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去除病因 對每位患者都應力求找到引起發(fā)作的原因,并加以避免.如果是感染引起者,應積極治療感染病灶,藥物引起者應停用過敏藥物;食物過敏引起者,找出過敏食物后,不要再吃這種食物。
2.避免誘發(fā)因素 如寒冷性蕁麻疹應注意保暖,乙酰膽堿性蕁麻疹減少運動、出汗及情緒波動,接觸性蕁麻疹減少接觸的機會等。
3.抗組胺類藥物 是治療各型蕁麻疹最常用的藥物。大多數患者經抗組胺藥物治療后即可獲得滿意的療效,少數患者較為頑固。對頑固難治性蕁麻疹可以增大劑量或聯合用藥。
H1受體拮抗劑具有較強的按組胺和抗其它炎癥介質的作用,治療各型蕁麻疹都有較好的效果。常用的H1受體拮抗劑有苯海拉明、賽庚啶、撲爾敏等,阿伐斯汀、西替利嗪、咪唑斯丁、氯雷他定、依巴斯?。?0mg/d)、氮卓斯?。?mg/d)、地氯雷他定(5mg/d)等;單獨治療無效時,可以選擇2種不同類型的H1受體拮抗劑合用或與H2受體拮抗劑聯合應用,常用的H2受體拮抗劑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有人報道,H1和H2受體拮抗劑聯合應用有協同作用,能增加H1拮抗劑的作用。H2受體拮抗劑單獨使用時效果不佳。如果采用兩種以上的抗組胺藥都是H1受體拮抗劑,則應選用兩者在結構上不同的藥物,或一種作用強的抗組胺藥物與一種作用較弱的抗組胺藥物聯合使用,或一種有思睡、鎮(zhèn)靜作用的抗組胺藥物與一種沒有思睡作用的抗組胺藥如咪唑司丁、西替利嗪等聯合應用。安他樂具有較強的抗組胺、抗膽堿和鎮(zhèn)靜作用,止癢效果也很好。用于急、慢性蕁麻疹和寒冷性蕁麻疹均有效。劑量因人而異.且個體差別頗大,成人始量為每次25mg,3~4次/d;并可逐步調整到每次:50~100mg,3~4次/d。若單獨使用無效時,可考慮與其它藥物合并使用。多塞平是一種三環(huán)類抗憂郁劑,主要用于治療憂郁和焦慮性神經官能癥,本藥也具有很強的抗H1和H2受體作用。有文獻報道作為H1拮抗劑,多塞平比苯海拉明的作用強700倍以上,比安他樂強50倍。作為H2拮抗劑比西咪替丁強6倍,劑量為每次25mg,3次/d。對慢性蕁麻疹效果尤佳,且副作用較小。對傳統(tǒng)使用的抗組胺藥物無效的蕁麻疹患者,多塞平是較好的選用藥物。
4.選用具有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作用從而減少組胺釋放的藥物。
(1)硫酸間羥異丁腎上腺素(Terbutalin sulfas):為β2-腎上腺受體促進劑,在體內能增加cAMP的濃度,從而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劑量為每次2.5~5mg,3次/d,亦可皮下注射:成人每次0.25~0.5mg。
(2)酮替酚(Ketotifen);每次最大劑量為 1mg,3次/d。通過增加體內cAMP的濃度,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阻止炎癥介質(如組胺、慢反應物質等)的釋放。其抑制作用較色甘酸鈉強而快,并可口服。
(3)色甘酸鈉(Cromoglycate):能阻斷抗原-抗體的結合,抑制炎癥介質的釋放。成人每次20mg,3次/d吸入。若與糖皮質激素聯合使用,可減少后者的用量,并增強療效。
(4)曲尼司特(Tranilast) 100 mg,3次/d。通過穩(wěn)定肥大細胞膜而減少組胺的釋放。
