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這樣一個視頻:
一個10歲的女孩在拿爸爸手機玩游戲的時候,為了得到免費的皮膚,短短一個小時,被7個騙子誘騙,前后掃碼轉(zhuǎn)賬了6筆錢,共計8176元。
一個小時后,因為還沒有領(lǐng)到皮膚,女孩把事情告訴媽媽,這才知道被騙了。
隨著網(wǎng)絡(luò)直播的普及,被“有心人”盯上的孩子,數(shù)不勝數(shù)。
九歲的孩子茵茵在用爸爸的手機看直播游戲的時候,覺得主播玩得很好,便一直點擊送禮物,累計打賞9968元。
該主播在發(fā)現(xiàn)茵茵是未成年人后,謊稱自己是主播的管理人員。茵茵在對方的指導(dǎo)下,又先后轉(zhuǎn)出四萬元。直到茵茵的爸爸發(fā)現(xiàn)銀行卡余額不足,才爆出了這件事。
《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說:
“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錢的知識,將來有其他人取代你。這個人是誰?也許是債主,也許是奸商,也許是警察,也許是騙子?!?/span>
缺乏金錢意識,孩子未來之路困難重重
在應(yīng)試教育的驅(qū)使下,很多家長覺得孩子的第一任務(wù)是學(xué)習(xí),“錢”這個東西不用太早和孩子探討,一是怕孩子心里眼里都是錢,二是覺得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自己明白。
但事實卻是,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避開談“錢”,則會讓孩子缺乏金錢意識,從而讓孩子的未來之路充滿困難。
首先,孩子會因為沒有金錢意識,從而對金錢沒有概念。
對金錢沒有概念的孩子,最直觀的表現(xiàn)便是不知道金錢是怎么來的,也不知道金錢的等價交換。
英國心理學(xué)家曾對1000名來自不同階級家庭的孩子就“錢從哪里來的”這個問題進行調(diào)查,結(jié)果讓人意外:
有的孩子認為錢是從父母口袋里來的,有的孩子認為是從銀行領(lǐng)的,只有極少量的孩子知道錢是通過工作換來的。
很多父母聽到孩子這樣的童言童語,并不會及時去引導(dǎo)孩子,反而覺得是天真的表現(xiàn),結(jié)果就會導(dǎo)致孩子并不知道金錢的價值。在家長不注意的情況下,往往會用過多的金錢換取到少量的物。
其次,孩子對金錢沒有概念,所以不懂得珍惜金錢。
在物質(zhì)生活日益豐富的現(xiàn)在,琳瑯滿目的玩具也成了孩子極大的誘惑,沒有金錢意識的孩子并不會覺得錢來之不易,所以對到手的玩具也不會珍惜,甚至還會一直向父母索取。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愛的厘米》中,坑爹坑姐的關(guān)震雷便是典型的不知道珍惜錢,一會把車賣了換鉆戒,一會又是要抵押房子,動不動便捅個“錢窟窿”讓父親和姐姐填。
而他還理所當(dāng)然,覺得姐姐賺錢很容易,給他花多少也無所謂。
沒有金錢概念的孩子,在長大后,還會缺乏危機意識,不懂得如何讓金錢為自己服務(wù)。
他們大多成為了今天的“月光族”和“超前消費族”,打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享樂主義的幌子,不僅把手里的錢花得一分不剩,還會透支信用卡、花唄等,生活成“精致的窮人”。
看上去,提高自己的生活質(zhì)量沒有什么問題,但當(dāng)生活驟起波瀾,他們會一點招架之力都沒有,比如突然失去工作、身體突發(fā)問題、家庭突遭變故等,這一切“風(fēng)和日麗”的表象便會立馬被殘忍撕開。
對金錢沒有規(guī)劃,不僅不能夠未雨綢繆,有足夠的錢抵御風(fēng)險,更不懂得利用金錢讓自己升值或者生出更多的錢。
而這一切,都會把人困在“金錢”二字中,生活也會逐漸不如意。
所以,對孩子有金錢教育,是不容忽視的,就如教育家默克爾說:“金錢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課,是兒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錢是家庭的重心一樣?!?/span>
