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靈韻
三維宇宙,始于于太虛,有于存,萌于生,逐于圣,入于太和。
夫于其情也,虛有無,存有變,生有覺,圣有樂,和有美。
夫于其體也,虛有無,存有構(gòu),生有體,圣有統(tǒng),和有韻。
夫于其用也,虛有無,存有力,生有智,圣有惠,和有靈。
第二章 天師
好情而心不誠,真情可得乎?不可得也。
人情尚不可得,而況天情乎?
得情必以誠。
心不誠,為其心有隔也,隔者,我也,及無我,則心無隔,心無隔,則誠,至誠至,處其境則同,同則天情得。
好智而不好學(xué),真智可得乎?不可得也。
人智尚不可得,而況天智乎?
得智必以學(xué)。
不好學(xué),為其思有障也,障者,自是也,及無自是,則思無障,思無障,則學(xué),學(xué)無學(xué),處其境則化,化則天智得。
好道而不身體力行,真道可得乎?不可得也。
人道尚不可得,而況天道乎?
得道必以行。
不力行,為其有身也,及無身,則力行,行無行,處其境則動,動則天道得。
天師者,天地自然之境也,其技蘊于其境中,故欲得之,唯誠,唯學(xué),唯行。
第三章 動則拱中
信可更,法可改,行可變,三道推演,唯真是舉,不可自執(zhí)為是,執(zhí)則偏,動則拱中。
第四章 傷真
真而萌,萌而運,運以演真,真無自形,見于諸象而非象,故不見象,則無以見真,執(zhí)于象,則反客為主,有失其真。
執(zhí)于情,則傷真;故執(zhí)于情欲者,常陷于憂郁。
執(zhí)于思,則蔽真;故執(zhí)于思智者,常陷于迷障。
執(zhí)于習(xí),則失真;故執(zhí)于積習(xí)者,常陷于淘汰。
故情非情,則常樂;思非思,則常知;習(xí)非習(xí),則常行。
故見諸象非象,則守其真而不失。
第五章 推演有方
因果有鏈,邏輯有序,傳遞有徑,推演有方。
一曰機(jī)械推演,推之者顯力隱智,應(yīng)之者物動。
二曰信息推演,推之者顯智隱意,應(yīng)之者解析。
三曰意圖推演,推之者顯意隱信,應(yīng)之者智慧。
四曰一信共演,推之者顯信隱無,應(yīng)之者同心。
五曰無中生有,推之者顯無隱力,應(yīng)之者自主。
無土生信,信土生意,意土生智,智土生力,力土生無。
五方循環(huán),相與遞生,由綱成目,網(wǎng)羅天下而不漏。
第六章 天下清平
兩力相當(dāng),勝之以智,力得智助,如虎添翼。
兩智相當(dāng),勝之以情,智得情助,有如神明。
兩情相當(dāng),勝之以力,情得力助,順而彰。
王情如得力助,天下清平;戾情如得力助,天下乖張。
第七章 運力以智
久用力,莫如用智,運力以智,力乃順,體不累,精不耗。
久用智,莫如用信,運智以信,智乃深,思不迷,神不竭。
久用信,莫如用習(xí),運信以習(xí),信乃清,欲不陷,心不苦。
第八章 真堅者無
剛乃近,柔乃久,無乃恒。
無者,其真堅也乎?支撐天地而不屈,推演因果而不破,橫貫往來而不止。
因其無,故無以屈,無以破,無以止。
故知其有,守其無;知其用,守其真。
第九章 三道文明
萬般造化,文明有三:
一曰習(xí)性文明,習(xí)通乎力。
日出月落,春暖秋涼,自然之習(xí)也;
夏長冬藏,花落實生,植物之習(xí)也;
鳥語蟲鳴,兔走鷹飛,動物之習(xí)也;
萬物皆有習(xí),習(xí)之造化久而成文。
二曰情性文明,情通乎神。
月明星稀,天高云淡,自然之情也;
