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組教材,建構有效教學內容 | ||
作者:無錫市天…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數:1673 更新時間:2006-3-24 8:16:28 | ||
我們的教學內容來自于教材,教材和課本應該是不一樣的,教材是什么,是教學的素材,是提供我們教師進行教學的素材,教材給了我們一個思路。我們遇到這個素材和思路,要想辦法能夠達到自己制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在教材上是應該體現出來的,但是,不是說教材上所寫的東西必需一成不變,編寫教材的目的不要求我們的老師必需照本宣科。 我們在課堂上組織的教學內容,在以前大部分來自于課本上的內容,教學過程的進展也是按照課本上編者的思路安排的,現在,我們也該具有大的科學觀和大的教材觀,教材上的內容,只是起一個參考的作用,只是我們教師重組課堂教學內容的依據。所謂大教材觀,我認為有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教學的素材不應該局限于教材 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后,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該具有“拿來主義”。一切能為教學目標服務的信息、內容,都可以成為課堂教學內容的一部分。科學教師要廣泛吸收這方面的知識信息,比如:《人與自然》、《狂野周末》、《動物星球》、《科技博覽》、《藍貓三千問》以及少兒頻道的很多節(jié)目,都可以為我們的教學服務。 我在進行《晝夜變化》一課教學時,學生通過模擬實驗,認識到在一個地方的白天黑夜是由于地球的自轉,從而引起太陽的日照不同而引起的,我在這里補充了在兩極地區(qū)出現的極晝和極夜現象這一特例,使學生對不同地區(qū)的晝夜現象認識更加全面,而且興趣更加濃厚;還有時差引起的一系列問題,由于學生沒有親身經歷過這樣的變化,我引用了《八十天環(huán)游地球》這一小說中的內容,讓學生討論為什么環(huán)游地球一周用了八十天,而在英國倫敦只過了七十九天,即使學生討論不出,也可以使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加開放,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厚。 二、教學順序的安排不必完全按照教材的編排 教材的編者在安排教學內容的順序上,有著他們自己的本意,有時,我們在實際教學中,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可以改變教學內容的順序,重組教材。 比如在對《電磁鐵》一課教學時,教材上安排先研究決定電磁鐵的磁力大小的因素,再研究可以改變電磁鐵方向的方法,我對教材分析了之后,考慮到由普通磁鐵的兩極方向過渡到電磁鐵的方向更加自然,學生更易接受,而且直接研究電磁鐵磁力大小的研究要難些,因此改變了順序,先研究電磁鐵的方向再研究磁力的大小,使課堂教學收效更好。 三、及時把握課堂上生成的內容 通過幾年的教學,我發(fā)現,雖然我們科學老師在課前都進行了精心的備課,但課上師生的探究活動是不能夠完全進行預設的,在活動中往往會生成一些教師事先沒有想到的東西,比如,在研究沉浮問題時,一般情況下教師和學生都知道往水里加鹽可以使土豆浮起來,然后做一個驗證實驗,可是有一次學生就提出一個問題,往水里加糖或味精能讓土豆浮起來嗎?如果能浮,要加多少呢?這個就是課堂上隨機生成的,教材上沒有安排,我們教師以往也都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但是對學生的思維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而且也可以為教學目標服務,是教學目標的一部分,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后教師不能簡單的回絕或回避,也不能以“課后大家自己試試”應付了事,最好教師能和學生一起親自試驗,更能讓學生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和成就感,對教材的把握也能更深刻。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