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fā)于公眾號:電影島賞(j_movie)
作者:連城易脆
戰(zhàn)爭的背后可能都是政治,
但是四行倉庫里的八百壯士們無疑都是英雄!
想要嘗試評價這部《八佰》其實是非常困難的。但是為難者,必有所得。
因為這部電影早就陷入到了爭議漩渦之中,似乎無論從哪個角度切入都會引來諸多謾罵。倘若你稱贊支持,會有人認為你在替無能的國軍洗地,尤其是逃跑將軍孫元良,如果你批評否定,一樣有人會認為你枉顧國軍將士在正面戰(zhàn)場做出的巨大犧牲,泯滅良心。
而且再加上13分鐘的刪減,就讓問題變得愈發(fā)復雜化了。
于是就演化成了一種站隊,讓你很難單純從電影的角度出發(fā)去分析評價。然而畢竟涉及到了真實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那么想要撇開歷史單獨談電影本身也是一個極其天真的想法。
因此為了避免各種問題的混合交織,也為了相對客觀且完整地進行評論,我將分為4個章節(jié),分別從電影本身的制作水平、以四行倉庫抗戰(zhàn)紀念館展現(xiàn)的真實歷史、同1975年臺灣版電影的對比和刪減相關的話題逐章進行討論,用4種不同的維度來拆解這部命途多舛的《八佰》。
讓塵歸塵,土歸土。不要成為情緒的奴隸,而是更加理性克制且相對純粹地去討論電影及其衍生出來的其他話題。
第一章:針對《八佰》電影本身的評價
第二章:上海四行倉庫抗戰(zhàn)紀念館見聞錄
第三章:海峽兩岸不同電影版本的對比
第四章:關于電影刪減的一些想法
我們先嘗試放下所有的爭議,從一個影迷的角度先單純以一部純粹的戰(zhàn)爭片來衡量一下《八佰》拍得究竟如何。
戰(zhàn)爭!首要的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
《八佰》以皮影戲的形式用隱喻蒙太奇的手法引入了常山趙子龍在長坂坡單槍匹馬沖向曹操軍隊的畫面,一下子就把四行倉庫保衛(wèi)戰(zhàn)的整體氣勢烘托了出來,且?guī)в袠O為悲壯的氣氛。
趙云七進七出,以一敵百。而八百壯士們面對的也是浩浩蕩蕩的日本軍隊,但是毫不退怯!試問中國軍人的骨頭有多硬?看看四行倉庫中的八百壯士!
四行倉庫保衛(wèi)戰(zhàn)之所以可以震驚中外永垂史冊,除了戰(zhàn)斗本身的英勇和壯烈以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這是一場被全世界圍觀的戰(zhàn)斗!
蘇州河兩岸,河的一側在面對生命,河的另一側在面對生活。南岸就是光明,北岸則是黑暗,南岸就是生,北岸就是死。
嚴格地說,53米以外,喝著咖啡就能“觀賞”真槍實彈殺人!
一河兩岸,地獄天堂,戰(zhàn)場戲臺,這種事兒全世界絕無僅有!
