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讀書,邊臨證”有感之七十九
不易看透的小建中湯
小建中湯由桂枝湯倍用芍藥再加飴糖組成,具有溫中補虛、和里緩急的功效,主治中焦虛寒證,如腹中時痛,喜溫欲按,舌淡苔白,脈細弦;或虛勞而心中悸動,虛煩不寧,面色無華,或手足煩熱,咽干口燥等癥。
以上可謂當今中醫(yī)界對小建中湯的主流解釋,但讓人看后有點納悶:小建中湯如何能治中焦虛寒?治中虛尚易理解,加芍藥如何能散寒?既謂治虛寒,如何又能治熱證?
一.從張仲景原文理解小建中湯證
《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書中涉及小建中湯的條文共有五條,要了解小建中湯證的證治特點,從原文探究和理解是首要方法。
1.《傷寒論》102條:“傷寒陰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小柴胡湯主之?!?/span>
2.《傷寒論》105條:“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
3.《金匱要略·血痹虛勞》:“虛勞里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煩熱,咽干口燥,小建中湯主之。”
4.《金匱要略·黃疸病》:“男子黃,小便自利,當以虛勞小建中湯?!?/span>
5.《金匱要略·婦人雜病》:“婦人腹中痛,小建中湯主之。”
從以上條文可知,小建中湯主治的證候包括有:腹中(急)痛、心中悸而煩,悸,衄,夢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煩熱,咽干口燥,(膚)黃。其中有三條條文涉及“腹中痛”,可見腹中痛是小建中湯證的主證。腹中痛的病位在“腹中”,即臍周,為脾經(jīng)所絡所主。一般來說,臍上為大腹,臍下為小腹,下腹兩側為少腹。因此可以認為,“腹中”應為臍周附近。腹中痛的表現(xiàn)是疼痛,中醫(yī)認為疼痛多為“不通則痛”或“不榮則痛”。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再加芍藥三兩以補營陰,又加飴糖一升以溫中,可見小建中湯證在桂枝湯在陰陽兩方面更虛了。因此,小建中湯證既有“不通則痛”也有“不榮則痛”
以上條文中也二次提到“虛勞”,可以說虛勞是小建中湯證的證候群。偏脾陽虛則出現(xiàn)“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痠疼”,偏脾陰虛則出現(xiàn)“心中悸而煩,手足煩熱,咽干口燥”,如陰陽兩虛,則諸證皆現(xiàn)。小建中湯由桂枝湯發(fā)展而來,桂枝湯證營衛(wèi)不和,“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fā),陰弱者汗自出”,或陽浮而現(xiàn)虛熱之癥,或陰弱而現(xiàn)營虧之象,其實質(zhì)是營衛(wèi)不足不和,根于中氣虛弱。至于在小便自利的情況下出現(xiàn)皮膚發(fā)黃,應為“萎黃”,不是濕熱發(fā)黃或寒濕發(fā)黃,考慮為太陰脾虛,氣血生化不足,以致肌膚不榮而萎黃。
二.從藥物組成理解小建中湯證
研究經(jīng)方有一個常用方法,就是以方測證,即通過分析經(jīng)方藥物組成來推測其證治特點。
桂枝湯中桂枝配甘草大棗,辛甘化陽,甘溫益氣;芍藥配甘草大棗,酸甘化陰,補益營血。桂枝湯倍用芍藥再加飴糖一升即為小建中湯,功效由走表的調(diào)和營衛(wèi),轉為走里的溫中補虛。因此,認識和理解小建中湯證,關鍵是搞清楚為何要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加芍藥和飴糖??偟恼f來,加芍藥以通營,加飴糖以資營。
重用白芍,其意有三:一為清瀉木邪;二為緩急止痛;三為滋陰益血。脾土虛弱,易致肝木橫克,出現(xiàn)肝脾不和,肝郁脾虛,因此加用芍藥以柔肝緩急,調(diào)和肝脾。此外,芍藥“通血痹”,重用芍藥既可補充不足之營血,又可通暢太陰經(jīng)絡,使脾充絡通“以灌四旁”,達到脾臟充、脾經(jīng)通的目的。
重用飴糖達一升,意在甘溫益氣。為何不重用甘草?因為飴糖味甘性溫,甘草味甘性平,飴糖比甘草的甘溫益氣之力更強?!端貑枴吩疲?/span>“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太陰虛緩,生化乏力,運化失職,故重用甘溫之飴糖以為君藥。
致于為何名為“小建中湯”?王子接在《絳雪園古方選注》卷上有云:“建中者,建中氣也。名之曰小者,酸甘緩中,僅能建中焦營氣也。前桂枝湯是芍藥佐桂枝,今建中湯是桂枝佐芍藥,義偏重于酸甘,專和血脈之陰。芍藥、甘草有戊己相須之妙,膠飴為稼穡之甘,桂枝為陽木,有甲己化土之義。使以姜、棗助脾與胃行津液者,血脈中之柔陽,皆出于胃也?!?/span>
