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傳統(tǒng)詩命題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雷?;?o:p>
讀者首先接觸的是詩的題目,詩題居于首要位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題目是文章的靈魂和主旨所在,好的題目為讀者打開理解作品的一扇窗口,因為詩題往往體現(xiàn)了一首詩的內(nèi)容、情感、主題、情趣、手法等。所以,歷代名家無不重視詩的命題。清代吳齊賢在《論杜》中說:“唐人作詩,于題目不輕下一字” 。
一、命題的基本要求
清代喬億云:“詩與題稱乃佳”。(《劍溪說詩》)這是對題的總體要求,題要與詩聯(lián)系起來通盤考慮,作到題與詩相輔相成,聯(lián)成一體。
詩是寫給讀者看的,題目首先接觸讀者,應(yīng)當(dāng)為讀者起提示和引導(dǎo)作用,指引他順利地進入作者營造的景象和意境,從而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產(chǎn)生共鳴。因此,詩的命題起碼應(yīng)做到以下四點。
一要緊密聯(lián)系詩的主題,與詩中所營造意境相通。如白居易《問劉十九》“綠蟻新醅灑,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題的“問”和正文相照應(yīng),讓讀者知道是問劉十九,使之意趣橫生,親切自然。
二要以引領(lǐng)讀者為主要目的。詩講究蘊藉,表現(xiàn)朦朧美,相比其它類型作品,詩更不易讀懂。要考慮如何才能更好地使讀者進入你的詩中,幫助他理解你所要表達的意境。如杜甫的五律《夜倦》,夜間人們休息安眠,怎么會倦呢,這些問題與詩內(nèi)容相連,引領(lǐng)讀者探究詩中倦的原因。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提示讀者這是一首寫離愁別恨的送別詩。取題既要與主題相關(guān),又要根據(jù)正文的短缺之處,作適當(dāng)?shù)难a充。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biāo)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此題目,為詩的正文起到了很好的補充作用,題中點了王昌齡的名,和他貶官到夜郎西,李白與他相隔遙遠等情況。詩題中的“左遷”與詩中的“愁心”呼應(yīng),“遙寄”配合“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詩句。這首詩的題目,為讀者理解詩起到了很好的引導(dǎo)作用。
為了達到引領(lǐng)作用,有的不惜筆墨于題上。李白、杜甫不少詩題的字?jǐn)?shù)達五、六十個。當(dāng)今,有的詩題很短,詩后卻加了很多注釋。前面的詩文不能吸引人,他怎會看后面的注呢?顯然不是高明的作法。
三要簡明扼要,惜墨如金。傳統(tǒng)詩詞語句凝煉,篇幅短小,如題目過長,便會喧賓奪主。題目應(yīng)點到為止,一般都很短。如杜甫的《望岳》、《秋興》、《蜀相》、《麗人行》,僅二三字,畫龍點睛一般。
四不要太露。宋代嚴(yán)羽云,作詩“不必太著題?!币驗樘}詩就淺露,詩的正文沒有足夠的回旋空間。也說明題目不得完全暴露作者的主題思想。命題時,不宜將主題思想直接寫入其中,只能露出線索,讓讀者去跟蹤;交代背景,讓讀者去探究;提出問題,讓讀者去思考。如杜甫的《哀江頭》,只露一個哀字,哀什么,為何哀,并不點明。
二、命題的大致步驟
命題應(yīng)是個反復(fù)多次的過程。一般地,先確定一個大致的題目,然后依題作詩的正文。正文寫完之后,再審視題目與正文是否匹配,能否達到引領(lǐng)讀者的目的,如有不妥之處,則進行修改。要看是題目不夠妥,還是正文不夠妥,或兩者都欠妥。對不妥之處修改后,再審查幾遍,至滿意為止。
有的是先寫正文,覺得正文比較滿意,再根據(jù)正文的內(nèi)容和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確定題目。題目與正文都寫完后,反復(fù)吟誦,檢查二者有無匹配不妥之處,并逐字斟酌、權(quán)衡。幾經(jīng)反復(fù),至滿意為止。簡言之,詩的命題,要象杜甫那樣,“不輕下一字?!比∈终J(rèn)真嚴(yán)肅的態(tài)度,反復(fù)修改,斟酌。
三、詩題的主要類型
縱覽古今詩詞,常見的題目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
無題的。如杜甫的“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書上標(biāo)的題是“絕句”,實際上是無題。有很多詩,作者直接標(biāo)《無題》。因為,詩正文的內(nèi)容能夠完整地表達作者的意愿,無需給讀者任何指引,若硬加上題目,一則浪費筆墨,二則可能擾亂詩意。
寫景游記的。題中一般注明時間、地點,有的加上同游之友,或游玩的由來,在地名之前.,還應(yīng)冠以“觀”、“游”、“過”、“覽、“瞻”、“登”等動詞。如王維的《觀獵》、《過香積寺》、《登河北城樓作》、《冬日游覽》;李白的《九月登山》、《望廬山瀑布》。
借景使事抒懷的。一般標(biāo)明景或事的名稱,加上“懷”、“吟”、“怨”、“感”、“思”、“詠”等字。如李白的《夜靜思》、《夜坐吟》、《怨歌行》、《感興》、《詠山樽》、《賦得鶴送央司馬赴相公幕》等。
