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jīng)》之中有一句話叫:君子以厚德載物。
人的一生中,沒有什么智巧能夠比厚道處事更具優(yōu)勢的了。
不管一個人多么聰明,當他的行為脫離了以善良為本質(zhì)的厚道和淳樸時,所有的行為都不會有好的結(jié)果,即便當下得利,最后也必然會自食惡果。
所以道家思想之中有一個觀點非??扇?,叫:“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以無為之心去作為,以無事之心去做事,以無味之心去品味。
放下自己的主觀智巧,用厚道淳樸的態(tài)度去對待人生這一個漫長的過程,即便當下因為你的淳樸而受挫,但是從長久的角度來看,你所失去的上天一定會還給你,這是天道運行的法則,任何規(guī)則,都存在于其中。
如果不明白這個道理,一味通過自己的主觀智巧攀附權(quán)貴,投機取巧,即便當下獲取利益,但是在你失去勢力的那一刻,自己也將陷入被動。
《菜根譚》中有這樣一句話,叫:
附勢者如寄生依木,木伐而寄生亦枯;竊利者如蠅虰盜人,人死而蠅虰亦滅。始以勢利害人,終以勢利自斃。勢利之為害也,如是夫。
依附權(quán)貴的人,就好像藤蘿依附在大樹上一樣,樹被砍倒之后,寄生的植物也會隨之枯亡;依附權(quán)貴茍且得利的人,就像寄生在人身上的寄生蟲一樣,人死了他們也隨之死亡。開始就因為權(quán)勢和利益坑害別人,最后也以權(quán)勢和利益害死自己,權(quán)勢和利益對人的害處就是這樣的。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會為了獲取利益或者占據(jù)某種有利的地位而攀附權(quán)貴、趨炎附勢,以此滿足自身貪欲,但是當權(quán)勢和利益消失的時候,背后的隱性負面因素也會逐漸顯現(xiàn),那個時候就是自己受災的時候。
因為在這個世上,沒有任何外在事物可以長久的存在,世人常說這樣一句話:“三窮三富活到老”,人生漫漫長路,唯一不變的規(guī)則就是一直在變,所以生命過程中必然存在著起起伏伏的波折和變動,當你過分依賴一件事物的時候,一旦這件事物消失,自己也將因為失勢而受害。
呂雉是漢高祖劉邦的夫人,也是中國歷史上有史料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時也是臨朝專制的女性,當劉邦死后,表面上劉盈掌管朝政,但實際上卻是呂雉背后掌權(quán)。
不可否認,呂雉在位期間,在施政方面做出許多貢獻,也被世人予以極大的肯定,但是唯一失敗的事情就是她所帶領(lǐng)的呂氏集團。
這個事情要從劉邦死后開始說起,當劉邦駕崩之后,呂雉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就協(xié)助自己的兒子劉盈登上君位。
為了讓自己的地位足夠扎實,呂雉依照自己皇太后的身份,先除掉劉邦的寵妾,又殺掉可能對自己兒子的皇位產(chǎn)生影響的劉禪,接著開始打壓諸侯王和政治上的反對派,也就是與自己對立的劉氏集團。
正所謂背靠大樹好乘涼,此時,呂雉手下呂氏集團得益于呂雉的勢力而受益,一時之間占據(jù)上風。
但是不幸的是,人終有生老病死,當呂雉知道死期將至之后,她擔心自己的呂氏集團會遭到迫害,開始散盡千金收買諸侯,想要鞏固呂氏天下,但是她擔心的一切最終還是發(fā)生了。
當呂雉死了之后,諸侯一應而起,劉氏集團群起而殺之,摧毀了呂氏集團,奪回政權(quán),當時猖狂一時的呂氏眾人也在失去靠山之后,惹來了葬身的禍患。
一個人可以不必迷信,但必須要相信因果,人生是一個循環(huán)的過程,你抱著什么樣的信念對待人生,這個結(jié)果終究有一天也會回到自己身上。
所以當你依照權(quán)勢而猖狂的時候,就應該想到失去權(quán)勢的那一刻,你也會被猖狂所害。
《道德經(jīng)》之中說: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用兵逞強就會遭受滅亡,樹木強大就會遭受砍伐,凡是強大的反而居于下位,凡是持守柔弱的反而占據(jù)上風。
很多人都有一個心態(tài),叫“靠山思維”,就是以依賴為手段,依賴于人脈,依賴于外界的條件,依賴于自己想依賴的各種有利因素,但是卻未曾想到,所有的因素都不會長久存在,如果自己內(nèi)心沒有一個正確的操守支撐,那么在因素變化的那一刻,首先陷入被動的就是自身。
而這個正確的操守就是厚道的德行,用自己的淳樸和善良讓自己存在于世間,不過度依賴于任何外界因素,這樣的人生才會有一個好的結(jié)果。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