5.糖皮質激素 具有較強的抗炎、抗過敏使用。能穩(wěn)定肥大細胞膜和溶酶體膜,抑制炎癥介質和溶酶體酶的釋放;能收縮血管,減少滲出。對蕁麻疹的療效很好,特別適用于急性尋麻疹、血清病型蕁麻疹、壓力性蕁麻疹。某些嚴重類型伴有明顯全身癥狀的蕁麻疹,如高熱、皮疹廣泛、腹絞痛、低血容量和低血壓、心臟損害、中樞神經癥狀、喉部及呼吸道阻塞癥狀等,更應使用糖皮質激素。由于糖皮質激素有一定的副作用,停藥后易反跳,因此,輕型患者用一般抗組胺藥物能控制者,不一定都使用此類藥物。常用藥物和劑量如下:①潑尼松40~80mg/d,分3~4次口服;②曲安西龍:每日12~16mg,口服。③地塞米松6~9mg/d,分3~4次口服;④得寶松1ml,肌肉注射,每月1次,病情控制后改為口服制劑。緊急情況下,采用氫化考的松200~400mg、地塞米松5~20mg或甲基強的松龍40~120mg靜脈滴注。
6.免疫抑制劑 當慢性蕁麻疹患者具有自身免疫基礎,病情反復,上述治療不能取得滿意療效時,可應用免疫抑制劑,環(huán)孢素具有較好的療效,硫唑嘌呤、環(huán)磷酰胺、甲氨喋呤及免疫球蛋白等均可試用,雷公藤也具有一定療效。
7.非特異性抗過敏療法及其它療法 10%葡萄糖酸鈣注射液10ml,1次/d,靜注;普魯卡因靜脈滴注,每次用量0.25~0.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10%硫代硫酸鈉10ml,1次/d,靜注,自血療法或組織療法;組胺球蛋白肌肉注射或穴位注射:抗血纖溶芳酸0.25~0.5g/次,3次/d,口服;0.25~0.5g/次,用5%葡萄糖液稀釋后,靜脈滴注;6-氨基己酸,每次2g,每日 3次,口服;4~6g/次加5%葡萄糖液中靜脈滴注;利血平0.25mg/d,3次/d,口服,氨茶堿0.1~0.2g,3次/d,口服;轉移因子 1u臂內側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6~10次,對慢性蕁麻疹有一定療效??ń榫嗵呛怂?mg,肌注,隔日1次。
上述藥物單獨使用效果一般不理想,通常與抗組胺類藥物聯合使用,以增強效果,減少復發(fā)機會。
8.某些特殊情況的處理 如蕁麻疹因感染引起者,應根據感染的情況,選用適當的抗感染藥物進行治療。
(1)對寒冷性蕁麻疹 抗組胺藥物中以賽庚啶、多塞平、酮替芬、羥嗪、咪唑司丁療效較好;可聯合應用維生素E 100~200mg,3次/d、桂利嗪25mg,3次/d及H2受體拮抗劑。阿扎他啶(Azatadine),1mg,3次/d通過抗組胺、抗膽堿、抗5-羥色胺作用,對寒冷性蕁麻疹效果較好。還需①保護自己,避免驟冷影響;②抗組胺藥物中,選用賽庚啶、多塞平、酮替芬;③通過逐漸適應低溫環(huán)境和冷水進行脫過敏。
(2)對日光性蕁麻疹,除采用抗組胺藥物羥嗪、撲爾敏外,還可:①服用氯喹125~250mg/d、羥氯喹100~200mg/d,沙利度胺25~50mg/d,②試服高氯環(huán)嗪(Homochlorcy-clinzine)30mg/d,③反復照射日光或人工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照射劑量,通過此法進行脫過敏;④涂用遮光劑;⑤避免服光敏藥物與食物。
(3)對膽堿能性蕁麻疹,①首選具有抗膽堿能作用的H1受體拮抗劑如玻麗瑪朗5mg,2次/d或10mg,睡前服用;也可應用山莨菪堿10mg,2~3次/d;②還原型谷光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具有一定療效,其機制可能是通過激活膽堿酯酶水解乙酰膽堿,③要適當限制強烈的運動,④通過逐漸增加水溫和運動量,有可能增加耐受而達到脫敏目的,⑤有人報道使用特非拉丁和甲磺酸波爾啶(抗膽堿藥物)聯合應用效果很好。
9.中醫(yī)分型及治療 中醫(yī)對蕁麻疹的分型和治則看法頗不一致,但大約可歸納下列幾型。
