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位著名詩人李白,他在我國有著“詩仙”的稱號,李白十分有才華,他留下無數(shù)千古絕句,流傳至今,讓人不得不佩服。
沒想到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在游歷山東的時候,寫出一首“罵詩”,流傳至今。
這首詩是李白為了嘲諷那些讀書的“酸儒”,到底怎么回事沒讓人們來探索一下。
李白的身份在歷史上其實是很神秘的,因為并沒有關(guān)于他身世的記載,因此民間一直都有傳言,說李白家境富裕,不然不能有如此高的文化,在古代寒門子弟是讀不了書的。
也有人傳,李白出生于武術(shù)世家,因為他是個文武雙全的人,但不管怎么傳,李白在他人眼里就是一個受過高等教育,有才華的唐朝著名詩人。
李白雖然是才子,但他并不是那種書呆子,他“好劍術(shù),喜任俠”,此話的意思就是李白在讀書的時候喜歡練劍,并受道家文化影響,經(jīng)常到各地游歷。
在他十八歲的時候,李白經(jīng)常在劍閣、梓州等地游歷,在這期間李白開闊了不少眼界,也同樣為后來發(fā)展打下了基礎。
開元十二年的時候,李白離開了老家,獨自踏上了云游之路,他一路走到成都、峨眉山等地,最后寫下了“仗劍去國,辭親遠游”千古絕句。
從這不難看出,李白其實不是個書呆子,他喜歡感受生活,從實踐中得出真理,因此他寫的詩也印證了現(xiàn)實,也難怪李白的詩歌極具浪漫色彩,他也是位追求浪漫的男人。
這次李白游歷來到了山東,而山東是孔子的故鄉(xiāng),這里的儒家氣息非常濃郁,因此肯定會出現(xiàn)很多“腐儒”。
喜歡云游的人,肯定見識過很多世面,他們的性格注定直接爽朗的,而李白就是這樣的人,他為人耿直,性格也非常直接,因此他與儒家的理念有沖突,在山東時怎么可能不和儒生“交手”。
因此李白寫了一首“罵詩”,山東雖是孔子的故鄉(xiāng),但這里的儒生分為了兩派一種是“魯儒”,另一種是“齊儒”。
雖然是儒生,但兩者之間還是存在差異,魯儒相對古板,他們會為了追求禮儀而追求禮儀,所以死板地被人稱作是“腐儒”。
“齊儒”與前者不同,他們更詮釋了“儒”的真正含義“人需也”,這類人能瞬息萬變,沒有那么死板。
說到這,肯定有人問,李白是怎么和這幫人有過節(jié)的,當時李白非常有名,他的每一首詩都很新穎,朗朗上口讓人過目不忘,根本不具備“魯儒”的死板復古的特質(zhì)。
外加李白又是個劍客,行為舉止不拘小節(jié),讓魯儒一點都看不下去,并對他指手畫腳品頭論足,兩方誰也看不上誰。
李白當然不是好惹的,他看到這些死板的“魯儒”那一臉不削和高傲的表情,瞬間激怒了他,于是李白一氣之下寫了一首罵人的詩。
這首詩名叫《嘲魯儒》:魯叟談五經(jīng),白發(fā)死章句。問以經(jīng)濟策,茫如墜煙霧。足著遠游履,手戴方山巾。緩步從直道,未行先起塵。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君非叔孫通,與我本殊倫。時事且未達,歸耕汶水濱。
這首詩的含義也非常好理解,“魯儒”雖各方面看上去都像一個文質(zhì)彬彬的讀書人,但他們卻十分死板,身上滿是迂腐氣息,根本沒什么能力。
而這首詩的后半段,李白用“焚書坑儒”的典故,嘲諷他們這些死板的老古董,趁他們對朝政之事一竅不通,整天只知道拖著個大袍子走來走去。
通過這首詩不難看出,李白是個不好惹的人,他反擊的方式也十分委婉,用文雅的方式回擊這些什么都不懂的書呆子。
聲明:內(nèi)容文字原創(chuàng),部分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告知刪除,謝謝!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