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種常見的電信詐騙犯罪手段:
1、冒充司法機關工作人員詐騙。
案例:嫌疑人冒充司法機關工作人員撥打事主家中電話,聲稱其家中電話欠費或是事主的身份資料與嫌疑犯有牽連,將事主電話轉接給所謂的公安局或是其他司法機關,讓事主核實,然后嫌疑人假冒公安人員謊稱事主個人信息泄露,銀行賬號已被人利用進行犯罪(如販毒、洗黑錢、涉嫌詐騙等),要求事主及時進行賬戶保護、清查,并將電話轉給銀行客服中心,假冒的銀行工作人員要求事主將存款轉到其事先準備好的銀行卡的賬號上,并讓事主到ATM機上按其指令進行操作或直接轉賬,實施詐騙。
2、以“車禍、摔傷住院”、“將人打傷、打死”需要賠償為名的詐騙。
案例:嫌疑人在預先了解事主及其親朋子女資料的情況下,利用事主親朋子女上課、上班或手機關機期間,冒充醫(yī)務人員或學校輔導員或朋友,通過打電話給事主家人或朋友,謊稱其親朋子女“出車禍”或“上體育課摔傷”住院,或在外將人打傷甚至打死,急需醫(yī)療費或者需要錢賠償給死者家屬,從而免受處罰等。從而達到騙錢的目的。
3、撿錢、撿貴重物品已郵寄回家,需要分紅給同行的人詐騙。
案例:利用事主家中在外務工或是出差的時候,冒充事主親朋子女短信或電話給事主說撿到幾萬元現金已經郵寄回家,但是同行的人要求分一部分錢,自己身上又沒那么多錢,為了獲得更大的便宜,讓事主先給其打款,把要求分紅的同行人安撫好,以免事情敗露。事主往往有貪圖便宜的思想,從而去銀行匯錢。
4、事先錄制QQ視頻,詐騙QQ好友錢款。
案例:嫌疑人事先通過盜號軟件和強制視頻軟件盜取QQ號碼使用人的密碼,并錄制對方的視頻影像,隨后登錄盜取的QQ號碼與其好友聊天,并將所錄制的QQ號碼使用人視頻播放給其好友觀看,以騙其信任,最后以急需用錢為名向其好友借錢,從而詐騙錢款。
5、虛構“購車/房退稅”誘導事主到ATM進行轉賬操作的詐騙。
案例:嫌疑人事先通過其他手段獲取購車/房人詳細資料,以國稅局或財政局工作人員名義用電話或短信方式聯系事主,謊稱根據國家最新出臺的政策,事主可享受購車/房退稅,并留下所謂“服務電話”或“領導電話”以騙取事主信任,一旦事主與上述電話聯系,即以交納手續(xù)費、保證金等名義,誘導其到ATM機進行假退稅真轉賬的操作。
6、虛構股票個股走勢的詐騙。
案例:嫌疑人以某某證券公司(多以XX(如上海等)某某證券公司)的名義,通過互聯網、電話、短信的方式散發(fā)虛構的個股內幕消息和個股走勢,實行會員制,按照會員等級收取一定費用。若指定的個股走勢碰巧吻合,則再以索要咨詢費并許諾將繼續(xù)提供個股內幕消息或走勢的方式實施詐騙。
7、冒充熟人詐騙。
案例:嫌疑人通過撥打事主電話或發(fā)送短信等手段冒充其外地熟人朋友或單位熟人(首次撥打,往往是以“你猜我是誰”“還記得我么”等語言“套磁”騙取事主信任),謊稱出差辦事,以出車禍、嫖娼或賭博被抓、家人住院等理由,要求事主通過銀行匯款達到騙取錢財的目的。
8、網絡購物詐騙。
案例:嫌疑人在互聯網上發(fā)布虛假廉價商品信息,事主與其聯系后,則要求先墊付“預付金”、 “手續(xù)費”、 “托運費”等,并通過銀行轉賬騙得錢財。
