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本四年級上冊第2課《走月亮》,是改編自吳然的散文,剛拿到這篇文章時,有點困惑,畢竟充滿詩情畫意的名家散文,對于小學生來說,理解把握上頗具挑戰(zhàn)。
反復(fù)閱讀揣摩了幾遍,發(fā)現(xiàn)自己的理解偏頗導(dǎo)致初始印象的偏離。本單元的語文訓練要素是“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自然之美”。若是抓住文章中作者描述的月夜之景,引導(dǎo)學生通過畫面的想象,以讀代講,情融于景的這份人文藝術(shù)之美,或會化為涓涓細流滲入孩子內(nèi)心。
名家的文字充滿詩情畫意,如同那月亮灑下的流光溢滿字里行間。對于寫作手法、辭藻修飾、表現(xiàn)手法等,不適合向?qū)W生作過多的講解與術(shù)語傳遞。但能通過“比較學習”、“想象畫面”、“吟誦感知”等方法,向?qū)W生輸入語文要素的學習點。并能在仿寫中,進行畫面的重置與文字的描述,這或許就是新語文要求的“讀寫結(jié)合”執(zhí)行策略之一吧。
課后要求按照課文第6自然段仿寫月光下某個情景,此段作者從視覺、聽覺和嗅覺等不同感官角度描寫月光下美麗的鄉(xiāng)村田間地頭,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了月夜中鄉(xiāng)村的美麗,當然,也從側(cè)面展示了村民生活的幸福安康,包含在景色中的“欣喜幸?!敝椴谎远?。
月亮照亮了高高的點蒼山,照亮了村頭的大青樹,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間的大道和小路……
喲,卵石間有多少可愛的小水塘啊,每個小水塘,都抱著一個月亮!
現(xiàn)在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著頭,稻田像一片月光鍍亮的銀毯。
……
——課文選段
知道了這些表達技巧,對于四年級孩子來說,就能動筆寫一寫他印象中或是想象中的月景。
秋天已到,稻花的香味迎面撲來,傳遞著豐收的訊息;秋蟲唱著,螞蚱跳著,青蛙冒出頭來,呱呱里蛙聲一片......走到田埂上,不遠處,農(nóng)民伯伯栽種的一大片青菜在月光的照射下散發(fā)著綠油油的光澤,微風吹過,如同綠波蕩漾……近處,蔬菜架上掛滿了小柿子,在月光的映照下,各個笑紅了臉。
……
新教材更注重語文要素的突出與訓練,配套的練習中,開放式題目更多了,很多學生不知道如何下手,寧愿多刷幾道字詞的基礎(chǔ)題,也不想見到“說說寫寫”的主觀題,哪怕答案沒有,只要表達合理正確即可。
這說明什么?語文課堂上還需要給孩子們更多的扶手去自主“攀登”,去想象,去表達,去碰撞出思維的火花,而這,簡單而又不簡單,需要我更多的學習和思考。
但,或許,真的很簡單,趁著月光,和孩子一起“走月亮”,遠比一堂羅里吧嗦的語文課來得更有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