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教育的主陣地在課堂,影響學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是教師的日常教學。因此,關注課堂,確保每一節(jié)常規(guī)課堂教學的效率,才能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教師只有在課前準備、課中訓練、課后反思、關注習慣等環(huán)節(jié)上下足功夫,真正將質量落實在日常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才能實現(xiàn)“節(jié)節(jié)課好”。
一、解讀文本——有備而教
解讀文本是老師的基本功,有怎樣的解讀就會呈現(xiàn)怎樣的課堂。解讀文本是老師
的立課之本,是課堂教學的生命之源。教師只有透過文字真正理解其承載的內涵,正確解讀和準確把握教材,合理確定語言訓練重、難點,做好充分的準備,才會呈現(xiàn)精彩而扎實的課堂。
1、細讀文本,潛心會文。
“細讀”跟“粗讀”是相對的。粗讀是對語言的抽象,把文本的血肉、精彩生動的細節(jié)統(tǒng)統(tǒng)過濾掉;而細讀是反其道而行之,要抓的就是一個個細節(jié)。唯有細了,才能夠深入。因此,在教學每一篇文章之前,我都要將文章反反復復地讀上十幾遍,先讀準每個字音,理解每個詞義,體會作者寫作意圖,然后細細品味、揣摩語言文字的神韻,不輕易放過一個字——作者為什么用這個字、這個詞?為什么用這種句式而不用別的?例如在解讀《美麗的槐鄉(xiāng)》一文時,文中的“整個槐鄉(xiāng)都浸在香海中”的“浸”和“美滋滋地臥在花叢中”的“臥”字分別“跳入”了我的眼簾。“浸”能否換成“泡”?“臥”能否換成“躺”呢?它們之間到底有怎樣細微的差別呢?帶著這樣的思考,我再次鉆進文本去尋找答案。聯(lián)系句子與整篇文章的主旨,我漸漸感悟到“浸”與“臥”用得是多么的精妙。“浸”在文中有一種慢慢滲入、浸透的意思。與這句話中的“整個”、“都”聯(lián)系起來體會,就能強烈地感受到槐花香氣浸滿槐鄉(xiāng),滲到了每一絲風中,每一棵草中,每一寸土地中,是那么輕柔甜美,沁人心脾。“臥”本是“躺”的意思,但與這句話中的“美滋滋”聯(lián)系起來,便將槐鄉(xiāng)人的陶醉、癡迷、幸福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正如
2、 創(chuàng)造性地解讀文本。
所有的文本解讀,都是“我”在進行文本解讀,所以最后讀出來的一定是“我”的東西。我們在閱讀中不僅要去追尋作者寫作的本意,更要從文本中讀出對我自己有意義的東西。只有教師先有創(chuàng)造性地解讀,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引領學生在語言文字中去創(chuàng)造、發(fā)現(xiàn)、體驗、想象,才能實現(xiàn)個性化閱讀的實施。例如在解讀《和時間賽跑》一文時,有兩個含義深刻的句子值得反復咀嚼:“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假若一直和時間賽跑,就可以成功。”這兩句話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前一句指的是外祖母去世了;爸爸再也不能回到童年了;明天永遠不會有今天的太陽了;鳥兒飛過同樣的路線,但永遠不是今天的了。后一句指的是作者跑贏了太陽;一個暑假的作業(yè)十天就做完了;上三年級的作者做哥哥五年級的作業(yè);作者一直與時間比賽,最終有所成就。而這兩句話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來談時,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不同,其感悟內容就大不一樣了,這便為個性化閱讀留出了廣闊的空間。因為我在解讀中對語言文字時有了自己的思考,所以在教學時才會有意識地為學生預留時空,引導學生憑借語言文字,對課文涵詠、體味、思考,讀出疑問,讀出新意,讀出他人未曾有過的感悟和新異的結論。
我想,當老師能主動地創(chuàng)造性解讀文本時,這種引領與示范必將會影響學生漸漸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學會傾聽不同的聲音,學會觸摸不同的觀念,進而造就他們寬廣的胸襟,培養(yǎng)他們的個性化閱讀能力。
二、激情課堂——順學而導
一節(jié)好課的第一個特征就是“教師要充滿激情”。教師的情緒,決定課堂的氣氛,決定課堂的效果。只有充滿師生激情的課堂,才能振奮學生的精神,調動學生的情緒,創(chuàng)造積極活潑的氛圍,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努力用我的激情去點燃我的語文課堂,并在有激情的課堂中,關注生成資源,關注學生體驗,做到順學而導。
