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寫過一篇題為《“語文要素”到底是個啥東西》的小文,承蒙鯤鵬小語掌門人王首朋老師的抬愛,他囑咐我用一個具體文本說明一下到底什么是“語文要素”,或者梳理出一篇課文的“語文要素”。懷著忐忑的心情,我再次自不量力地探究了一下“語文要素”這個新鮮事物。(我曾經在溫儒敏教授的新浪博客發(fā)過紙條請教過這個問題,只是紙條淹沒在網(wǎng)絡大海中了。)
“語文要素”是一個偏正詞組,可以寫成“語文的要素”?!耙亍钡囊馑?,《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的解釋是:構成事物的必要因素?!对~典》中舉的例子是這樣的:一般來說,每個漢字都有形、音、義三個要素。這個例子幫我們提供了一個梳理“語文的要素”的思路。“漢字的要素”有哪些?一般有“形、音、義三個要素”。“語文的要素”有哪些?這個……這個……
我們還可以換一個思路來追究。什么是漢字要素?漢字要素是“構成漢字的必要因素”。什么是“語文要素”?語文要素是“構成語文的必要因素”。漢字是一種事物,語文在這個偏正詞組中也是一種特定的事物。但是,我們會發(fā)現(xiàn),順著這個思路追究下去,對應一下隨部編版語文教材而誕生的概念“語文要素”,就會叫人糊涂。如果說每個單元的導語中對學習內容和目標的定位都可以歸為“語文要素”的話,我們就會得出類似這樣的判斷:“找出課文中明顯的信息”是語文的一個要素;“試著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也是語文的一個要素;“讀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還是語文的一個要素……這樣說來,語文的要素到底有多少個,就難以統(tǒng)計了?!耙亍笔菢嫵墒挛锏谋匾蛩?,構成語文的必要因素多得難以統(tǒng)計,那這“語文”到底是哪方神圣呢?難道這是要告訴語文老師,“語文”就是如此豐富,如此復雜,如此不可估量?要么,是我錯誤地理解了“語文要素”的意思;要么,是專家當時使用這個詞語或“術語”時,是一拍腦袋想出來的。當然,最有可能是我孤陋寡聞,不學無術,身為一名語文教師,竟然不明白什么是“語文要素”。
其實我是比較好學的,為了弄懂“語文要素”,我至少做了四件事。第一件事,求助神通廣大的網(wǎng)絡,用各種搜素引擎搜索有關“語文要素”的信息——可惜,所有與“語文要素”有關的文字,都沒有解釋什么叫“語文要素”。第二件事,重新研讀《語文課程標準》,希望能從中找到蛛絲馬跡——令人沮喪的是,就連“語文素養(yǎng)”一詞,《標準》中也沒有屈尊解釋一下“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中“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指哪些。第三件事,拜讀專家們解析統(tǒng)編版教材的弘文大作,看看專家們有沒有解釋什么是“語文要素”——還是很可惜,所有的專家都只是很時髦地運用這個新鮮的術語,沒有人做出解釋和說明。第四件事,研究教材,對照專家所列舉的、每個單元一條條的“語文要素”,揣摩到底什么是“語文要素”,哪怕對“語文要素有可能指的是什么”有一個大致的猜想。后來我確定,只有第四件事,才能給自己一個比較能接受的答案。
在尋找到底什么是“語文要素”的過程中,我還有一個發(fā)現(xiàn)。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出版的三年級語文上冊《教師教學用書》中,將單元導語中概括的重點學習目標(一般有兩條,個別的有三條)做了區(qū)分,有的稱為“語文要素”,有的稱為“習作要求”。例如,第一單元“單元說明”的第二自然段第一句是“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閱讀時,關注有新鮮感的的詞語和句子’……”,第三自然段第一句是“本單元的習作要求是‘體會習作的樂趣’”。關于這一發(fā)現(xiàn),我曾在《“語文要素”到底是個啥東西》一文中已經提到過。同樣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旗下的《小學語文》雜志2019年1、2合刊上,一篇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雜志編輯部主任張沛撰寫的《承前啟后 有機整合——統(tǒng)編義務教育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編排特點與內容解析》一文中,也是這么區(qū)別的——所有與習作有關的學習目標(我現(xiàn)在也不確定“學習目標”的說法是否準確)都被排除在“語文要素”之外。這么看來,是否教材每個單元除習作要求之外的學習目標都屬于語文要素呢?似乎也不是,《標準》中將學段學習目標分成了“識字與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五個板塊,梳理一下被《教師教學用書》歸類為語文要素的學習目標,除了與“習作”有區(qū)別外,并不或很少涉及“識字與寫字”“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三個板塊的課程目標。那么,我們是不是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他們所認為的“語文要素”指的就是與“閱讀”有關的學習目標。
我們還是先來將《教師教學用書》中所列舉的三年級下冊教材中的“語文要素”做一下梳理——
表格中一共有十個“語文要素”,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類:
第一類,指向讀書方法、策略的:試著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
第二類,指向文本內容或語言理解的:體會生動優(yōu)美的語句;讀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走進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復述故事。
第三類,指向文本寫法領悟的:了解課文是怎么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的;了解課文內容是從哪幾個方面把事物寫清楚的。
第四類,指向綜合性任務的:收集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資料,交流節(jié)日的風俗習慣,寫一寫過節(jié)的過程。
這么一梳理分類,其實并沒有幫助大家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底什么事“語文要素”,只是發(fā)現(xiàn)大多與閱讀文本的目標取向有密切關系,包括怎么讀(第一類)、讀什么(第二類)和讀出文本怎么表達的(第三類)。
我曾經思考過,“語文要素”可不可以換一種提法,如“語文能力訓練要素”、“學習語文的要素”、“語文學科的要素”、“語文課程的要素”、“語文素養(yǎng)的要素”等等,后來分析發(fā)現(xiàn),除了第一個勉勉強強外,都不行,都解釋不清楚。那好吧,我看如果一定要跟上新時代的步伐,就只有老老實實按照《教師教學用書》的“教導”來認識“語文要素”了,哪怕我還是很蒙圈——申明一下,讀者朋友如果蒙圈了,不是我的責任。
現(xiàn)在回到文章開頭的“任務”,我就硬著頭皮以《荷花》為例說說這一文本學習的“語文要素”吧。對照單元導語中提出的“語文要素”(試著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體會生動優(yōu)美的語句),這一課的語文要素有兩點,一是“邊讀邊想象,體會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畫’”,二是“在閱讀中體會具體的語句何以‘生動優(yōu)美’,并借助這些語句體會作者對這一池荷花的喜愛之情”。我們會發(fā)現(xiàn),照這一思路來梳理每篇課文的“語文要素”,只需要對照單元導語和文后思考題,就可以很快搞定了。
如果再參考一下陳先云先生的一段話,或許“語文要素”的提法,可以再重新斟酌一下,是否為了不給一線教師找麻煩,干脆改一個大家一看就明白的說法——
“統(tǒng)編語文教材從三年級開始,每個單元一般從閱讀與表達兩個方面各安排一個訓練要素,每冊有兩個重點訓練要素。每個單元的教學目標直接體現(xiàn)在單元導語中,每個課后思考練習題圍繞著單元的訓練要素出題,教學目標明確,可操作性增強了?!保ā督y(tǒng)編小學語文教科書能力體系的構建》·小學語文雜志2019年1、2合刊)
我的意思就是,是否可以改為這段話中的“重點訓練要素”,或者我前面提到的“語文能力訓練要素”。至少,不會教人糊涂。
膚淺之見而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