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漢字書法是中華文化之瑰寶,由文字書寫符號演進為一種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在世界上唯中國獨有。中國的書法藝術(shù)有四大體系,分別為正、草、隸、篆,各有春秋。
篆書比較古老,分為大篆與小篆,秦統(tǒng)一文字就是小篆。隸書形成于秦漢之間,一般認為由篆書發(fā)展而來,字形“蠶頭燕尾、一波三折”。
草書形成于漢代,盛行于魏晉,由隸書演變而來。所謂草書,有草創(chuàng)之意,有章草與今草之分。草書脫去隸書結(jié)構(gòu)的約束,飄逸灑脫“信馬游韁”。章草以書圣王羲之最為著名,到了唐朝草書更加放逸,出現(xiàn)了懷素、張旭等狂草大家。
正書也稱楷體,成熟于唐朝,有楷書四大家,即歐陽詢(歐體)、顏真卿(顏體)、柳公權(quán)(柳體)、趙孟頫(趙體)。魏碑體也屬于楷書,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的刻石字體的通稱,是碑刻、墓志、造像題記、摩崖石刻的主要字體。
中華書法源遠流長,具有極其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對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地區(qū)影響深遠。近日,一則消息引起人們的廣泛關(guān)注。珍藏于臺灣故宮博物院的館藏之寶——顏真卿真跡《祭侄文稿》在日本東京展出,日本天皇攜王妃親臨展會觀瞻。
天皇是國家的象征,顏真卿的書法作品為何引起日本天皇的關(guān)注呢?文化現(xiàn)象通常具有深刻的涵義,書法這種特殊的藝術(shù)形式所承載的歷史意義,早已超越了民族與國家的文化差異,成為一種重要的文化播布與交流形式。
由此,我們更感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為人類社會貢獻了寶貴的文化資源。記得少年之時,父擅書法,主要臨習(xí)歐陽詢的歐體楷書。父親起得很早,端坐于桌前一筆一劃地臨摹小楷,那種莊重的神態(tài)記憶猶新。
父親的小楷書法在縣里小有名氣,贏得贊譽與尊重,也在我幼小的心靈播下了文化的種子。小時候也練過一段時間毛筆字,但缺乏耐心未能堅持下來。時光流逝,對書法的傾慕之情愈加濃厚。
安史之亂
02
讀到《資治通鑒》“安史之亂”一段,顏真卿英勇抗擊安祿山叛軍,由此而想到顏真卿的書法。本次《祭侄文稿》在日本展出,天皇恭敬而凝重的神態(tài),民眾排長隊只為一睹千年書法珍品的熱情。
一種感懷遠古之情油然而生,波瀾壯闊的大唐歷史長卷浮現(xiàn)在眼前。為之贊嘆,為之感傷!拋開中日之間的民族情感,就文化淵源而論,日本受大唐文化的影響最深。
盛唐是中華民族的鼎盛時期,政治開明、文化包容、民族融合,所展現(xiàn)的廓然宏闊的氣勢吸引了眾多民族的歸附。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這其中對日本的影響最大,服飾、文字、茶道、書法、佛教等文化傳入日本,在中華歷史上盛唐是日本最仰慕的朝代。鑒真六次東渡日本,廣泛傳播中華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對于中日交流做出卓越貢獻。
去過日本的朋友可以發(fā)現(xiàn),在現(xiàn)代文明高度發(fā)達的日本依然保留了許多“中華積習(xí)”,比如古建筑、文字、書法、飲食等。深層次的影響是儒釋文化,日本民眾的尊崇忠義、禮儀、內(nèi)斂、自律的品行,日本企業(yè)倡導(dǎo)敬天愛人、利己利人、集體主義、精益求精的精神。
日本對唐文化推崇備至,本次顏真卿真跡展覽引起天皇關(guān)注,我想應(yīng)該與此有關(guān)。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相較于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可謂獨辟蹊徑盡顯悲情。如果將《蘭亭序》比作溫婉雋秀的“婉約派”,那么《祭侄文稿》就如悲壯激越的“豪放派”。
顏真卿 《祭侄文稿》
03
《祭侄文稿》的獨特魅力在于顏真卿將真實情感融入了書法作品,血淚盡灑化作萬般悲憤傾瀉于紙墨之間。千百年來,《祭侄文稿》書法作品本身所展現(xiàn)的高超藝術(shù),以及作品背后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猶如遠古的回響時時激蕩著人們的心靈。
在中華歷史上,“安史之亂”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是大唐王朝由盛轉(zhuǎn)衰的分界點,甚而至于是整個中華文明發(fā)展的轉(zhuǎn)折點。影響波及宋朝,以至于其后的各個朝代。中華文明由開放、包容、生機勃發(fā),逐漸轉(zhuǎn)向內(nèi)斂、保守、中規(guī)中矩。
“安史之亂”幾至大唐王朝覆滅,在危難之際,身為一介文人的顏真卿挺身而出,組織民眾抵抗安祿山叛軍。叛亂如烽火之勢燎原,唐玄宗眾叛親離幾乎落入絕地。
《資治通鑒》記載:“初,平原太守顏真卿知祿山且反,因霖雨,完城浚壕,料丁壯,實倉廩。祿山以其書生,易之。及祿山反,牒真卿以平原、博平兵七千人防河津,真卿遣平原司兵李平間道奏之。上始聞祿山反,河北郡縣皆風(fēng)靡,嘆曰:‘二十四郡,曾無一人義士邪!’及平至,大喜,曰:‘朕不識顏真卿作何狀,乃能如是!’真卿使親客密懷購賊牒詣諸郡,由是諸郡多應(yīng)者。真卿,杲卿之從弟也。”
顏真卿早已料到安祿山要反叛,也做好了準備。安祿山認為顏真卿是書生,并未在意。及至安祿山反,顏真卿第一時間報告朝廷。唐玄宗感嘆:“二十四郡,不曾有一人義士,朕不認識顏真卿,他是竟是如此忠勇!”
