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孩子學習,我和孩子爸爸商量買了我們這個縣城最好的小學的學區(qū)房,發(fā)現(xiàn)鄰居中有很多都是這個學校的老師,對門鄰居王姐還是年級主任,從外表看來就是非常認真、嚴謹、樸素知識分子。我經(jīng)常跟我愛人說,王姐不會有教育孩子的煩惱,當老師順手就把教育孩子這個大事給辦了。
但是今天我無意中看到她的朋友圈,其中有這樣一條配文“很有挫敗感,教出的學生無數(shù),自己的孩子卻連話都不敢跟我說,我太難了”的內(nèi)容。
大致事情來龍去脈是:孩子想要買個芭比娃娃,不太貴,也就30元左右,孩子不敢跟她說,跟奶奶說了,被她無意中聽到了。當著老人的面她也不好說什么,回家問了孩子兩句,孩子就哭了,“媽媽最兇了,在家也是老師,我不要這樣的媽媽”。王姐的錯誤是把在學校的強勢帶回了家里,讓孩子跟她生疏到這種地步。
其實很多職業(yè)性比較強的人,比如說醫(yī)生、教師、公務人員、律師等等總是不自覺的犯這種錯誤,把自己在工作中的強勢帶到了家中,影響跟孩子的交流,等到發(fā)現(xiàn)孩子拒絕跟父母溝通才意識到。
作為父母,特別是一些日常過于嚴格的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
1 、家長要換位思考
孩子不愿意跟你交流一些小事,證明你平常的言行讓她覺得你不好溝通,不會同意她的請求。
有的家長對孩子要求比較嚴,平常都不給她買什么玩具, 認為玩具是沒有什么用處的東西,沒有從孩子角度出發(fā)考慮到孩子的天性。
其實對孩子來說,玩具不僅僅是一個玩意兒,更多的是承載了孩子的情感寄托。
2、家長要分工合作
家里有一個跟她比較親的家長,就由這個家長來溝通比較好。因為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孩子對家長產(chǎn)生了抵觸情緒,如果你再跟她溝通的話,她會聽不進去。
家長間互相配合的意識特別重要,對孩子的教育的原則就是:怎么做對她是最好的,就要采取這個方法。
任何事情都是對事不對人,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非要跟對方分出個到底是你正確還是我正確,這樣的家長的思維是非常狹隘的。
3、家長要善于引導。
對于孩子來說,一個善于傾聽的家長能夠讓他更加有安全感。 其實對于孩子來說喜歡玩具就是一種天性,但是從這個玩具上你不僅僅是讓她有個玩偶,而是從這個玩具上面等引導她感受,這個的意義就大于這個玩偶了。
玩具對孩子來說是情感的一種承載,是她們安全感的來源,尤其是獨生子女沒有人陪伴的情況下, 玩具可以是她情緒不滿的發(fā)泄伙伴,也是獨自睡覺時害怕時的陪伴,你要轉變跟孩子交流的態(tài)度,讓孩子體會到媽媽的愛意,慢慢的孩子就會轉變跟你的態(tài)度了。
家長想要達到與孩子更加平等,具體來說可以這么做:
第一、要有意識的跟孩子溝通學習以外的話題。
不要跟孩子交流的時候, 只關注孩子的學習:作業(yè)寫完了沒有?考試考了多少分?”這樣讓孩子感覺到你對她其他方面根本都毫不關心,也就沒有跟你交流的欲望了。
第二、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
父母可以與孩子多一些精神的交流一,比如從這個娃娃身上你可以教她學會什么是真正的美。父母可以從網(wǎng)上找到這個娃娃的相關的資料,比如說芭比娃娃是一個系列,從它誕生那一天起各種玩偶的造型。
從讓孩子熟悉這些造型的基礎上讓孩子體會什么是藝術的美,因為一個經(jīng)典系列作品 之所以能夠幾十年長盛不衰,背后肯定是有獨到之處,你可以讓孩子從中領會到什么是藝術,一個小小的玩具背后,承載的是多少設計師的智慧。
第三、提升孩子對美的向往和追求
孩子的心里追求美的種子會激勵她自覺追求美好的事情,多幫助孩子開拓眼界,提升她對美的認知,無形中就幫她增強了對美的向往。
父母不僅能局限于身邊美好的東西,更要帶孩子去多看電影、多聽音樂陶冶情操的同時,激發(fā)她內(nèi)心對美的追求,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的事物,只是缺少一雙發(fā)現(xiàn)的眼睛。
孩子的天性中對美的渴望是一團小小的火苗,家長要幫他做的,就是引導火苗燃燒,成為她自覺追求美好事物的動力。
孩子受到自身年齡與特點的限制,自然表現(xiàn)出一些大人看來幼稚的行為,事實上,孩子缺少的只是父母的一些有效引導而已。
父母與孩子真正的做到平等,這樣跟孩子既能夠有共同的交流話題,還能夠讓孩子潛移默化的接受美的熏陶不至于走向只追求物質生活忽視精神品德的修養(yǎng)。
【我是勵志職場辣媽,多平臺邀約原創(chuàng)作者,專注孕產(chǎn)、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p>
(圖片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