三.從加減法理解小建中湯證
小建中湯的加減法雖多,但從其常見兼夾證來說,小建中湯大體可向補氣、補血、溫中、降逆四個方面加減。
加強補氣如黃芪建中湯。黃芪建中湯出自《金匱要略》,為小建中湯加黃芪,取黃芪補氣益中,故該方功效為溫中補氣,和里緩急。黃芪建中湯證較小建中湯證更“虛”,可在小建中湯證的基礎上兼見氣虛自汗、少氣懶言、納差等癥。
加強補血如當歸建中湯。當歸建中湯最早見于《千金翼方》,是在小建中湯中用當歸代替飴糖,其余組成及劑量同小建中湯。如果較為虛弱,也可用小建中湯原方加當歸。當歸建中湯因加用補血養(yǎng)血之當歸,故可氣血雙補,多用于產(chǎn)后虛羸,脘腹隱痛或小腹拘急攣痛等。后世經(jīng)常用黃芪、當歸同時加入小建中湯中,取氣血雙補之意。
加強溫中如大建中湯。大建中湯由蜀椒、干姜、人參、飴糖組成,服藥后需飲熱粥二升,后再蓋被子助腹取暖。大建中湯功效為溫中補虛、降逆止痛,主治“虛寒腹痛,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食,腹中寒上沖皮起,見有頭足,上下痛而不觸近”,舌苔白滑,脈細緊,甚則肢厥脈伏,或腹中漉漉有聲等癥。
加強降逆如吳茱萸湯,或吳茱萸湯加干姜。吳茱萸湯由吳茱萸、生姜、人參、大棗組成,也可以看作是小建中湯保留生姜大棗,用辛熱之吳茱萸取代甘溫之飴 糖,用益氣養(yǎng)陰之人參取代酸寒之芍藥,因此吳茱萸湯溫胃降逆之力更強,具有溫中補虛、降逆止嘔的功效,主治肝胃虛寒,濁陰上逆證,癥見食后欲吐,或嘔吐酸水,或干嘔,或吐清涎冷沫,胸滿脘痛,巔頂頭痛,畏寒肢冷等癥。
四.小建中湯證與理中丸證的比較
小建中湯證與理中丸證均有中焦虛寒,小建中湯證以脾經(jīng)虛寒為主,重在健脾養(yǎng)肝以通脾經(jīng);理中丸以脾臟虛寒為主,重在溫補脾臟以溫陽散寒。
小建中湯證與理中丸證均可見虛勞不足之證,小建中湯證以外證、經(jīng)證為主,如“腹中痛,心中悸而煩,悸,衄,夢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煩熱,咽干口燥,(膚)黃”;理中丸證以里證、臟證為主,如“腹?jié)M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膳c陽明病的外證與腑證對看。
小建中湯證以虛為主,主治虛勞各證,以補益為任;理中丸證以寒為主,“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藏有寒故也,當溫之?!笨梢娎碇型枳C重在溫陽不重補益。
民國彭子益善用小建中湯收斂相火下藏,使外浮之相火重歸于腎水,不治寒熱而寒熱自收,實乃小建中湯收斂相火之功也,此是另話。
五.從名家醫(yī)案理解小建中湯證
經(jīng)方的靈魂和生命力在于臨床,因此通過臨床應用以加深理解經(jīng)方是古今醫(yī)家必由之路。下錄民國曹穎甫《經(jīng)方實驗錄》小建中湯醫(yī)案二則:
醫(yī)案一
王右,腹痛,喜按,痛時自覺有寒氣自上下迫,脈虛弦,微惡寒,此為肝乘脾,小建中湯主之。
川桂枝(三錢) 大白芍(六錢) 生草(二錢) 生姜(五片) 大棗(十二枚) 飴糖(一兩)
【按】
大論曰:“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庇衷唬骸皞柮}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薄兑浴吩唬骸疤搫?,里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煩熱,咽干,口燥,小建中湯主之?!彼莆囱杂泻畾馍献孕刂邢缕雀怪兄C,惟吾師以本湯治此寒氣下迫之證,而兼腹痛者,其效如神。
醫(yī)案二
顧右,產(chǎn)后,月事每四十日一行,飯后則心下脹痛,日來行經(jīng),腹及少腹俱痛,痛必大下,下后忽然中止,或至明日午后再痛,痛則經(jīng)水又來,又中止,至明日卻又來又去,兩脈俱弦,此為肝膽乘脾藏之虛,宜小建中加柴芩。
桂枝(三錢) 生白芍(五錢) 炙草(二錢) 軟柴胡(三錢) 酒芩(一錢) 臺烏藥(錢半) 生姜(五片) 紅棗(十二枚) 飴糖(三兩)
拙巢注:一劑痛止,經(jīng)停,病家因連服二劑,全愈。
【按】
余初疑本證當用溫經(jīng)湯加楂曲之屬,而吳兄凝軒則力贊本方之得。師曰:大論云:“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若不差者,小柴胡湯主之?!蔽医癫淮洳徊?,先其時加柴芩以治之,不亦可乎?況婦人經(jīng)水之病,多屬柴胡主治,爾儕察諸云云。翌日據(jù)報,病向愈矣。
溫馨提示:本公眾號文章旨在學術探討與交流,不建議患者直接使用,如需使用應咨詢醫(yī)生為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