1、教學語言,有聲有色。
“言為心聲”,語言是知識傳播的主要方式,也是表達情感的主要媒介。課堂上,老師要有聲有色地進行教學。例如《第一朵杏花》中的句子:“春風吹皺了河水,吹醒了小草,吹綠了柳梢,吹鼓了杏樹的花苞。”針對這句話的擬人特點,我先讓學生們反復朗讀,體會句子的韻律,說說自己的感受。再通過自己抑揚頓挫的范讀,強調出“吹皺”、“吹醒”、“吹綠”、“吹鼓”,引導學生透過這些詞語感受到春風的活力,在他們的大腦里呈現(xiàn)出河面起皺、小草發(fā)芽、柳條抽綠、杏花含苞待放的美麗景像。最后,再通過學生的感情朗讀,將話變?yōu)楫?,感悟到擬人手法的生動,鮮活。
2、課堂結構,張弛有度。
平鋪直敘、沒有波瀾的語文課是難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必須善于應用設置懸念、反問、夸張等技法,使課堂起伏跌宕,高潮迭起,成為教師、學生施展才華的舞臺,讓語文課堂動起來。例如在設計《一條大魚》的教學時,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湯姆如何釣到那條大魚和釣到大鱸魚后的驚喜之上,引導學生通過釣魚時的“小心翼翼”、“一收一放”、“周旋”,體會到湯姆當時的緊張、細心;再通過“得意”、“欣賞”體會湯姆釣到這條大鱸魚后的興奮、驕傲、激動不已,然后調動學生激情朗讀,將課堂推向一個高潮。當學生的情緒到達一個頂峰時,老師話鋒一轉,進入到“放魚”部分的學習,通過“乞求”、“失望”、“嘆氣”感受到湯姆的傷心、失落,使學生的情緒又跌入一個低谷。學生在這一起一伏之中,就能感受到父親的“不容爭辯”和湯姆“永遠也忘不了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永遠也忘不了爸爸那堅定的話語”之間的關系,從而水到渠成地突破教學難點——人人都要自覺自愿地遵守社會公德。
3、方式靈活,順學而導。
教學有法而無定法,掌握靈活多樣的教學技巧,是我應該在備課中設計到的,有的課文要對比感悟,有的文本要深入探究,有的語言要反復誦讀……只有不斷研究,不斷探索,追求新穎的、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式,真正做到“靈活多樣”,才能使語文課堂生機勃勃。然而,在預設的教案中,往往又無法預知課堂上學生臨時生成的東西,這就需要老師在堅守教學重難點的基礎上,順學而導。例如我在執(zhí)教《給自己寫信的人》一課時,學生在我預設的環(huán)節(jié)下,通過“不分晝夜”和“廢寢忘食”體會到了歐立希的忘我工作精神,可當文章快學完時,有一名學生突然提出自己的想法:“我覺得歐立希更愛自己的父親,他放下繁忙的工作,去跟父親過生日。”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個性體驗,一口加以否認嗎?不行!學生是學習中的主人,我要根據(jù)學生的想法,確定新的教學策略。問題由文本中來,那么還得引導學生回到文本中去,在文本的細節(jié)之處去發(fā)現(xiàn)、去感悟。學生在我的引導下,關注到歐立希收到信后“趕緊買好蛋糕”和“為父親過完生日后,又匆匆忙忙趕回實驗室”中的“趕緊”與“匆匆忙忙”,再聯(lián)系歐立希為什么給自己寫信,便自然體會到歐立希很愛自己的父親,但他更癡迷于自己的醫(yī)學研究事業(yè)。這樣,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意又執(zhí)著于自己事業(yè)的真實可感的人物形像便建立在學生的心中。
三、扎實訓練——善思樂學
“訓練”是什么?著名的教育家
“訓”是教師的訓導和教誨;“練”是學生的練習與實踐。“訓練”是達成語文能力核心目標的基本手段和途徑。在我看來,“訓練”除了知識、技能,還應包括意識和習慣。這樣去訓練學生,才能使學生善思樂學,受益終身。
1、夯實基礎,教給方法。
字詞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我在每節(jié)新授課中,會拿出15分左右的時間給學生學習字詞,在朗讀、比較、辨析中正音、識記。新課結束后,又會拿出3-5分鐘給學生寫字詞,鞏固字詞的音和形。在教學過程中,隨文正音,隨文理解詞語更是每節(jié)課的必用方法。在夯實基礎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好的學習方法可以讓學習事半功倍。我教學生一讀,二識,三問,四思的“四步預習法”;訓練學生學會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生活體驗理解、邊讀邊思考想像、抓住重點詞句深入體會和用感情朗讀表達自我感受的語文閱讀法;幫助學生梳理單元知識重點,查找出自己本單元的不足,及時補上的單元復習法。
……
只要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具有良好的學習能力,為自己打下吸收新知識的基礎,將來不管臨時需要何種類型的知識,都可以迅速地掌握并加以運用。
