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__秦州-->隴右-->入蜀關鍵詞: 杜甫 現(xiàn)實主義 沉郁頓挫
摘要: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出身于河南鞏縣的官僚世家青年時代飽學了中國傳統(tǒng)儒家文化,他抱定用世思想積極謀官但懷才不遇?!鞍彩分畞y”時去華適秦。在寓秦期間創(chuàng)作了大量描述隴右自然風光和社會生活的詩,這些詩對中國的山詩形成了一種超越。由于受主客觀條件變化的影響,杜甫從寓秦開始形成了“沉郁頓挫”的詩風。杜甫隴右期間的創(chuàng)作是隴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的史詩,文化史上具有不朽的文學地位。
正文:
1:釋名:
從寫作地域看,泛指杜甫留寓秦州,同谷期間的詩歌作品。
從寫作時段看,指從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八月至十二月之間的作品,共一百二十余首。
后人將杜甫的這些作品命名為隴右詩,這也于唐代的行政區(qū)劃有關。
從地理位置看,秦州同谷位于陜甘交界處的隴山西側,唐代屬隴右道所轄。隋唐時在此設有其秦州郡,又在秦州郡之南設有成州郡。這兩處郡址即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qū)和隴南市的成縣。隴右道西逾大漠、東接秦州、南抵成州。杜甫于公元759年“滿目悲生事,因人做遠游”,他辭官離開華州,西行流寓秦州同谷。這一時期的詩作后人以隴右道冠名,集納成一個獨立的篇章,名曰隴右詩。
2:杜甫隴右詩的主要內容:
秦州雜詩20首,秦州詠物詩20首,遣興抒懷詩18首。
山水紀行詩24首,懷親寄右詩20首,同谷七歌組詩一首。
隴右詩共計117首,除同谷七歌為七言組詩外,其余的均為五言律詩。
杜甫的隴右詩蘊含了厚重的文化氣息。
杜甫隴右詩中的秦州雜詩及其詠物詩,滲透著一種強烈的人才氣息;山水即行詩對隴右的山水風光進行了細致準確的描寫;體現(xiàn)出一種人與自然的和諧,并對中國的山水詩形成了一定的超越;懷人詩表達了作者對親人濃濃的思念和關懷。杜甫寓秦時足跡遍及了南北二山,秦州東西。對秦州的自然風光,物候地貌有獨到的描寫。走訪了許多名勝古跡如南郭寺、隗囂宮、麥積山、干泉水、東柯谷、仇池穴;又洞察了當時的邊地戰(zhàn)事如吐蕃之亂、相州兵潰;也寫到了鼓角、天馬、戍卒、使臣、驛卒、寺院,無所不詠。史詩般的描述了秦地的自然社會狀況。這些詩為后人研究唐代隴右歷史地理文化風俗提供了寶貴的文獻資料。
秦州雜詩:秦州雜詩二十首是杜甫隴右詩中最優(yōu)秀的一部分,是杜甫一生的創(chuàng)作中最長的一組聯(lián)章詩。這組詩開篇點明了來秦之由,末章歸結于羈旅異地,首尾呼應。中間各首或寫景取事或抒情感懷。二十首詩之間若即若離,似斷實續(xù)。有所見所聞,所歷所感。描寫內容不拘一時一事一境,故這二十首詩統(tǒng)稱為“雜詩”。這組詩雖然描寫的對象是邊地的山川景物,但作者從親見實感中提煉出了富有地方特色與時代氣息的寫作境界。寫作技巧圓滑,筆力雄奇開闊,意境蒼涼廖廓,內容豐富多彩,飽含了作者的憂國傷時之情。這些詩代表了作者五言律詩創(chuàng)作上的最高成就。
秦州雜詩可分四大類:
