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潰瘍是臨床常見病,在有些人看來,這是個小病,有時不用管過幾天就痊愈了。但對一些總是被本病纏上的患者來說可就不輕松了,因為口腔潰瘍的存在,吃飯好遭罪,有時呼吸一下都可能很疼。如何幫口腔潰瘍患者解除病痛之苦?下面這些方法有用——
1.心脾蘊熱
心開竅于舌,其脈絡小腸上布于舌;脾開竅于口,其脈絡胃上行咽側,連舌根,分布舌下。若過食辛辣炙煿,脾胃積熱,或情志內郁,心陽亢盛,致心脾火熱循經(jīng)上沖,熏蒸口舌,熱腐肌膜,即成口瘡潰瘍。
2.外邪侵襲
若素體蘊熱,復受風熱之邪,或口腔不潔,毒邪侵襲,外邪與臟腑之火相搏,損傷肌膜,亦可發(fā)為口瘡。
3.虛火上炎
素體陰虛或病后傷陰,或勞傷過度,心、脾、腎等臟陰液不足,虛火妄動,上炎口舌,灼腐肌膜而成本病?!秹凼辣T氛f:“口瘡連年不愈者,此虛火也。”虛火久羈,體虛遇勞,或外感后加重,則潰瘍反復發(fā)作,經(jīng)久不愈。
4.脾腎陽虛
稟賦陽虛,或過食寒涼、苦寒之品,或房勞損傷之氣,致脾腎陽虛,溫化失調,津液停滯,濕邪上泛口舌,寒濕困于肌膜則腐潰成瘡。
總之,本病分虛與實、新與久。大凡實證多因心火上炎,脾胃熱盛;虛證則系陰虛火旺,脾腎陽衰。
①口腔黏膜部位,如唇、舌、頰及齒齦等處,出現(xiàn)黃白色大小不等的單個或多個表淺小潰瘍點。②自覺疼痛或飲食刺激時痛重。③一般7~10日可自愈,但易復發(fā)。④伴有程度不一的全身癥狀,如口渴、心煩、精神萎靡、納呆等。
1.口糜(輕型多形滲出性紅斑)
其特征是口腔黏膜或舌面等處糜爛如粥樣,并伴有特殊氣味,其潰爛面多呈片狀。
2.口腔白斑
口腔黏膜部位的灰白色斑片,不腫不痛,或有粗糙感覺,病久斑片較硬,經(jīng)久不愈可以轉變癌瘤。
1.心火上炎證
口瘡發(fā)于舌部,患處肌膜潰爛,潰瘍大小不等,甚則融合成片,周圍紅腫明顯,灼熱而痛,言語或飲食時疼痛加重,口渴心煩,舌質紅,苔黃,脈數(shù)。治宜清心涼血,消腫止痛。方用導赤散加減。生地、金銀花各15~30g,竹葉、梔子、甘草梢各10g,燈心3扎,琥珀4.5g,車前子、車前草各12g,滑石15g(荷葉包煎)。
2.脾胃熱盛證
口瘡發(fā)于唇、齦、頰與上腭等處,多潰爛成片,紅腫疼痛,或流熱涎,口渴便秘,舌質紅,苔黃,脈滑數(shù)。治宜清胃瀉火,消腫止痛。方用清胃散加減。當歸、生地黃、花粉、菊花、炒丹皮各10g,生石膏15g,葛根、苦參、熟大黃、升麻各6g。
3.陰虛火旺證
口腔潰瘍點分散量少,潰瘍面周圍微紅微腫,或繞以紅暈,疼痛輕微,潰瘍反復發(fā)作,心悸虛煩少寐,腰膝酸軟,手足心熱,耳鳴顴紅,小便黃。舌干少津,舌尖紅赤,脈細數(shù)。治宜滋陰、清熱、養(yǎng)血。方用歸芍天地煎加味。當歸10g,炒白芍、天冬各12g,熟地黃15g。偏脾陰虛口干納減,加石斛、茵陳;兼氣虛乏力,加太子參、茯苓;偏腎陰虛,加山萸肉、山藥、知母;口瘡日久不愈者,加瓦松、五倍子。
4.脾腎陽虛證
口腔黏膜潰爛面?zhèn)€數(shù)少而分散,患處色白痛輕,周圍不紅腫,四肢欠溫,不思飲食,大便溏瀉,小便清長。舌質淡紅,苔白微膩。治宜溫中散寒,健脾益氣。方用附子理中湯加減。黨參、炒白術、甘草各10g,制附片12g,干姜6g。泄瀉口渴,嘔吐酸水加黃連;身半以下惡寒,小便清長,尺脈沉弱加干地黃,山萸肉、山藥、丹皮、茯苓、澤瀉;口瘡久不愈加蒼術、五倍子。
1.溶液劑
野薔薇根或金石斛煎湯含漱;或用10%甘薇根或金石斛煎湯含漱;或用10%甘草水含漱。適用于各種證型,作為消毒或清潔劑。
2.散劑
選用冰麝散(用于實火證)、錫類散(用于虛火證)、柳花散(用于陽虛)、綠袍散(用于實火證)、養(yǎng)陰生肌散、珠黃散(用于日久不愈)等。
承漿、合谷、人中、長強、委中。方法:施平補平瀉。針刺得氣后留針30分鐘,2日1次。
1.刺血法
取金津、玉液。方法:小號三棱針點刺出血少許,2日1次。
2.耳針法
取神門、心、脾、胃、肝、腎、內分泌等。方法:針刺后留針30分鐘,3日1次;亦可埋針,1周換1次。
3.敷貼法
吳茱萸,研細末,敷貼涌泉穴。治實火口瘡。
1.雞內金燒灰研細末,敷之。
2.云南白藥,外敷患處。
3.蜜炙黃柏與青黛為末,摻之。治心脾熱,口頰舌上生瘡。
4.白礬100~120g,開水沖淡為一盆,臨睡泡足1次。
5.金蓮花,研粗末,每次用6g,開水沖后加蓋3~5分鐘,作茶頻飲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