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變革
以杜威為代表的一批教育家對傳統(tǒng)課堂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教育應該以兒童為中心,讓兒童在自主學習和探究實踐中獲取知識。
高效課堂充分考慮了國內的教育現(xiàn)狀,并吸收了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課堂模式,打造“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新手段和新技術的運用,也對發(fā)展高效課堂建設、推動高效課堂改革、豐富高效課堂模式,起到了重要作用。
聚焦1 從赫爾巴特到杜威
傳統(tǒng)課堂的特征之一,是教師的講授占據(jù)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這直接導致了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等弊病,學生在課堂上缺乏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美國心理學家伯爾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納就認為,“要把我們對學習過程的認識應用于教學,就需要對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進行徹底修正”。
在傳統(tǒng)教學領域,德國哲學家赫爾巴特的影響根深蒂固,他認為,“教學只有在兒童已有的經(jīng)驗基礎上,才能得以順利進行”。赫爾巴特將教學活動分為4步,即“明辨、聯(lián)合、系統(tǒng)、方法”,與此相對應的是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可分為“注意、期待、探究、行動”4個階段。
作為科學教育的奠基人,赫爾巴特的教育思想對教育理論的發(fā)展產生了巨大、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然而不可否認的是,赫爾巴特的傳統(tǒng)教學過于側重教師和教材,忽視了兒童成長的本身,美國教育家約翰·杜威便對此有所批判。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一書中說,“赫爾巴特的教育哲學考慮了教育的一切事情,唯獨沒有考慮教育的本質,沒有注意兒童充滿活力、充滿好奇的能量”。與赫爾巴特不同,杜威認為“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應該以兒童為中心,強調兒童的天性,讓兒童在活動中學習。在管理理念上,二人也有所不同,赫爾巴特認為應該通過監(jiān)督、命令、懲罰來培養(yǎng)兒童服從的品質,并在其中發(fā)揮權威與慈愛的作用,杜威則更愿意讓兒童通過探究與活動,進行學習、交往與反思。
從某種意義上講,杜威的理論代表了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的革新,他認為學習是思維發(fā)展的過程,應該不斷激發(fā)兒童的思維活動。杜威將教學過程中兒童的思維發(fā)展分為5個過程:發(fā)現(xiàn)疑難、提出問題、提出假設、收集資料、修正假設。根據(jù)這5個過程,杜威又將教學分為5個階段:第一階段,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真實的情境,讓學生感知問題所在;第二階段,幫助學生確定問題,并使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愿望與要求;第三階段,讓學生占有足夠資料,從而通過資料進行設計、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第四階段,引導學生判斷假設是否合理,將知識系統(tǒng)化、科學化;第五階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應用知識的實際場景。這便是著名的“五步教學法”。
我國長期以來受到赫爾巴特教學理念的影響,在促進教學改革、建立教學體系的同時,也產生了注重教,忽視學;注重理論,忽視實踐等方面的問題。一些發(fā)達國家的教學方法改革值得借鑒。以日本為例,日本的教育方式主要依據(jù)日本文部科學省頒布的《學習指導要領》。上世紀50年代,日本主要依據(jù)杜威的教育理念,采用“問題解決學習”和“生活單元學習”的教育方法,60年代,日本開始重視“系統(tǒng)性學習”,70年代,受美國教育家杰洛姆·布魯納的影響,日本在教學中大量加入了“科學的方法”,即重視實驗、觀察和數(shù)據(jù)處理,到了80年代,日本推行“心靈教育”,大量減少上課時間,但由于學生成績下降的現(xiàn)象較為嚴重,日本目前還是更強調教育方式的目的性,即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聚焦2 課堂中的師生角色
在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是講授者,學生是傾聽者,教師是管理者,學生是執(zhí)行者。教師會將自己的經(jīng)驗與知識不遺余力地“灌輸”給學生,學生被動地聽與學。
現(xiàn)代的課堂應該是怎樣的,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分別是什么呢?
