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 密
為了遇見你,我一直流浪
遇見書舍
說 秘
時 的
光
在悲慘與壯烈的描述中
已寫好的結局仍然帶著流淌的鮮血
- 八佰 -
八十多年前,日本揚言要在三個月內滅掉中國。那時候的中國可以說是支離破碎,經(jīng)歷了清朝末年的多次戰(zhàn)役以及北洋軍閥的斗爭,滿目瘡痍,中華民族早已岌岌可危,再加上狂妄的日本人無情的踐踏,可以想象到那個時代的中國人心情是何等悲痛以及無奈。
誰都知道戰(zhàn)爭是殘酷的,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即便無法真實體會到槍林彈雨的恐懼,也能有所感慨。人性是丑惡的,野心,貪婪制造了悲劇的歷史,就像打帝國游戲一樣,參與戰(zhàn)爭的人都想成為征服世界的勝利者。
//
翻開中國抗日戰(zhàn)爭歷史,“淞滬會戰(zhàn)”并不陌生,這是中國抗日的第一場重要戰(zhàn)役,也是抗日戰(zhàn)爭中規(guī)模最大,戰(zhàn)斗最慘烈的戰(zhàn)役,此戰(zhàn)役關系著整個民族的生死存亡。在經(jīng)過兩個多月的頑強抵抗之后,國軍傷亡慘烈,卻依然無法阻擋日本人的侵略步伐,眼看三個月時間要到來,上海淪陷的日子在倒數(shù),甚至是中國的命運在倒數(shù)。為了給后面的長期抗戰(zhàn)留下兵力,不做無謂的犧牲,蔣委員長只好讓國軍撤出上海戰(zhàn)場,但是日本人不愿意就此罷休,于是在國軍撤退之時,進行了強烈的攻擊。
與此同時,在即將到來的10月30日,布魯塞爾要召開一場重大的國際會議,國軍當時的一舉一動都關系著中國的命運,我們必須頑強地撐到10月30日,希望這樣的悲壯事跡能打動國際社會,告訴全世界中國人的韌性,并以此促使各國對日本作出制裁。于是有了號稱八佰壯士的423人組成的營堅守四行倉庫的壯烈事跡。
蘇州河將上海一分為二,一邊是英美租界,燈火輝煌,一邊是即將淪陷的上海,千瘡百孔。四行倉庫位于蘇州河北岸,它是當時閘北區(qū)最高和最堅硬的一座建筑,在短短的三天里,謝晉元帶領“八佰壯士”與日軍多次展開激烈的戰(zhàn)斗,毒氣攻擊,飛機襲擊,各路偷襲,日軍用盡一切的可能試圖粉碎堅守的國軍。日與夜交替,槍火不斷,血液飛濺,血肉模糊,一幅幅慘烈的畫面被對岸英租界的人民盡收眼底,短短幾十米,一橋之隔,兩個世界。
這是戰(zhàn)爭,真實的歷史,慘痛的過去,那時候的人們不會想到未來中國的模樣,更不會知道現(xiàn)在的我們用怎樣的方式去銘記他們。如今一切都過去了,但是他們并沒有“死去”,我們選擇了用電影喚起這段悲痛的回憶,歡迎進入下半場——觸摸“八佰”!