第一類:(雜詩之2、3、9、12、13、16) 描寫秦州名勝古跡,風土人情。
第二類:(雜詩之3、7、10、11、17) 描寫秦州自然風光,地形物候。
第三類:(雜詩之10、15 、16)記述寓居狀況,抒寫思鄉(xiāng)情懷。
第四類:(雜詩之3、 4 、6、 8)記述邊地時局形勢,表達憂國憂民之情。
秦州雜詩是一副由藝術,工筆寫意風景風俗相融合而形成的生活畫長卷。
秦州雜詩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在寫作特征上,往往融寫景抒情敘事為一體,化自然景物與社會人事為一爐。由田園景物到氣候景象到戰(zhàn)爭邊事,景象逐層展開;由傷感到憂慮到激憤,胸意逐層拓開,低沉中含有。寫作中發(fā)揮了詩歌語言的最大功效,把秦州的山水、人情、地勢、邊事、村落全部融入詩中。筆力變化無窮,用詞準確精煉,語氣凝重嚴肅,寫景描摹逼真,敘事言簡意賅,抒情懇切真摯。有精當?shù)倪x材,井然的章法,豐富的想象,細致的描寫,多樣的修辭,嚴密的律法,生動的語言。秦州雜詩作為聯(lián)章組詩,這一文學形式的出現(xiàn)結束了五律自唐初無大型組詩的文學歷史,為后來的文人開辟了一個新的詩歌表達形式。后來的詩人如元稹、白居易、姚合、皮日休等人都受其影響仿作了許多聯(lián)章組詩。
秦州詠物詩:
杜甫的秦州詠物詩占其詠物詩總量的六分之一,后人認為這些詩“自開堂奧,盡削前規(guī)”。這些詩分單純體物詩和托物寓意詩兩類。單純體物詩主要描摹事物形象,如《初月》。托物寓意詩主要借托物而言情。如《銅瓶》、《夕烽》,作者借此表達了對國家喪亂,人民流離的哀痛;《搗衣》、《秋笛》抒發(fā)了對戍邊將士的同情;《除架》、《廢畦》表達了對弱小事物的關切,對默默奉獻者的贊譽;《促織》、《歸雁》流露了思鄉(xiāng)之苦;《病馬》、《空囊》流露了對苦難生活的凄楚無賴;《番劍》則表達了忠君愛國處逆不變的心聲。總之,作者借詠物詩或以物擬人或以物擬己,在自況與況人中表達了豐富而復雜的感情。
杜甫的秦州詠物詩在藝術上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它小中見大,平中見奇,體裁多樣,不拘一格。如作者借“螢火”諷刺了權貴,借‘苦竹’頌擬了寒士的高潔,以“蒹葭”表現(xiàn)了正直詩人的苦難,以“病馬”抒發(fā)了志士不能建功立業(yè)的遺恨。又以組詩的形式詠寫事物,使所詠者全貌得到了完全體現(xiàn)。化用典故富有新意且不留痕跡,創(chuàng)作風格上富有鮮明的個性化特色。
秦州遣興抒懷詩:
這類詩共有五大組詩,十八首單詩。從內容上看曲折地吐露了作者復雜的情懷,深入周密地思考了人生和社會。
山水紀行詩:杜甫隴右詩中的山水紀行詩共有二十四首。其中描寫秦州至同谷及同谷至成都沿途風貌地的各十二首。對所經之地做了如實的敘寫,如東柯、赤谷、寒峽、鹽官、青陽峽、積草嶺、泥功山、鳳凰臺、木皮嶺、白沙渡、水會渡、飛仙閣、龍門閣、石柜閣……這些紀行詩形象的描繪了隴右風光的秀美;如實的反映了隴右人艱苦的生活;逼真的敘述了作者旅途的艱辛;同時作者借此抒發(fā)了憂民傷己的悲苦情懷。有好多的地名至今存,從而印證了隴右詩內容的歷史真實性。懷親寄友詩:這類詩共二十余首,作者借詩懷親寄友,排遣孤獨。其中有寫給侄子杜佐的,有懷念胞弟的,有懷念摯友李白、高適、岑參、鄭簽的。這些詩表現(xiàn)了詩人作為長輩對晚輩的無私關愛,作為親人對同胞的無限牽掛,作為友人對故友的深切懷念。