杜威將教師比作“撐船者”,認為教師是引導者和設計者的角色。他把學生比作“劃船者”,認為學生應扮演主人的角色,是學習活動的主體。
蘇聯(lián)教育家贊可夫認為,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應成為學生的朋友,為學生創(chuàng)設寬松的心理環(huán)境,并允許學生發(fā)表不同見解和爭論。他在《教學與發(fā)展》一書中說:“要以最好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個性發(fā)展即兒童智力、情感、意志、品格等各方面的發(fā)展。
保加利亞心理學家洛扎諾夫的“暗示教學法”根據(jù)現(xiàn)代生理學和心理學的理論,通過暗示建立無意識的心理傾向,從而實現(xiàn)開發(fā)潛能、提高記憶、展現(xiàn)自我的目標。洛扎諾夫認為暗示的關鍵在于師生間的互信,師生應該處于平等的地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美國許多學者都認同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課堂角色。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學生是課堂的中心,教師不應該以權威自居,而應該以助手的角色出現(xiàn),他將這種教學方法稱為“非指導性教學法”;教育家布魯納將學生定義為“發(fā)現(xiàn)者”的角色,他認為學生要擁有探索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為此設計了“發(fā)現(xiàn)教學法”;教育家薩奇曼希望在課堂中,教師和學生能夠處于平等的地位,在他的“探究訓練教學法”中,教師負責創(chuàng)設情境、調控課堂,學生負責探究學習、解決疑難;社會學家謝夫特推崇“角色扮演教學法”,他強調,角色扮演可以使表演者和觀眾處于真實的情境中,學生會在表演和討論的過程中,體會自己及他人的想法,獲得新的行為方式。
在日本,教師會努力改變單方面統(tǒng)治課堂的家長式教學方法,盡可能創(chuàng)設對話型課堂環(huán)境。除了最基本的解釋知識、指導練習以外,教師必須成為一個能建設教室內文化的角色。教育家佐藤學說,“教師應該把課堂打造成一個對話的空間,來實現(xiàn)和學生的互動”。針對對話的問題,佐藤學認為,教師在提問時,應該照顧到班級的所有學生,并且不應該以期待正確答案為提問的目的。
聚焦3 高效課堂的學習革命
高效課堂追求課堂效率,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個性成長,力主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創(chuàng)造平等、自由、民主的氛圍,打造“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與先進的教育理念相吻合,也符合國家“更新觀念、轉變方式、重建制度”的課改任務。
將課堂還給學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減少教師講授的時間,增加學生學習的時間。山東省茌平縣杜郎口中學無疑是高效課堂的“先行者”,他們大幅度提升了學的地位,實現(xiàn)了從“教中心”到“學中心”的跨越,在杜郎口,每節(jié)課45分鐘中,只有10分鐘是教師可以支配的,其余的35分鐘則交還給學生;山東省昌樂市第二中學的“271”課堂也是這種模式,他們按照2∶7∶1的比例,將上課時間分成10分鐘、35分鐘和5分鐘,其中,教師講授不超過10分鐘,學生自主學習時間為35分鐘,剩下的5分鐘為課堂成果評測時間。
在學習方法上,高效課堂大多采用自學、交流、展示、反饋的學習流程,讓學生經(jīng)歷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過程,教師則負責創(chuàng)設情境、調控氛圍、激發(fā)熱情、適時點撥,這正是杜威所說的“劃船者”和“撐船者”的角色。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qū)南望山小學打造定向自學、同伴互學、小組展學、應用悟學的課堂流程;河南省西峽一高的“三疑三探”課堂按照設疑自探、解疑合探、質疑再探的流程進行;安徽省銅陵市銅都雙語學校則細化了課堂流程,總結出定向導學、互動展示、當堂反饋3大模塊和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質疑評價、總結歸納5大環(huán)節(jié)。
