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qū)分真相
學鬼谷子,不管是縱橫捭闔也好,反應權(quán)謀也好,很顯然,能夠區(qū)分真相是一切策略的基礎(chǔ)和根本。
很多時候,我們被事件表面的假象所迷惑,被他人表現(xiàn)出來的信息所迷惑,被自己以前的經(jīng)驗習慣所迷惑。而看不到人心乃至客觀事件的真相。這給我們處理事情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和失誤。
任何事物的真相只有一個。
和這個唯一真相不相符的,我們都可以稱之為假象。
區(qū)分真相是一種能力,也需要必要的方法。因為看到真相的前提是你有能力去接受真相,否則就會被自己的主觀意愿所過濾。其次是有一個切實有效的方法來支持看到真相。
看到事物真相,首先要懂得人心的真相,思維的客觀規(guī)律是什么。鬼谷子在《捭闔》篇里提到圣人的一個條件是“達人心之理”。這個人心之理,首先是“我心之理”。我認識到我是怎么思維的,去掉其中的具體內(nèi)容,就可以推演別人是怎么思維的。
為什么我們看不到真相,往往被以下三種情況過濾:
一 情緒
二 判斷
三 演繹
情緒在我們認知事實的過程中,是個很要命的東西。不管是哪種情緒,都會讓我們?nèi)サ椒抢硇?,歡喜,激動,憤怒,恐懼。這些情緒都會成為我認知真相的過濾器。在有情緒的時候,我們的眼睛就會被情緒帶著走,而很難去到理想。
判斷是對看到的人或事帶有結(jié)果性的直接評價。
比如我看到一個人,我判斷他是好人還是壞人。我判斷他能不能把事情做好。我探討一件事,我判斷這個事情的結(jié)果是什么樣子的,判斷會走到哪一步等等。
問題在于,判讀往往帶有主觀性,跟判斷的人有關(guān)系。不同的人看到同一件事判斷結(jié)果會完全不一樣。因為人都有自己的標準,每個人的標準必然不一樣,在不同的標準衡量下,結(jié)果當然不一樣,就像用不同規(guī)格的尺子來衡量長度,得到的刻度肯定不一樣。所以任何判斷都和判斷者有關(guān)。
而一個人之所以會這樣或那樣判斷,和他的學識有關(guān),和他的過往經(jīng)驗有過,和他內(nèi)在的價值觀有關(guān),還和他的角色看問題的角度有關(guān)。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學識、經(jīng)驗和價值觀。這造成了不同人判斷標準的差別。
而且人對事物的判斷往往會帶著自己的主觀意愿,因為我愿意是那個樣子的,所以我覺得他應該就是那個樣子。---人們有這樣一個傾向,就是喜歡把愿望當事實。這才處理問題過程中是個很大的問題。
這樣的主觀往往會成為區(qū)分真相的障礙。去掉這樣的主觀才能真正看到真相。
顯然去掉這樣主觀的方法就是《鬼谷子》里說的無為,“無為以牧之”的意思就用無為的方式驅(qū)動人與事。這是一種智慧,同時也是方法。這樣的好處就是去掉了自己的主觀部分,從而看到真相。從事實出發(fā)處理問題。
因為無為就沒有了欲望,沒有了貪婪和情緒。清空了自己意識上的這些東西,眼睛也就變得明亮了。
第二種障礙我們看到真相的東西是“演繹”。
演繹就是基于一個事物來進行下一步的推斷。
顯然,這樣的推斷也帶有自我的主觀性。只要是和主觀性有關(guān)的,就不免帶有個人因素。就無法去到真相部分。
比如送禮請人辦事,往往帶有一個演繹是:我送禮了,他就會幫我辦事。這是一個推斷。這個推斷是你自己的出來的,不代表對方的意愿。所以得出的結(jié)果也就不一定準確。
再比如,我的產(chǎn)品好,就一定能賣出去。這也是一個演繹。實際上一個好的產(chǎn)品必須在多種因素結(jié)合才能形成真正暢銷的商品。
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主觀世界里,眼睛看到的只是自己認為的世界。蒙蔽你的不在外面,而在自己的內(nèi)心里。
區(qū)分真相,就是把自己認為的部分拿掉,而直接看到本質(zhì)。這樣的方式可能會有一定難度。因為無論你怎么辦,都很難徹底清除自己的意識進行的判斷和演繹,所以就要清晰,這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而不是絕對的。也就是說除非是絕對的客觀事實,只要你帶有自己的意識去看問題,就只能無限接近的看到真相,而很難看到絕對的真相。
更準確的說,即使那些我們所謂的客觀事實,也只是我們以為的客觀事實。
這里并不是說判斷和演繹不好。實際上我們的判斷和演繹一直在保護著我們。比如:根據(jù)以前的經(jīng)驗,我知道老虎是吃人的,那么看到類似老虎這樣的動物我就判斷他也吃人,我就會跑得遠遠的,不讓它傷害我。
但同時,自己的判斷和演繹也會自己設(shè)限。比如:以前有個小朋友很不友好,和他在一起不會開心。很多年以后,我們都長大了,見到他一樣會得出以前的判斷:和他在一起不開心。
而真實的情況是,這么多年的變化。他和很多年前已經(jīng)完全不一樣了。他是不是友好,和他在一起是不是開心,只有去做了才知道。
有價值的是:在需要的時候,我們具備拿掉自己判斷和演繹的能力。從而區(qū)分出真相。特別是在社會行為中就更加重要,我不判斷也不演繹,看見即所有。
去掉自己的判斷和演繹,當然是區(qū)分真相的第一步。但學習鬼谷子這顯然還不夠。更重要的是區(qū)分別人表象背后的真相。因為人的直接目的或者意愿往往因為某種原因而不愿意直接表達,或者不方便直接表達。
比如:
孩子說“那個玩具真好看,太好玩了”。他可能要表達的是:我想要那個玩具。
你邀請別人看電影。人家說:那個電影不好看。真相往往是:我不想和你一起看電影。
無為以牧之,就是不掉到對方語言本身描述的事件里,而能跳出來看到更多。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