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三大行書:王羲之《蘭亭集序》,顏真卿《祭侄文稿》,蘇軾《寒食帖》。
其中可稱之為“慘烈”的,非《祭侄文稿》莫屬。
乍看之下,這篇文稿連涂帶改,亂七八糟,實在與顏真卿“楷書四大家”的名號不符。
這是一篇寫給親侄兒的祭文。
難道只因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就讓顏真卿如此“失態(tài)”?
安史之亂中的顏氏家族
顏真卿祭的“侄”名叫顏季明,是他表哥顏杲卿的幼子。天寶十五年(公元七五六年),安史之亂期間,顏季明隨父親鎮(zhèn)守常州,父子一同殉國。
“維乾元元年”是公元七五八年,為何時隔兩年才來祭奠親人?明明是父子一同殉國,為何顏真卿只祭侄兒不祭兄長?
安史之亂前,安祿山十分賞識顏杲卿,舉薦他做營田判官,代理常山太守。
之后,顏杲卿察覺出安祿山有反意,便與搭檔長史袁履謙達成一致,將政務(wù)都交給他,自己稱病,不動聲色地派兒子泉明暗中聯(lián)絡(luò)各方勢力,為抵御安祿山做準備。
顏氏家族一門儒生,看上去文弱,實則勇謀兼?zhèn)洹?/span>
當(dāng)時,顏真卿在平原任官,預(yù)先知道安祿山陰謀,派遣外甥盧逖到常山見顏杲卿,相約起兵,以切斷叛賊北去之路。
不久,安祿山正式起兵。顏杲卿派人帶一百多名騎兵向南奔馳,“曳柴揚塵,望者謂大軍至”,此招成功騙得賊軍張獻誠棄甲而逃,常山軍民士氣大振。
顏季明此后作為平原與常山之間的聯(lián)絡(luò)員。他是家中最聰穎的孩子,是家族的希望。本應(yīng)大展宏圖的年紀,卻被半路殺出的安祿山,攪亂了一切。
顏杲卿決意死守常山,籌備周密,原本不至落敗,可惜“賊臣”擁兵自重,見死不救。這里的“賊臣”便是前面提到過的太原尹王承業(yè)。
六天之后,史思明攻進常山,虜了顏杲卿一家。
被俘之后,顏杲卿沖著安祿山瞋目大罵。安祿山震怒,下令將他綁在天津橋柱子上,砍斷手足,邊肢解邊吃他的肉。
顏杲卿大罵不止,于是安祿山又下令割下他的舌頭。一直到死,顏杲卿嘴里仍然含混不清地罵著。
幾年后,唐軍收復(fù)失地,顏泉明遍尋親人尸骨,只找到弟弟顏季明的頭顱,父親尸骸已無緣再見。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顏真卿寫下了這篇字字泣血的《祭侄文稿》,或許當(dāng)時他已見過了侄兒的頭顱。
失態(tài)的顏魯公
顏真卿以骨骼端正的楷書聞名天下,但這篇祭文卻一反常態(tài),或許此時也只有行書才能表達心中情感。
禿筆一支,墨到寫盡再蘸墨。
顏真卿放棄了精雕細琢的筆力工法,筆筆厚重,越寫越快,連筆之處,一氣呵成。
關(guān)于兄長和侄子的遇難經(jīng)過,他遣詞造句,反復(fù)斟酌,生怕用不準,對不起顏家父子在天之靈。
這份涂涂改改的手稿完全暴露了顏真卿的心情,這份真摯與自然是那些既工整又才華橫溢的文章比不了的。
《多寶塔碑》唐 岑勛撰文 顏真卿書
史華刻石 285厘米×102厘米
西安碑林第二室
《蘭亭集序》之美,美在王羲之那晚的醉。
與知己好友大擺盛筵,喝酒寫詩,那一刻盛極而衰的悲哀和無力涌上心頭,“死生亦大矣”,再美的花花世界也是幻象,誰都逃不脫一場要散的筵席。
《祭侄文稿》亦是同理,這應(yīng)該算是一篇草稿。
安祿山叛亂期間,顏家為國盡忠,殫精竭慮,幾乎搭上全家人的性命。
中國人向來重視葬禮,所謂入土為安,可如今兄長尸骨不存,最愛的侄兒也只剩首級,何來安?
顏真卿恨透了安祿山,更恨透了間接害死親人的王承業(yè),也為二位英烈痛心自豪,為顏家有滅門之禍哀嘆,更贊嘆他們的英勇行為。
顏魯公一生濃縮于此稿,滿門忠烈,是最大的驕傲也是天大的傷痛,家國天下難兩全,嗚呼哀哉!