如何讓學生充分地學習?小組合作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高效課堂的小組建設各具特色,比如河南省宜陽雙語實驗學校將小組合作從課堂延伸到生活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管理能力。小組學習不僅能幫助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還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溝通、合作、管理等各方面的能力。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提高成績,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和全面成長,這是先進教育理念的共識。
當學生充分掌握課堂流程,完成小組建設之后,許多學校嘗試更進一步的放手。江蘇省昆山前景學校采用“一拖二”甚至“一拖三”、“一拖四”的教學手段,讓學生盡可能地擺脫教師的束縛;山西省晉城市澤州一中各學科都設置自主學習課,學生的自學時間會超過教師的教學時間;宜陽雙語實驗學??紤]將學習和生活的管理交還給學生,由學隊負責,從而取消政教處和教導處,甚至計劃正式取消班主任。學生得到更徹底的解放,他們的自主學習和自主管理能力將被更充分地調動起來。
為了達到課堂高效,整合也必不可少,包括整合教材、整合資源、整合課時等。河北省圍場縣天卉中學推行“大單元”、“大展示”、“大讀寫”的“3D大課堂”模式,通過整合、遷移、貫通,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銅都雙語學校取消班級與學科的固有概念,實行管理與教學的雙重跨界。這些都是優(yōu)秀的整合案例,通過整合,教學方式更加靈活,手段更加豐富,資源更加合理,課堂自然也就更加高效了。
許多新手段與新技術也被應用于高效課堂之中,比如微課程與思維導圖。微課程由文字、畫面、音樂3部分組成,關注小現(xiàn)象、小故事、小策略,可以讓學生在欣賞音樂、品味畫面、咀嚼文字的過程中,完成學習;思維導圖充分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guī)律,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xiàn)出來,幫助學生將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在新技術的應用方面,北京市人大附中西山學校使用Apple產品,常規(guī)教學與學習通過ipad進行,教師用iBooks Author制作動態(tài)教科書,學生還會使用MacBook Pro進行探究學習,用 GarageBand 制作音樂,用 iMovie 剪輯新聞,用Mac電腦撰寫博客,用Keynote軟件展示作品;澤州一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發(fā)“e道”學習工具,實現(xiàn)整體性、網(wǎng)絡化、自主式教學。新手段和新技術的更新與普及,讓高效課堂中的教學與學習方式更加先進,也更加豐富多彩。
聚焦4 新技術與未來課堂
從投影片到PPT,從黑板到電子白板,從作業(yè)本到網(wǎng)絡平臺……隨著科技的進步,尤其是多媒體技術和網(wǎng)絡通信技術的普及,課堂上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也發(fā)生著巨大的革新??梢哉f,引入新技術,是未來教學的發(fā)展趨勢。
為了證明引入新技術手段對教學效果的影響,許多學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實驗,如“載體和結構特征及其與教學目標的關系”、“學習媒體在教學中的使用效果是否存在個體差異”、“文句描述類媒體與動畫演示類媒體效果比對”、“多媒體教學與常規(guī)教學的效能差異”等。研究表明,新技術的使用效果存在明顯的差異,但大部分學生在得到新技術的幫助后,能明顯提高對復雜問題的理解力,并且不同媒體的聯(lián)合使用可以產生更佳的效果。
研究者認為,新技術在教學中,主要有三方面作用:作為教學輔助工具、作為自學指導工具、作為學習交流工具。
教學輔導工具目前是多媒體技術的主要功能,大量應用于傳遞、呈現(xiàn)教學信息方面,可以讓教學過程更加形象,更加便捷,也更容易激發(fā)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當然,多媒體教學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過大的信息量、過高的變更頻率會影響學生思維;過于倚重多媒體會阻礙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單調、機械地使用會分散學生注意力,產生知識碎片。
