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靈蛇透骨丹治愈頑痹一例
李某,女,41歲。
初診∶1985年8月21日。
主訴及病史∶關節(jié)疼痛變形已12年。經(jīng)西醫(yī)確診為"類風濕關節(jié)炎",久用中西藥效不顯。1982年,曾以關節(jié)紅腫重痛求診,以兼夾濕熱而用三妙加祛風濕、清熱活血、通絡除痹之劑,連服十余劑而腫痛減。后因故中斷治療。兩個月后,復又增重,先后自用布洛芬、炎痛喜康等藥,時重時輕,逐年增重,納反差,有時胃亦痛。
診查∶指、趾、腕、踝、胯、肘關節(jié)增大變形,強直,疼痛。起臥抬舉困難。持村扶墻、寸步維艱,有時上下肢關節(jié)輪換痛,而與氣候變化關系不顯。納差,體瘦,表現(xiàn)痛苦不堪,二便利。舌暗紅,苔微膩,脈象沉略弦。
辨證∶久病正虛,邪深入骨,瘀阻關節(jié)。
治法∶養(yǎng)血搜邪,消瘀除痹。
處方∶祖?zhèn)鹘?jīng)驗方——靈蛇透骨丹。
生地黃24g當歸12g秦艽12g威靈仙9g透骨草9g白花蛇2條、雞血藤12g防風9g丹參15g姜黃6g川牛膝6g
上藥用水500ml,煎至150ml,濾出。再加水400ml,煎至150ml,去渣,將兩次藥液合一處,分2次溫服,每間6小時服1次。西藥停服。
二診∶9月30日。上方藥連服30劑,痛減,肢體關節(jié)活動較可,能下床,并由其女相扶來診?,F(xiàn)大關節(jié)已無強直現(xiàn)象,小關節(jié)較前略縮小,惟活動時仍痛。此十多年慢性宿恙。雖略見小效,但必須久治,方能緩解。擬將前方增減配成丸劑,以緩圖之。藥用∶
生地黃300g當歸90g威靈仙180g白花蛇14條透骨草90g秦艽90g防風90g地鱉蟲90g血竭90g丹參120g雞血藤90g牛膝45g甘草45g姜黃45g千年健90g夜交藤90g
上藥共為細面,貯瓷瓶內(nèi),每服4g,日服2次,溫開水調(diào)服。
三診∶1987年4月1日。1982年所開散劑,先后共配服4料,現(xiàn)行走較正常,起立即步,關節(jié)增大變形漸漸有所糾正,縮小。下肢亦不外展(原外展較甚)。可以丟開手杖的支持?,F(xiàn)惟覺口干,牙齦萎縮,齒酸痛,舌、唇發(fā)麻(停藥后麻可減),有時頭暈,心煩悸,睡眠差,大便干。舌光紅,脈虛細數(shù)。此為面藥中之白花蛇、威靈仙、千年健等風藥傷陰之副作用所致,擬以滋養(yǎng)胃腎之陰以輔之。方用∶
生地黃15g元參9g麥冬9g秦艽9g玉竹12g沙參12g花粉9g石斛12g水煎服,面藥繼進。
四診∶8月29日。4月所開之湯劑服后,口已不干,惟仍覺偶有頭暈、心悸、睡眠不安,唇舌偶有麻感。舌暗紅,脈虛細。擬以滋陰寧心之丸劑配合用之。
方用∶
大九地90g山藥90g山萸肉50g丹皮30g茯苓50g澤瀉30g于術40g枸杞40g玉竹40g菊花30g蓮子50g棗仁40g木瓜30g麥冬40g甘草30g
上藥共為細面,蜜丸12g重,每晚服1丸,溫開水送服。
五診∶9月18日。上藥配合服用已十日,舌唇麻已除,心悸頭暈已止,,囑與面藥配合服用,服完后,繼續(xù)將兩方配服,以愈為期,一以鞏固療效;一以制其副作用而滋補心腎以固其本。
【按語】頑痹一病,是痹證中較為頑固難治之病。現(xiàn)代醫(yī)學叫作"類風濕關節(jié)炎",屬"膠原性"疾病,抑或與"免疫缺陷有關。中醫(yī)以其為風溫邪氣虛內(nèi)戀,陰血暗耗,邪深著于關節(jié)之間,久則痰瘀凝阻,氣血不通。骨無以養(yǎng)而失控,以致骨節(jié)增大、松疏、變形,形成虛中有實之象。
此患者十多年病痹,原于風濕熱邪,久郁不解,留著筋骨關節(jié),耗傷陰血,氣血瘀阻而關節(jié)變形。因此,方中聚養(yǎng)血、搜邪化瘀于一爐,使陰血足、正氣充、瘀血消、痹阻通。再加白花蛇、靈仙、年健、透骨草等一派強有力的搜邪祛風勝濕藥。但這些風藥性溫而燥,此患者陰血本虛,故久用雖然效顯,而其耗傷陰血的毒副作用亦著,方中雖有養(yǎng)陰血之品,但力單勢弱而不濟,且腎主骨,陰液不足,腎虛失控,故此時配以滋水寧心之劑,滋養(yǎng)心腎陰液,提高其自身抗病能力,即案中所說一以祛邪為主而鞏固療效;一以扶正為主制其副作用以固其本,故收到滿意的效果。
十三、健脾利濕、清熱平肝法治愈黃帶下一例
柴某,女,31歲。
初診∶1982年1月21日。
主訴及病史∶素患眩暈,近一年余帶多色黃。
診查∶月經(jīng)后白帶量多,時有色黃者,黏稠,氣穢濁,一直不愈。現(xiàn)帶色灰黃,頭昏目眩,口黏,腹無所苦,大便利,小便不清。苔膩中黃,脈沉弦。
辨證∶肝陽偏亢,脾虛濕郁,濕熱下注,邪淫任、帶二脈而黃帶下。
治法∶健脾利濕、清熱平肝。
處方∶山藥24g白術15g赤芍12g黃柏5g丹參18g柴胡5g雞冠花12g夏枯草15g益母草12g甘草3g
二診∶1月25日。上方藥連服3劑后,帶下量減,色轉(zhuǎn)白,惟眩暈依舊。原方去柴胡,加草決明9g,又連服藥5劑而諸癥消退。
【按語】帶下,是婦科常見之病。傅氏論之最精,治之甚驗。他認為帶下的病因病機是肝郁、脾虛、濕侵、熱逼,直可謂中的之言。本例患者頭昏目眩。脈弦。是肝經(jīng)郁熱而陽偏亢;口黏、苔膩中黃、小便不清,是濕熱醞釀熏蒸;帶色黃而黏稠、濁穢,是濕熱侵犯,郁于帶脈而下陷所致。故治仿傅氏易黃湯減味用之,而加柴胡、夏枯草以平肝解郁。雞冠花,《本草綱目》有治"赤白帶下"之說,我在健脾利濕、止帶方中用之,確有良效,而累用不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