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茶史上,禪宗茶道的形成和充實,可以說是佛教中國化的一個具體體現(xiàn)。僧侶飲茶,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東晉西漢。佛門茶道,盛于中唐時期。唐代詩僧皎然在《飲茶歌》中就有“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之句,第一次使用“茶道”一詞,更進一步證明茶道是地地道道的中國本土文化。而在東瀛大行其道的茶道,尋根究底說來基本上是源于我國的禪宗茶道。
禪宗茶道講求以虔誠對待茶事。唐代趙州從稔禪師,每發(fā)言必喊“吃茶去”,一飲茶,便開始悟道,世稱其為“趙州禪”,可見飲茶是一種特殊的佛教儀式。這種順應佛教儀軌的茶道形式包括三個層次,一是供奉佛祖,二是曼荼羅中的供茶,三是日常生活中飲茶。晚唐時期百丈懷海禪師創(chuàng)立的《百丈清規(guī)》里處處彌漫著茶葉的芬芳,在禪寺的重要活動中都要用茶,點茶更是其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禪宗茶道,講究周詳?shù)陌才?、固定的程式、嚴密的禮儀,沖茶、遞接、加水、品飲都嚴格按照佛教禮儀進行。一般是由主持法師親自調(diào)茶,爾后命近侍奉贈眾僧品飲,是為“獻茶”。僧人接茶,打開碗蓋,先聞茶香,再觀茶色,然后僧人們可以靜靜地品嘗雋永的茶湯,共悟佛境,以茶為機鋒,探究禪意,論說道德修身,使僧人的生活內(nèi)容更加豐富充實。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