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課本,算起來已經解讀了4次。
從人教版到統(tǒng)編版教材更換開始,第一次是借助思維導圖,解讀了三年級上下冊每一篇課文。當時自己沒有教三年級,單單從文本內容的角度進行解讀。
第二次是市區(qū)小學援教交流與孩子們第一次實踐教材學習,關注了課文內容與學習實踐的關系,記錄了學生在課文中產生的學習智慧(優(yōu)質學校學生思維資源價值)。
第三次是鄉(xiāng)鎮(zhèn)小學與學生再次實踐,并進行了學習共同體模式的課堂嘗試,發(fā)現(xiàn)了基于學生的教材學習行為,開始從思維導圖到學生智慧后“問題解決型學習設計”思考,也為自己開拓了教材學情價值與學習設計關系的視野,為后來開始“導圖說”課堂設計改革奠定了基礎。
到今年是第四次解讀了,面對一篇篇熟悉的課文,學生到底能夠從中學到什么的思考逐漸深化,課文的價值是什么開始影響自己的課堂設計,一路走來,普通的課堂里,學生可見的思維世界精彩紛呈,也是為什么幾乎能夠每天更新公眾號的資源。
四次解讀三次實踐,都是在不同的班級進行,學情差異巨大。而思維導圖工具一直成為解讀文本、設計學習的幫手,可以說,是導圖的思維形式優(yōu)化了學習研究思考。每一次記錄反思,都是通過氣泡圖比對思維,連接思維進行學生使用統(tǒng)編教材進行學習行為的觀察反思。
當?shù)谒拇巫x教材時發(fā)現(xiàn),曾經貌似被看到,而事實上沒有看見或者看懂的內容開始出現(xiàn)在眼前。
比如《大青樹下的小學》,開始看到文本蘊含的學生學習行為、學習價值、思維品質等綜合素養(yǎng)內容,關注了利用文本進行育人行為的設計。又比如《花的學?!罚_始看到文字形式所呈現(xiàn)的語言風格,語言風格其實也是讀者意識的關注,兒童化的課文語言為什么吸引兒童閱讀,其中值得思考的有很多很多。關于新鮮感的理解,也從原來字詞的新鮮感到使用方法的新鮮感。
其中,關于單元習作的學習理解,則將自己幾年來進行的大數(shù)據分析經驗、思維導圖經驗、學情研究經驗、素養(yǎng)與思維理解經驗整合,開始關注寫作本身的目的與意義。如《猜猜他是誰》,更加關注幾句話或一段話表現(xiàn)人物特征的讀寫轉換,關注學生習作結果思維到過程經驗的體驗。
這種以教材為內容,關注文字呈現(xiàn)方式與價值的學習設計,我統(tǒng)稱為“讀寫轉換小課堂”。之所以在閱讀、寫作之間建立思維轉換的過程呈現(xiàn),正是因為育人意義的理解關注,開始以人使用課本的角度,立足兒童,開發(fā)理解與思考,實踐與反饋的過程。
這四次解讀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課文,不能說對于學習設計的優(yōu)化進步有多大,也不能說有多么提高了自己的語文教學專業(yè)理解水平,單單以人學習需求的角度發(fā)生自我變革,革新課堂設計的理解本質是為了學會。
期待能夠更好地使用教材,為學生學會學習做好服務。
并認真地做一個簡單樸素的普通語文教師。
END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