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燈芯,
吉祥如意。
當下,
您的感覺如何?
【原文】
曰仁云:“心猶鏡也。圣人心如明鏡,常人心如昏鏡。近世格物之說,如以鏡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鏡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鏡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嘗廢照。”
再來一段吧。
這兒講“曰仁”,還記得是誰嗎?曰仁是徐愛,徐愛的字,曰仁。說“曰仁云:'心猶鏡也。’”曰仁說“心猶鏡也。”“猶”是好像。心就好像鏡子。
那么我們剛才講那段,說“喜怒哀樂本體自是中和的”,這個時候再來看“心猶鏡也”,這個意思就明白了。以前它不好懂,因為圣人也老說“心猶鏡也”。
《六祖壇經》上著名的一段——“心如明鏡臺”,這個說“明鏡亦非臺”。你就被這個東西繞來繞去,他倆說的不是一回事兒。
神秀大師講的“心如明鏡臺”,就是我要把心變成能照見。如明鏡照見,而不是如昏鏡照見,昏鏡就是上面蒙上灰了。就像現(xiàn)在手機上有個鏡頭,我拿手機鏡頭那么一照,挺清楚。我不知道諸位有沒有過這個經歷啊,我有時候拿著一照,老覺得清晰度不行,為啥?上面有油,或者有什么東西,指紋什么的。把那個鏡頭擦一下,鏡頭擦完就亮堂堂了。鏡頭上面蒙上東西了,就叫昏;上面擦亮了,就叫明。明、昏。神秀講的,說心有這么個照見的功能。這是神秀講的?;勰苤v的是啥?慧能講的是“明鏡亦非臺”,我根本就不談物質。他倆說的不是一個維度的事。
那么這兒說,曰仁說“心猶鏡也”,心就跟鏡子似的。
說“圣人心如明鏡,常人心如昏鏡。”這講得夠明白的。“明鏡”干啥?照見。照見干嘛?照見就是照見,照見就完了。你手機拍一個什么東西,你拍完了,還怎么的?拍完就完了,任務就完成了,已經照見了。
但是這兒講“常人心如昏鏡”,“昏鏡”是啥意思?他連照還照不見呢。什么叫照還照不見呢?剛才舉的例子:“你生氣了?”“沒有??!我生什么氣,我才不生氣呢!”看到了嗎?他連自己都照不見。所以這兒講“常人心如昏鏡”。
“近世格物之說,如以鏡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鏡尚昏在,何能照?”到這會兒,你知道曰仁這個功課是整明白了,為什么陽明先生特別贊他!
曰仁是三十一二歲就沒了,很年輕啊??鬃幽莻€學生,顏回,也是三十一二歲就沒了,孔子傷心的——“噫!天喪予!天喪予!”你讓我死了算了你,徒弟都沒了,我學生都沒了,讓我死了吧!“天喪予”,老天你殺了我吧!就這么個意思,很難過。王陽明也是,說“曰仁,吾之顏回也?!闭f徐愛,這就是我的顏回??!你就知道他們心心相印的這種感覺。王陽明上課上得沒勁兒吶,(學生們)都聽不懂是啥意思,桌子搬到曰仁的墳前講。就這種感覺,心心相印。
這兒說“近世格物之說”,說最近我們談到“格物”這個話題。
為什么他講個“近世格物之說”?因為“格物”我們知道,至少在《大學》上就講了,兩千多年前就講上了,王陽明才五百年前。他為什么說“近世格物之說”?因為在之前那個“格物”不是這么說的,在之前的“格物”是按朱熹的解法解的。朱熹的解法是咋說呢?說格物,“格事事物物之理”。
“格事事物物之理?!蹦阌袥]有發(fā)現(xiàn)這句話講的是什么?這句話講的是,你能不能把邏輯整清楚。他解決的是邏輯維度的事情,他不解決感覺維度的事情。他一直這么講?!案袷率挛镂镏怼?,我們之前課上也講過,假如格物是“格事事物物之理”,那你絕對成不了圣人,因為啥?因為你照這條路走下去,是物理學家。格“物之理”嘛!你走下去是個物理學家,你格不成一個幸福的人。
因為幸福的人不是格物理,不是靠物理來解決的。說我背會左手定律、右手定律,我就幸福了嗎?不是。我掌握量子物理的運動原理,我就幸福了嗎?不是,幸福不了。你掌握什么知識,你都幸福不了,除非你掌握怎么解決感覺,你就有機會幸福。
這是唯一的辦法,人們就是發(fā)現(xiàn)不了,竟然是解決感覺!為什么?因為每天被各種事物、各種邏輯纏住了呀,根本沒有心思來觀照自己的感覺。顧不上,太忙了,我哪有時間活出來呢,我還沒活進去呢我還,都是這樣的。
那么這兒講“近世格物之說”,最近陽明先生給我們講的這個格物,我們才反應過來,格物是干啥?那么格物做了個啥功課呢?格物做的這個功課呀——“如以鏡照物”,就是拿鏡子去照東西。拿鏡子去照東西,請問你要解決的是鏡子這個“照”的功能,還是要解決鏡子照的這個物件?
