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剖
01.
骨解剖
肱骨頭的外側和前方有隆起的大結節(jié)和小結節(jié),大、小結節(jié)向下分別延伸為大結節(jié)嵴和小結節(jié)嵴,兩結節(jié)間的縱溝稱結節(jié)間溝。頭周國的環(huán)狀淺溝,稱解剖頸。上端與體交界處稍細,稱外科頸,是肱骨頭骨松質和肱骨干骨皮質交界的部位,較易發(fā)生骨折。
圖1 內:肩胛下肌-小結節(jié),外:岡上肌-大結節(jié)
02.
肩袖解剖
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止于大結節(jié),肩胛下肌止于小結節(jié),這四個肌肉的肌腱包繞肩關節(jié)形成肩袖。大圓肌肌腱止于小結節(jié)嵴,位置在小結節(jié)下方,并不包繞肩關節(jié)。
圖2 肩關節(jié)后面,岡上下肌與小圓肌止于大結節(jié)與嵴
圖3 肩關節(jié)前面,肩胛下肌與大圓肌止于小結節(jié)與嵴
03.
血供解剖
主要是旋肱前動脈→肱骨頭血運。
圖4
04.
肱骨距-外科頸內側
2012年Russo在Condam肱骨近端四部分概念基礎上,認為肱骨距應該區(qū)別肱骨頭、大結節(jié)、小結節(jié)、肱骨干,作為一個獨立第五部分的分型系統(tǒng)。
圖5 肱骨距:肱骨近端內側皮質,外科頸內側
二、分型
01.
Neer分型
分型依據(jù)4個解剖部位:肱頭、大小結節(jié)、肱干近端。
一分骨折無錯位;
二分骨折頭干分離;
三分骨折大結節(jié)分離加頭干分離;
四分骨折是大小結節(jié)骨折加頭干骨折移位,四分骨折骨壞死率100%,建議人工關節(jié)置換。
圖6 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 1.解剖頸上方的肱骨頭;2.小結節(jié);3.大結節(jié);4.肱骨干
02.
損傷機制及分型
圖7 肱骨外科頸骨折外展型示意圖
圖8 肱骨外科頸骨折內收型示意圖
03.
Kocher按解剖部分
解剖頸、結節(jié)部、外科頸。
04.
AO分型
Neer分類基礎上改良,分ABC及其亞型。
三、臨床表現(xiàn)
臨床常表現(xiàn)腫脹,疼痛,活動受限,或神經(jīng)血管損傷癥狀。可通過X片:前后位,肩胛“Y”位即穿胸位(跨胸肩胛骨側位),腋側位(腋窩盂肱側位),CT檢查,MR檢查,血管、神經(jīng)損傷檢查確認診斷。
四、保守治療
根據(jù)骨折類型、年齡與病人要求首選保守治療,三角巾、石膏、肩關節(jié)外展架固定治療。
五、閉合復位固定
根據(jù)骨折分型采用閉合復位固定或切開復位固定的方式。
01.
內翻壓縮型二部分骨折閉合復位固定
(1)病理改變
肱骨干在內側嵌插進入肱骨頭,而外側的骨膜完整,不會出現(xiàn)骨折分離。兩個骨折塊通常向前互相成角,完整的骨膜和骨折嵌插保留了一定的穩(wěn)定性。
(2)復位固定技巧
肱骨干維持在輕度外展位軸向牽引,同時用大拇指在骨折部位成角處自前向后按壓,以糾正骨折端向前成角。在復位過程中,必須確保兩骨折端的內側皮質盡可能的精確對位。
如果應用這種手法復位的方式不能將嵌插松解,則需要在骨折端下方5cm處縱形切一小口,置入一把骨膜起子,起子從肱骨干前方放入,緊貼皮質滑行,到達內側肱骨骨皮質骨折端,維持上肢輕度外展并牽引,用起子將肱骨頭翹起。
一旦完成以上步驟,在維持復位狀態(tài)下,助手沿著預先已設定好的線路打入2.0mm克氏針2-3枚,即從骨折端以遠打入直到針尖位于肱骨頭的軟骨下骨。
02.
