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求,字子有,通稱“冉有”,后世尊稱為“冉子”,魯國(今山東省菏澤市冉賢集)人。冉有文武全才,擅長政事,在《論語·先進》篇中與子路并稱;還曾率領軍隊身先士卒,抵抗入侵魯國的齊軍,孔子稱贊他“義”。而且孔子在外流亡14年,最后回到魯國也是冉有的功勞。可是遍觀《論語》,發(fā)現(xiàn)挨罵最多的竟然就是這個多才多藝的冉有。那么冉有究竟為什么被孔子罵呢?
首先是學習態(tài)度有問題。
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span>
(《論語·雍也》)
冉求說:“我不是不喜歡老師您所講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夠呀?!笨鬃诱f:“能力不夠是到半路(迫不得已)才停下來。現(xiàn)在你是自己給自己劃了界限不想前進?!?批評冉有畏首畏尾,沒有積極進取精神。因為做任何事情不管做不做得成功,都要努力去做,堅持去做,做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但絕對不能還沒有開始就先打退堂鼓。
冉有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他的性格造成的。在《論語·先進》中子路和冉有問“是不是懂得了道理就去踐行”??鬃咏o子路的回答是三思而后行,給冉有的答案卻是立刻去做。當公西華問孔子為什么答案不一樣的時候??鬃拥幕卮鹗牵骸?span style="margin: 0px;padding: 0px;border: 0px;outline-style: initial;outline-width: 0px;vertical-align: baselin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font-weight: 700;color: rgb(51, 51, 51);background-image: initial;background-position: 0px 0px;background-size: initial;background-repeat: initial;background-attachment: initial;background-origin: initial;background-clip: initial;">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退”就是退縮,優(yōu)柔寡斷。所以孔子要推他一下,促使他前進。
但冉有挨罵的主要原因是他做了錯事。冉有在做魯國權臣季氏的家臣時,季氏要去祭祀泰山。在當時,只有周天子和諸侯才有資格祭祀泰山。
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弊釉唬骸皢韬?!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論語·八佾》
孔子認為季氏的做法違背了禮,就對冉有說:“難道你不能勸阻嗎?”冉有回答說:“不能?!笨鬃痈锌卣f:“唉!難道說泰山神還不如林放知禮嗎?”(林放也是孔子的學生,曾經(jīng)向孔子請教過禮)孔子的意思是說,即便是季氏祭祀泰山,泰山神也不會保佑季氏的,因為這種祭祀違背了禮。估計孔子對冉有不能匡正季氏的錯誤,沒有盡到人臣的本分已經(jīng)非常失望了。
后來季氏將要攻打顓臾,冉有與子路去見孔子,孔子指責他們,不能及時的勸諫季氏,措辭已經(jīng)非常嚴厲。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陣力就列,不能者止?!6怀?,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①畛鲇阼?,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論語·季氏》
孔子說:“冉求,周任有句話說:'盡自己的力量去負擔你的職務,實在做不好就辭職?!辛宋kU不去扶助,跌倒了不去攙扶,那還用輔助的人干什么呢?而且你說的話錯了。老虎、犀牛從籠子里跑出來,龜甲、玉器在匣子里毀壞了,這是誰的過錯呢?”這是罵他們尸位素餐,沒有作為。
后來孔子看到冉求不能盡到匡正的責任,還助紂為虐,幫助季氏搜刮百姓,聚斂錢財。孔子非常生氣,對其他弟子說:“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論語·先進》)意思是從此以后他不是我的學生了,你們可以大張旗鼓地去攻擊他吧!
冉有在孔子的教導下逐漸向仁德靠攏,其性情也因此而逐漸完善。而且孔子也知道冉有的本性不壞,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也是很有原則的。所以當季子然說:“冉求會一直都跟著季氏干嗎?”孔子說:“殺父親、殺君主的事,他們也不會跟著干的(弒父與君,亦不從也)?!?后果如其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