淞滬會戰(zhàn)尾聲,因為老蔣錯誤地選擇了上海作為同日軍進行決戰(zhàn)的地點,由于完全暴露在日軍的??栈鹆χ拢沟?5萬大軍損失了30萬人,精銳盡失,為了避免全軍覆沒,所以選擇撤退。
同時正值九國公約會議召開,國民政府為了獲得英美等國家的支持,遂決定留下一支部隊掩護大部隊撤退的同時也打給租界的外國人看,博取他們的同情,所以四行倉庫保衛(wèi)戰(zhàn)某種意義上也是【一場戲】。
而【看戲】似乎也成為了整部電影一個貫穿始終的概念。
國民政府讓蘇州河北岸的戰(zhàn)士打一場戰(zhàn)斗給南岸的外國人看,而南岸租界的人似乎也在看北岸的人要怎么收尾這場戲。而實際上全世界都在看蘇州河兩岸的戲,同時銀幕外的我們又在看著銀幕內(nèi)這樣一場慘烈的戲。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實際的歷史比戲中演義更加傳奇更加悲壯~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片中多次出現(xiàn)的白馬也是一個非常值得解讀的意象。
一開始白馬受驚四處逃竄,如同剛剛入駐四行倉庫時驚魂未定的守軍戰(zhàn)士,膽怯畏戰(zhàn);而后白馬重新出現(xiàn)來到四行倉庫就好比國軍戰(zhàn)士堅定信心,誓死守衛(wèi);最后出現(xiàn)的白馬則或許意味著新的民族希望和對美好未來的期待。
片中直接同白馬產(chǎn)生交流的小七月和小湖北本身也是八百壯士中年紀幾乎最小的,電影中有這樣一句臺詞:漢室中興待后生。同樣,國家的復興也寄托在這些晚輩的身上。
《八佰》的攝影師就是大名鼎鼎的曹郁,曾經(jīng)掌鏡過《可可西里》和《南京!南京!》,他相對出色地把蘇州河兩岸的明暗對比、生死反差凌厲地展現(xiàn)了出來,突出了四行倉庫保衛(wèi)戰(zhàn)這種在整個世界戰(zhàn)爭史上的獨特性。電影的鏡頭調(diào)度是非常有看頭的。
同時曹郁選擇了黃綠色作為電影的主色調(diào),將戰(zhàn)場上的慘烈末日氣氛也渲染得足夠到位。
在具體戰(zhàn)爭的刻畫上來看,想必所有看過電影的人都會產(chǎn)生很強的臨場感、沉浸感,甚至會被緊張的戰(zhàn)爭場景包圍而有一種窒息感。IMAX攝影機帶來的極致畫面不負震撼的期待。
不要慫!正面剛!狹路相逢勇者勝,劍鋒所指,所向披靡!
在這樣敵眾我寡的戰(zhàn)斗中,必須抱有視死如歸的態(tài)度才能真正迎戰(zhàn)。隨著電影技術及各種伴隨的道具、攝影、特效、化妝等方面的進步,《八佰》所拍攝出來的戰(zhàn)斗畫面對于觀眾的感官刺激是非常直接和明顯的。
那種殘酷讓人印象深刻。尤其是戰(zhàn)士們手里的那些大栓槍的力道,表現(xiàn)得極為到位,在大銀幕上每一槍都血肉橫飛實在是令人震撼。
在角色塑造方面,以往國產(chǎn)戰(zhàn)爭片更加偏向于宏大敘事,人物更多處于一種工具人的狀態(tài),角色特質很容易被電影的整體氛圍所掩蓋。而這次管虎在一開始進行創(chuàng)作的時候就直接賦予了每個重要角色專屬的人物畫像。
姜武飾演的老鐵起初怯懦自私,但是最終蛻變?yōu)橛赂业膽?zhàn)士;扮演羊拐的王千源是一副老兵油子的狀態(tài),可冷漠的外表下是對母親的割舍不下,展現(xiàn)了鐵漢柔情的一面;張譯所塑造的老算盤則審時度勢,懂得趨利避害,他的聰明圓滑也在這場戰(zhàn)斗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
管虎分別用狗、狼、貓來比喻這三種角色,一下子就使得人物更加豐滿且立體了。
管虎沒有一味地表現(xiàn)英勇無畏,而是也適當展現(xiàn)了面對戰(zhàn)爭時的怯懦、自私和膽小,其實這才符合真實戰(zhàn)場上的狀態(tài)。
電影也不再單純聚焦于某個主角,而是一種群像式的演繹。這就避免了主角光環(huán)對于電影的破壞,也形成了角色高于演員的效果。
我們會發(fā)現(xiàn)電影里很多戰(zhàn)士說的都是湖北話,這其實是有依據(jù)的。
因為守衛(wèi)四行倉庫的第一營隸屬于第88師262旅524團,該團自開戰(zhàn)以來,五次補充兵源,其中不少人就來自于湖北保安五團。根據(jù)丁一教授的統(tǒng)計,八百壯士中原籍地在湖北占到了80%左右,光咸寧通城縣的戰(zhàn)士就有200人以上。
這也是為什么片中不少角色操的都是湖北口音。在這點上,說明管虎參考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使得電影在具體展現(xiàn)上更加貼近歷史,人物也就顯得更加有血有肉。
電影中謝晉元團副訓話那一段也是非常令人動容,沒想到曾經(jīng)出演西門慶的杜淳竟然可以如此慷慨激昂,令人振奮!
弟兄們!因為有你們!上海還在!