蝶戀花,兔望月,生物之情也;
喜風(fēng)憂雨,好逸惡勞,人之情也;
萬物皆有情,情之造化久而成文。
三曰理性文明,理通乎智。
日運有規(guī),月行有律,自然之理也;
花開有時,收獲有節(jié),生物之理也;
行有方,制有度,人之理也;
萬物皆有理,理之造化久而成文。
三道文明,萬物同演,不可缺其一,及其所長,則各有千秋;
自然得其力,故習(xí)性最勝;
生物得其神,故情性最勝;
人得其智,故理性最勝。
第十章 和
天、地、萬物、人相諧,則有常,其氣平,其情和。
天之和,風(fēng)調(diào)雨順;地之和,地安山泰,水土浸潤;物之和,余利互生;人之和,親善萬物,文明化焉。
天、地、萬物、人失諧,則無常,其氣激,其情怒。
天之怒,疾風(fēng)驟雨;地之怒,山崩地裂,水土離失;物之怒,余害相克;人之怒,饕餮天物,文明喪焉。
自然之情,本于諧也,諧因其機(jī);故握其機(jī),順而親之,則自然之情和;失其機(jī),悖而離之,則自然之情怒。
因物生和,謂之養(yǎng)和,故修身齊物以養(yǎng)和。
因和生物,謂之和養(yǎng),故安神靜氣以潤物。
因物失諧,謂之致怒,故改身變物以拒之。
因怒殺物,謂之怒殺,故修心去悖以避之。
第十一章 心安為家
鳳鳥安于風(fēng),以流云為家,飄揚四海,不知有止。
蚯蚓安于土,以青泥為家,任意委曲,不知有日。
村民安于農(nóng),以井田為家,勤勞耕作,不知有它。
智者安于思,以虛空為家,談天說地,不知有利。
凡物不同,各有所安,心安為家,夫復(fù)何求?
第十二章 以幻通真
幻象一也,皆物之從屬。
以幻通真,幻可用,象可持;以幻迷真,幻當(dāng)拋,象應(yīng)破。
故幻與象可用持,而不可迷執(zhí)。
執(zhí)于象,以象為真,則失真;執(zhí)于幻,以幻為真,則失實。
通真之旅,因于幻象,而不執(zhí)于幻象,譬如通京之途,因于標(biāo),而不止于標(biāo)。
象可述真,則持象,幻可表真,則用幻。
幻與象,真之用也,無之則無以表本述真。
故懷真而感,揚幻棄象以通真;懷真而動,驅(qū)幻御象以申真。
迷幻當(dāng)前,守真而勿視;假象塞途,守真而勿用。
第十三章 見善思齊
天地推吾以力,使吾準(zhǔn)其律;萬物施吾以情,使吾向其善;自然導(dǎo)吾以智,使吾合其序。
故不執(zhí)于止,因律而動,以順其力,順其力則身輕;
不執(zhí)于得,見善思齊,以同其情,同其情則神助;
不執(zhí)于靜,當(dāng)序而發(fā),以通其智,通其智則感應(yīng)。
身如浮萍,雖動不離其靜,雖靜不離其動。
第十四章 陰動求陽
陰動求陽,陽動求陰。
陰動而求陽,則陽生;陽動而求陰,則陰生。
求陽而陰動,則陰化;求陰而陽動,則陽化。
故陰陽自動而互生,相求而自化,如是首尾相連,生化不息。
第十五章 心遠(yuǎn)智大
智之所得,經(jīng)由思與學(xué);思與學(xué),得智之工也,運之者,心也。
志短心虛,雖有良工,亦無偉業(yè);志高心遠(yuǎn),工具雖拙,亦可成千秋之功。
故心遠(yuǎn)智大,智大行篤,行篤功成。
是故圣人之心,同于日月,準(zhǔn)于天地,恒于亙古,合于萬物,幽深于虛無,混跡于塵光,夫唯此心不能得大智慧。
第十六章 治事理心
言可聽也,行可見也,心可知也;言可杜也,行可控也,心不可矯也。
生為心本,生者,物與事也,利其生則心順,害其生則心怨。
言為心聲,行為心動,眾心悖怨,而求太平之治,不亦難乎?