(1)風熱型:相當于急性蕁麻疹。皮疹色澤紅赤,受風加劇。皮膚灼熱、劇癢感,并覺手心發(fā)熱,心煩口渴。舌紅,苔薄黃,脈浮數。治宜疏風清熱。方用疏風清熱飲、消風散加減:荊芥、防風、牛蒡子、苦參、蟬衣、石膏、知母、木通、銀花、連翹等。
(2)風寒型:相當于寒冷性蕁麻疹。皮疹淡紅或淡白,遇冷、遇水和吹風后癥狀加重,得暖后減輕。自覺畏寒、惡風,冬重夏輕,口不渴,苔薄白,脈浮緩。治宜疏風散寒。方用麻黃湯或桂枝湯加減:麻黃、桂枝、白芍、羌活、赤芍、獨活、防風、荊芥、浮萍、炙草、生姜、白蘚皮等。
(3)脾胃濕熱型:相當于胃腸型蕁麻疹。皮疹多少不定,胃腸道癥狀明顯,納差,脘腹疼痛,拒按或坐立不安,倦怠無力,大便秘結或溏薄。苔黃膩,脈滑數有力。治宜泄熱、利濕。方用除濕胃苓湯合茵陳湯加減:茯苓、蒼術、白術、厚樸、山梔、茵陳、防風、荊芥、香附、烏藥、枳殼、澤瀉、大黃、砂仁等。
(4)陰虛火旺型:多見于慢性蕁麻疹。皮疹多在午后或夜間發(fā)作,皮疹時隱時現,來去無常,經久不愈。神倦乏力,面色萎黃,頭暈目眩,口干頰紅,手足心熱,舌紅苔光,脈數無力。治宜養(yǎng)血、滋陰、降火。藥用四物湯合青蒿鱉甲湯加減:當歸、生地、首烏、玄參、地骨皮、白芍、青蒿、龜板、鱉甲、勾藤、五加皮、白蘚皮、桑白皮等。
(5)沖任不調型:多見于女性,因月經紊亂而引起蕁麻疹。發(fā)疹有周期性,與月經有關,常有月經不調,經期超前或推后。經來腹痛,經色紫紅或有瘀塊。經來疹多,癥狀加重;經清疹退,癥狀消失。苔薄,舌有紫氣,脈弦數。治宜調理沖任。方用桃紅四物湯加減:桃仁、紅花、丹參、當歸、赤芍、川芎、香附、木香、菟絲子、仙靈脾、巴戟天、防風、荊芥、甘草等。
(6)熱毒燔營型:多為感染或藥物引起的急性蕁麻疹或血清病型蕁麻疹。發(fā)病突然,皮疹廣泛,全身大塊狀,色絳紅,灼熱感,奇癢。伴有發(fā)熱、惡心、心煩不安,口渴喜飲,面紅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洪數。治宜清熱、涼血、解毒。方用清溫溫敗毒飲加減;黃連、黃芩、生石膏、知母、銀花、玄參、人中黃、蘆根、土茯苓、滑石、生草等。
9.單方驗方
(1)荊芥12g、防風9g、蟬脫9g、烏梅9g、五味子9g、丹參9g,每日1劑,煎水沖服。
(2)紫草、刺藜蒺、苦參、土茯苓各15g,風熱患者加銀花、連翹、梔子、丹皮、薄荷、蟬脫等。風熱夾濕者加白蘚皮、地膚子、茯苓皮。久病血虛者加四物湯或當歸、黃芪等,每日1劑,煎水口服。
(3)蒼耳子15g、刺猬皮9g、桑葉9g、白蘚皮9g、丹皮9g、地膚子15g、甘草6g煎服,每日1劑。
(4)茯苓皮20g、陳皮、大腹皮15g、桑白皮9g、生姜6g煎水口服。并按風熱、風寒、胃腸濕熱3型加減。
(5)麻黃9g、蟬衣9g、川連4g、生甘草 3g、當歸9g、生熟地各12g,赤芍9g、川芎 10g、尤對慢性蕁麻疹有較好療效。
10.針灸療法
(1)體針:主穴取曲池、血海、大椎、合谷、足三里,配穴可根據部位、經絡,辨證進行取穴。
(2)耳針:取脾、肺、皮質下、腎上腺、內分泌等區(qū)穴。
(3)水針:取足三里、曲池、三陰交、肺俞等穴位,藥物可選用普魯卡因、糖皮質激素、抗組胺藥、復方丹參注射液等。每穴0.5~lml,每周2~3次。
11.外用藥物 下列藥物有收斂止癢作用:①復方蘆甘石洗劑外涂皮疹處,②柳酚酊外涂皮疹處,⑧三黃洗劑外涂皮疹處,④地膚子、白芷、防風、川椒、透骨草各15g煎水后外洗
免疫調節(jié)治療法:
抗組胺藥+細胞代謝藥+中藥單體Fox3Tr細胞免疫調節(jié)劑共3療程,有效率100%,治愈率93.3%.病史最長12年,最短6個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