《祭侄文稿》是安史之亂中顏真卿整個家族為平叛做出的貢獻和犧牲最直接的見證者,正因為不是工工整整的“顏體”,更凸顯珍貴。
在凝望這幅字的時候,我眼前常常出現(xiàn)顏家父子被害的情景,仿佛看到顏真卿找到侄兒的首級,哽咽又自豪地寫下祭文的樣子,忍不住落下淚來。
走向神壇
顏真卿這種眼里揉不得沙子、剛正不阿的性格,肯定會得罪一批同僚,特別是權(quán)臣。
安史之亂平定后,顏真卿屢遭貶斥。唐肅宗時,顏真卿不僅得罪了宦官宰相李輔國,連皇帝李亨也得罪了。
當(dāng)時,李亨在李輔國幫助下,于京城外登基。即位時的禮法細節(jié)不甚完備,十分較真的顏真卿對此大發(fā)議論,令君臣二人傷透了腦筋。
接回玄宗后,李亨與李輔國擅作主張,將這位太上皇遷到西宮。沒想到得知消息后,顏真卿居然率百官來到西宮向玄宗請安,這下君臣二人更是十分的沒面子。不久之后,顏真卿被貶為蓬州長史,眼不見心不煩。
李豫即位后,顏真卿又得罪了新宰相元載。
元載結(jié)黨營私,又怕百官上表彈劾,便定了個規(guī)矩,百官奏疏在上達皇帝之前,必須先送到自己這里來。
顏真卿當(dāng)然不服,寫了一篇奏疏,文章鏗鏘有力,句句在理,很快傳遍宮里宮外。元載當(dāng)時忌憚他,后來隨便找了個理由將他趕出京城。
這樣的事情舉不勝舉。權(quán)臣也不敢把這位德高望重的老頭兒怎么樣,但也不給他實權(quán),只讓他管管皇家祭祀禮儀,最后還是放心不下,竟然打算把他送上死路。
公元七八三年,淮西節(jié)度使李希烈叛亂,丞相盧杞向當(dāng)朝皇帝唐德宗李適出了一個毫無邏輯的壞主意:讓顏真卿去勸降叛軍,他是老前輩,是有名的忠臣,李希烈如果聽他的話,我們不出一兵一卒就能收服叛軍!
李適估計也看不慣顏真卿,居然同意了,其他朝中大臣如李勉等紛紛反對。
其實,當(dāng)時已七十五歲高齡的顏真卿如果服一服軟,說自己老了,皇帝也許不會逼他去,可面對這必死的圣旨,顏真卿竟慨然赴約:“君命可避乎?”
果然,顏真卿初到叛軍軍中,李希烈就派了一千多人帶著刀,兇神惡煞地將他圍住,但是,這樣的威脅根本嚇不倒顏真卿。
李希烈見硬的不行,就拿高官厚祿利誘,顏真卿笑了:“你們聽說過顏常山嗎?安祿山叛亂的時候,他率兵反抗,就算被俘,依然大罵叛賊!我顏真卿快八十歲了,官至太師,我堅守我的節(jié)操,死而后已,怎么能受你們的脅迫?”
《顏氏家廟碑》是顏真卿七十二歲時為父親顏惟真所作,少了《祭侄文稿》中的滿腔憤怒,字跡工整,沉穩(wěn)大氣,筆力疏淡,毫無“炫技”痕跡,流露一派自然天真之美,質(zhì)樸無華。
都說七十知天命,顏真卿此時的書法真正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所創(chuàng)立的“顏體”,代表著盛唐書法的頂峰。
人很奇怪,經(jīng)歷了一輩子的事,快走到盡頭時,也許才能徹底參透人生,或后悔,或釋然。顏真卿到底是幸運的,初心不忘,從一而終,不悔也釋然。
最終,在李希烈軍中被囚禁了三年的顏真卿被縊死,享年七十六歲,三軍慟哭。兒子們接回了父親,葬入顏氏祖墳,唐德宗廢朝五日,賜謚號“文忠”。宋高宗趙構(gòu)賜顏真卿廟匾額“忠烈”,尊其為神。
《祭侄文稿》唐 顏真卿
麻紙本水墨 28.3厘米×75.5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
中國古代藝術(shù)的精髓,就藏在這些國寶之中。每一件國寶都飽含濃烈情感,它們只是上了些年紀,依然可愛。
《蘭亭序》寫風(fēng)骨,《水村圖》寫思念?!断秷D》寫天真,《寒食帖》寫性情。
《洛神賦》寫相思,《平復(fù)帖》寫守護?!陡咭輬D》寫癲狂,《早春圖》寫希望。
《夜宴圖》寫家國,《游春圖》寫傳承?!堵氊晥D》寫天下,《瑞鶴圖》寫幻夢。
《上陽臺帖》寫夢想,《祭侄文稿》寫離別?!段鲌@雅集》寫境界,《寫生珍禽》寫富貴。
《簪花仕女》寫華麗,《溪山行旅》寫眾生?!肚Ю锝健穼懬啻海陡淮荷骄印穼憺⒚?。
沒有博物館中的歷史,只有人間煙火的歷史。
走過千山萬水,過去即故鄉(xiāng)。
國有國寶,中國人走到哪兒都有家可歸。
本期讀者福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