//
在電影里,戰(zhàn)爭片都是殘酷的,它必須殘酷才得以真實,《八佰》它做到了,個人認為在畫面效果,戰(zhàn)爭情節(jié),人物表現(xiàn)上的刻畫并不比去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1917》遜色(當然它的一鏡到底運用是毋庸置疑地出色)。戰(zhàn)爭片的視覺沖突對于觀眾來說,是最直接的“觸摸”,管虎導演對血肉模糊的捕捉直觀且深刻,在生死的刻畫上也足夠果斷,使得槍林彈雨的畫面有種提心吊膽,但酣暢淋漓之感,這樣的“觸摸”在所觀看過的國產(chǎn)戰(zhàn)爭片里絕對是前列的。
如何展現(xiàn)戰(zhàn)士們對生死的選擇一直是戰(zhàn)爭片的重點,大部分觀眾很刁鉆,他們最愛捉住這一部分去發(fā)表感受,大概是人需要在這樣的時刻尋找共通感以來表現(xiàn)自己此刻感受的優(yōu)越性。應該煽情還是應該冷血?老實說,我們不應該在這里做選擇題,因為人是具有情感意識的,煽情是必然存在的感慨,反而冷血才是需要特意刻畫才存在效果。
《八佰》的人物刻畫有著相當大的難度,四百多位戰(zhàn)士,該如何分輕重,是相當考驗編劇功力的,它不能夠像電視劇那樣給一個背景描述,更不能有拖沓的臺詞,他選擇了端午和小湖北的視角去進入四行倉庫,無需大費周章便清晰了來龍去脈,繼而自然地引出了瓜慫,羊拐,朱勝忠,山東兵,上官志標等角色。這是戰(zhàn)爭片必須要有代表性的人物刻畫,無論是四行倉庫還是蘇州河另外一邊的代表人物,《八佰》可以做到碎但不亂,剪輯銜接順暢,這樣還應去挑刺嗎?如果有人這樣做,顯然是故意的。
有了解關于楊慧敏的故事,或者看過臺灣在1975拍攝的關于八佰壯士的影片,都對送國旗這個情節(jié)印象深刻。當年演繹這個人物是年僅21歲的林青霞,她憑借著這個角色獲亞太電影節(jié)最佳女主角獎。因此比較多觀眾會在意這一段情節(jié),而我是期待又擔心,擔心的是在如今的國情輿論之下,會被剪得支離破碎,慶幸還尚可。中華民國的國旗在日軍的炮打中升起,用肉墻維護了一個國家的尊嚴,國旗在四行倉庫上迎風飄揚,謝晉元帶領將士們敬禮,這班漢子不禁熱淚盈眶,對岸的眾人亦然。這段真實的故事后續(xù)是八佰壯士撤到在租界后被羈押,武器也被沒收,不得離開,那一面國旗也被收走,后來他們沒有國旗,只能朝著天空敬禮。
另外,影片中白馬這一意象的運用增添了戰(zhàn)爭悲劇的色彩,管虎導演在幻想與現(xiàn)實的交替中,表意非常明顯,白馬頻繁出現(xiàn),呈現(xiàn)方式會讓人覺得刻意,但不要緊,并沒有喧賓奪主。不過我有在觀影中調侃:這匹馬的演技100分?。ㄒ彩且粋€有趣的插曲)
147分鐘去完全展現(xiàn)這段歷史是顯然不夠的,就如我在這里只挑代表性的情節(jié)去評論一樣,所以我不會以此來否定或者認為《八佰》并不完整。我知道有很多刪減的情節(jié),只能說是惋惜,《八佰》從拍攝到公映承載了許多的流言蜚語,也遭到了不少的困難,才最終可以和我們見面。這是被“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綁架的電影命運,也莫名背負了一些意義,這一段“抗爭”的路程仍然艱辛。
//
影片最后,謝晉元以及將士們在炮火中沖向租界,他們完成了任務,在歷史意義上,他們成功爭取到了時間,成功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掉中國”的狂妄計劃。可是這并不代表勝利,戰(zhàn)爭沒有勝利者。1937年11月12日上海淪陷,淞滬會戰(zhàn)結束,持續(xù)三個月的戰(zhàn)爭,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6個旅30萬余人,死傷7萬余人;中國軍隊投入75個師和9個旅60余萬人,傷亡達15余萬人。
謝晉元與幸存的將士扣押在租界,1941年4月24日,謝晉元被叛徒襲擊離世,享年36歲。
楊慧敏后來到了臺灣,成為一名教師,與臺灣大學教授朱重明結婚,生下兩個兒子。
1979年,出版自傳《八百壯士與我》。
1992年3月,病逝于臺北,享年78歲。
四行倉庫依然存在,墻上的彈孔成了歷史的見證!
我銘記歷史,向來不會銘記仇恨,也不會因意識形態(tài)而產(chǎn)生偏見,我銘記每一位為中華民族而付出的鮮活生命!
我承認有時候對國產(chǎn)片有些苛刻,但對《八佰》,我收起這份倔強,與同類型的影片相比,它可以稱為“史詩級”制作!同時我相信,很久以后,當我們談起這段歷史的時候,電影《八佰》也會成為其中一個記憶點,無關好壞與對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