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智,不失儀
中國文化認為“修己以敬,安之以人”,自己內(nèi)心安靜才有端莊的儀容舉止,給孩子不急躁、有分寸、好好說話的良好示范。孩子上學后,在學習、同伴交往、師生關系方面會有各種不適應,有孩子能掌控的,也有孩子畏難的,有進步也有退步,有成功的事情也有失敗的傷心。所以家長要有理智、客觀的心態(tài),孩子報告好消息能好好說話,孩子說沒考好也能夠好好說話。
此外家長要守信用,對孩子說的話不能隨意發(fā)揮。孩子信任家長才對家長說的話,家長不能用來跟孩子算賬。比如孩子講了實話,家長不能過后批評孩子時反而去說“上次是你親口說的”,怎樣怎樣,就很不理智。失去孩子的信任不需幾次,只一兩次就夠了。家長要特別檢點自己,珍惜孩子對自己的信任。
要正面,不挑剔
家長和孩子說話一定要堅持正面引導。家長“好好說話”,就是跟孩子說話的心理位置、語氣措辭都是積極正面的,是諄諄教誨的,是耐心溫和的。而不是厭煩挑剔、挖苦諷刺,更不是說反話,讓孩子不知所云。
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原本就是可信賴的、值得尊重的,這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教育力量。信賴父母,通過父母可以信賴世界,認同父母的要求,才能按照要求努力去做到。家長若遇到自己不懂的問題,這時的正面引導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比缬形淮髮W教師,孩子問的字詞自己不能確定,就對孩子說:“爸爸也不大清楚,我們查詞典吧?!奔扰宄撕⒆拥奶釂枺彩痉读朔e極正面的求學態(tài)度和好好說話的榜樣。
要鼓勵,不掃興
有個孩子高興地對家長說:“我今天單元測驗96分,以前沒這么高!”而家長立即板著臉說:“單元測驗算什么,要期末96分才算能干?!焙⒆宇D時掃興萬分。這也是家長看似在激勵孩子更上一層樓,而無意中反倒有點破壞了孩子的積極性。家長要懂得,語言夸獎是鼓勵,分享孩子的進步喜悅是最好的鼓勵。
有的家長做得比較高明,對孩子的講述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對孩子獲得進步的喜悅總是由衷地去分享,并大加鼓勵。這樣的收益是多重的,既鼓勵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又鼓勵了孩子與父母交流的信心和興趣,既鍛煉了語言表達又有詞匯的積累。
要傾聽,不打斷
好好說話,包括好好傾聽孩子說話。有的家長只關心考試分數(shù),其余的就不大想聽,甚至一概不聽。孩子在學校會有各種喜悅、苦惱和困難,最初總是告訴父母。而有的家長認為沒有時間聽小孩子講話。還有的家長只顧自己玩樂,孩子沒有任何機會對父母說什么。
孩子的話往往條理差、內(nèi)容簡單,甚至幼稚得好笑,但家長的認真聽,耐著性子聽,就是一種積極關注。這種關注是告訴孩子家長重視他的想法,懂得他的心思,知道他在努力,這種積極關注能形成建設性的親子溝通,有效消除孩子的緊張、孤獨造成的不良情緒。有位家長工作忙,但總是盡可能在上學時多與孩子走一段,聽孩子說這說那,說的事情都不重要,但這種傾聽很重要,對小學生、對遇到困難的孩子尤其重要。
要講究“無聲語言”
無聲語言是指肢體語言,也叫“非詞語語言”,包括手勢、表情、姿勢、體征等。據(jù)研究,人類65%的交流信號是肢體語言。所以家長“好好說話”包括恰當?shù)纳眢w語言,如眼神、表情、手勢、身體姿勢等。有孩子說:“開口罵我還好一點,要是爸爸陰著臉不說話,那才是我的世界末日。”諸如此類極端的身體語言,都是為人父母要力戒的。
歸納起來,關于對孩子好好說話有一個專業(yè)術語,叫做“形成良好應答關系”,這種應答關系包括良好的語言應答和情感應答。比如孩子回家告訴家長一件學校的事情,家長詢問孩子“什么?”這同樣一句話,家長可以是關切、溫和的“什么?”讓孩子很安全、放心。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