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
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所見
所見
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詩題“所見”就是所看到的事情。這首詩詩題和前面介紹的《舟夜書所見》很相似,更有意思的是,從詩歌的傳承來看,《舟夜書所見》的作者查慎行可算是袁枚的老師,他的作詩方式對袁枚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袁枚寫詩也以白描為主,推崇“不失赤子之心”的性靈說。
金庸先生為了宣傳祖上,使用查慎行的聯(lián)句作為《鹿鼎記》的回目,有意思的是,他直接讓袁枚本人在《書劍恩仇錄》里出場,書中寫道,以袁枚為會首的杭州士子評“花國狀元”,乾隆皇帝送上三卷書畫,為自己意中花魁“送火箭”。金庸先生借書中乾隆之口笑道:“早聽說袁枚愛胡鬧,果然不錯?!笨梢娫哆@個人是一個富貴閑人,特別有意思。
首句“牧童騎黃?!?,起。起句平平,純以白描。一個放牛娃騎在黃牛背上,但隱藏著無限可能。
次句“歌聲振林樾”,承?!伴小笔菢涫a,牧童的歌聲在林間回蕩。如果說第一句還只是視覺感受,這句又加上了聽覺效果。牧童唱起了嘹亮的歌,說明孩子內(nèi)心歡喜、明凈。小牧童對自己的生活很滿意,對這一天充滿期待,甚至感染到其他人。
三句“意欲捕鳴蟬”,轉(zhuǎn)。牧童聽到樹上有蟬鳴,于是想要去捉它。捕蟬是少年天性,也是內(nèi)心積極進取的體現(xiàn),只有對世界充滿好奇,充滿欲望,才會去做這樣的事情。這顯然是一個活潑、機靈的牧童。
現(xiàn)在的孩子沒有捕蟬的經(jīng)驗,我小時候是捕過蟬的。當時城市化沒有這么嚴重,從家到學(xué)校有一條小路,小路邊上有矮矮的灌木,那上面棲息著七星瓢蟲,也有高高的喬木,那上面趴著而壯的蟬。捕瓢蟲用手捉就行,它的腳在你手上掙扎著,感覺介于癢與痛之間。捕蟬就需要道具了,取一根竹竿,竹竿頂端綁上塑料袋,對準蟬一蹭,蟬便從樹上掉落在袋子里,這蟬便歸你所有了。這些獵物或以瓶駐,或以線牽,成了童年最有意趣的玩物。
四句“忽然閉口立”,合。因為要捕蟬,所以不由得閉上了嘴巴。這不是一個有意的行為,而是一個下意識的行為。牧童的注意力完全被蟬吸引,想要捉它的時候,不知不覺停止了歌唱?!伴]口”和“歌聲振林樾”形成照應(yīng)與對比,“立”與“騎”形成照應(yīng)和對比,牧童從前面的悠閑變?yōu)榫o張,在由靜轉(zhuǎn)動的過程中體現(xiàn)最純真的童趣。詩歌到此戛然而止,展現(xiàn)出一幅動態(tài)的田園生活畫。
從格律上來說,這首詩是不大合律的,但袁枚就這么寫了。寫了之后也不覺得突兀,原因就在于藝術(shù)上的真實。當藝術(shù)上足夠真,足夠美,就可以突破格律的樊籬,找到最美的詩意。
我覺得這首詩妙的就是寫出牧童“忽然閉口立”那種下意識地行為,體現(xiàn)詩人敏銳的觀察力和同理心,是一招只可意會的妙手,是“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fù)歸于嬰兒”的童心。
小貼士:
袁枚是一個真正有意思的人。他年少成名,年僅22歲就中進士,入翰林院。他追求自己喜歡的事,不愿做自己不喜歡的事。他不喜歡寫書法,所以字寫得很糟糕;他不喜歡填詞,所以作詞一定要按照譜來填;他不喜歡學(xué)滿語,所以當他乾隆七年(1742年)庶吉士散館,結(jié)果考試滿文不合格,由翰林改任知縣;他不喜歡做官,年僅33歲就要求退休,在34歲結(jié)束仕途。
袁枚還是一個真正的商業(yè)天才。1748年,32歲的袁枚還在江寧知縣任上時,就僅花300兩銀子買下金陵城郊的一座廢棄的園林。這個園林是1706年由江寧織造曹寅所建(即《紅樓夢》中大觀園的原型),后來曹顒?chuàng)谓瓕幙椩鞎r其家被抄,園林歸了繼任的江寧織造隋赫德,人稱“隋園”。但不久隋赫德也被抄家,園子就荒廢了。袁枚以極為低廉的價格將其買下,改名“隨園”,然后經(jīng)過精心開發(fā),將其建成一座江南名園。他拆除了圍墻,隨園成為開放式園林。每日游客川流不息,他乘勢辦起了餐飲業(yè)。他還把隨園中的部分土地樹林池塘湖泊租給農(nóng)民,讓他們從事養(yǎng)殖業(yè)和種植業(yè)。租地的農(nóng)民就地就近為餐館提供食材。他寫了一本書《隨園食單》在隨園售賣,隨著這本書的流通,越來越多的游客渴望在隨園就餐。據(jù)說由于游客太多,隨園的亭臺樓閣,餐館茶肆每年都需要換一次被游客踩壞的門檻。雖然不做官,但袁枚搞網(wǎng)紅餐飲,出書,再隨便寫點“軟文”,袁枚成了妥妥的富貴閑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