同谷七歌:
《乾元二年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是一組七言組詩,記錄了杜甫寓居同谷時期艱苦卓絕的生活。描寫了詩人慘不忍睹的困苦遭際和骨肉分離的巨大悲哀,并由家及國,揭露了當時龍蟄蛇游的反常政治現(xiàn)象。作者在暴露朝廷中那些卿相新進富貴而又老成凋謝的丑態(tài)時,又對自己的有志難酬發(fā)出了不平的吶喊。全詩豪宕奇崛,酣暢淋漓,感情充沛。七首詩之間即獨立成章,又結構相同,形成了一個有內在聯(lián)系的完整藝術體系。這點在杜詩多樣化的詩體中別具一格。《同谷七歌》在寫作上借鑒了東漢《四愁詩》的形式。以七言句式為主,兼有不等句的騷體因素。又運用了重言疊字,反復歌唱詠嘆,使這組詩歌特色鮮明,歌味濃烈。明代王嗣奭說“七歌創(chuàng)作,原不仿離騷,而哀傷過之;讀騷未必墜淚,而讀此則不能終篇?!北驹娫趯懽魇址ㄉ霞冇冒酌?,通過一幅幅逼真感人的畫面展現(xiàn)了杜甫窮困潦倒,走投無路的落魄士人形象。全詩一氣呵成,節(jié)短聲粗。長歌當哭,蕩氣回腸。
3:杜甫隴右詩的總體風格與社會價值:
杜甫的隴右詩寫作風格迥異于寓秦前諸作品,其風格變化,于杜甫寓秦前后人生經歷和心態(tài)的巨大反差變化有密切的關系。青年時代比較順達的人生環(huán)境使杜甫意氣風發(fā),躊躇滿志,其作品也就帶有明顯的浪漫主義色彩和豪放風格,如《望岳》;而困居長安的求仕挫折,“安史之亂”帶來的不幸遭遇,促使杜甫開始密切關注社會現(xiàn)實。他的詩也就開始顯現(xiàn)現(xiàn)實主義的色彩,如《三吏》《三別》。乾元二年(公元759)秋杜甫“去華適秦,一歲四行役”,生活上“男呻女吟”饑寒交迫;政治上壯志難酬,;前途上吉兇未卜。這一切現(xiàn)實的不幸和主觀上的沉悶,使詩人產生出了特殊的文化心態(tài),也就促使“老杜生平詩,自去華州為之一變”,在充滿現(xiàn)實主義色彩的基礎上更增添了亙古少有的“沉郁頓挫”風格。及至后來杜甫流寓成都、夔州、梓州、渝州、江陵、荊州、柳州,生活上少有安定,其作品也就少有歡悅。沉郁頓挫的風格占據(jù)了杜甫后半生詩作的絕大部風,這也就構成了杜甫詩作的主流風格。縱觀杜甫的隴右詩,它對隴右山川做了細致的描寫,對秦隴民族問題做了深刻中肯的概括。又對秦隴百姓的生活做了真實簡約的敘述。杜甫的隴右詩在杜甫一生的詩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對于杜甫隴右詩的研究了解有助于我們對詩人及其詩作的全面研究了解。詩人把隴右的山水風光、風土人情、歷史事件形象而又逼真的展現(xiàn)給世人,這就激發(fā)了世人對隴右地域及其文化的關注。杜甫的隴右詩是隴右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學習和研究杜甫的隴右詩,有助于我們增強對隴右地區(qū)獨特的風光物候民族歷史的了解認識,有助于我們更加全面深刻的學習和認識隴右文化,激發(fā)我們對這一片地域的熱愛。
附_參考文獻資料和引注出處:(1)《唐宋詩鑒賞詞典》
(2)《杜甫詩精選精注》
(3)《中國十大文豪之杜甫》
(4)《隴右文化概論》
(5)《杜甫隴右詩研究》===================================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