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樊林,江蘇省高郵市婦幼保健所
來源: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
阿替卡因腎上腺素注射液(商品名:必蘭)作為一種新型的酰胺類口腔局部麻醉劑,廣泛應用于拔牙、牙髓處理、活髓牙牙體預備及口腔外科小手術等,一般少有不良反應,偶有致過敏等臨床報道,但致局部組織潰瘍較為少見。
筆者報告“必蘭”浸潤麻醉致口腔局部疏松組織潰瘍1例,供同行借鑒。
1 病歷報告
患者,女,38歲,2013年4月8日因“左上前牙齲壞數年要求修復”來我科就診。患者自述體健,有青霉素過敏史。
口腔檢查:23殘根,根管口暴露,探(-),齲壞及齦下約0.5 mm,不松動,叩診(-),根部無紅腫。21為烤瓷牙修復體,22、24無齲,其他口腔軟組織未見異常。
根尖片顯示:23殘根,根尖區(qū)未見透射陰影,但牙根長度較鄰牙略短。
診斷:23殘根。
處理:
23行一次性根管治療;
因23根管工作長度只有12mm,考慮到23樁冠修復體抗力問題,建議修復時采取23樁核,23、24聯(lián)冠修復方案。
觀察1周、無癥狀后,經患者同意,23作樁核修復,并在24頰側前庭溝處行骨膜上浸潤麻醉,局部注射1ml“必蘭”(阿替卡因腎上腺素注射液,藥物批號:G-7),用時約40s,繼而完成23、24牙體預備,術中患者無全身不良反應,注射部位除黏膜顏色發(fā)白、輕度腫脹外,無其他異常。
后患者自述就診當晚注射部位燒灼樣劇痛,第二天逐漸出現疑似潰瘍癥狀,局部糜爛、疼痛,自行服用羅紅霉素膠囊,1~2d后疼痛緩解。
第五天復診時檢查發(fā)現24頰側前庭溝處注射部位有一0.5cm×0.7cm大小潰瘍,中央無凹陷,表面淺黃色假膜形成,周圍黏膜輕度充血,觸痛尚可(見圖1),口內其他部位未發(fā)現類似癥狀,遂完成23、24聯(lián)冠試戴、粘結。
詢問患者相關藥品反應史:
曾使用過利多卡因注射液,無不良反應。既往無復發(fā)性口腔潰瘍史,術前無感冒、創(chuàng)傷,未使用其他藥品。
次日測量血壓:128/76mmHg,空腹血糖:4.9mmol/L。
后經藥劑科及口腔科醫(yī)生會診,結合既往病史、臨床癥狀、發(fā)生部位、用藥情況及與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的鑒別診斷,一致考慮為“必蘭”致口腔局部組織潰瘍。
醫(yī)囑停用抗生素,注意口腔衛(wèi)生,給予“口腔寶”含漱液漱口。10d后復查,潰瘍基本愈合,無黏膜充血、觸痛,無任何自覺癥狀。隨訪6個月,未見復發(fā)。
2 討論
“必蘭”是一種酰胺類口腔專用局部麻醉劑,其組分為:每支1.7ml含鹽酸阿替卡因68mg與酒石酸腎上腺素17μg(以腎上腺素計),輔料:氯化鈉,焦亞硫酸鈉,鹽酸,氫氧化鈉,注射用水。
鹽酸阿替卡因具有酰胺功能基團,可以在注射部位阻斷神經沖動沿神經纖維的傳導,起局部麻醉作用。在阿替卡因溶液中添加1/100000腎上腺素的作用在于使局部血管收縮,延緩局麻藥的吸收,減少吸收中毒的可能性,同時又延長局麻藥的麻醉時間,并獲得出血極少的手術野。該麻醉劑的特點是注射后易于在組織內擴散,用量少、毒性小、起效快、效能強、持續(xù)時間長,非常適用于局部浸潤麻醉。
“必蘭”在我所使用數年來,廣泛應用于拔牙、牙髓處理、活髓牙牙體預備及口腔外科小手術等局部麻醉,未發(fā)現過不良藥品反應。
臨床中偶有致過敏性休克、致面癱、致過敏性皮疹、致腭部局部組織壞死等報道。
而該病例注射部位為上頜前磨牙區(qū)頰側前庭溝處,局部組織疏松,血運豐富,相關文獻未見此類區(qū)域“必蘭”浸潤麻醉導致局部組織潰瘍的病例報道。
輔料中焦亞硫酸鈉系藥物中活性成分以外的物料,能增加活性成分的穩(wěn)定性和生物利用度,但目前尚未有焦亞硫酸鈉引起過敏反應的報道。
腎上腺素有收縮血管作用,會引起局部組織缺血,與麻醉劑合用時,注射速度、濃度和用量控制不當會致組織壞死。因此綜合考慮本例藥物不良反應為腎上腺素所致可能性較大。
該病例提示臨床使用“必蘭”時,需注意其導致局部組織潰瘍、壞死的可能。對酰胺類麻醉劑過敏及高血壓或糖尿病等“高危”患者慎用。
注射前須回抽無血,嚴防注入血管。控制注射速度和用量,一般注射速度不得超過1ml/min,用量必須根據手術需要,對于一般性手術,成人通常給藥劑量為1/2~1支,老年人使用劑量減半,4歲以下兒童不建議使用。
勿將注射液與其他麻醉劑合用。
盡量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復注射,必要時應輪換部位。
對于血液供應不足部位的局部麻醉,可考慮選用不含腎上腺素的麻醉劑。
另外術前要向患者說明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的可能性,以免引起患者對醫(yī)生的不信任,甚至導致醫(yī)療糾紛的發(fā)生。
· END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