顏真卿派親信秘密通告各郡,各地紛紛響應(yīng)。顏真卿是顏杲卿的堂弟,顏氏家族齊心抗擊叛軍。顏杲卿是常山太守,頑強抵抗安祿山叛軍,杲卿之子顏季明(《祭侄文稿》之侄)多次往來常山與平原通報戰(zhàn)情。
常山失守后,叛將史思明殺盡顏氏家族三十余口,用極其殘忍的手段殺害顏杲卿父子以泄其憤?!鞍彩分畞y”平叛后,顏真卿多方尋找堂哥與侄兒的遺骸,只尋到了顏杲卿的一只腳和顏季明的頭顱。
顏真卿懷著無比悲憤的心情,奮筆疾書寫下了《祭侄文稿》。整個作品超脫了一般書法作品工整的鋪陳格式,筆隨情走,凡二百三十四字有多處涂改,情感凝滯悲情噴薄躍然紙上。
“賊臣不(“擁”涂去)救,孤城圍逼,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傾卵覆。天不悔禍,誰為荼毒。念爾遘(gou)殘,百身何贖。嗚呼哀哉?!?/strong>父陷子死,巢傾卵覆,顏氏一門英烈,氣貫長虹!
顏真卿楷書《多寶塔碑》
04
就文學(xué)價值而言,《祭侄文稿》不過是一篇普通的祭文。但其所陳述的史實充溢忠義之浩氣,家國之情懷。正是這些忠義之士,舍生忘死,置身家性命于不顧,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
“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于將傾”。彰顯中華文人志士之情懷,下馬著書,上馬殺虜,仁人氣節(jié)光照千秋。顏真卿就是文人志士的典型代表,書法自成一家,人如其字剛勁不屈。
顏體楷書遒勁有力,莊而不俗,完全是書法大家品格的內(nèi)化??瑫拇蠹?,唐代有其三。元代趙孟頫為人頗受爭議,雖然書法名列四大家,但投靠元朝是其人生的一大缺憾。通常情形,觀其書不及其人,也無可厚非。
在歷史上,就文學(xué)藝術(shù)造詣而言,李斯、趙構(gòu)、趙佶、秦檜等人也有很高成就。但往往令人不齒,因為想見其人如鯁在喉,藝術(shù)成就在其劣行的映襯下顯得微不足道。《祭侄文稿》的可貴之處在于,精神氣質(zhì)遠遠超越了其藝術(shù)造詣,此為千古傳頌的本質(zhì)所在。
顏文忠 顏真卿
《中庸》曰:“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人的自然稟賦即為“人性”,遵循本性就是“天道”,按天道修養(yǎng)之為“教化”。
《祭侄文稿》所體現(xiàn)的正是顏真卿的率性之真,何為率性之真?就是循天道而行。真性表達,真情流露,是一種可貴品格。在李贄評《水滸傳》中,在魯智深的多處描寫中,李贄評注為“真佛”,就是因為魯智深真性外露不矯揉造作。
顏真卿的忠義品格貫注于書法作品,是一種真性、真情表露,人們真正傾佩之處在于此。加之顏真卿書法本身的精湛造詣,瑕不掩瑜,字里行間無不體現(xiàn)真情實感。
因此,《祭侄文稿》的涂改與繚亂反而顯出一種悲情之美、豪放之美。別具一格,于書法叢林中綻放奇美之花。
“真善美”是人類永恒的追求,偉大的藝術(shù)作品超越民族與國界,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資源與文化財富。有人爭論《祭侄文稿》珍品該不該到日本展出,我倒是覺得無此必要。
我們應(yīng)本著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重在彰顯自身的價值、塑造獨有的精神,從而贏得別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尊重。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常在人心中,見與不見,它始終在那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