋友分享,在我們面前卻難以啟齒。非共享環(huán)境,占了剩下一半的一大部分。所以說,既然家長的教育根本沒有能力塑造孩子的人格,又憑什么把個人的缺陷和不滿全部甩到“原生家庭”的身上?家長費再大的力氣,起到的作用也是可見的,再好的家庭的教育,也窺不見孩子的未來。中國家庭非常重視經(jīng)驗,過來人最愛說的一句話是“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父母們口中那條康莊大道,那可都是過來人踏平的。不過現(xiàn)在情況也與之前不一樣了,對于當下這代從小就有各類補習興趣班加持、百度谷歌陪著長大的孩子來說,每天勤勉掙錢、不停脫發(fā)的爹媽,高大偉岸的形象早已碎了一地。孩子終于發(fā)現(xiàn)了這個殘忍的事實:我們的爹媽,根本不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家長能保持顏面的時間越來越短,父母身上的那層光環(huán)也太容易破。在這樣的打擊下,我們這一代父母還接受了太多智商稅和所謂專家的荼毒,從小娃娃的“趴睡”課程、哭聲免疫訓練、游泳開發(fā)智力,再到大孩子的量子波動速讀,都是那些年家長們淚流滿面買過的教訓。可卑微中年人從不認輸,面對社會人才的急速更替、孩子的起跑線式競爭、獨生子女在未來老齡化社會的潛在壓力,我們對孩子的光輝未來那可是勢在必得。一邊嘴里說著希望讓孩子快樂成長,一邊為孩子下一季度的興趣班刷好了卡。之前看過一篇文章,叫做《我如何一步步成為沒下限的媽媽》,里面提到,即使在生娃前豪言壯語不想當個“好媽媽”,孩子出生后,依然在向傳統(tǒng)語境里的“好媽媽”靠攏。有太多的東西在強化父母的焦慮和作為父母的影響,讓我們沒有辦法做一個真實的自己,我們在努力向產(chǎn)業(yè)構架的好父母靠近,滲透到我們的日常,實際上影響不大,還經(jīng)常自責崩潰。但就像文章里所說“因為不完美,所以我才成為我;因為不完美,你才成為你”。焦慮又卑微成為我們這一代父母無可奈何的標簽,但我們依然是自己,常說不要用標簽束縛住孩子,其實對待我們自己也是一樣,敢正視最真實的自己,才能看見最真實的孩子。比如,把孩子往死里逼,是為了讓他的活的更出色。它不真實在哪呢?父母沒認清自己的能耐。誰敢打包票,幾十年后的某件事,可以保孩子一生安穩(wěn)?在經(jīng)驗主義全線崩塌的時代,一旦經(jīng)驗不靠譜,這條路必然不好走。不要拿各種成功人士的例子來洗腦,用好的結果倒推原因 ,這并不是邏輯正確,這叫事后諸葛亮。有的孩子能成,是因為他真的適合,有的孩子不能,可能是被磨去了興趣,也可能是真的不合適。做最真實的父母,是認清我們自己,不被焦慮牽著走,給孩子一個更適合他天性成長的優(yōu)質(zhì)環(huán)境,也不忘告訴孩子社會環(huán)境的險惡。先給孩子伸展的機會,讓他去試一試,看一看,我們先了解他的生長和能力,才知道怎樣的環(huán)境是真正的適合自己孩子。知道他的能力之后,在他倦怠退縮的時候,推他一把,不逃避不退縮。也只有父母們真正放松下來,不再試圖把孩子塑造成自己心目中的完美形象,才更容易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才會讓孩子更有自信,更主動。孩子遠比我們想象的抗壓力強,既然父母不是“神”,面對一些我們也解決不了的問題,嘗試與他們共享問題,直接告訴孩子,也比一通亂說好。疫情期間,絕對是我情緒最崩潰的時候,“神獸”無限的精力無處可泄,一整天都像只起了虱子的猴一樣在我眼皮底下上躥下跳,一會嚯嚯這個,一會干干那個,我的蒼老速度瞬間加快了好幾倍。更讓我崩潰的是,沒有了保潔阿姨的幫助,收拾更加凌亂的家的重擔,全部落到了我的頭上。每天都累得我喪失說話功能,脾氣蹭蹭蹭往上漲,我和女兒吵架的頻率都比之前高了。后來我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好好地和女兒聊了一次:媽媽只是看不慣臟亂差,每天收拾房間要花費我很大的精力,媽媽真的很累,所以有時候不耐煩。和女兒聊完天之后,她自己會主動收拾自己的玩具,端自己的餐具,還會幫我想各種少做家務活的“鬼點子”。雖然有的點子不靠譜,但在我們都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上,共同面對這個姿勢,讓我們理智平和地看待并解決這些問題。
教育的好壞,其實不是成功與否來判定的。“教育是幫助每個生命不斷感受生命的美好,逐漸綻放生命的能量,并有感受幸福的能力”。與大家共勉。我是一名大學老師,也是一個公益紀錄片導演。本科畢業(yè)于中國傳媒大學,留英雙碩士,在讀博士,有13年教育教學經(jīng)驗。同時,我還是一位媽媽。三重角色使我時刻審視著我們這個時代需要什么樣的教育。所有我分享的,都是基于自己從教、為母經(jīng)歷的真實教育案例和思考。我倡導無論如何都要自己帶孩子,也希望為媽媽們打造一個“舒適圈”,減輕帶娃負擔。歡迎關注、轉發(fā)分享、討論、提問,一起探討如何培養(yǎng)我們的孩子。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