詠人物、事物的。直標(biāo)人名,物名。有的在人和物名的前面加上修飾詞,如“贊”、“哭”、“詠”、“題”等。如李白的《哭晁卿衡》、《平虜將軍妻》、《紫藤樹》、《詠桂》、《題宛溪館》等。
寫友人之間往來的。直呼人名、官名,前面一般加“送”、“別”、“寄”、“贈”、“致”、“酬”等字,甚至加上地名,依友人間互動的關(guān)系而定。如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留別龔處士》、《答友人贈烏沙帽》、《酬崔五郎中》等。
寄興的。興是言此物而托意于其他的表現(xiàn)手法。作者為了引導(dǎo)讀者注意自己所寄之意,命題時,有的給予暗示。如朱熹的“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惟有源頭活水來?!闭膶懙氖翘了?,寄托的是讀書的感受,故命題為《觀書有感》。讀者結(jié)合詩題去玩味,會知道其中富含的讀書的理趣和哲理。杜甫的《哀江頭》,描寫自己在曲江角落看到的敗落景象,寄托的是痛恨統(tǒng)治者驕奢淫逸的情感。便在題中加了一“哀”字,引導(dǎo)讀者深入思考。杜甫的五律《倦夜》,最后兩句“萬里干戈里,空悲清夜徂?!币蚋筛晡聪ⅲf事縈心,不是夜倦,是心倦。
交代背景的。將背景扼要寫入題中,利于讀者進入并理解作者的意境,否則,讀者可能看不明白。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聞官兵收復(fù)河南、河北》。杜甫寫給他弟弟的詩,題為《臨邑舍弟書至,苦雨黃河泛濫堤防之患簿領(lǐng)所憂,因寄此詩,用寬其意》。題中交代了寫詩的緣由和用意??梢婞S河泛濫是件特殊而重大事件,許多人又不知情,惜墨如金的杜甫命題如此長而不厭其煩,為的是怕讀者不明白其中緣由。他有一首寫黑鷹白鷹的詩,題目達五十五個字。劉長卿贈秦系的五絕,正文二十四個字,題卻有三十二個字,比正文還長??梢娊淮尘暗闹匾?。
點題的。作者將詩的基調(diào)點入題中,引導(dǎo)讀者提前進入作者確定的基調(diào)中,順利溶入所營造的景境。一般都用“哀”、“憐”、“憫”、“難”、“愁”、“思”、“感”諸類詞。如杜甫的《貧交行》,定調(diào)為詠貧困?!恫“亍?,借機諷刺時弊,社會處于病態(tài)?!断灿辍繁磉_欣喜之情?!侗铩酚兴技抑瑖@國事之悲,感自己羈旅之悲。《遣憤》,憤回紇驕橫,憤名將無用武之地,憤朝廷無能?!督鈵灐?,借此消愁解悶?!秱铩罚瑐锶站跋蟮驓?,京城戰(zhàn)亂。李紳的《憫農(nóng)》,同情農(nóng)民愛剝削,生活貧困。李白的《哭晁卿衡》,沉痛悼念這位日本友人,《春怨》,抒閨婦獨守空房之怨。白居易的《重賦》,揭露朝廷重稅,人民不堪重負。
四、如何確定題目的類型和字?jǐn)?shù)的多寡。
確定詩題的基本原則,是利于引導(dǎo)讀者,看能否讓讀者順利進入作者營造的意境。這也是命題的唯一任務(wù)。根據(jù)這一任務(wù),命題時,主要注意以下四點:
詩正文的類型。前面大致劃分了八個類型,可參考同一類型命題。游記類的,需標(biāo)時間、地點、瀏覽的方式,如過、游、覽、登、上、觀等。友人間來往的,除須標(biāo)人名外,又區(qū)分送、別、酬、答、陪、和等性質(zhì)。點題的,需標(biāo)明作者的思想、情感傾向。交代背景的,須站在讀者的角度,寫明讀者必須了解的背景情況。借景抒意的需標(biāo)明詩意引發(fā)的類型,是思還是感、傷、悲、憂等。
作者的情感傾向。無論那類詩,都含有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命題時,一般標(biāo)出作者的傾向,以便引起讀者共鳴。如:喜、贊、吟、怒、憤、嘆等,或標(biāo)出對所吟之人之物的判斷,如:貧、薄、賤、美、病、瘦、破、苦、寒、狂、惡等。
依據(jù)正文內(nèi)容的完整程度,以及所寫的人或事的知名度,確定題目字?jǐn)?shù)的多寡。正文內(nèi)容完整,所寫的對象為眾人熟知,具較高社會知名度的,可以從簡。如蘇東坡的七絕“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見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正文內(nèi)容很完整,完全可以不命題。作者為交代寫此詩的緣由,便標(biāo)《題西林壁》。如果是相反的情況,字?jǐn)?shù)應(yīng)多一些,以滿足讀者需求為要。杜甫的七律《蜀相》,諸葛亮具較高知名度,歷史上只有一個劉備的蜀國,蜀相只能指諸葛亮,故而命題僅倆個字。而一首寫他祖母堂下壘土山事情的五律,命題達68個字。因為此事很小,為眾人不曉,需多加介紹。
處理正文、題、引、序、注的關(guān)系。一首詩除正文外,與其配套的還有題、引、序、注。唐人詩一般不用注。所以題的字?jǐn)?shù)偏多,但常常加引或序。引,相當(dāng)于今人的副標(biāo)題,屬題的部分。唐人為何不喜歡加注?我理解,注釋在正文之后,讀者最后才能見到,讀注之前,不易讀懂正文,讀不懂正文,就懶得往下看。若將所注的內(nèi)容放在題或引中,讀者在讀正文之前,就等于先讀了注了,容易將正文讀下去?,F(xiàn)在有不少詩人喜歡在正文后加許多的注釋,題目做得很簡單,與唐人作法不同。我認(rèn)為還是唐人的作法更好一些。需要交代背景的,不妨少加些注釋,而將題目做長一點,可能更適合讀者口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