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行之
佛經(jīng)說:“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p>
這是莫言的長篇小說《生死疲勞》的由來。這本書,讀起來也讓人很疲勞。
但讀起來讓人很疲勞,并不算是貶義。泰山攀登起來讓人很疲勞,并不代表山不好。
中國不少作家都受過馬爾克斯的影響,所以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運用,一直很常見。
莫言早期甚至還和余華、格非、蘇童這些作家一起寫過先鋒文學(xué)。
盡管到了《生死疲勞》里,小說的敘事已經(jīng)不再那么先鋒了,但是魔幻現(xiàn)實的色彩,還是很濃厚。
這是部很有中國民間特色的小說。六道輪回,投胎轉(zhuǎn)世,牛頭馬面還有奈何橋與孟婆湯,這些元素,是土生土長的中國特色。
借助六道輪回,小說里的主人公西門鬧幾次轉(zhuǎn)世,先后為驢、牛、豬、狗、猴,最后成人。但在轉(zhuǎn)世過程中,要么就沒喝孟婆湯,要么就喝了無效。所以他帶著前世的種種記憶,以動物的視覺看待那個他曾經(jīng)生活過的世界。
這個情節(jié)的設(shè)定,一開始就讓故事顯得很有意思。
盡管在中國的魔幻題材里,這種寫法算不上什么太大的創(chuàng)意。但這個格局的設(shè)定,就已經(jīng)決定了駕馭上的難度。
魔幻的設(shè)定一旦和真實社會熔接在一起的時候,往往會出現(xiàn)荒誕的效果。
但如果一個作家僅僅只追求荒誕的表層,那只能算是高級的段子手。
莫言要的,當然不是簡單的荒誕。他要是建立在荒誕基礎(chǔ)上,比真實還要真實的真實。
而這種真實,有了荒誕和魔幻的底色,就比原始的真實,更有質(zhì)感。
更重要的,這種構(gòu)架,能讓敘事實現(xiàn)更多可能性。
小說敘事從1950年開始,到2000年收尾,標準的半個世紀。從時間跨度上,顯現(xiàn)出長篇小說的野心。這也是莫言那批作家慣有的追求,企圖用一部小說將波云詭譎的一個敏感時代一網(wǎng)打盡,直到2000年的世紀之交,留下一聲渾濁而意味深長的嘆息。
莫言自從拿到諾貝爾文學(xué)獎后,文學(xué)界的地位自然是水漲船高。
但從我個人看來,全中國這么多作家,要論真正的寫作能力,他絕不是一流的。
打個比方,如果把從民國到現(xiàn)在,所有作家比作武林高手。要搞一場比武的話,我覺得莫言連前十強都進不的了。
他是屬于典型的內(nèi)力深厚,但拳法不精的武林高手。但是這種高手恐怖的地方就在于,他像是少林寺練成了《易筋經(jīng)》的高僧,可能拳法、兵器都很稀松平常,但是隨隨便便推一掌出去,都要人命。
這種高手,你不能說他不厲害。他可以稱之為大家,但確實無法代表中國文學(xué)最高的水準。他要是碰上內(nèi)力高,但同時劍法、輕功都厲害的,就顯得要遜上一籌。
最頂尖的高手,應(yīng)該是莊子、李白那種類型。內(nèi)外雙修,不光內(nèi)功深厚,拳腳功夫,十八般兵器也精湛了得。
《生死疲勞》的閱讀,讓我很疲勞。在這部小說里,莫言的拳腳功夫欠缺就暴露得很明顯。
盡管小說的敘事框架很大,內(nèi)容也很扎實,但敘事并不流暢,很多起興式的描寫,看起來幾乎沒什么文采,在渲染力上顯得薄弱而空洞。
但莫言的水平當然不可能只是這樣而已,在小說《蛙》里,他的很多寫法就接近于古典章回體小說的敘事,均衡白描,簡練而活躍。但是到了這部小說,就完全不在文法上下功夫,大量過度描敘,顯得拖沓而冗長。
看一個作家文法水準,很大的參考標準是文字的節(jié)制感和調(diào)停感。
懂得節(jié)制的文法才能精悍,懂得調(diào)停的文法才有節(jié)奏感,有律動感。
但這部小說,由于大量的過度描敘,幾乎覆蓋了其節(jié)奏感。而莫言本身就是一個在語法上有短板的作家,在《生死疲勞》里,這個缺陷就顯得就更明顯。只是好在他的敘事太緊致,太厚實,以磅礴的史詩感,慢慢壓制了這種的形式上的不足。
《生死疲勞》之所以讀得疲勞,是因為莫言在這篇小說中太喜歡用密集型的語法與敘事節(jié)奏。長句長段,加抽絲剝繭式的人物對話,縝密型的故事推動,一旦看漏了一個段落,很可能接下來就不知所云。
它是無法跳躍式閱讀的,一目十行根本不可能。
就我個人而言,最喜歡的是鐘阿城那種節(jié)制、干凈,莊嚴同時又十分飄逸的語法。這種語法,讀起來自帶一種唐詩般的韻律,是極其有彈性和張力的。
但是莫言的語法,很多時候太過沉枯,像是粗拙而不雕飾的明清座椅。不得不看一陣子,就緩一緩。
如果僅僅是語法而言,我想魯迅甩莫言一條街沒什么問題。
魯迅的語法永遠充滿一種諱莫如深的不確定性。還有一種寂然的閑散和幽邃感。
曾有個文友說,魯迅的小說,讀起來永遠像是黑白的。我覺得這句說得極其到位。