謝團副的喊話依然猶在耳畔。
電影中最令人動人的想必是鄭愷飾演的陳樹生為了避免日軍炸毀倉庫的墻,而選擇舍生取義的那段,他們都是爹娘養(yǎng)的孩子?。∪欢鵀榱酥袊娙说膽?zhàn)魂,為了蘇州河對岸的百姓,為了四萬萬同胞,在陳樹生慷慨赴死以后,整個機槍連的戰(zhàn)士們每個人都毫不畏懼地綁上了炸彈,與敵人同歸于盡!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
若國人皆如此,日軍何敢??
在看這段的時候,我整個人都是顫抖的,那種震撼和揪心實在是無法隱藏。
他們是真正的英雄!這樣的人難道不值得著書立傳,永垂青史嗎?
在四行倉庫紀念館內(nèi),也有專門的蠟像表現(xiàn)了這次戰(zhàn)斗:
當然,因為刪減,電影的完整度還是明顯受到了影響,尤其是電影的開頭部分存在畫面情節(jié)不連貫的情況,應該確實是有一些改動。
比如歐豪所飾演的湖北保安團逃兵是怎么被收攏回四行倉庫的,同時黃志忠這個角色后來又是如何在混入難民后被日軍吊起來進行凌遲的。
再比如張譯扮演的老算盤成功逃到南岸從巴士上下來后親眼目睹了兄弟們沖橋時付出的慘烈犧牲時,一下子情緒激動地沖了上去,之后就沒有任何交代了。最奇怪則是王千源、姜武、歐豪等飾演的雜牌軍進行斷后阻擊戰(zhàn),在謝晉元開始過橋后也完全沒有下文了。
因此部分角色確實存在一點兒無頭無尾的情況,但是主體故事線還算完整吧。倘若你去過位于上海曲阜路地鐵站附近的四行倉庫抗戰(zhàn)紀念館的話,你會發(fā)現(xiàn)管虎這版電影的劇情走向和情節(jié)安排幾乎完全按照紀念館內(nèi)的描述進行的。
無論如何,《八佰》總算克服“技術原因”上映了。
“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微笑”!
《八佰》選擇8月14日作為點映的第一天,除了恰逢周五以外,似乎也有其他考量。因為后一天8月15日,日軍宣布無條件投降,而前一天8月13日則是淞滬會戰(zhàn)爆發(fā)的日子。
也就在昨天,為了更好地欣賞《八佰》,我特意來到了位于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83年前,就是在這里爆發(fā)了震驚中外的“四行倉庫保衛(wèi)戰(zhàn)”!
雖已立秋,上海的陽光依然有些灼熱。
我站在四行倉庫那堵滿目瘡痍的墻頭下,留下這張照片。
83年前,這里漫天炮火。如今,布滿彈孔的磚墻遮擋出的陰影下,則是一些孩童在玩耍。歷史經(jīng)過時間的沉淀后以一種獨特的面貌與我們重新相遇。
進入到上海四行倉庫紀念館內(nèi),正好遇見一群前來參觀的小學生,講解員正在介紹這場戰(zhàn)斗的最高指揮官謝晉元寫給妻子凌維誠的一封信箋。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紀念館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紹侵華戰(zhàn)爭以及隨之而來的淞滬會戰(zhàn)是如何爆發(fā)的。
上海作為遠東第一的國際大都市,是中國的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也是國民政府首都南京的門戶。所以自然極早就進入了日本帝國主義的視野,妄想3天就占領上海。
而當時負責侵略作戰(zhàn)的正是后來制造了南京大屠殺的華中方面軍司令官也是甲級戰(zhàn)犯的松井石根。
