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推薦電影《八佰》,今天有機會看完電影,感慨很深,特寫一些文字,紀錄一下自己的心情。
《八佰》電影是歷史基礎上面的真實故事,八百壯士世人皆知,95年前,1937年10月,為掩護主力部隊撤退,第72軍88師524團團副謝晉元率“八百壯士”進駐上海四行倉庫,孤軍奮戰(zhàn)四天四夜。民族英雄謝晉元是廣東梅州蕉嶺縣人,我們客家人,和我同屬一個專區(qū),可以說是我們的老鄉(xiāng),我為他感到自豪。謝晉元于1925年,從國立廣東大學(今國立中山大學)畢業(yè),投筆從戎轉(zhuǎn)入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yè)。
《八佰》電影真實的再現(xiàn)了當時戰(zhàn)爭的殘酷,我們中華民族因為日本人的侵略所承受的災難。我作為一個曾經(jīng)的軍人,看電影的過程中,熱淚橫流,特別是看到我們的戰(zhàn)士視死如歸,身上綁著炸彈往樓下跳的時候,我止不住我的淚水。抗日戰(zhàn)爭,我們中國人軍隊死了幾百萬。就是因為有這些英勇的勇士,才有我們的今天。一個國家,不能沒有這些視死如歸的勇士。中國有八百壯士的精神,中國才不會亡,我們中華民族才不會亡。
我記得以前有讀過一本《世界戰(zhàn)爭史》, 書中有序,其中一句話,我印象深刻:“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戰(zhàn)爭史”。這個世界,平靜安寧的時候不多,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戰(zhàn)爭。中國現(xiàn)在經(jīng)歷了一些和平時期,但是戰(zhàn)爭危機始終就是在家門口,特別是現(xiàn)在,如果不居安思危,當戰(zhàn)爭來臨時,可能就會措手不及。95年前,一個小小的日本,就讓我們中國大亂十年。《八佰》電影真實的再現(xiàn)了當時復雜的情況,河的一邊是我軍和日本人的殊死搏斗,另外一邊是上海法租界燈火通明,歌舞升平,和平的生活依舊。我唯一感到安慰的是,在和平的法租界,我同胞奮勇支援一河之隔的我孤軍將士。
歷史記載:法租界這邊的上海童子軍戰(zhàn)地服務團少女楊惠敏將一面12尺長的國旗裹在身上所穿著的童軍服底下,冒著戰(zhàn)火危險將國旗送至四行倉庫。當代表國家尊嚴的國旗在四行倉庫上空飄揚時,租界上觀戰(zhàn)的民眾歡聲雷動,齊聲高呼“中華民族萬歲!”“抗戰(zhàn)必勝!”等口號,許多人感動得流下了熱淚。可見當時中國民心未死。
95年了,今天能夠重新看到八百壯士的電影,在這個特殊的時期,一定會鼓舞我們的人心。我們不能忘記過去為國家而戰(zhàn)的英雄和勇士,我們要永遠記得他們。在這里,我不能不提我大伯陳保仁:我大伯陳保仁,客家人,廣東興寧市藍田嶺人,解放前就讀國立中山大學,可能是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第十九屆1945年畢業(yè),后來投筆從戎,參加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和在兩廣縱隊的政治部工作,大約在1950年病逝。現(xiàn)在政府里面沒有他的記錄,深圳市龍崗區(qū)葵涌鎮(zhèn)沙魚涌海灘的東縱北撤紀念墻名單,沒有他的名字。我在這里再一次的懇請大家?guī)椭鷮ふ?/span>我大伯陳保仁的資料,讓他的英名刻在深圳市龍崗區(qū)葵涌鎮(zhèn)沙魚涌海灘的東縱北撤紀念墻,讓后人記得他。如同當時參加革命的許多勇士一樣,可能他有改名,但是他在家里的名字就是叫陳保仁,請大家?guī)椭鷮ふ摇?strong style="color: rgb(47, 47, 47);white-space: normal;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尋找的線索:原名陳保仁,1922年出生,在國立中山大學讀書的時候改名為“陳文芳”, 但是不肯定參加革命的時候有沒有再改名字(改名字的原因是不連累家人), 祖籍廣東興寧,客家人。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1945年畢業(yè),即參加東江縱隊,在兩廣縱隊政治部工作,負責寫戰(zhàn)斗報告。可能做過教員,可能在廣西去世,去世時間可能是1950年。當時可能是隨同華東軍區(qū)副司令員張云逸和兩廣縱隊政委雷經(jīng)天去廣西,張云逸和雷經(jīng)天擔任廣西省的省委書記和副書記, 隨同的還有兩廣縱隊參謀長姜茂生。1949年12月8日從廣州坐船到廣西,1950年元旦經(jīng)過廣西桂平縣,1950年一月到達廣西南寧。
陳向陽寫于 2020年8月26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