內翻分離型二部分骨折
(1)病理改變
表現(xiàn)為肱骨頭和干的完全分離,預示著“骨膜橋”的損毀,因此成為極其不穩(wěn)定的骨折。由于岡上肌的牽拉肱骨頭發(fā)生旋轉呈內翻位,而骨折遠端的肱骨干受胸大肌的牽拉向前內移位。
(2)閉合復位固定技巧
術者一只手對肱骨干進行持續(xù)的牽引,另一只手位于骨折端下方,緊扣肱骨干,施加向外側和背側的力(外牽后推),抵消胸大肌的牽拉力量,直到兩骨折塊在正確的軸線上相接觸。
接下來,在肩峰下區(qū)域上方的前內1/3處做一小切口,用大布巾鉗尖部在肩胛上肌腱附著點處固定大結節(jié)。然后向下向后向內牽引,抵消來自肩胛上肌腱的牽拉力量,使得肱骨頭從內翻位旋轉回到中立位。一旦完成,將事先準備好的兩枚2.0mm克氏針打入,針尖到達肱骨頭軟骨下骨。
六、切開復位固定
01.
治療原則
理想復位,保留血運,穩(wěn)定固定,早期鍛煉。
02.
沙灘椅位體位要求
(1)上半身后傾15-30°,屈髖45-60°,屈膝30°。
(2)頭頸部穩(wěn)定固定,防止氣管插管脫落。
(3)腰部加保護墊防止懸空。
(4)暴露患肩,確保操作和肩關節(jié)活動無阻擋。
(5)或平仰臥位,肩胛骨下方墊高,手術床頭部抬高,躺椅位置。
03.
手術治療適應證
(1)內翻分離型三部分骨折大結節(jié)嚴重脫位(根據(jù)Neer分型中的三部分骨折),會出現(xiàn)由于岡上肌的牽拉而導致肱骨頭內翻。而此時,由于大結節(jié)的分離,其牽拉作用明顯不如前面描述的兩部分骨折。此外,由于肩胛下肌不均衡的牽拉,導致肱骨頭向內旋轉。大結節(jié)移位越嚴重,這種現(xiàn)象越明顯。因為所有的肱骨頭與肱骨干之間以及大結節(jié)與肱骨干之間的骨膜都破壞了,所以這是一種極不穩(wěn)定的骨折。需要手術治療。
(2)外翻壓縮型三或四部分骨折肱骨頭骨塊外側與干骺端嵌插,矢狀面上沒有嚴重成角。僅有大結節(jié)或大小結節(jié)的骨折,它們經(jīng)常被壓縮的肱骨頭分別向后方和前方推擠。由于肱骨頭和干之間距離常接近、大小結節(jié)移位較輕,肱骨頭與干以及大小結節(jié)與肱骨干之間的骨膜通常是完整的。如果在冠狀面上肱骨頭相對于肱骨干無移位,可以推測內側骨膜也會保持完整。這種骨膜橋對肱骨頭的血供很重要,此外,它也作為機械鏈幫助復位。需要手術治療。
04.
手術切口
(1)肩前外側劈三角肌入路
①通過三角肌前束和中間束肌肉間隙進入。
②切口標識為自肩鎖關節(jié)和喙突的中點向下向外延伸至三角肌附著部,從三角肌的前、中1/3肌肉之間進入,注意保護腋神經(jīng)!腋神經(jīng)橫跨肱骨干,需要小心分離保護,不能過度牽拉,腋神經(jīng)一般位于肩峰下緣遠端6.5cm。
圖9 肩關節(jié)前面顯示臂從后束發(fā)出的腋神經(jīng)穿過肩胛下肌下緣,腋神經(jīng)在肩胛下肌腱腹結合部內側約3mm處的下方穿過
③注意切口要偏上,一定要顯露岡上肌腱,顯露肩峰下間隙與肱骨頭。將上臂輕度外展可使三角肌松弛,便于顯露肱骨頭。
(2)傳統(tǒng)為三角肌和胸大肌肌間隙入路
胸三角肌入路是肩部的標準入路,在治療肱骨近端骨折時,具有很多優(yōu)勢,顯露范圍大,不會破壞血供,也沒有破壞三角肌起點或止點,并且不會對腋神經(jīng)構成威脅,而使用劈三角肌入路時常常需要注意防止腋神經(jīng)損傷。
七、手術技巧
01.
顯露
在二頭肌長頭肌腱外側1cm縱行切開骨膜關節(jié)囊(復位二分骨折不需切開關節(jié)囊),顯露肱骨干大小結節(jié)肱骨頭,注意既要減小剝離范圍,又要顯露充分。
切開鎖胸筋膜,將牽開器放入肩峰下間隙,顯露骨折及肱骨頭。
02.
