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潔是智慧的靈魂-----《簡簡單單教語文》
本話題提出的背景
我們常常受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同時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就是折騰得最最嚴重的一門學科。
語文教學要生動,要精彩,內容挖掘之深奧,教學設計之花樣百出,讓人感到實在是境界太高,高不可攀!讓人一次次地加深這樣的印像:語文教學,難于上青天!曾幾何時,我們的教師為課文所累,一篇課文,幾百字而已,卻要解析出不知多少高深的東西,一會兒是思想含義了,一會兒是語言因素了,都要挖掘。分析來分析去,訓練來訓練去,扎實得何等了得!更有教學設計,謂之曰“巧妙”,其中的奧妙讓人不得長嘆一聲:語文教學啊,要說愛你不容易?
我所要的語文教學是簡單的語文教學,在簡單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是一個語文愛好者,教師對于語文樂在其中,然后,帶著學生們一起走進扎實而快樂的語文!
這是一位叫張菊榮的老師在《簡簡單單教語文》(發(fā)表于《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7月27日)一文中提出了“簡簡單單教語文”的說法,引起了一場大爭論。
其中就有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寫的《教語文,其實很簡單》,蘇教版小語主編張慶寫的《語文教學必須“倡簡”》 (見《小學語文教師》06年第02期),崔巒先生更是提出:“我們欣賞并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求發(fā)展,扎扎實實求發(fā)展,回歸常態(tài)的語文教學?!睘榇?,以陸友松為首的一批教師成立了江蘇省“語文倡簡”工作組。(大家只要上網登錄“教育在線”----“小學教育論壇”就可以找到許多有關的信息。)
一、簡單是人生智慧
《易經·系辭上傳》有一段話:“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删脛t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yè)。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span>
這段話的意思是:天地(創(chuàng)造萬物)都是用平易、簡單顯示它們的智慧和才能的。平易就容易知道,簡單就容易遵從。容易知道就會有所親近、依附;容易遵從就會產生功效。有所親近就可以長久傳下去,有功效就可以擴大作用。能長久傳下去就成為賢人的道德,能擴大作用就成為賢人的事業(yè)。從這段話中,我們是否可以悟出這樣的道理:智者易簡,愚者繁難;智者有功,愚者無效,易簡有功,智賢雙馨。
莎士比亞說:“簡潔是智慧的靈魂?!?/span>
偉大領袖毛澤東把共產黨的宗旨結為一句話:“為人民服務?!?/span>
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說“發(fā)展才是硬道理?!钡莱隽烁母锸菤v史的必然。
不管你的思想有多么高深,你必須能夠用最生動、最平白的話語向哪怕是一個大字不識的人表達得清清楚楚。
美國總統(tǒng)競選,各路精英上電視,幾分鐘時間就把自己的立場解釋得清楚,一個術語也沒有。如,克林頓在最后一輪競選總統(tǒng)的演說,實在“簡單”得太沒有水平。他是這樣說的:“我們的國家要向前走,不能倒退。就像我們手中錄相機的遙控器,我們要摁前進的鍵,快進的鍵,而不是倒退的鍵?!?/span>
林肯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tǒng)之一,還是美國最負盛名的演說家?!对诟鸬姿贡さ难菡f》是他的代表作,英國牛津大學曾經將演說詞鑄成金文,予以保存。在這次演講中,最為震撼人心的是他的治國方針:奉行一切人生來平等的原則,使這個“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長存。一個領袖,一個國家,一個政府奉行的原則竟如此簡單,并且矢志不渝,為之奮斗,這種“簡單”正凝聚著人類最崇高的智慧與誠信。
治國、治黨,何其大哉!尚可以用如此精練的語言道來。難道小學語文比這個更復雜嗎?繞了多少年了,還繞不出來?怪哉?