新技術可以指導學生獲取知識、論證觀點、加強技巧,甚至發(fā)展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加強教師的指導作用。研究表明,當更多設計合理、使用方便、符合心理規(guī)律的程序出現(xiàn)后,利用多媒體提供的豐富信息容量和大量練習機會,課堂中會實現(xiàn)真正的自我學習。值得注意的是,國外學者普遍認為,新技術不能成為教師的替代品,因為它本身不能關注教育變化,還必須依賴技術的操控者。以人為載體,將技術融入變化之中,這才是將新技術應用于課堂的發(fā)展方向。
美國、英國、芬蘭、澳大利亞、新西蘭等許多國家正在發(fā)展基于多媒體技術的教學交流模式,包括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甚至學生與其他成人之間更廣泛的交流。當多媒體技術剛進入教學領域時,許多教育者擔心會因此造成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交流障礙。然而事實上,自愿、合作、互惠原則下的多媒體交流方式,為教學提供了一種新工具,創(chuàng)造出新的、反對個人主義的接觸和交流模式。
相比較而言,國內新技術的應用多在課堂內,還比較單調。發(fā)達國家的新技術應用發(fā)展趨勢是轉移到課堂之外,許多國家都在不斷發(fā)展多項技術的綜合應用,以及綜合學習的新技術模式。
新技術的運用,還應該注意幾個問題:控制信息量,對信息合理組織;嘗試動靜結合、圖文結合、多種技術和方式結合;在不同的教學階段和教學活動中,使用與之相適應的技術;注重通過新技術實現(xiàn)更好的交流與協(xié)作,新技術不能完全替代教師,教師還應發(fā)揮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熱情、調控過程等方面的作用。
從“教中心”到“學中心”,這是教育理念的重大發(fā)展。高效課堂充分考慮了國內的教育現(xiàn)狀,并吸收了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課堂模式。目前,國內許多學校在固有模式的基礎上,廣泛學習、不斷進步,創(chuàng)設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課堂模式。同時,新手段和新技術的運用,也對發(fā)展高效課堂建設、推動高效課堂改革、豐富高效課堂模式,起到了重要作用。未來的課堂,正是一次學習的變革。(金銳綜合報道)
Tips
教育理念
赫爾巴特:教學只有在兒童已有的經(jīng)驗基礎上,才能得以順利進行。
斯金納:要把我們對學習過程的認識應用于教學,就需要對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進行徹底修正。
杜威: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
師生角色
杜威:教師是“撐船者”,學生是“劃船者”。
贊可夫: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的朋友。
洛扎諾夫:師生互信,處于平等地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羅杰斯:學生是課堂的中心,教師是學生的助手。
布魯納:學生是“發(fā)現(xiàn)者”。
薩奇曼:教師負責創(chuàng)設情境、調控課堂,學生負責探究學習、解決疑難。
謝夫特:角色扮演可以使表演者和觀眾處于真實的情境中。
佐藤學:教師應該把課堂打造成一個對話的空間,來實現(xiàn)和學生的互動。
高效課堂
杜郎口:教師講授10分鐘,學生學習35分鐘。
昌樂二中:教師講授10分鐘,學生學習35分鐘,成果評測5分鐘。
南望山小學:定向自學、同伴互學、小組展學、應用悟學。
西峽一高:設疑自探、解疑合探、質疑再探。
銅都雙語學校:定向導學、互動展示、當堂反饋;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質疑評價、總結歸納。
宜陽雙語實驗學校:學隊制、學會制、學分制、導師制。
昆山前景學校:“一拖N”課堂。
天卉中學:“大單元”、“大展示”、“大讀寫”的“3D大課堂”。
澤州一中:開發(fā)“e道”,實現(xiàn)整體性、網(wǎng)絡化、自主式教學。
人大附中西山學校:使用ipad、iBooks Author、MacBook Pro、GarageBand、iMovie、Mac電腦、Keynote軟件等。
新技術
教學輔助工具:應用、傳遞、呈現(xiàn)教學信息。
自學指導工具:獲取知識、論證觀點、發(fā)展技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