館內(nèi)也展示了一些當時國軍和日軍的裝備,從中也可以看出敵強我弱的一個態(tài)勢。雖然在淞滬戰(zhàn)場上國軍投入了不少所謂的德械師,比如第36、87、88師,而下令死守四行倉庫的孫元良就是第88師師長。
當時日軍進攻四行倉庫時除了需要顧忌到蘇州河對岸的英國租界以外,還有比較擔心的就是在四行倉庫附近還有兩個特別大的煤氣包。
這使得日軍不敢使用重型武器進行攻擊,因為一旦擊中那兩個煤氣包所引起的巨大爆炸將直接摧毀大量的租界區(qū)域,這也為國軍固守四行倉庫提供了一個相對有利的條件。
紀念館里的一個大型沙盤模型可以很清晰的展示這點: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電影最后一場激烈的戰(zhàn)斗發(fā)生在四行倉庫附近的一座混凝土橋上。
而謝晉元率部撤退讓戰(zhàn)士迅速通過的這座橋就是當年的所謂“垃圾橋”,也就是上圖沙盤連接蘇州河兩岸的那座橋。
之所以叫作【垃圾橋】,因為那時候在上海有一些暫時的垃圾堆放站,各地收集到的垃圾一般直接裝到船上。但如果垃圾船沒能及時靠岸,垃圾可以暫時卸到這個堆放站里,等船到后再搬到船上。這座橋的橋邊就是一個垃圾堆放站,所以上海人俗稱它為“垃圾橋”。1942年更名為西藏路橋。
這次保衛(wèi)戰(zhàn)的主要指揮官就是524團的團副謝晉元以及第1營的營長楊瑞符,他們在這次戰(zhàn)斗中都展現(xiàn)出了中國軍人的錚錚鐵骨,謝晉元曾題字:余一槍一彈決與倭寇周旋到底。楊瑞符則題字:剩一兵一卒誓為中華民族求生存。
四行倉庫保衛(wèi)戰(zhàn)的起止時間為1937年10月26日-10月31日,紀念館利用一個廳以蠟像的形式完整地記述了整場戰(zhàn)斗的各個不同階段,相對真實地還原了一些戰(zhàn)斗場景。
還有包括在沒有食用油的情況下,戰(zhàn)士們只能吃水煮黃豆,異常艱苦。這些在電影中也進行了一定的展現(xiàn)。
而童子軍楊惠敏送國旗至四行倉庫也在紀念館內(nèi)進行了較為詳細的介紹和展示,包括童子軍特有的徽章、戒指、腰帶扣等。
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其實四行倉庫保衛(wèi)戰(zhàn)實際戰(zhàn)斗只有不到一個星期,之后就轉入了長達4年的孤軍營生涯。謝晉元率部撤退至英國租界后,就被完全繳械了,然后被驅趕到膠州路旁的一處地方被軟禁了起來。
然而謝晉元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中國軍人,即便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沒有自暴自棄,而是提倡“自治、自覺、自動”精神,而是號召所有部下一起主動學習各門課程,并開展襪子、毛巾、肥皂等生產(chǎn)培訓,為孤軍官兵在戰(zhàn)后的就業(yè)和服務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只是令人遺憾的是,1941年4月24日,謝晉元被日軍收買的叛軍刺殺,年僅36歲,但是他的名字將永載史冊。
走出四行倉庫,天氣格外地晴朗,萬里無云。
而當年戰(zhàn)爭迷霧籠罩了整個上海,數(shù)十萬的軍人、百姓都被淞滬會戰(zhàn)這臺無情的絞肉機奪去了生命。
我緩緩從西藏路橋走到了蘇州河對岸,遙望著四行倉庫。
當年,上海人民就是在這里親眼目睹八百壯士誓死守衛(wèi)四行倉庫。如今,戰(zhàn)爭的迷霧已經(jīng)從神州大地上消散,和平來之不易,多少仁人志士為此付出了寶貴生命。
吾輩必須倍加珍惜!
