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生性天真爛漫,而被稱作是中國古代的“浪漫主義詩人”的李白,秉持一種永恒的童心來進行創(chuàng)作,洋洋灑灑,無拘無束。他的人生也由他那自由自在的性格主導,愛詩也愛酒,雖然他在盛唐長安時,仕途并非十分順暢,但在詩歌界,可以說,沒有一位詩人能與他相提并論,李白占據(jù)有獨特的地位。
且讓我們舉其他詩人為例,“詩圣”杜甫的詩憂國憂民,感天動地,沉郁頓挫,有救世主的情懷;李商隱則以非凡的手法與舉世無雙的精煉字辭而聞名;善于推敲的賈島通過苦苦思索、日思夜想凝練詩句,而得到他人的肯定。與他們不同,如此瀟灑的李白,寫詩自是杯酒之后灑千金,手隨心動,筆下生花,作出的詩,那也自然是有一種隨性的美感。
古人有云:“文如其人?!薄秾⑦M酒》出自詩仙李白之手,中有一名句“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讀起來可真是淋漓酣暢,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詩之人性格的豪放與不羈。自信而狂放的李白寫詩有一個習慣,那就是邊喝酒邊作詩,而且停筆之后不會像賈島那樣反復斟酌字辭。酒醒時分的他,肯定是少了一分醉酒時的夢幻情懷,為保持詩作的天然本色,他不會再去進行刪改?!翱鬃觿h詩”的說法,其實并不是個案,由于詩在古代有宣傳作用,因此后人會對前人的詩作進行適當修改,以使其能被世人普遍接受,并宣傳正確的思想。
所以,當今流傳的太白詩,有部分是被后人刪改過的。如上面提到的名作《將進酒》,現(xiàn)在能讀到的版本就是當時被修改過的。與上面提到的不同,李白當年的原句是“古來圣賢皆死盡,惟有飲者留其名”,“死盡”這樣的字辭在思想封建的古代肯定是不被接受的,顯得過于狂狷了,因此后人將其改為“寂寞”,也正體現(xiàn)了“中庸之美”。
就連是老少皆知,最為經(jīng)典的《靜夜思》也難逃刪改之命,大家現(xiàn)在背誦的詩句其實并非原作。當前通用的這個版本選自于《唐詩三百首》,這本詩集是由名為蘅塘退士的學者在清朝乾隆年間編選而成,離我們的時代比較近,那在清朝之前更久遠的版本,又有何不同?
將這首詩最早編進詩集的是宋朝人,他們所編的《李太白文集》、《樂府詩集》、《萬首唐人絕句》等唐詩專項詩集中,《靜夜思》原文如下:“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敝猎g,詩句都無大變化,一直到了明朝,叫趙宦光的這位文人將第三句改為“舉頭望明月”;后來,清朝康熙年間時,文人沈德潛將第一句改為“床前明月光”,未動第三句,將全詩編入《唐詩別裁》中;最終,清乾隆年間的蘅塘退士,集上述二位文人之精華,改成了現(xiàn)在的版本。
雖說,被修改后的詩更利于朗讀背誦,細細品味原作之后,這種樸素的詩意就是二者之間的明顯區(qū)別。古代文化中,帶有類似地理特征的山月、海月都是一種特指,對于平民來說,是高雅的文人筆墨,而修改之后的明月,則顯得很古樸,更貼近生活,原汁原味。
除了詩意之外,改詩也少了當時作詩的現(xiàn)場真實感,但也使詩整體更加完整?!翱丛鹿狻敝苯亓水?shù)貙⑽覀儙氘敃r李白看月作詩的情境,但“明月光”以一種突兀之感,解釋了后面詩人誤把月光看作地上霜的緣由。所以,后人的改動的確是有一定道理的,眾人又怎么看待這兩種版本?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