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無時間性的向度(dimension)而來的,是一份截然不同的知曉,這份知曉不會扼殺存在于萬事萬物之中的靈性,不會摧毀生命的神圣與神秘,反而對眾生都有一份深沉的愛和敬意。但心智對這份知曉渾然不覺。
學會破除那個否定和抗拒當下時刻的舊模式。當注意力不需要放在過去和未來時,練習將它收回來。在每日生活之中,盡可能跨出時間的向度。
如果你覺得直接進入當下很困難,可以先去觀察心智習慣逃離當下的傾向。你會觀察到,心智通常把未來想象成比當下更好或更差。如果那個想象中的未來是更好的,它會帶給你希望或愉悅的期待;如果更差,則創(chuàng)造了焦慮。但這兩者都是幻相。
經(jīng)由自我觀察,更多的臨在就會自動注入你的生命之中。當你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臨在的那一刻,你就臨在了。只要能夠觀察心智,就不會陷入其中,另外一個不屬于心智的元素就會翩然來到,那就是:觀察者的臨在。
以心智的觀察者臨在——觀察你的思想、情緒,以及你在不同狀況下的反應。你對自己的反應,至少要像你對激起你反應的情境或人那樣關(guān)注。
同時要覺察到,你的注意力有多常停駐在過去或未來。然后,不要批判或分析你觀察到的,就只是看著你的思想、感受你的情緒、觀察你的反應,而不要把它們變成個人問題。這樣一來,你就會感受到比你觀察到的那些更強而有力的某種東西——那個在你心智內(nèi)容之后,寧靜的觀察者臨在(靜默的觀察者)。
當某些特定狀況觸動了比較強烈的情緒負荷時,高度的臨在是非常必要的。特定的狀況可能是:當你的自我形象受到威脅、生活中出現(xiàn)了一個觸發(fā)你恐懼的挑戰(zhàn)、事情出了差錯,或是過去某個情結(jié)被挑起了。在這些狀況中,你會傾向變成“無意識”,然后反應或情緒會接管你——你變成了它。你會把反應或情緒表現(xiàn)出來,你會辯護、控訴、攻擊、防衛(wèi)……但它并不是你,而只是一個反應模式,是處于慣性求生狀態(tài)中的心智。
與心智認同就賦予它更多能量,觀察心智則可以將能量收回來;認同心智會創(chuàng)造更多時間,觀察心智則會開啟無時間性的向度,而從心智當中收回的能量就會轉(zhuǎn)化為臨在。一旦你能感受到臨在究竟是什么,就能在實際生活上不需要時間的時候,輕易地選擇從時間的向度中跨出來,而更深地進入當下。
當你為了實際用途而需要用到時間(過去或未來)時,這么做并不會妨礙你運用它們的能力。它也不會減弱你使用心智的能力,事實上,這個能力還因此變強了。當你真的在使用心智時,它會更加清晰、更加聚焦。
開悟的人關(guān)注的焦點始終是當下,時間對他們來說是在“外圍”,就像我們的眼睛聚焦在一件物體上的時候,還能看到周邊的景物。換句話說,他們繼續(xù)使用鐘表時間,但能從心理時間當中解脫出來。
放下心理上的時間
學著在生活的實際面使用時間(我們可以稱之為“鐘表時間”),但當這個實際需求被滿足之后,立即要回到當下時刻的覺知中。這樣一來,就不會有心理時間的累積。所謂心理時間,就是經(jīng)由認同過去,以及強迫性地持續(xù)投射到未來所產(chǎn)生的。
如果你設定一個目標,并且努力向它邁進,就是在使用鐘表時間。你知道要往哪里去,但尊重自己在當下采取的那一步,并且全神貫注在其中。如果你變得過度關(guān)注目標——也許是因為你在其中尋找快樂、成就或更加完整的自我感——那么當下就不再受到尊重,而被貶低為一個進入未來的踏腳石,本身不具價值。鐘表時間因而被轉(zhuǎn)換為心理時間,你生命的旅程就不再是一個奇妙的探險,而只是一個為了到達某處、得到某物、達成某事的強迫性需求。你無法再欣賞路旁的花朵或聞到花香,也無法察覺生命中的美好和奇跡。這些生命中的美好和奇跡,是隨著你臨在于當下而在你周圍展開的。
你是否總在試著要到達某處,而不是安住在你所在之處?你的所作所為大多是為了達到目標的手段嗎?你的成就、滿足感是否永遠在轉(zhuǎn)角處等待,或者僅限于短暫的歡愉,例如性愛、食物、酒精、藥物,或是激動和狂喜?你是否總把注意力放在成為、達到、獲得,或是追逐新的刺激或享受?你是否相信如果你獲得更多,就會變得更圓滿,才會覺得夠了,或是心理上才能感覺完整?你是否在等待一個男人或女人為你的生命帶來意義?
