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朝鮮半島原本是沒有文字的,當然也不是說沒有文字,而是沒有朝鮮(韓)語所對應的文字,所以他們一直都使用漢字。直到公元1446年,朝鮮李氏王國的世宗大王李祹發(fā)布“訓民正音”,這才讓朝鮮半島有了自己的文字,但即使如此,他們直到近代才摒棄漢字轉而全面使用韓文。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除了朝鮮半島以外,在漢字傳入日本之前,日本也是沒有文字的,所以今天我們可以在日文中見到許多漢字,那么這些漢字又是怎么產生的呢?
根據文獻記載,至少在公元前1世紀的時候,考古學家們已經在日本挖掘出了帶有漢字的文物和錢幣,當然這無法證明此刻的漢字已經傳入日本了。更確切的是成書于公元759年的和歌集《萬葉集》是完全用漢字(萬葉假名)所寫成的日本民歌總集,但是語言方面卻完全是純粹的古日語(大和語言)。再加上《隋書》中有著:
“(倭國)無文字,唯刻木結繩。敬佛法,于百濟求得佛經,始有文字?!?/p>
則更是表明在佛教東傳之前日本是沒有文字的,而是隨著當時的遣隋使和遣唐使將大量中國古代典籍和佛教經典帶入日本之后,才使得日本有了相對應的文字,也就是由漢字轉變的日文。
當然,有個很搞笑的事情是,雖然絕大多數日本學者也承認在漢字傳入日本之前日本并沒有文字,但是依舊有一部分學者吹噓大和民族的高貴性。比如德川時代后期的學者平田篤胤就寫了一本書叫做《神字日文傳》,證明早在神代時期(日本神話時期)日本便有了文字。后來被學者證實不過是模仿朝鮮諺文產生而抄襲的段子,還真是打臉啪啪啪響啊。
其實早在公元404年的時候,當時朝鮮半島的百濟國就派阿直岐到日本應神天皇的小兒子菟道稚郎子處教習漢語。第二年,旅居百濟的漢人王仁也去了日本傳播儒學和漢學,繼而被菟道稚郎子尊為帝師。是傳說中把漢字和儒學傳播到日本的導師。
但是這段記載僅現(xiàn)于日本方面的古籍《日本書紀》,在《古事記》上又被尊為和邇吉師,卻不現(xiàn)朝鮮和中國的半點記載。不過不論真假,至少說明了早期的日本并沒有文字,是漢字由朝鮮傳到日本之后,日本才有文字的。
那么當漢字傳入日本之后,在日本發(fā)生了哪些狀況呢?
首先便是我們前文提到的《萬葉集》,和朝鮮半島的情況一樣,由于漢字的發(fā)音和字意與日語相去甚遠,所以當時的日本貴族們學習文字是非常吃力的,那么把漢字轉變?yōu)檫m合自己的文字就成為了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們看到《萬葉集》中有著大量把漢字作為標記符號的用法,后來他們又逐漸將漢字簡化,比如說只取偏旁等,或者用草書字體表示,由此逐漸形成了日文中一種簡練流暢的字體,也就是后來的平假名(由萬葉假名到平假名的轉變)。
漢字的傳入不僅給原本匱乏的日語增加了數之不盡的詞匯和語音,在文體和語法上面也有著些許的影響(由于日本語法早就固定,所以這方面的影響并不是太大)。到了公元9世紀初期,由于日本僧人在閱讀漢語佛教典籍時候的困難,又發(fā)明了片假名的用法(傳聞平假名是最近非常火的那個僧人空海(774-835)發(fā)明的,片假名由吉備真?zhèn)洌?95-775)發(fā)明,不過這都是名人附會說),使得日文開始逐漸豐富起來,并形成自己固有的特色。
到了公元10世紀末,被譽為平安時期三大辭書的《新撰字鏡》、《和名類聚抄》以及《類聚名義抄》的問世,才標志著在漢字之外日文的最終形成,這離當時漢字傳入日本已經足足過去了五百余年之久。
為什么漢字不僅影響著中國古代的統(tǒng)一,還能對朝鮮、韓國、日本這樣的東南亞國家產生深遠的影響呢?究其原因,當時的漢文化屬于強勢文化。很多經典典籍,包括佛學、儒學、三農、天文等,如果你不學習漢語是完全無法讀懂的,而他們對這類書籍的如饑似渴則不得不學習漢字。
正是如此,不管是韓國還是日本,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是以漢字為自己的國家文字,之后才由于需要發(fā)展出了本國文字,但是漢字和漢文化在他們的內心已經有了根深蒂固的影響。由此我們才看到有著很多“漢文字"的日文,也有著許多發(fā)音和吳越地區(qū)吳語方言極為相似的日語。而這一切,都拜古代強大的隋唐所賜。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