(一)簡單認識語文
我在網上及一些刊物中看了關于“語文是什么”的爭論,越看越糊涂。突然間有一種非??杀哪铑^:教了十幾年語文,倒頭來卻連自己教的究竟是一門什么學科都說不清楚,真不知道是可悲還是可笑。(錢夢龍)
好在復雜的事情往往有簡單的解決方法。
那么,九年義務教育的語文課程的“宗旨”是什么?說起來也很簡單:一是幫助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二是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康的人格。前者是語文課程的“崗位職責”,特殊任務,其他課程不可代替;后者寓于語文之中,是跟語文學習不可分割、同步生成的人的健康素質,應當由語文與兄弟課程共同承擔。這是課標明確講明的。
學生的基本語文素養(yǎng)主要有三:
△ 語文基本技能: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
△ 語文學習的良好習慣。
△ 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情感
一句話: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語文就跟數學、英語等一樣,一門課程而已。
△ 審美情趣,基礎品德。
△ 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 正確的價值觀。
(二)簡單解讀課標
自《語文課程標準》頒布以來,一時間,各種專家披掛上陣,你方唱罷我登臺,各搭各臺,互相拆臺;各種解讀充斥坊間,人云亦云大家云,眾說紛紜,不知所云。又是人文,又是工具,一會兒來個“接受美學”,一會兒弄個“建構理論”的,那真是“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里辨什么真共假”。
不是我不好學,只是我認為語文本來就不是什么復雜的東西,課標也應該是大家都看得懂的,是簡單的。
于是,我自己看課標,發(fā)現(xiàn)自己能看懂,回頭去看一些雜志發(fā)表解讀文章,與自己的理解往往并不完全相同,我們提倡學生要個性解讀,老師完全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個性解讀嘛。我們都是相當一級的知識分子,像課標那樣淺顯的文字我們還是可以看得懂的。至于他背后有多深厚的理論作為支撐,也不是我們一時半會能弄清的,就不必自尋煩惱了!
我現(xiàn)在說說幾個我學習課標的心得。若有不當,請大家指正。
1、人文性與工具性
“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边@都知道。可何謂“人文”,何謂“工具”,真的有些模糊。所謂“答案書中找”。在課標的“總目標”中,基本上前五條講的是“人文性”,后五條講的是“工具性”。不知對否?我想:雖不達,亦不遠矣。
2、三維目標
初次聽到“三維目標”這個東西,我是嚇了一跳的,太玄了,弄不懂?,F(xiàn)在我可以說大體明白了:《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的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睘榱梭w現(xiàn)“全面”與“綜合”,無論上“總目標”還是“階段目標”,都是從 “知識、能力”、“方法、習慣”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三個緯度提出的。
“學會和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都屬于“方法、習慣” 方面的目標。
如“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等都屬于“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的目標。
“三維目標”是指語文課程目標的三個緯度(三個方面),而不是三個目標。這個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上說得清楚,“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的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這里把“三維”本是“一體”闡釋得再明白不過了。
二、簡單是教育真諦
(一) 目標簡明
1、課程目標
我們還是有必要思索小學生學習語文課程究竟為的是什么?可以這么說:既是為了掌握語文這么一種交際工具,又是為了吸收精神方面的營養(yǎng),打下人生的底色。從這個意義上講,語文課程的“原點”便是“語文”要以人為本,要促進兒童的發(fā)展。強調了“語文”與“人”的發(fā)展的關系,就是抓住了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最本質的東西。
如何實現(xiàn)“語文”要以人為本,要促進兒童的發(fā)展呢?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上說:“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綱要》里講“精選”,其實就是要我們削枝強干,集中目標,突出最要緊的、對學生終身有用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在語文課程中什么才是“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呢?有如下七個字:識(識字)、寫(寫字)、讀(讀書)、背(背誦)、作(習作)、說(口語交際)、習(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因為這七個字,是直接關系到學生終身的學習與發(fā)展的。是作為現(xiàn)代社會的人必備的語文基礎知識和技能。所以,必須下大力氣,打好這幾個方面的語文基本功。
我記得在《學習的革命》一書中,說到“最基本的才是最有用的?!?/span>
小學語文是給未來打基礎的,凡是基礎的東西都不是那么復雜的。蓋大樓,打地基,就是鋼筋、沙子、石子水泥,攪拌好了,灌進去。關鍵是要做到堅固、牢靠。給未來打基礎的知識技能是“果枝”,應該加強管理,多施肥料,下大力氣;不如此,怎么能夠把基礎打得堅固、牢靠呢?