故太平之治,始于理心,理心在于謀生,謀生在于治事,事治則生利,生利則心順,心順則天下平。
第十七章 隨和
春風(fēng)初來,草木青而迎之;
驚雷乍下,萬物振而應(yīng)之;
自然呈祥,鳳鳥翩翩,舞而和之;
天心動,靈者感而自化;
大道運,智者知而自變;
天地為陽,我則為陰,跟而隨之;
天地為陰,我則為陽,因而和之。
金作鏘鏘,水流潺潺,群鳥爭鳴,百花斗艷,異而不離其合,大道一統(tǒng)。
第十八章 同事同謀
共軛為同,同則相應(yīng),應(yīng)則相和。
同而后共事,事雖粗亦和,不同而后共事,事雖密亦不和。
故善共事者,先求其同心。
共軛為同,同則相應(yīng),應(yīng)則感心。
同而后謀,言雖拙亦中,不同而后謀,言雖精亦不中。
故善謀者,先求其同志。
第十九章 三用三治
情者,情感、意愿、信念者也;
智者,思考、方法、理論者也;
勢者,形勢、行動、潮流者也。
情亂則智迷,智迷則勢頹,勢頹則情靡,故治事有三:治情、治智、治勢。
情定則智真,智真則勢成形,勢成形則情生,故治事以三:以情治、以智治、以勢治。
造勢生情,以情理智;
設(shè)情生智,以智馭勢;
明理生勢,以勢統(tǒng)情。
情、智、勢,首尾相接,相生相治,相推相引,循環(huán)遞進(jìn),以利事宜。
第二十章 三自生
無信之智漂浮,無智之力盲動。以盲動之力行信,雖不中亦不遠(yuǎn)其宗;以漂浮之智馭力而行信,中則中矣,不中則失其宗遠(yuǎn)矣。故智不能失其信。
無智之力盲動,無力之信枯執(zhí)。以枯執(zhí)之信行智,易迷而失真;以盲動之力統(tǒng)信而行智,非但失其真,且失其體。故力不能失其智。
無力之信枯執(zhí),無信之智漂浮。以漂浮之智行力,虛而無用;以枯執(zhí)之信理智行力,無用而剛愎,偏而不知其返。故信不能失其力。
兩鑼因聲而共振,無錘擊而有音,為其頻率同也。萬物因力智信而相感應(yīng),為其共軛也。
因信而應(yīng),無力而生信,謂之自生信,此信真。
因智而應(yīng),無信而生智,謂之自生智,此智明。
因力而應(yīng),無智而生力,謂之自生力,此力和。
二十一章 相應(yīng)相知
見山花未經(jīng)思量而覺其美,覺此美者即為真,生山花之美者亦為真,此兩真因山花之色象相應(yīng)相知,而苦心還在思慮,誰為真?
共軛相應(yīng),兩真相應(yīng)為其有同也,萬物皆有同,故萬物皆可相應(yīng)相知也。
至真,大同也,大同一也,故至真一也。
守真為一,繁不能擾之,常如靜。
如鏡水湖心,云來影生,云去影滅,湖心不動,來無拒,去無留。
常若此,可以與萬物相應(yīng)相知也。
二十二章 機(jī)心
凡事皆有機(jī),執(zhí)機(jī)而行,事成體,久而大功成。
不執(zhí)機(jī)行事,不得其要,小功易成,大功難得。
力之機(jī)為智,智之機(jī)為信,信之機(jī)為力,力智信之總機(jī)為生,生之機(jī)為元,元之機(jī)為無,無之機(jī)為有,有之機(jī)為力智信。
力智信生有,有生無,無生元,元生生,生生力智信。
循環(huán)遞推,無有始終。
二十三章 賢愚
陽光普照,萬物競生,生者為賢,死者為愚;
洪荒亙古,萬物潮流,久者為賢,短者為愚;