八百壯士可歌可泣,其實早在1938年,也就是四行倉庫保衛(wèi)戰(zhàn)爆發(fā)的次年,國內(nèi)就已經(jīng)誕生了兩部名為《八百壯士》的電影,一版是魯斯導演,于1938年4月2日在香港地區(qū)上映;另一個版本是陽翰笙編劇,袁牧之、陳波兒主演的,同年7月3日在內(nèi)陸上映。
不過這一章節(jié)具體要討論的則是新中國建立后海峽兩岸重新拍攝的2版電影的不同。由于臺灣版拍攝年代比較久遠,距今已45年,所以受年代局限,在制作上肯定不如新版的精良,因此我將更多從創(chuàng)作思路和表達方式上的差異進行分析。
1、從演員層面比較:
管虎的《八佰》演員表可謂星光熠熠,而在1975年,臺灣也拍攝了一版《八百壯士》,如今看來,卡司陣容也相當不錯。
謝晉元由兩次榮膺金馬影帝的柯俊雄飾演,其妻子凌維誠則由出演過胡金銓《俠女》也是《霸王別姬》制片人的徐楓扮演。時年21歲的林青霞則塑造了冒死為國軍送國旗的童子軍楊惠敏,還有張艾嘉、秦漢也有在本片進行客串。
值得一提的是,臺灣1975版《八百壯士》的監(jiān)制正是參與了1993年“汪辜會談”的首任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辜振甫。
2、從電影風格比較:
臺灣版電影整體屬于比較偉光正風格,是典型的臺灣政宣電影,導演丁善璽在1974年以一部《英烈千秋》開創(chuàng)了臺灣大制作主旋律電影的先河,和片中飾演謝晉元的柯俊雄也多次合作,塑造了不少抗戰(zhàn)英雄的形象。
這部電影中也多次出現(xiàn)了由音樂詞人桂濤聲創(chuàng)作的《歌八百壯士》作為配樂。
歌詞“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謝團長。中國一定強,中國一定強,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守東戰(zhàn)場。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寧愿死,不退讓;寧愿死,不投降?!痹陔娪爸蟹磸统霈F(xiàn)并作為片尾曲。
而管虎的《八佰》則顯然商業(yè)氣息更加濃厚一些,是當做票房爆款來去經(jīng)營的,貓眼、燈塔的票房預測甚至都10億起步了。
3、從敘事節(jié)奏比較:
根據(jù)豆瓣條目顯示,該片公映原版是140分鐘,筆者現(xiàn)在能找到的是113分鐘的版本。電影前面花了40多分鐘的時間來進行鋪墊,提到了八里橋戰(zhàn)斗,并花了一定的篇幅講述了所謂的817鐵拳計劃等,整體敘事節(jié)奏相對緩慢。
而且導演丁善璽的這部《八百壯士》把自己在香港武俠功夫片學到的視聽語言一股腦地往戰(zhàn)爭片上堆砌,所以看上去會比較雜亂一些。
而管虎的《八佰》并沒有耗費太多時間用于前期故事的展開,而是比較迅速的就進入到了電影最重要的場景四行倉庫,并圍繞四行倉庫的5次具體戰(zhàn)斗進行描寫。
雖然本片主要講述的是以謝晉元為首的524團第一營孤軍奮戰(zhàn)的故事,但是臺灣這版電影對于冒死送旗的楊惠敏著墨頗多,成為了電影主要展現(xiàn)的人物。
在電影的開頭、中間、結尾都有提及,讓林青霞塑造了一個比較豐滿的童子軍形象。在片中的重心地位甚至一度蓋過了謝晉元。
童子軍特殊的敬禮方式,三指代表“智、仁、勇”。
在《八佰》中,扮演楊惠敏的則是唐藝昕,拍攝時已經(jīng)30多歲了,但是稚氣未脫的面容使得她作為童子軍也不會有明顯的違和感。
管虎對于角色戲份的分配就相對分散一些,更接近于一個群戲的效果,因此唐藝昕所飾演的楊惠敏并不會占據(jù)太多的比重。
4、從高潮場面比較:
當然,兩岸都將全片最高潮的部分安排給了在四行倉庫樓頂英勇保衛(wèi)國旗,也確實是悲壯激越,血性昂揚。
管虎的這版《八佰》戰(zhàn)斗場面的激烈程度及帶來的感官刺激顯然是要超越臺灣老版電影的,也更能喚起觀眾的熱烈情緒。
只是,時過境遷,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只能對畫面進行一些技術處理,使得鏡頭中的旗幟更多的只是簡單的紅色,而對一些畫面進行了主動的回避,但是也基本保留了該有的內(nèi)容了。
四行倉庫保衛(wèi)戰(zhàn)中另一個比較動人的故事則是有一位戰(zhàn)士選擇英勇犧牲自己以人肉炸彈的方式與來襲日軍同歸于盡。
臺灣《八百壯士》中描寫的這個角色叫“劉鴻仁”,面對日軍坦克猛烈的攻擊,他直接抱著一捆炸彈一躍而下摧毀日方的坦克,在他舍生取義之后,有更多的戰(zhàn)士都慷慨赴死,以同樣的方式報效國家。
大陸的《八佰》中做出這樣英勇舉動的則是一名叫作“陳樹生”的國軍戰(zhàn)士,由鄭愷飾演。
當時日軍試圖從四行倉庫墻根處埋設炸藥炸毀鐵門用以突破防線,國軍戰(zhàn)士在上方投擲炸彈以還擊,但是日軍用大鋼板頂在上方護住頭部繼續(xù)埋設,千鈞一發(fā)之際,年僅21歲的陳樹生直接抱著炸彈從樓上義無反顧地跳下,并留下了“舍生取義,兒所愿也”八個字。接下來一樣是機槍連的兄弟們視死如歸地一個個跳下樓!