復位
(1)手指從肱骨頭外側伸入,觸摸并復位肱骨頭內側,同時肱骨干施加輕度的軸向牽引,解除肱骨頭與干骺端的嵌插,同時輔以在骨折線置入一把骨膜起子,在肱骨頭下方自外側插入肱骨頭,然后在外側翹起肱骨頭,直至肱骨頭輪廓恢復。
圖10 如果骨干向肱骨頭內嵌插移位,可將骨膜剝離子插入骨折端撬撥復位,恢復內側的肱骨距
(2)肱骨頭骨折塊復位后,可通過縫合線牽拉結節(jié)骨折塊,通過手法將其復位固定。
圖11 肱骨頭骨折塊復位后,可通過縫合線牽拉結節(jié)骨折塊,通過手法將其復位固定
03.
雙套固定技術(團隊推薦技術)
(1)一旦肱骨頭與肱骨干相互之間達到滿意的位置,打入兩枚2mm克氏針,針尖到達肱骨頭軟骨下骨,復位質量也可通過在上肢外展80°時透視軸位片來檢查,達到初始穩(wěn)定。
(2)骨折部位下方3~4cm,在肱二頭肌腱溝兩側鉆孔穿鋼絲,3.2cm鉆頭橫形鉆孔,穿過2條鋼絲,分別經(jīng)岡上肌腱下方及大小結節(jié),以2個“8”字形固定(或胸骨鋼絲固定)。
圖12 帶針芯針穿過肩胛下肌腱、小結節(jié)、肱骨頭,由復位的大結節(jié)和附著的肩袖處穿出,穿過鋼絲,再經(jīng)肱骨干近端橫形孔穿過,8字擰緊固定
第一個“8”穿岡上肌腱下,固定大結節(jié);
第二個“8”穿肩胛下肌腱下,固定小結節(jié),再經(jīng)肱骨頭,再穿岡上肌腱下,固定大結節(jié);分別經(jīng)肱骨干近端橫行孔穿過,“8”字打結固定。
(3)修復肩袖
分別在岡上肌腱、岡下肌腱、和肩胛下肌止點處置入0號微喬線,同時把這些縫線都穿過鋼板的縫線孔備用。好處是這些縫線既是復位骨折的把手,也是術閉縫合肩袖,加強骨折穩(wěn)定的重要保障。
注意間斷縫合岡上肌前緣和肩胛下肌上緣之間的旋轉間隙,縫合閉合肩袖。
(4)解剖鎖釘板固定
肱骨近端鎖定鋼板放置在結節(jié)間溝偏大結節(jié)一側(結節(jié)間溝外側),在置板前可先將“8”字縫合鋼絲預置,再固定鋼板。
鋼板理想的位置是大結節(jié)上緣下5mm,并位于結節(jié)間溝外側2-4mm。
解剖鎖定板加鋼絲張立帶雙套固定達到解剖復位,堅強固定,早期功能鍛煉的目的。
(5)注意肱骨距內側支撐復位肱骨距,如果內側皮質支撐結構破壞廣泛,可采用髓腔內結構性植骨以重建內側支撐。如內側皮質結構尚完整,但出現(xiàn)了內側的陰性支撐,則需要使用肱骨距螺釘斜跨干骺端與后內側皮質以行支撐。
圖13 肱骨距螺釘固定
(5)由于胸大肌的牽拉,肱骨干通常都向內移位。
圖14 可以先將鋼板固定在肱骨頭外側面,而此時骨干可能仍然存在向內移位,在骨折線遠端的第一個螺釘孔置入一枚3.5mm皮質骨螺釘將肱骨干向外提拉復位
圖15 通過提拉,達到解剖復位
八、術后康復
1、術后第2天即開始肩關節(jié)“鐘擺樣運動”,開始肩關節(jié)旋轉鍛煉,鐘擺、旋前與旋后動作每天3回,每回各30次。
2、術后1周即開始肩關節(jié)上舉、外展、后伸及前屈鍛煉。術后1周開始摸口、摸鼻與摸頭頂訓練;術后4周開始摸耳朵,摸枕部訓練,30次/回,3回/天。
3、術后6周開始負重鍛煉;術后3個月恢復原工作。
康復時間提前,康復方法規(guī)范是取得良好功能恢復的關鍵措施之一。
九、并發(fā)癥
1、腋神經(jīng)與臂從神經(jīng)損傷。
2、骨缺血壞死,三分骨折15~20%,四分骨折50~75%。Wijgman認為即使肱骨頭骨缺血壞死,并不一定導致功能很差。
3、肩關節(jié)功能受限。
十、手術注意事項
1、腋動脈分別向肱骨的前后方發(fā)出旋肱前、后動脈,肱骨頭的血供主要來自旋肱前動脈的前外側升支(即弓狀動脈)。注意旋肱前動脈經(jīng)結節(jié)間溝進入肱骨頭,不要過多的剝離!切勿為了充分顯露骨折端,在肱骨頸內側插入骨膜剝離器、復位鉗或Hohmann拉鉤,損傷供應肱骨頭的血管分支。
2、注意肱骨距的修復與重建,肱骨頭骨折塊復位不佳存在內翻移位或肱骨距骨缺損,肱骨沒有很好地重建內側的支撐,導致繼發(fā)性的復位丟失或內固定斷裂??梢圆捎盟枨粌冉Y構性植骨以重建內側支撐。如果內側皮質結構尚完整,可以使用肱骨距螺釘斜跨干端與后內側皮質以行支撐。