大德施物,萬物諧和,廣者為賢,狹者為愚。
是故賢愚豈以一論哉:
生與久相博,尚生者賢,尚久者愚;
久與廣相搏,尚久者賢,尚廣者愚;
廣與生相搏,尚廣者賢,尚生者愚。
生久廣俱得,大賢也,死短狹俱有,大愚也。
茍不能得其大賢,必不可流于大愚也;
故賢,茍不能得其三,必得其一也;
故愚,茍不能去其三,必去其一也。
二十四章 事動以義
事始動必以義,無義事莫動,動則無主,左右搖擺,不知其宗。
事行必以律,無律事莫行,行則無基,變化無常,不可累積。
事作必以數(shù),無數(shù)事莫作,作則無方,參差不齊,不可功成。
故治事必以義、必以律、必以數(shù);作義以主之,作律以恒之,做數(shù)以具之。
天地自然之義宏大,必體而曉之;
天地自然之律恒久,必求而得之;
天地自然之?dāng)?shù)精微,必推而知之;
如是則天地可知也,自然可治也。
二十五章 虛實
虛空,容物之行動也,無虛空物無以動;
虛時,待事之運作也,無虛時事無以作;
虛邏輯,蘊智之生化也,無虛邏輯智無以化。
物、事、智渾然一體,可分而識別之,不可分而設(shè)之。
物不動,事不作,智不化,則體不成,用不現(xiàn)。
故虛空,以容其動;虛時,以待其作;虛邏輯以蘊其化。
宇宙何其大也?因其動無限,故其虛空無限,因其作無限,故其虛時無限,因其智無限,故其虛邏輯無限。
只知其實不知其虛,為不識其體,不知其用;只設(shè)其實,不設(shè)其虛,則體不成,用不現(xiàn);虛實相濟(jì),則體成用現(xiàn)。
二十六章 以實成虛
以實成虛,以虛領(lǐng)實;
虛實相濟(jì),渾然一體。
二十七章 大智精微
大道至簡,因其力恢弘也;
若大愛似無,需大智入于精微。
故大道至簡以運恢弘之力,大智精微以昭顯博大之愛。
故欲廣大,必唯簡;欲精微,必唯恬淡。
二十八章 以信用來
至而未至謂之來,往者鑒之,今者依之,來者亦可用乎?來者亦可用之,因其必至而用之。
何以知其必至?信其必至也,故用來必以信,信需立,行事以立信。
其次述來,使人知之;再次追之,使來必至。
二十九章 承順
兩力相較,弱順強(qiáng),強(qiáng)則合,合則強(qiáng)弱相成;
故兩力相用,以強(qiáng)收弱,強(qiáng)不收弱,則力消;
以弱順強(qiáng),弱不順強(qiáng),則受辱。
兩信相較,近承遠(yuǎn),承則一,一則遠(yuǎn)近相彰;
故兩信相用,以遠(yuǎn)統(tǒng)近,遠(yuǎn)不統(tǒng)近,則信消;
以近承遠(yuǎn),近不承遠(yuǎn),則迷失。
兩智相較,小接大,接則演,演則小大相推;
故兩智相用,以大御小,大不御小,則智消;
以小接大,小不接大,則無用。
三十章 三利
凡利有三:一曰身利,二曰心安,三曰行樂。
身因物而利,故擇物、生物、造物、用物以利其身。
心因情而安,故擇情、生情、樹情、怡情以安其心。
行因宜而樂,故擇行、生行、創(chuàng)行、施行以樂其行。
身為心之基,故身不利則心不安,安心必先利身;
心為行之基,故心不安則行不樂,樂行必先安心;
行為身之基,故行不樂則身不利,利身必先樂行。
三利混而為一,名曰生之利,生必賴以利,故追生為本,追利為表,利以生為本。
三十一章 一動兩則
萬物繁生,何以然也?
