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會衰老,老了又有誰會對自己表示愛憐?老雖老矣,不要說太陽到達桑榆之間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輝照樣可以映紅滿天。
酬樂天詠老見示
[唐]劉禹錫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fā)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
經(jīng)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賞析】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唐文宗開成元年(836),六十四歲的劉禹錫以太子賓客的身份分司東都洛陽。他和同齡人兼詩文至交白居易在經(jīng)歷了長期的仕途輾轉(zhuǎn)、閱盡了人世滄桑之后,終于相聚在一起。兩人都是詩壇宿將,自然少不了詩歌唱酬;由于又都垂垂已老,并同患有足疾、眼疾,更免不了同病相憐。對于老病,白居易有時很通達,他在《覽鏡喜老》中就說過:“晚衰勝早夭,此理決不疑。”可是,有時也不免感傷,他在寫給劉禹錫的《詠老贈夢得》一詩中,便表現(xiàn)出了對衰老的一種消極悲觀情緒:“與君俱老也,自問老何如?眼澀夜先臥,頭慵朝未梳。有時扶杖出,盡日閉門居。懶照新磨鏡,休看小字書。情與故人重,跡共少年疏。唯是閑談興,相逢尚有余?!庇谑莿⒂礤a便寫了這首答詩。
詩的前六句承接白居易的原唱,表示對白居易的關(guān)于“老”的看法頗有同感。一二句寫“顧老”是人之常情,人們誰都顧慮衰老,老了就沒有人憐惜。接著四句進一步交代了“顧老”的原因,詩人用形象的語言作了描繪:因為衰老,身體一天天消瘦,腰帶要不斷地緊縮,頭發(fā)漸漸稀疏,帽子就自然要偏斜。書卷廢置不看,是為了保護眼睛;經(jīng)常用艾灸,是為了延年益壽。
“經(jīng)事還諳事……下此便翛然”四句從另一個方面談了對“老”的看法,是針對白居易的“傷老”而言。劉禹錫認為,老固然有老的短處,但是老也有老的長處。老的短處是體衰多病,“身瘦帶頻減,發(fā)稀冠自偏”。老的長處是閱歷豐富,“經(jīng)歷還諳事,閱人如閱川”。年歲大了,經(jīng)歷的事多了,了解的事理也多,看見過的人多了,閱歷也就更加深廣。仔細想起來,這也是一件幸事。所以詩人吟道:“下此便翛然?!痹娙藙裎克呐笥褜Υダ喜灰^多的憂慮,只要正確對待,便可翛然自樂。
最后兩句是全詩點睛之筆,意境優(yōu)美。氣勢豪放,大有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之概。詩人面對衰老,不消極,不悲觀,要用有生之年撒出滿天的紅霞。這兩句詩既是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的自我剖白,又是對老朋友白居易的寬慰和鼓勵。
這首詩前后兩段一反一正,轉(zhuǎn)折自然,很有辯證的觀點和說服力量。最后兩句尤為精辟,實為警策之語,后人多以此自勉自勵。
來源/詩詞鑒賞網(wǎng)
責(zé)編/家筱
制作/蘭宇、躍升
版權(quán)聲明:【閱讀公社所使用的文章、圖片及音樂屬于相關(guān)權(quán)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如存在不當(dāng)使用的情況,敬請相關(guān)權(quán)利人隨時與我們聯(lián)系及時處理?!?/span>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