3、由于鋼板位置太靠近端,上臂外展時導致肩峰下撞擊,理想的位置:距離肱骨大結節(jié)上緣5-8mm(大結節(jié)上緣下5mm)并位于結節(jié)間溝外側2-4mm。
4、鋼板勺狀部分的位置太靠后,使得后上部的鋼板與肱骨頭曲線無法獲得良好的貼合。
5、鋼板太偏前側,累及旋肱前動脈的升支,激惹肱二頭肌長頭腱。
6、結節(jié)骨折塊復位不佳,被肱骨頭螺釘或強韌的縫線固定在不恰當?shù)奈恢谩_@可能導致繼發(fā)性移位或肩峰下撞擊,移位大于5mm時尤其如此。
7、最初選擇的鎖定螺釘太長,或由于骨折塊下沉導致穿出。穿透關節(jié)面后由于疼痛而運動受限,并損傷關節(jié)盂的關節(jié)面。此時必須更換穿出的螺釘。
8、鎖定螺釘太短,對肱骨頭骨折塊沒有足夠的把持力,骨折塊繼發(fā)移位的風險較大。必須將螺釘更換,或者調整術后的康復計劃。
十一、Constant-Murley肩關節(jié)功能評分
01.
疼痛(最高分15分)
無疼痛15分;輕度痛10分;中度痛5分;嚴重痛0分。
02.
ADL(最高分20分)
全日工作4分;正常的娛樂和體育活動3分;不影響睡眠2分。
上抬到腰部2分;上抬到劍突4分;上抬到頸部6分;上抬到頭頂部8分;舉過頭頂部10分。
前屈、后伸、外展、內收活動分別按下列標準評分(每種活動最高分10分,4項最高40分):
手放在頭后肘部保持向前2分;手放在頭后肘部保持向后2分;手放在頭頂肘部保持向前2分;手放在頭頂肘部保持向后2分;手放在頭頂再充分向上伸直上肢2分;
手背可達大腿外側0分;手背可達臀部2分;手背可達腰低部4分;手背可達腰部(L3水平)6分;手背可達T12椎體水平8分;手背可達肩胛下角水平(T7水平)10分。
03.
肌力:MMT
0級0分;Ⅰ級5分;Ⅱ級10分;Ⅲ級15分;Ⅳ級20分;Ⅴ級25分。
十二、典型病例
Xxx,男,65歲,右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一周。
圖16 術前X片
肩前外側劈三角肌入路,三角肌前束和中間束肌肉間隙進入,雙套固定技術加強固定。
圖17 術中
術中C-臂檢測:
圖18 肱骨距螺釘固定確切
術中大幅度肩關節(jié)屈伸與外展內收活動,提示骨折堅強固定。
圖19 術后X片
小結
1、合理熟悉的手術體位;
2、良好的術野暴露;
3、正確的術中透視及評定;
4、各種輔助復位、臨時固定技術;
5、鋼板合理位置、螺釘?shù)暮侠黹L度;
6、內側距的有效支撐;
作者簡介
梁炳生
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骨科主任醫(y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山西省醫(yī)學學科帶頭人導師。
社會任職:山西省醫(yī)師協(xié)會手外科醫(yī)師分會會長,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手外科醫(yī)師分會常委,山西省醫(yī)師協(xié)會骨科醫(yī)師分會副會長,山西省醫(yī)學會手外科專業(yè)委員會名譽主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評審專家,國家教育部學位中心評審專家;《中華手外科雜志》《中國實用手外科雜志》《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編委,《實用骨科雜志》常務編委。
科研成果:在國內專業(yè)雜志發(fā)表相關論文100余篇,SCI論文6篇。主編專著3部,獲得科研專利4項。主持或合作國家自然基金課題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省部級重點項目10項。
聲明:此文內容及圖片由供稿單位提供,僅供學習交流,不代表骨科在線觀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