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從教有十幾年了,但是我感覺自己的課堂還是平淡如水,不是我教材鉆研不深,不是我備課不詳細,不是我上課沒有節(jié)奏……我也在努力看各種雜志論文以期深入文本,可是,我覺得自己課堂語言不夠幽默,不會調(diào)動課堂氣氛,課堂比較沉悶。可能也跟我個人口拙舌笨有關(guān)。這個坎至今還是很難跨越。
孫老師,我雖然只聽過您一堂課(現(xiàn)場),但是我真的很佩服您幽默的口才,精彩的論辯,動人的煽情。聽您上課就是一種享受!所以我真的很希望聽聽您是怎么吸引學生的。
答:
……………………
課堂氣氛來源于你讓學生做什么
今天在備課組內(nèi)研討一節(jié)公開課的時候,有老師說,這節(jié)課學生配合得非常好!我立即提出了反對的觀點,我認為,學生配合老師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意識到學生配合老師的說法錯誤簡單,要改變不讓學生為了配合老師而學不簡單。
我的一個做法是,在備課之初就要想:我讓學生做什么。
我們很多時候是用大量時間準備課堂教學的知識內(nèi)容,當然,這是非常必要的。但準備完了知識內(nèi)容就認為備課已經(jīng)完成了。而往往這種備課到了課堂上,學生大多不“配合”老師,因為,宣講我們準備好的知識成了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wù),學生無法與你“配合”,這樣的課堂往往是沉悶的。
當我們準備好了知識內(nèi)容后,還要再想一想,我們該讓學生通過哪些學習活動來完成對這些知識的認識、質(zhì)疑、掌握的學習任務(wù)。
如何設(shè)計學生的活動呢?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希望通過教學讓學生學會閱讀,大家普遍認為,閱讀只能在閱讀中學習。那么究竟怎樣在閱讀中學會閱讀呢?這又是一個無解的問題,因為,在閱讀中學會閱讀也許只能回到具體的案例中才能闡釋說明如何如何在閱讀中學會閱讀的。其實這里有一些基本的思路。
教學設(shè)計要注重教學內(nèi)容的邏輯解構(gòu)。
我們的知識備課往往是教師研究、解讀之后的一個結(jié)果,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利用教師的結(jié)果形成自己的結(jié)果,這就需要教師對自己的研究結(jié)果進行教學化處理。這個處理的基本思路是邏輯解構(gòu)。也就是說要對自己研究的結(jié)果進行認知的階段性劃分、因果性剖析、并列性聯(lián)想,最終形成一個可供操作的簡單的形式。這一點很像一些治病方法,比如,有人說患腰椎病的人要倒著走。許多人倒著走確實治好了病。其實,倒著走的原理非常復雜,大夫弄清楚了腰椎病因后,形成了解除這種病患的最基本方法,這個方法非常簡單,但其原理是復雜深奧的。課堂教學亦是如此。我們必須在深層的原理上弄清楚來龍去脈,然后才能化深為淺,形成體現(xiàn)于學生行為上的學習活動。
比如,我教學孫犁先生的《鞋的故事》一文,自己的解讀結(jié)果是孫犁先生為小書綾隨著改革開放社會生活的轉(zhuǎn)變也在轉(zhuǎn)變而擔憂,他擔心他心目中那純粹的美會逝去。為了強化這一主旨,他不惜筆墨,在前文下大力氣寫出小書綾的美,他對小書綾的喜愛。于是我決定把教學目標定為理解作者對小書綾的喜愛之情及通過對話細節(jié)的描寫傳達情感的敘事方式,也就是通過把握其獨特的言語形式而準確把握其情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為此,我作了橫向的聯(lián)想,孫犁先生善寫女性,他為著不同目的塑造的女孩形象,其方法也必定不同。于是我想到了《山地回憶》,《山地回憶》中的小妞與小書綾存著太多的可比性,尤其是作者與這兩個人物形象之間的情感關(guān)系有著較大的差別,于是,我設(shè)計了一個問題“孫犁更喜歡哪個小姑娘”,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對比其作品中的敘事內(nèi)容和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就會給我引導學生通過研究言語形式而理解其表達目的的機會。
于是,我只讓學生圍繞這一問題反復研究討論,進而通過對言語形式的準確把握達到了準確理解文意的目的。
讓我們多想一想該讓學生做什么,也許課堂氣氛就會不一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