△ 能識2500個常用字,并能寫一手規(guī)范字。
△ 能背200篇好文章,并能讀適合程度的書報。
△ 能寫500字左右的通順作文。
△ 能用普通話與別人交流。
△ 初步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習慣。
2、課堂目標
具體到語文課堂教學上來,我們還是要說到“三維目標 ” 。
對此,著名特級教師高萬同有一段非常精辟的論述:“三維目標” 不是“三項目標” ,而是三維一體的整合性目標。我曾經舉過一個例子,你就輕輕地“哼”一聲,這就是三維的全部,有知識——它是口字旁加一個“亨”字;有過程、有方法;你發(fā)出這個語音,這就是能力;有情感,你“哼”什么,如果是對人不屑或者對人的行為感到反感,這樣干凈的廣場你怎么可以隨地吐痰呢?“哼”,太不象話了!這不是情感嗎?也有價值觀,你愛環(huán)境,保護環(huán)境,這不是你的價值觀嗎?就“哼”一聲三維都有了,你還怕什么? “三維兩線”之魂是附于語文實踐之體的,要緊緊抓住“物”(象)“情”(意)“詞”(言)的內在聯(lián)系。要記住,語文就是兩次轉化(內化、外化)過程,就是兩次建構(?)過程。正如《文心雕龍》一書所說:“歲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牽,詞以情發(fā)?!薄プ×恕拔铩薄ⅰ扒椤?、“詞”三者的內在聯(lián)系,就抓住了三維目標,也抓住了工具性、人文性。
先前,老師在備課時總習慣照“本”(教參)宣科,喜歡把備課參考中的教學目標一條條羅列出來,有的甚至將其歸類,常見的是知識、能力、情感等,發(fā)展到后來,還有老師加上了類似于“人文”字眼的目標。這么一來,一篇課文,一個教時,“洋洋灑灑”目標“一大串”。 這些課堂幾乎都不能實現(xiàn)課前預制的教學目標,有的是顧此失彼,有的是通盤含糊,有的是形同虛設,還有的是偏離軌道……實踐證明,課堂教學中,越是集中目標,就越容易抓住課堂的重點;越是目標簡明的課,就越容易抓住文章的核心和實質。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明白、輕松起來。
提倡目標簡明,就是要集中教學力量,抓住教學主線,把文字、文章中所蘊涵的知識、能力、情感等“轉化”為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就是要教有所指,學有所獲,能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讓學習者有最大的收益和進步。所謂“教的越少,學得越多”。
一節(jié)好的簡單語文課的標準:
①教學目標是否單純明確;
②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調動起來;
③是否做到多一些語文,少一些關于語文;
④課堂情境是否做到了穩(wěn)定?
⑤既定的教學目標是否落實了?
斯霞老師說,她教學的時候,第一是要教孩子多認字,這是終身受益的,第二就是多讀書,多讀課外書,第三就是要把課文講好。一代大師,言猶在耳,切記!
(二)過程簡單
著名語文教育專家張慶先生在《改革語文教學要用減法思維》一文中這樣闡述:“語文教學的時間是個常數,語文教師的精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頭緒越復雜,教師的精力分配便越分散。語文教學要跟著潮流走,于是每當一個新的說法提出來,教師便要兢兢業(yè)業(yè)地去鉆研這些新概念,去體現(xiàn)這些新精神。這么一來,課堂中那些事倍功半的教學活動多了起來,那些華而不實、形式主義的東西多了起來,從而擠掉了學生對課文本身的誦讀、理解、揣摩和語言文字的訓練、運用。如此進行語文教學,其效率怎么能高得起來呢?”