9、虛假中獎信息詐騙。
案例:嫌疑人利用事主投機致富的僥幸心理,借助網絡、短信、電話、刮刮卡、信件等媒介為平臺發(fā)送虛假中獎信息,繼而以收取手續(xù)費、保證金、郵資、稅費為由,騙取錢財。
10、虛構綁架事實詐騙。
案例:嫌疑人給事主打電話,謊稱事主孩子等親屬被其綁架,并模擬孩子、親人的哭聲、叫喊聲,從而騙取事主錢財。
11、假冒匯款或催還借款名義進行詐騙。
案例:嫌疑人先發(fā)送諸如“你好!請把錢匯到xx銀行(或其他銀行);賬號:XXXXXXX,謝謝!”之類的短信,事主誤以為是商業(yè)伙伴或債權人的短信,即按要求把款項匯到某指定賬戶。再去核實時,就后悔莫及了。此種詐騙的嫌疑人往往是誤打誤撞,恰巧事主正準備辦理匯款事項,因粗心大意不及多想,結果把錢款“匯”錯了對象。
12、發(fā)送虛假招聘廣告詐騙。
案例:嫌疑人以招聘業(yè)務員為名,發(fā)布虛假廣告信息,事主一旦與其聯系,便以收取“介紹費”、“培訓費”、“服裝費”為由實施詐騙。
13、發(fā)送預測彩票信息詐騙。
案例:嫌疑人通過互聯網散發(fā)虛構的預測彩票(六合彩、福利彩票、體育彩票等)信息,實行會員制,通過注冊會員,預測中獎號碼,收取會員費、保證金、稅金等實施詐騙。
14、發(fā)布敲詐勒索的信息實施詐騙。
案例:嫌疑人向手機用戶發(fā)布“不想有血光之災……”、 “如不將錢匯到xxxx帳戶,就卸掉你的大腿”等內容信息,事主因害怕產生后果,往往主動向指定帳戶匯錢。
15、發(fā)布出售特價飛機票或者火車票的信息實施詐騙。
案例:犯罪嫌疑人在網絡上發(fā)布該類信息后,一旦事主與其聯系后,便以需要訂金等形式要求被害人匯款,從而實施詐騙。
16、虛假貸款信息詐騙。
案例:嫌疑人針對需要小額貸款的群體,通過互聯網、電話、短信等方式發(fā)送虛假貸款信息,一旦有事主與其聯系,則以收取貸款人保證金、利息等名義,騙取事主錢財。
17、“低價購名車”詐騙。
案例:此類詐騙犯罪中,不法分子主要利用事主貪圖便宜的心理,向事主發(fā)送低價出售二手名車等虛假信息,短信內容一般為:“本集團有九成新套牌走私名車(而出售價格只是市場價的零頭)出售”。待被害人撥打聯系電話想要購買時,不法分子提出必須交定金、托運費等費用才能進一步辦理,要求其向提供的賬戶匯款,從而達到詐騙的目的。
18、發(fā)送招嫖等不法信息詐騙。
案例:嫌疑人通過撥打電話(往往是女性,從而降低事主的心理戒備)或是發(fā)送短信大致內容為:“本公司長期在***地為廣大男同胞提供優(yōu)質美女、處女特別服務,包您滿意,不滿意不收錢”。在事主答應和其進行交易后,嫌疑人會要求事主事先匯去一部分錢作為風險金,在交易完畢之后如果安全就只按照事先約定好的價格收取費用,風險金會退給事主,要是事主不守規(guī)矩他們會采取報復。一旦事主給其打錢后,往往還會繼續(xù)以各種理由要求事主繼續(xù)打錢,直到事主發(fā)覺事情不對不再給其打錢時才收手。而此類詐騙的事主礙于法律和道德,往往不會來公安機關報案,從而會使犯罪分子更加肆無忌憚地詐騙他人錢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