追生逐利為其動也,余利互生、余害相克為其則也。
利有公私,以己為私,以眾為公,公私相成,不可分也,故有余利互生為其則也,是故大道至私而有情,以成其公。
公私相害,不可一也,故有余害相克為其則也,是故大道至公而無情,以成其私。
是故利之為動,則公私糾纏,生害相互,愛恨交加,百般變化,萬物由是而繁生。
三十二章 秩序
行成習(xí),習(xí)成文,文成序,序成形,形函義,義統(tǒng)行;
行不成習(xí)則不化,習(xí)不成文則不明,文不成序則不良,序不成形則無功,形不函義則無神,義不統(tǒng)行則不大;
行失其習(xí)則亂,習(xí)失其文則暗,文失其序則衰,序失其形則敗,形失其義則滅,義失其行則亡。
成序曰秩,失序曰逆,故秩序則萬物化生,逆序則萬物衰亡。
三十三章 生死
因緣生果,可知者為因,不可知者為緣,己力者為因,天力者為緣,因緣統(tǒng)匯謂之勢。
得勢者生,失勢者死,順勢者存,逆勢者亡。
生死存亡,勢之表也;勢,生死存亡之本也。
表易見,本不宜知也,故常知其生,不知其所以生,常知其死,不知其所以死。
追其生,而不求其所以生,不可能也;
避其死,而不避其所以死,不可能也。
因可求,緣不可求,故于生,求其因,待其緣而已;于死,避其因,順其緣而已。
三十四章 成事三策
凡成事有三策:
一曰:明信。
未來之事,需立信以明之,信既明,然后可以生智、驅(qū)眾、統(tǒng)行。
二曰:立法。
洪水滔滔,流不出其兩岸,則水土相親,萬物化生;人心奔涌,行不出其法度,則諸利相生,百序化成,社會繁榮。
洪水滔滔,決堤而流,則水土相害,萬物淹滅;人心奔涌,違法而行,則諸利相害,百序廢亂,社會崩潰。
故人文應(yīng)明,秩序當(dāng)設(shè),法度必立。
三曰:樹才
信既明,法既立,然后樹才以行之,才者,人物之長也,無才,信法皆空。
樹才,一曰擇,擇人之才、物之才也;二曰棄,棄無用之人、無用之物也;三曰養(yǎng),養(yǎng)人、養(yǎng)物以待其用;四曰育,育人成才,育物成才。
三十五章 通心
我心通乎天心,天心通乎萬物心;
微子心通乎我心,我心通乎眾微子心;
微子心通玄心,玄心照天心,玄心無二,合天地、萬物、眾微而為一,亦真亦幻,非實非虛,似有似無,若萌若動;
是故仰而尊之以行,含而服之以化,靜而通之以神。
依山而成屏障,何需萬里長城;
傍水而取細(xì)沙,何費研磨之工;
深山出奇石,有鬼斧神工;
仰天觀彩云,勝妙筆丹青;
是故通于天心者,無需己力而得大成。
草木呼氧而鳥獸吸之,鳥獸呼碳而草木吸之,眾生以此余利互生;
草盛處必生食草之獸,草獸盛處必生食肉之獸,肉獸盛處天必滅之,眾生以此余害相克。
是故通于眾生之心者,與萬物諧榮。
餐美食而胃自化,居秀地而神自清,人不知之,而微子自運。
是故通于微子之心者,身與心同化。
時播種而天降雨,欲行船而風(fēng)自順,心幽靜而天籟發(fā)聲。
是故通于玄心者,情發(fā)乎其節(jié),行當(dāng)乎其時,思合乎其律。
由是與天相應(yīng),與物共生,與微同化,與玄神通。
是故運天地,生萬物,同微子,顯神明,其要在于通心。
三十六章 三權(quán)
信、勢、力,成事之三權(quán)也。
信以御心神,無信人心不聚、天神不靈;
勢以成秩序,無勢陳規(guī)不破、新序不立;
力以趨物眾,無力物不成用、眾不成行。
信以義明,依行成,無義無以明信,無行無以立信。
故謀信者,義行并重,行為義本。
勢以利聚,依義顯,無利無以聚勢,無義無以顯勢。
故謀勢者,利義并重,義為利本。
力以威重,依利隆,無威無以重力,無利無以隆力。
