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原文
公冶長第五
5.20 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div style="height:15px;">
【試解】孔老師說:“寧武子在衛(wèi)國曾經(jīng)侍奉過文公和成公兩朝,在文公的國家政治清明有道之世,寧武子能表現(xiàn)出自己的才智,取得了特別突出的功績,從而獲得了很高的贊譽。在成公的國家政治混亂動蕩之世,原有的道德秩序被打亂,整個社會沒有章法可以依循。聰明的人自會審時度勢,見風使舵,以求自保,這時的寧武子做出了在智者看來很愚鈍的行為:他不避艱險,挺身而出,周旋其間,為國家盡心竭力,獨撐危局,既保其身,又濟其君。寧武子在國家政治清明有道可依的時候,所表現(xiàn)出自己的才智,別人是可以把握得住,并能夠做得到的;他那在國家政治混亂動蕩的時候,所表現(xiàn)出的不避艱險、臨危不縮的不識時務(wù)的通達之'愚鈍’,別人是無法把握得住的,因而是無法做到的?!?div style="height:15px;">
《說文》:則:等畫物也。從刀從貝。貝,古之物貨也。子德切。??古文則。??亦古文則。??籀文則從鼎。段玉裁注:等畫物者,定其差等,而各為介畫也。今俗云科則是也。介畫之,故從刀。引伸之為法則,假借之為語詞。從刀貝。貝,古之物貨也。說從貝之意。物貨有貴賤之差,故從刀介畫之。
漢字“則”是會意字。金文從鼎從刀,會以刀刻法于鼎之意。篆文從刀從貝系鼎之訛省?!墩f文》“等畫物”,就是比照樣子刻畫器物。本義為法則、準則的依照、遵循、效仿。常用來表示在時間上兩事發(fā)生的先后、并列、因果、轉(zhuǎn)折的承接相續(xù)關(guān)系,相當于“就”、“即”、“便”。
前一章對素以謹慎多慮而著稱的魯國大夫季文子進行了評說,季文子做事總是能夠做到謹慎多思,“忠而有賢行,舉事而寡過”,獲得了“三思而后行”贊譽,老師告訴弟子:就學問修養(yǎng)來說,當權(quán)宜三思,盡思之盡善不為之過;就臨事行前來說,要把握稍縱即逝的時機,敏而行之,不需要思考三次了。本章針對被時人稱愚的衛(wèi)國大夫?qū)幬渥拥摹坝蕖边M行了評說,讓弟子體悟“智”、“愚”和仁德境界的關(guān)系。老師說:“寧武子在衛(wèi)國曾經(jīng)侍奉過文公和成公兩朝,在文公的國家政治清明有道之世,寧武子能表現(xiàn)出自己的才智,取得了特別突出的功績,從而獲得了很高的贊譽。在成公的國家政治混亂動蕩之世,原有的道德秩序被打亂,整個社會沒有章法可以依循。聰明的人自會審時度勢,見風使舵,以求自保,這時的寧武子做出了在智者看來很愚鈍的行為:他不避艱險,挺身而出,周旋其間,為國家盡心竭力,獨撐危局,既保其身,又濟其君。寧武子在國家政治清明有道可依的時候,所表現(xiàn)出自己的才智,別人是可以把握得住,并能夠做得到的;他那在國家政治混亂動蕩的時候,所表現(xiàn)出的不避艱險、臨危不縮的不識時務(wù)的通達之'愚鈍’,別人是無法把握得住的,因而是無法做到的?!北菊吕蠋熇^續(xù)通過對歷史人物在政治事件中表現(xiàn)的評說,讓弟子把握天下無道之時通達于仁德的智慧。天下有道之時,仁德大道處于彰顯狀態(tài),人們的從仁之智是可以清晰把握得到的,但在天下無道之時,仁德大道處于隱晦不顯的狀態(tài),仁德賢者的通達之智,常常會被世人當成不識時務(wù)的“愚鈍”,這種“愚鈍”不是通過“裝糊涂”能夠做到的,而是具有仁德境界后的一種通達,是自然而然從仁的順從。
本章需要注意的是對“愚不可及”的理解和把握。“愚”是時人對寧武子的評價,在這個“愚”字之中,可以看出春秋之亂時仁德隱而不張,誤將仁德之智當作“愚鈍”??鬃涌隙藢幬渥拥木辰绾凸儯⒁浴坝薏豢杉啊睂ζ渲腔圻M行了高度頌揚?,F(xiàn)在人們解讀本章時,用“裝愚”來解讀寧武子,其實這是對孔子言說的曲解,是沒能體悟仁德之境的膚淺。唐文治在《論語大義》中按:陸氏曰:“知、愚二字,乃世俗之論。知謂其能自養(yǎng)重,愚謂其不避艱險。此處文法,與'先進于禮樂,野人也,后進于禮樂,君子也’同例,非真野人、真君子也。此知、愚亦非真知、真愚,皆世俗之見耳。夫子且不與深辨,謂世所共贊者,武子之知也,而不知其可及也;世所共笑者,武子之愚也,而不知其正不可及也。自古天下,皆賴有此等愚人擔任,若皆取巧,則不成世界矣。然論武子之心,安知有知?亦安知有愚哉?惟只有忠而已矣?!?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