魯迅的文字確實永遠像是默片,沒有彩色,彌漫著一種古舊而滄桑的氣息。
但換個對比,如果拿莫言跟金庸比,他在文體上駕馭均衡的能力,顯然不如金庸。
金庸是典型的均衡式文體的高手,盡管他的小說單獨看幾頁沒什么太強感覺,但是整體的敘事,所有章節(jié)和人物出場,在詳略上都非常的均衡。像是排練的非常順利的舞臺劇,什么時候該誰上場,該發(fā)生什么,主配角絲毫不亂,很少有漏洞。
但莫言在均衡性上,很多時候就顯得駕馭得不夠靈敏?!渡榔凇酚行┑胤斤@得過分拖沓,而有些地方又顯得過分倉促。整體50多萬字,讀完之后,感覺調(diào)動上有并不算少的不穩(wěn)定。
再者,莫言并不是小說結(jié)構(gòu)上的高手。他對于各種異化的敘事結(jié)構(gòu)并不擅長,如果只是以一個講故事的口吻,從容不迫的娓娓道來,這對于他來說當然不難。但在《生死疲勞》里,他偏偏要用多人稱切換的結(jié)構(gòu)來敘事。
但顯然,他的切換并不利索。很多生硬的人稱切換也是導(dǎo)致讀起來很疲勞的原因之一。
在這種敘事結(jié)構(gòu)上做文章,顯得余華和古龍就更高明。
余華的敘事極其流暢,如果要切換人稱,必定要先做場景的暗示和外景的描寫。就給了讀者一段緩沖的時間,又充滿藝術(shù)感。而古龍慣用跳躍性的敘事,大量使用蒙太奇,幾乎只用第三人稱,用夾敘夾議和旁白,以及補敘來替代人稱切換。
但莫言不善于這些花樣,他一旦操縱起這些有點學(xué)院派的寫法,就顯得力不從心。
我一直覺得莫言的寫作成功是個奇跡。按照各種能力分析,他都不是拔尖的。他有點像是武俠小說里的郭靖,天資一般,悟性也一般,按道理說不太可能成為絕世高手。但最后通過種種際遇與努力,終成一代宗師。
魯迅、鐘阿城、余華、郁達夫、錢鐘書、卡夫卡、茨威格,等等。這些作家,一看就知道是有天賦的,有上天賜予的筆,生來就是賦有寫作使命的。他們這些人,隨手一寫,怎么看都是普通人一輩子達不到的水準,這些先天的差距,是后天永遠追不回來的。
但我覺得莫言不是這種天賦型的作家。他的筆不是上天賜的,是他從土里自己刨出來的。
上天賜出的筆雖可貴,土里刨出的筆亦難得。
所以,盡管說了這么說多他的壞話,但我仍深深認同他是位優(yōu)秀的大家。仍覺得《生死疲勞》是值得一讀的。
有些真正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的作品,在技術(shù)層面是會存在很多漏洞的。
比如曲波寫的《林海雪原》,在語法和敘事技巧等層面,我甚至覺得慘不忍睹。但它照舊成為了經(jīng)典。我從前覺得很不可思議。
而莫言,有他的缺陷,但仍舊是一代宗師。那他到底厲害在哪里?
我覺得大概有三點。第一,他的寫作太純粹。我理解的純粹是目的性的單純,好比一斤蘋果賣3塊,他絕不會想到去賣3塊5。作家有了這種誠實,寫出的東西才能真正令人信服。
第二,他的寫作太實在。我理解的實在就是簡單而初衷美好,像是一個木匠做一件家具,第一想到的是結(jié)實而好用,而不是把花雕得很好看。有了這種實在,從短時間內(nèi),作品或許是不暢銷的,但放遠了看,絕對是口碑最好的。
第三,他的寫作有大格局。所謂大格局,就是他的寫作,文字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他覺得只要把真正想表達的東西表達清楚,表達透徹,技術(shù)上的缺失并不重要。好比一個稱職的廚子,只要把菜做的有營養(yǎng),甚至是可以犧牲一部分口味和賣相的。
有了這三點,莫言在短跑上,會輸給很多作家,但長跑上,就占了很大優(yōu)勢。
他這種武林高手,打擂臺會輸?shù)煤軕K。但成為武林泰斗的可能性卻更高。
《生死疲勞》就是讀起來很疲勞的書,但其中不乏非常動人的細節(jié)。比如主角西門鬧轉(zhuǎn)世成驢后,夢見和妻子相見,一番對話就感人肺腑,我看得淚濕眼眶。
莫言的文風并不是我最喜歡讀的類型。但讀書并不能一味挑選符合自己口味的。
他的密集型敘事是考驗閱讀耐性的試金石,也是雖然口感一般,但營養(yǎng)很好的粗糧。
除了像莊子、李白這樣的超級天才,很少有文人能達到文章造詣上真正的爐火純青。他們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盡管放在一起比高下是件很傻的事情。但世間無高下,每個人心里有高下。
對于讀書,或?qū)δ骋粋€作家進行評論,我覺得主觀看待就好。藝術(shù)領(lǐng)域,從來不存在客觀。每個人的見解定然是有不同的,但無所謂對錯。也并不是像莫言這種拿了諾貝爾的大咖,就一定無懈可擊。其實有些大家,某些方面也很糟糕。
一點讀書隨筆,一家之言,一笑置之吧。
2016.7.18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