故謀力者,威利并重,利為威本。
三權(quán)謀備,事望成,三權(quán)失盡,事必敗。
天亦有三權(quán):
天力浩蕩,不可抗也;
天律彌堅,不可違也;
天心昭善,萬物歸也。
故自然繁榮,品物流行。
三十七章 演生
道欲動,而有生;
逐生,萬物因之而始動;
趨利避害,萬物抉擇行為之準(zhǔn)則;
智,所以斷厲害者也。
物始動,行有萌;
行為抉,萬行由是而有別;
厲害斷,萬法由是而演變;
法成行,行成形,形成物,萬物由是而繁榮;
萬物榮,道乃顯。
三十八章 三分世界
眾生所處之世界,乃為屬性之世界,屬性之所以成與變,皆由于三因:一曰客體,二曰主體,三曰方法。
故眾生所處之世界分三維以察之,一曰客體世界,二曰主體世界,三曰方法世界。
客體成之以力,變之以力,客體世界于力律之前俯首,眾生于力律之前平等,故得力者強(qiáng),為力主。
主體成之以信,變之以信,主體世界于信仰之前俯首,眾生于信仰之前平等,故得信者強(qiáng),為信主。
方法成之以智,變之以智,方法世界于法律之前俯首,眾生于法律之前平等,故得法者強(qiáng),為法主。
莫以一維而定世界,三維世界三為之主,故謀三以得之。
力勝信,信勝法,法勝力,三道循環(huán),弱而補之,強(qiáng)而克之,循而執(zhí)之,莫著于一端。
三十九章 相競互生
元之初,一念動,二則生。陰陽相對,相競相諧。此存則彼存,此亡則彼消。猶晝夜,猶天地,猶快慢,猶左右,猶生死,猶美丑……
二由一生,一為隱,二為顯;一為變化之源,二為生化之根。物、理、事皆然。如此裂變,生生不息,遂昌榮。
同利相競、余力互生,此本天道。同利之下,競則強(qiáng)弱出;強(qiáng)弱出則辟他徑;辟他徑則攫他利,攫他利則余利互生。由是再行生化。逐利之不盡,則生化之不窮。故事愈演愈繁,理愈演愈密,物愈演愈榮。
萬千糾葛,錯綜復(fù)雜,而其所以存者,同利相競、余力互生也。同利相競,競則優(yōu)勝劣汰,旨在推進(jìn),進(jìn)則榮;余利互生,余利則參差有別,旨在共存,共則繁;萬物由是而繁榮。
相競與互生,得衡則諧、則平、則榮;失衡則亂、則動、則衰。
四十章 生身有責(zé)
身之生不由己,死亦不由己;
生我身者父母,育我身者人文,養(yǎng)我身者天地萬物。
敗我身之序者微子萬物,廢我身之用者人文,壞我身之形者天地,招我身之去者自然。
身不由己,而由己者唯生之本心而已。
因緣合于本心則身生,本心應(yīng)于因緣則身化;
化身之形以養(yǎng)微子、以利萬物,化身之行以務(wù)人文之事,化身之義以擔(dān)道,此乃生身之三責(zé);
本心應(yīng)于因緣而使身能當(dāng)此三責(zé),則身:形有生、行有位、義有明;
本心失應(yīng)于因緣則身難當(dāng)此三責(zé),則身:形失生、行失位、義失明,失盡則身亡。
故欲身之生者,需承身之責(zé)。
四十一章 守順莫逆
信勝智,信為主,智為仆,守信以御智,莫使之逆,逆則智敝信,智繁雜而不統(tǒng),言悖義,言辯多而無義,故依信而智明。
智勝力,智為主,力為仆,守智以御力,莫使之逆,逆則力亂智,蠻力壯而無成,行犯法,漿亂搖而船不行,故依智而力成。
力勝信,力為主,信為仆,守力以御信,莫使之逆,逆則信違力,信欲彰而行不拱,愿離性,愿欲顯而性不隨,故依力而信立。
四十二章 元德大有
我以何有天下、以何運宇宙也?
我未有大力,可運天地、拓環(huán)宇;我未有廣智,可化萬物、生萬序;我未有恒信,可越千古、撐未來。
我以何有天下、以何運宇宙也?