孫仁歌先生在《簡單: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中說:“把課講得簡單一些,并不等于簡而不精,單而不豐,簡單一些其實就是精煉一些。它要求教師在備課環(huán)節(jié)上狠下功夫……教師只簡單一講,就得要領,就出新知,就解學生心中之惑,使難點疑點就全部變成亮點。由此可見,把課講得簡單一些是一種境界,它不是把語文教學簡單化了,而是把語文教學藝術化了、精良化了、高效化了。”
何國成先生說:“閱讀教學,不要‘深挖洞',要‘廣積糧’?!?/span>
有人對一堂簡單的語文好課,加以提煉、概括:
引導自學 過程充實
精于讀寫 自成習慣
首先,課堂理念的預設應該簡單。
一堂課的時間、容量都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時空扎實進行語文的學習?這就要求我們去繁就簡,抓住文本、課堂的最關鍵處做做文章。如在解讀 《長征》(人教版第十一冊)這首詩時,我以“讀”字當頭,讀讀議議,議議讀讀。一方面要通過讀,走進文本,走進作者,走進那些獨特的歷史時空;另一方面組織學生通過讀,讀出意,讀出味,讀出形,讀出神。既要感受到這一幅鮮活逼真的戰(zhàn)斗場面,又要于這樣的意境中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美妙感受。為此,我將教學的理念設定為,“閱讀既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有效的對話過程,又是學生收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對于這樣意境優(yōu)美的詞,要讓學生在個性化的閱讀實踐中,加深對詩的理解與感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審美樂趣,并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及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span>
第二,課堂教學的組織應該簡單。
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收獲。無論是寫讀后感或是寫小論文,其基點都是讀,在讀的基礎上寫。這樣訓練,有助于訓練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邏輯性、敏銳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出發(fā)點是強化思維訓練,讓學生在讀書中學會思考。它也是一種高效的語言訓練,避免了課堂上那種無休止淺層問答的狀況。
當然,我們還不能忘了對學生寫作的指導,不展開了。
4、 說。
說是表達運用,同樣不可忽視,如前所述的寫好了讀后感和小論文,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有了自己的感悟和體驗,作了充分的準備之后才講。這樣的說類似于演講。課堂上可自我演講,小組演講,班級演講,學生們課堂發(fā)言時講得非常精彩。這樣有條有理地講一大段有自己的見解和思想的話,不是零打碎敲,不是信口開河,不是瞎蒙,這與“擠牙膏式”的“磨嘴皮”有著本質的區(qū)別。當然還可以講故事,復述課文內容,發(fā)揮學生想象力的各種形式的講。
讀背寫說在閱讀教學中不是孤立地排列,而是有機的立體交互,視課文內容和學生情況而定,它們是母語學習最基本最實用的方法,是根除閱讀教學滿堂“問”“講”之后而又無所適從、不知所措的良方,是回歸中的一種超越。
當然,我們還不能忘了對孩子聽的能力的訓練。
藝術大師徐悲鴻有詩云:“刪繁就簡三秋樹,標新立異二月花?!彼囆g到了一種很高的境界就是簡潔。我想語文教學到了一種很高的境界也就是簡潔。美到極至是自然,絢麗之極是樸實。閱讀教學不需要故弄玄虛,繁雜瑣碎。我們今天的閱讀教學需要穿越時空的深邃思考,苦苦尋覓后的驀然回首,刪繁就簡后的返璞歸真。
語文教學真的這樣簡單嗎?是的。
1997年,吉林省吉林市豐滿區(qū)教育局決定全區(qū)小學畢業(yè)班來一次統(tǒng)考,看看小學的教學質量究竟怎么樣。這一考不要緊,考出了個令人注目又令人吃驚的問題——全區(qū)3000多名畢業(yè)生,語文前17名的學生都是區(qū)第二實驗小學楊巧云老師班上的,而且,班里的其它學生排名也很靠前!而且,該班數學成績也不錯。楊巧云是個名不見經傳的人,她平時幾乎沒上過什么公開課!這樣一位默默無聞的人,怎么能教出語文成績這么優(yōu)秀的學生?匪夷所思!這件事驚動了省教研室的鄧治安主任。這位全國有名的語文教育專家?guī)说郊质胸S滿區(qū)第二實驗小學去調研,看看楊巧云是怎么教語文的。楊巧云老師說:六年來,她只抓了兩件事,一是讀書,大量地讀課外書;二是寫日記,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但要堅持寫。別的家庭作業(yè)基本上沒有。她拿出保留的一部分同學寫的日記給鄧治安主任看。學生寫的日記,從篇幅上看,有長有短,長到幾百個字,上千字,短到只有一、兩句話。從內容上看,包羅萬象,有記事的,有狀物的,有議論的,也有寫讀書心得的。在這個班里,日記只是一種形式。許多日記有題目,實際上是“作文”。楊老師的課可能上得沒有什么‘彩’,但她按照學語文的規(guī)律去教了。六年來,她堅持引導學生讀書、作文,使學生養(yǎng)成了讀寫的習慣,這是最大的彩!全區(qū)3000名小學生統(tǒng)考,前17名都是她班的學生,這叫大放異彩!
楊老師怎樣教語文?兩個字:讀、寫。說得稍微復雜一點是四個字:多讀多寫。簡單語文的實質是按照語文教學的規(guī)律去做,它不純粹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課堂的常態(tài)語文。如果忽視了讀和寫,也是教不好的。
所以,一位企業(yè)家說,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簡單的事情天天做,等于成功。這里的關鍵在于持之以恒——(天天做)。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