對于與心智認同或未開悟的普通意識狀態(tài)來說,蘊含于當下的無限創(chuàng)造潛能和力量完全被心理時間遮蔽。因此,你的生命不再有活力、不再生機勃勃,也失去了神奇感。思想、情緒、行為、反應和欲望的老舊模式就不斷重復地演出你的心理劇本,這給你某種身份認同,卻完全扭曲或遮蓋了當下的實相。而因為未來可被視為逃離當下的手段,所以心智為了逃離令人不滿的當下,就會對未來產(chǎn)生迷戀。
而被你視為未來的,其實是你當下意識狀態(tài)本質(zhì)的一部分。如果你的心智背負著過去的沉重負擔,那么你未來也會背負更重的擔子,因為過去會透過臨在的缺席而永續(xù)存活。能夠塑造未來的是你此刻意識的質(zhì)量,而未來,當然只能以當下的形式被經(jīng)驗。
如果未來是由你在當下的意識質(zhì)量決定,那么決定你意識質(zhì)量的又是什么呢?就是你臨在的程度。所以,唯一能讓真正的改變發(fā)生,并讓過去瓦解的地方,就是當下。
你也許覺得,要承認是時間讓你受苦或造成你的問題,可能有點困難。你認為你的痛苦和問題是你生命中某些特定的情境造成的,而從一般人的角度來看,這也是真的。但是除非你從制造問題的本源,也就是功能失調(diào)的心智著手(這里指的是心智對過去和未來的執(zhí)著,以及對當下的否定),否則所有問題實際上是互相輪換的,轉(zhuǎn)來轉(zhuǎn)去都是一樣的肇因。
如果你所有的問題,或是被你視為痛苦或不幸的肇因都在今天奇跡般地消失了,但是你并沒有變得更臨在、更有意識,那么,你很快會發(fā)現(xiàn)自己又陷入一連串相同的問題或痛苦的肇因之中,它們?nèi)缬半S形地跟著你。因為問題終究只有一個:被時間局限的心智本身。
時間當中不會有救贖,你無法在未來獲得解脫。
臨在才是解脫的關(guān)鍵。所以,你只能在當下獲得自由。
在生命情境之下找到你的生命
你所謂的生命,正確地說,應該叫做“生命情境”。它是心理時間——過去和未來。有些過去的事情沒有按照你期望的方式呈現(xiàn),你還在抗拒這些過去發(fā)生的事,然后你現(xiàn)在又在抗拒當下的本然(what is)。讓你繼續(xù)前進的動力是希望,但是希望也讓你把焦點放在未來,而持續(xù)聚焦未來會讓你不斷地否認當下,也因此讓你的不幸一直延續(xù)下去。
所以要暫且忘卻你的生命情境,把焦點放在生命上面。
你的生命情境存在時間之中,生命則是當下。
你的生命情境與心智有關(guān),生命則是真相。
找出“引導我們走向生命的窄門”,它的名字叫當下。把你的生命縮小為眼前這一刻。你的生命情境也許充滿問題——大部分的生命情境都是如此——但是找找看你在當下時刻有沒有任何問題。不是明天或十分鐘以后,而是現(xiàn)在。你在這一刻有任何問題嗎?
當你充滿問題的時候,就沒有空間讓新的事物進來,也沒有解決問題的空間了。所以只要你能力所及,就騰出、創(chuàng)造一些空間,這樣你就可以在生命情境之下找到你的生命。
你可以充分使用你的感官覺受。留意此時此地,環(huán)顧四周,光看就好,不要闡釋??粗饩€、形狀、顏色、質(zhì)地,覺察到每一件事物寂靜的臨在,覺察到那個讓所有事物得以存在的空間。
傾聽周遭的聲響,但不要批判,而是去聆聽聲音之下的那份寧靜。
觸摸某樣東西——任何東西——然后感覺并認出它的本體。
觀察你呼吸的韻律,感受氣息的進出,體會你身體內(nèi)在的生命能量。允許所有事物如實存在,無論是內(nèi)在或外在的。允許所有事物的“如是”(isness),然后深深地進入當下。
此刻,你正把心智建構(gòu)的、受制于時間的死寂世界拋諸腦后。你逃離了那個耗損你生命能量的病態(tài)心智,這個心智也逐漸地在毒化、摧毀地球。你從時間的大夢中蘇醒,進入了臨在。
所有的問題都是心智的幻相
把注意力放在當下,然后告訴我,在這一刻,你有什么問題。
你沒有回答我,顯然此刻你是沒有問題的。當你全神貫注于當下,是不可能有問題的。如果一個情境發(fā)生了,你不是去處理它,就是去接納它。何必把它變成一個問題呢?