你顯然是解決“照”的這個功能嘛!我鏡子能不能照,這是你要解決的事。你不是要解決我今天照這盆花?還是照那個燈呢?你不是要解決這個東西,你不解決內容,只解決“照”!
“照”是什么?“照”是它感知的功能嘛,就你有沒有感知到。就是我們講,我們首先是干嘛,首先是“覺照”、“觀照”,你能不能有“觀照”的這種本領。所以這兒說了,在“照”上用功。
“如以鏡照物,照上用功。”結果呢?“不知鏡尚昏在,何能照?”你的鏡頭上面全是指紋呢,你照什么照啊你?再換句話說,感覺來了你都看不見,你格物啥呢你?
要不多少人都說:“何老師,你講的'格物致知’這個功課真好了!我每次遇上事兒的時候,我就想想,他為啥是要這的了?我格物我兒子為啥不聽話了?”
我說:“那你就格物去吧,那不知道你格物到啥時候去了。這不是格物你兒子,是格物你的感覺。”
他說“我沒感覺呀!”
“你沒感覺,你格物啥呢?”
“可是你看他就是那樣的??!”
那不就是有感覺了嗎?可是你有沒有看到,有多少人看不到這種感覺。我只是講了一個特別容易被發(fā)現(xiàn)的例子。那我們在日常生活里面有多少我們自己發(fā)現(xiàn)不了的例子呀,對不對。所以那個觀照力真的差太多了,差太多了。
隨時觀照,隨時觀照……一起心,一動念,你只要動念的時候,只要你的心是活動的,你一定要觀照。就是你一定是需要觀照的,應該這么講,一定是需要觀照的。但是觀照不到啊,鏡子不夠亮嘛!
說“先生之格物,如磨鏡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嘗廢照。”
那么曰仁把陽明先生教的“格物”這個功課,又進一步做了一個說明。
說先生教的這個格物,“如磨鏡而使之明”。他為啥說是“如磨鏡而使之明”呢?你不是觀照不到情緒嘛,觀照不到感覺嘛——好,現(xiàn)在大感覺來了,我憤怒、我恐懼,大感覺來了。大感覺來干啥?大感覺來了就觀照它啊,觀照你那個大感覺。小感覺你觀照不到,大感覺你能觀照嘛。
所以你經常發(fā)現(xiàn)自己有大感覺了,那么有感覺去觀照,有感覺去觀照……這個時候你是不是和感覺的鏈接會越來越緊密???大的能看見了,過段時間,中的就能看見了;再過段時間,小的就能看見了。
他在做的這個功課叫什么?叫“磨鏡”。讓我的鏡子越來越明,越來越明。還是那句話,你觀照的功課越來越頻繁了,越來越深入了。所以這兒講“如磨鏡使之明”,這個功課是“磨上用功”。什么叫“磨上用功”?隨時觀照感覺。
“明了后”,那么你感覺明朗了,更敏感了。你那個感覺更敏感,心一動你就有感覺,你更敏感了。更敏感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你“照”的功夫越來越厲害了。所以他這兒講“明了后亦未嘗廢照”。
陽明先生去世的時候有一句話,他說“我心光明”。什么叫“我心光明”?就是我的心足夠敏感,就叫光明。心一動,我就全知道,不管風吹草動,我這兒明察秋毫,這就叫光明啊!
什么叫光明?你以為說我樹立一個正確的信念系統(tǒng)叫光明啊?和信念系統(tǒng)沒有半毛錢的關系!就是我這兒一感覺,感覺好還是感覺不好,非常清晰地知道,這叫光明。
好,這一段就這樣。都是功課的事。
根據(jù)2020年4月18在太原市百花谷的講座整理
您的每一句話 我們都會認真聽
歡迎留言分享 點擊這里,說你想說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