大力撐環(huán)宇,其中有空,我身居之,不力而運,不行而至,是為元力;
廣智成萬序,其中有虛,我形隨之,不智而化,不言而喻,是為元智;
恒信越千古,其中有無,我心存之,不信而承,不念而繼,是為元信。
空、虛、無,是為三宅,元力、元智、元信是為三主,以三主入三宅,德其所居,謹(jǐn)守勿失,是為元德。
我以何有天下、以何運宇宙也?以此元德也。
四十三章 通元
以小成大,以大蘊??;
自今及遠(yuǎn),自遠(yuǎn)勵今;
由簡入繁,由繁御簡;
萬象循環(huán),是為通元,是故欲修小、今、簡,需懷大、遠(yuǎn)、繁。
萬物之修通元,始于懷元守一,恬淡虛無,勿使念生;
其次行隨元萌動,自然而然,久而成習(xí);
第三因習(xí)生信,久而信眾,信眾則明;
第四因信生智,信明智紛,智紛紛而有大智;
第五因以智御力,久而成化;
第六萬化渾元,大道居之。
是以:
道者之修,擇地而居,擇物而處,擇人而交,與天地物玄心通,淡然如風(fēng),不自生念,于是天地物玄隨之而萌,成自然之舞,于是信者歸之。
圣王之修,懷元守一,自然而然,于是久行成習(xí),以明其信,于是智者歸之。
勤者之修,懷信而動,動則有擇,于是生智,力者歸之。
眾人之修,智紛紛,行切切,于是化通萬物,道者處之。
四十四章 力需合
力不合不增,信不分不廣,智不紛生不大。
是故力需合,力不統(tǒng)不合,以信統(tǒng)力;
信需分,信不明不分,以智明信;
智需紛生,智不行不生,以力行智。
四十五章 久蘊待生
久蘊待生,生待其時,時至而發(fā),發(fā)而行,行時昭昭,不待自言。
四十六章 得失自然
離清幽入世事,去也?來也?離世事入清幽,歸也?去也?
陰陽相對,陰必懷陽而存,陽必懷陰而在,陰陽相運,動靜相生,豈有極也?
若以心思追之,起伏翻轉(zhuǎn),無有終時。
不若以心思隨之,起伏翻轉(zhuǎn),隨遇而安。
入清幽之境則思,居世事之所則作。
險則急之,平則淡之;近則行之,遠(yuǎn)則懷之。
一室之事,身必親之;天下之事,以無為處之。
得無所得,故得而無喜;失無所失,故失而無憂。
何以得無所得,失無所失?因其自然之故,譬如水波之上下,上者為得,有所得乎?下者為失,有所失乎?
水波上下,力隨之而傳;自然得失,道隨之而行。
四十七章 觀身知往
東風(fēng)未至而秋葉先落,知四時之變化而先應(yīng)之也。
往者應(yīng)于今,來者順于律;觀己身而知往事,推因果以斷未來;
是故過去未來存乎于一心。
地行偏動而有四時,有四時而有秋葉,此天地之動應(yīng)于小物也;
原子動而成分子,分子化而成秋葉,此微子之動應(yīng)于大物也;
觀秋葉之落而知天地之動,析秋葉之成以明微子之化;
是故天地微子存乎于一心。
是故明心以見過去未來,以知天地微子。
四十八章 善本
地形多變,故水流千回百轉(zhuǎn);人生之境遇多變,故生命之形態(tài)千回百轉(zhuǎn)。
文明、社會、組織之形態(tài)亦若是,未有不變者,變以求生,不變,自待死,變需識,識需本。
故善本,本于生,本于義;
善識,時過境遷,需謹(jǐn)識之;
善應(yīng),變形以應(yīng)外境,不執(zhí)于不變。
跋
------曦若寒易
智者著《索天圖》,歷一載半,上中下卷成。章,彰大道之跡。每章細(xì)讀之,皆深奧無窮,受益無窮。其中汲儒釋道之精華,融匯貫通,兼自然之理,人文之學(xué),自成一格。常嘆智者之學(xué)、之思,猶登峰頂,俯瞰群山,茫茫然而無伴無敵。而其恢恢乎游于宇宙,渺渺然窺于塵微,此境又何人能及也!大道無形,而智者尋之;大道有跡,而智者究之;大道可循,而智者述之。智者之功德,可惠及萬世,以至無窮也!故做小詩一首,以賀,然詩意有限,雖斟詞酌句,而難述其一也。
天行風(fēng)云兮有常,
地蘊萬物兮未央。
大道恒運兮不現(xiàn),
智者尋道兮無疆。
探粒子之幽兮剖微,
析穹宇之宏兮達(dá)廣。
越古今兮亙八極,
述哲倫兮著華章。
兼收并蓄兮儒釋道,
汲萃棄粕兮勝大方。
百科融匯兮更貫通,
獨孤登峰兮四顧茫。
日灼灼兮普照,
言鑿鑿兮生芳。
水浩浩兮引澤禾,
天恢恢兮道成祥。
情篤篤兮萌生,
智湯湯兮演物,
力鏗鏗兮體用。
千古一哲,惠世無窮!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