父母錯誤的金錢教育,會帶給孩子錯誤的金錢觀
1、父母把金錢放在第一位,讓孩子誤以為金錢是萬能的
有的父母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喜歡用金錢來解決。教育孩子也是如此,比如給孩子過多的零花錢,孩子要什么都滿足。
更會在回答孩子問題的時候,把錢放在前面,比如孩子問媽媽為什么選擇這個補習(xí)班,媽媽說是因為“貴”。
久而久之,孩子也會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覺得金錢可以衡量一切,也會覺得做事的終極目標(biāo)是為了“錢”。
2、父母在說到錢的時候,用“哭窮”或“隔離”的方式,會讓孩子的思想貧瘠
“我們生活這么辛苦,你一定不能亂花錢。”
“你可要好好學(xué)習(xí),我和媽媽將來都要靠你了?!?/span>
作為教育孩子的“金玉良言”,相信很多家長都說過類似的話,覺得這樣可以讓孩子養(yǎng)成不亂花錢的好習(xí)慣,為了保證效果,甚至還會在“哭窮”的同時,減少孩子和金錢的接觸。
琳琳的爸爸媽媽便是這樣做的,孩子每每要零花錢,都會嚴(yán)肅的教育孩子要“節(jié)儉”、“爸媽賺錢不容易”,有時候一個月也不給孩子零花錢,因為同學(xué)們都有零花錢可以自由支配,另類的琳琳自然而然受到了排擠。慢慢的,琳琳越來越自卑,性格也孤僻了起來。
在這樣的金錢教育下,孩子的思想也會慢慢貧瘠起來,有的會在長大后,依然會因為金錢不能很好的和同事相處;有的則會因為童年時沒有得到滿足,對金錢有了極端的追逐。
如何科學(xué)培養(yǎng)孩子的金錢意識?
首先,讓孩子明白什么是錢、錢的作用。
這一步,從孩子三歲的時候就可以開始教育了。
父母可以在生活中潛移默化,讓孩子認識錢幣,這是一年級數(shù)學(xué)中的學(xué)習(xí)任務(wù),但是家長完全可以在日常中,讓孩子提前認識。
等孩子大一點的時候,可以讓孩子自己去購買物品,明白錢可以買到一些東西。但在這里,也要多和孩子聊天,讓孩子明白,錢可以換來什么,不可以換來什么,比如朋友是不能用錢來換的,但是去超市拿任何東西都要付款。
第二步,讓孩子明白錢是怎么來的。
網(wǎng)上有個段子說,小時候,父母從口袋掏錢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出他們的窘迫,但是現(xiàn)在我們在用手機支付的時候,孩子只會覺得那里面有源源不斷的錢。
讓孩子明白賺錢的辛苦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讓孩子到父母工作的地方看一看,甚至參與進來。
有的父母會用家務(wù)獎勵的方式讓孩子體驗賺錢的不容易,但這種方法并不能讓孩子充分體驗,甚至還會出現(xiàn)反作用。比如,一旦父母減少或者停止金錢獎勵,孩子做家務(wù)的動機就會減弱甚至消失。
最后,讓孩子學(xué)會分配金錢。
當(dāng)孩子明白金錢來之不易后,便可以進行第三步,讓孩子參與到一些家庭用品的購買中,比如媽媽在購買生活用品的時候,可以給孩子解釋一下:同樣是衛(wèi)生紙,為什么會選擇這一款。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明白貨比三家的意義,在不知不覺中,自己在購物的時候,也會對比價格。
當(dāng)然,僅僅這些還是遠遠不夠的,還要讓孩子學(xué)會分配金錢。比如在孩子想要一件物品的時候,可以讓他想想,這件物品的使用價值,是必需品還是非必需品。
如果是非必需品,那省下來的錢可以先存在爸爸媽媽那里,存滿一個月,還可以得到一定的利息。
在這樣的對比中,孩子會明白,什么樣的方式是分配金錢的最好方式。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對金錢也會有自己的獨立思考,這個時候父母只需要提供參考建議就可以。
總之,只有在分清界限、承認交換的規(guī)則下,社會運轉(zhuǎn)才會更順利,人才會更理性,人際關(guān)系也會因平等共處、互惠雙贏而更自由和諧。
從小給孩子樹立金錢意識,其實,也是在教孩子如何做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