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的歸來,勾起了我對日本的好奇心,兒子也鼓動我到日本去看看他工作的地方,我說我不懂日文啊,兒子說:“不識外文,如果到其他國家去是有困難的,但到日本卻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在日文中是很多文字都是用漢字來表達的,雖然不懂日文的讀音,但可以從看漢字中讀懂個大概的意思”。確實日文中的漢字給到日本去的中國人帶來許多方便,就象“大阪”,“神戶”,“京都”,“名古屋”這些城市的日文名稱跟中國漢字一模一樣,中國人一看就懂, 就算“東京”用的是繁體漢字“東京”,橫濱用的是日文 “橫浜”,電梯上用的是繁體漢字“開”、“閉”,中國人都能一看就明白。
只不過日文中的許多漢字都是繁體字,這也很容易理解,因為當(dāng)初日本人從中國輸入漢字的時代是在唐朝、隋朝,當(dāng)時都是繁體漢字。日本原本是沒有文字的,紀(jì)元后僅僅借用了47個漢字偏旁,就成了全部的日本語言,所以最初日本官方正式的文章用的都是漢字,而片假名則是日本佛教僧侶們讀經(jīng)典時用來做標(biāo)音的,平假名則是日本女性所用的文字,到目前為止,日文中還留有1945個常用漢字,由此可見到日本,只要看懂漢字就能憑自己的感覺加以“合理推斷”,基本上就能一知半解讀懂日文中的意思。
比如,見到日文“駐輪場”,從那“輪”子能“駐”的地方理解意思,就可以推斷必定是“停車場”;見到“駐輪禁止”的日文,那就可以推斷是“禁止停車”的意思??吹饺瘴摹皺M斷禁止”,也就可以推斷是“禁止橫穿”的意思,斑馬線旁豎立著“橫斷步道”路標(biāo),當(dāng)然更可以推斷是“橫穿步行道”的意思。可見不懂日文照樣能懂日文意思,在日本超市見到寫著“雞卵”二字,不用猜想必定可以推斷寫的是“雞蛋”,那“賞味期限”也就可以理解是“保鮮期限”,商店買的“洋服の青山”,顯然是“青山之西服”的意思,至于“株式會社”是在日本商品上常常見到的名詞,那一定是“股份公司”的意思。
當(dāng)然有的日文中用的漢字,可以象猜謎語一樣去猜一下,也能懂其中日文意思:比如“足袋”就是“襪子”;“米國”就是“美國”;自行車寫作“自転車”;“時差信號”就是紅綠燈信號;“料金”就是“費用”; “役職”就是“職務(wù)”;“旅券”就是“護照”;“交番”就是“派出所”;“付近”就是“附近”?!八馈本褪恰澳缢馈?,當(dāng)然日文中還有日本人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的漢字,叫做“日制漢字”,比如:“働”是工作的意思,勞動者寫作“勞働者”;“峠”指的是山口;“畑”指的是田地;“榊”指的是常綠樹;“辻”指的是十字路口。兒子還特別讓我猜一個 “井”字正中加一點的“日制漢字”,我想了很多時間都猜不出來,后來兒子告訴我,那是指盒飯,“井”字表示飯盒,正中的一點表示飯菜,這個字,日語發(fā)音為“動”,你看日本人多會想象。
如果單純用猜謎語的方法理解日文中的漢字,以中國的習(xí)慣來猜測日文,可能也會鬧出些笑話。比如,日文中的“手紙”,其實指的是“信”;“服役”不是去“當(dāng)兵”,而是“入獄”、“坐牢”;“留守”反而是“不在”的意思;“老婆”不是指“妻子”,而是指“老太婆”;日文中的"娘"是"女兒"的意思, 她在日本的輩分實實在在地降了一級, “前年”指的是“去年”,即前一年,而不是去年的去年。所以到了日本后,兒子就開始了解日本人對日文中漢字的運用習(xí)慣,現(xiàn)在他知道了日本喜歡把河稱為“川”,把馬路叫大街,把東西向的大街叫“通”,比如“靖國通”就是靖國大街,而南北向的大街卻叫“筋”,諸如“上町筋”就是上町街。中文中的筷子,在日文中被寫成“箸”,至于日元的元,通常寫作“丹”,“5000丹”就是5000日元。
更有趣的是很多中國成語被改造成日本成語:中國人的“日新月異”, 日本人則改為“日進月步”;中國人的“粉身碎骨”, 日本人則改為“粉骨碎身”;中國人的“山清水秀”, 日本人則改為“山紫水明”;中國人的“千鈞一發(fā)”, 日本人則改為“危機一發(fā)”。從日文中的漢字,可以看出中國文化對于日本的巨大影響,當(dāng)然影響向來都是雙向的,有時候日文也給了中文一定的影響,比如,如今我們常說的“干部”一詞,就來源于日語。現(xiàn)代中文中的“呎”(英尺)、“癌”(癌癥)的含義,也都來自日語。因此可以說,日本與中國在文字上是相互貫通的,這正是生動地說明中日二國是“一衣帶水”、“淵深流長”的鄰邦,看來我到日本去,在語言上沒有什么問題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