5、從對英軍刻畫比較:
對于處于租界中英軍的刻畫,《八百壯士》整體是比較正面的,比如楊惠敏能夠成功護送國旗到四行倉庫在電影中也是得到了英軍的幫助。
再比如片中也有多處鏡頭展現(xiàn)英軍將士對國軍英勇抗日的敬佩以及被日軍圍攻時的揪心。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臺灣方面普遍對于英美國家的態(tài)度。
管虎在這方面的刻畫可能會更符合當下不斷披露的史料記載,因為當時正值九國公約會議即將在布魯塞爾召開。中國代表團原本希冀憑借這支孤軍最后的悲壯抵抗,贏得西方的支持,以此抵抗和制約日本侵略者。但是最終換來的,卻是西方要求中國代表團從會議退席的“建議”。
中國的利益,再一次被西方無視和出賣。
另外,去年管虎因為同孫元良之子秦漢合影而引來諸多非議和批評。而秦漢也曾在臺灣這版電影中有過客串,然而和大家預想不一樣,飾演的并非其父親孫元良,而是另外一名打算在817鐵拳計劃中嘗試擊沉日本旗艦出云號的“金健”。
那時的秦漢只有29歲。
《八百壯士》中謝晉元率部突圍從四行倉庫撤退至英租界后,就到了電影結尾,并沒有展現(xiàn)之后4年的孤軍營生涯。
管虎的《八佰》同樣結束于守軍撤退之后。
而八百壯士的結局普遍比較悲慘,謝晉元最終被叛軍刺殺,其他戰(zhàn)士則被運往全國各地乃至太平洋島國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充當勞工。
無論如何,八百壯士英勇抗日的歷史始終受到兩岸同胞的共同尊崇。任憑歲月流轉,生死記憶難忘,謝晉元等將士的事跡都將融入到我們共同的記憶和血脈傳承之中。
臺灣的這版電影也將作為一種視角進入到這段歷史的洪流中。
審查始終是一個不可觸碰卻又無法逃避的一個命題,其實去年管虎在接受采訪時有回應過是否因為審查而造成的電影無法公映:
所以按照管虎導演自己的現(xiàn)身說法,《八佰》不是電影審查的問題,而是時局造成,但是不能說太多。
這個可能就得我們自己去體會了。但是顯然這部電影涉及的問題是相對更高一層級的討論。
自從《八佰》因技術原因撤檔后,能否維持原有時長就成了大家關注的一個焦點話題。該片豆瓣條目之前標注的時長是165min,而去年上影節(jié)網(wǎng)友雪國之熊貓的《八佰》電影票上的時間則是160min,因此估計額外多出的5分鐘可能是花絮緬懷一類的內(nèi)容。
如今我們實際能看到的版本是147min,因此刪減時長應該是13min。
雖然楊惠敏送旗的橋段被保留了下來,但根據(jù)兩版預告片的鏡頭差異推測,可能把多數(shù)帶有旗幟的鏡頭進行了一定的刪改。然后涉及爭議人物孫元良的情節(jié)應該是全部刪除了。
我始終認為評價一部電影總歸是建立在完整看過的基礎上,在《八佰》上映之前,很多人根本就沒有真正看過,純粹是基于網(wǎng)絡上流傳的一些只言片語去做出各種揣測、推斷,進而引發(fā)大范圍的爭論和口水,實在是有些莫名其妙。
如今,電影終于正式上映,還是期待大家的討論可以基于電影本身及其表達的內(nèi)容,而不是為了去攻擊某個點而故意憑空樹一個靶子在那里打,這真的非常無聊。
誠如上述管虎所言,想為老兵想為民族做些事兒,同時也是一種表達上的疏解,憋著實在太難受了。所以網(wǎng)絡上的一些針對性且上綱上線的攻擊會不會顯得有些過于一廂情愿且有失偏頗呢?
作為一名影迷,面對這樣頻繁且無理地刪減真的會有一種無力感。然而,即便如此,還是想要抓住每次發(fā)聲的機會,真心誠意地想要說一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