心智無意識地喜愛問題,因為問題會賦予你某種身份認同。這很常見,但也是病態(tài)?!皢栴}”意味著你在心理上留駐在一個情境之中,并不真的想要,或是不認為有可能采取及時的行動,同時你是無意識地讓問題成為你自我感的一部分。你被你的生命情境完全征服,以至于失去了生命感、本體感。還有一種情形就是,你腦子里背負了一百件你未來要做或可能會做的事,形成沉重的負擔,卻不把焦點放在一件你現(xiàn)在可以做的事情上面。
當你創(chuàng)造問題時,也創(chuàng)造了痛苦。這不過就是一個簡單的選擇,一個簡單的決定:無論發(fā)生什么事,我不會再為自己創(chuàng)造更多痛苦,也不會再制造更多問題。
雖然這是個簡單的選擇,但也非常激進。除非你厭倦痛苦,受夠了,否則不會如此選擇。而除非你能取用當下的力量,否則也無法堅持下去。如果你不再為自己制造痛苦,就不會再為他人創(chuàng)造痛苦,然后也不會再以制造問題而產(chǎn)生的負面性來污染我們美麗的地球、你的內(nèi)在空間,還有人類的集體心靈。
假設有個需要你在當下處理的情境發(fā)生了,如果你采取的行動是從當下時刻的覺知中升起的,那它將會清晰而準確,而且極可能很有效。這個行動不會是從你心智過去受到的制約而來的反應,而是一個針對當下情境而起的直覺回應。在其他的情況中,當受時間局限的心智開始反應時,你會發(fā)現(xiàn)如果什么都不做,而只是在當下歸于自己的中心,反而會更有效。
本體的喜悅
你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標準,來衡量自己是否又受到心理時間的掌控了,這也可以當做警惕。
問你自己:“我正在做的事情是否讓我感覺喜悅、安逸和輕松呢?”如果不是,那就表示當下時刻被時間遮蓋了,生命因此被視為負累或掙扎。
如果你正在做的事情無法讓你感到喜悅、安逸和輕松,并不意味你必須改變你所做的事,改變做事的方法可能就夠了。做事的方法(how)永遠比你做的事(what)來得重要??纯醋约耗芊駥⒏嘧⒁饬Ψ旁凇白鍪隆北旧恚皇欠旁谀阆胍高^做事而獲致的結(jié)果上面。無論當下呈現(xiàn)出來的是什么,都全神貫注在其中。這意味著你也要完全接納事物的本然,因為你不可能全力關(guān)注一件事,同時又抗拒它。
只要你尊重當下時刻,所有的不快樂和掙扎就消融了,生命會開始流露出喜悅和安逸。當你的行動是出于當下時刻的覺知時,無論你做什么,都會帶有質(zhì)量,以及關(guān)懷與愛的感覺——即使是最簡單的行動。
不要關(guān)切你行動的果實,而是關(guān)注行動本身。瓜熟自然落地,行動的結(jié)果也自然會在最佳時刻呈現(xiàn)。這是一個強而有力的靈性修持。
而當你不再強迫性地偏離當下,本體的喜悅就會流入你所做的每件事情當中。當你的注意力轉(zhuǎn)向當下,你會感受到那份臨在,那份定靜,那份平安。你不再仰賴未來提供你成就和滿足——你不會在未來之中尋找救贖。因此,你就不會執(zhí)著于結(jié)果。無論失敗或成功,都沒有力量改變你本體的內(nèi)在狀態(tài)。你在生命情境之下找到了生命。
在心理時間缺席的狀況下,你的自我感會從本體衍生出來,而不是來自你個人的過去。因此,想改變自己現(xiàn)況的這種心理需求也不存在了。就俗世來說,在生命情境的層次,你是可以變得更加地富有、學識豐富、成功、自由自在,但是在更深的本體向度中,你在當下就已經(jīng)是完整且圓滿的。
意識的無時間狀態(tài)
當你身上所有的細胞都如此臨在,都能感覺到生命的律動,同時當你能夠時時刻刻都感覺生命是本體的喜悅時,那你可以說是從時間當中解脫了。從時間當中解脫意味著不再有從過去汲取身份認同,以及在未來尋找圓滿成就的心理需求。它代表你能想象得到、最深遠的意識轉(zhuǎn)化。
當你初次瞥見意識的無時間狀態(tài)時,你會開始在時間和臨在的向度之間來回擺蕩。首先,你會覺知到你的注意力真正放在當下的時候并不多,但光是知道你沒有臨在就是一個很大的成功了,因為這份知曉就是臨在——即使它起初只會維持幾秒鐘的鐘表時間,隨即又消失。
然后,隨著次數(shù)增加,你會選擇讓你意識的焦點維持在當下,而不是在過去或未來。當你覺察到你又失去當下的時候,這次你就能夠停留在那里,不僅僅是幾秒鐘,而是更長的時間——從鐘表時間的外在觀點來看。
所以,在你能夠穩(wěn)定地在臨在狀態(tài)中安住下來之前——也就是說,在你能夠全然地有意識之前——你會有一陣子在意識與無意識之間、臨在狀態(tài)與心智認同狀態(tài)之間來來回回轉(zhuǎn)換。你會一次又一次地失去當下,然后又轉(zhuǎn)回去。最終,臨在會成為你主要的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