2、分層練習,減負增效。
一個班的學生有不同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因此,我們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為每一名學生創(chuàng)設練習、提高、發(fā)展的環(huán)境,使每一名學生都能成為實踐的成功者。例如;學完一課生字后,回家分層報聽寫?;A差一些的孩子報課文里的詞語;基礎好的孩子可以寫一個課文里的詞語,再擴充三個課文以外的詞語。又如:學生回答閱讀理解題時,能力強的孩子用自己的話回答幾個要點;能力弱一些的孩子只要能用文中的語句完整回答即可。在作業(yè)設計上,思維、理解能力都比較強的學生偏重于做一些個性閱讀感悟和語言拓展的題目;能力弱一些的學生則多練習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的題目。這樣,“同一題目,不同要求;不同學生,不同作業(yè)”的分層練習,減輕了學生的課余負擔,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信心,能有效提高練習效能。
3、培養(yǎng)習慣,高效學習。
學生擁有了扎實的基礎,良好的學習方法,還需要培養(yǎng)“高效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才能真正善思樂學,實現(xiàn)“高效學習”。
要想“高效”,首先要專注。專注聽講,努力用好課上每一分鐘,專注聽,專注想,專注說;專注作業(yè),專注思考,爭取一次做對,避免訂正耗費時間。
要想“高效”,作業(yè)進課堂。有時是當堂背誦,有時是讀文中的圈點批注,有時是在課后練習下面直接作答,有時是在插圖旁的直抒胸臆,有時是人物神態(tài)、動作、心理的補白……這些靈活多樣的作業(yè),不僅豐富了課堂內容,更促進了學生深入的思考與感悟,大大增強了課堂教學的效度。
要想“高效”,營造“高效”氛圍。“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這是我經常給學生講的一句魯迅名言。我告訴學生要“擠”拿本子、拿鋼筆的時間,要“擠”說閑話的時間,要“擠”東張西望的時間,要“擠”思想開小差的時間,不要有依賴思想,不要養(yǎng)成拖拉的習慣,要努力在學習的時間里高質量地完成學習任務。每天晚自習,我們班的黑板上都會有一塊“高效學習榜”,專門用來登上當晚在下晚自習前完成了語、數(shù)、外作業(yè)的學生名字,讓學生和家長一目了然,營造出“高效學習”的班級氛圍。經過一學期的訓練,班級學習氛圍濃厚,學習習慣良好,能在校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已超過半數(shù)以上,學生階段性水平測試成績在同年級名列前茅。
四、學習反思——節(jié)節(jié)課好
要想節(jié)節(jié)課好,自身的不斷學習與反思是有力的保障。
1、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
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yōu)化的教學狀態(tài),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fā)展。例如我在執(zhí)教《風箏》一文后,在反思時意識到自己忽視了中年段“段”的教學。盡管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風箏的外形特點,想象放風箏的孩子們的理想,從而體會孩子們當時的心情,并讀出了放風箏的童真童趣,但我忽視了本文鮮明的構段方式。“你看”、“瞧啊”、“最有趣的”這些詞語,將文中的自然段生動、自然地連接起來,不正值得中年級的學生去學習、模仿嗎?通過這次反思,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更加關注有特點的段落,例如有中心句的段落;構段方式相似的幾個段落;有排比的段落等等,它們都成為我指導學生“讀中學寫”的重要范本。
2、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教師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才能不斷帶給學生新知”。那么,這“水”要源源不斷就必須使讀書融進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日日讀,日日思,日積月累,才能有“水”給學生倒,才能無愧為一名教師。作為一名語
文章錄入:董耀紅工作室 責任編輯:admin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