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jié) 陰宅
死亡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現(xiàn)象,人們最驚恐的事情莫過于死。人死之后還會不會復活?死人會不會對活人發(fā)生作用?在科學不發(fā)達的古代,人們總在探索這些問題,總是希望死人能夠活過來,能夠保佑自己,于是,陰宅學說應運而生。
陰宅學說認為,只要穴地有生氣,死者就會安逸,就會給生者帶來吉祥,否則有兇。怎樣才能得到生氣之地呢?那就要請風水師指點選擇,貴命不得葬窮穴。既然得了好穴,就會有好報應。至于哪天有好運到來,要看具體人和風水情況而言,或許即刻,或許幾十年、乃至于幾代人之后。
相地是一種實踐。風水師在有了整套理論之后,就要親臨現(xiàn)場。先要憑看,看山脈走向,看穴地環(huán)境。又要用嘴嘗,嘗水質是否苦澀,嘗土粒是否辛甜。還要動腦筋,推算出內在關系,預測吉兇禍福。
相地測定方位用的羅盤中間有一根磁針,大致指向南方。測量穴地時,在門腳或穴地的石頭上放平羅盤,把針連擲兩三次,看針是不是指在子午線上,針如果晃動則不吉,收藏于中線則吉。圓盤上畫有圓圈,少則三層,多則幾十層,每層都有許多符號,表明一定的意義,層與層之間也有一定的聯(lián)系,它反映了先民的智慧。
我們現(xiàn)在興修水利,建筑房屋仍然要用類似于羅盤的工具測量方位,也要到現(xiàn)場勘察。怎樣借鑒傳統(tǒng)的相地方法?這還是值得探討和研究的。
中華文化的偉大,也在于她科學思想的廣博、深厚與細密。她作為東方科學文化體系,與淵源于古希臘、古羅馬的西方科學文化體系,長期交光互影、互相滲透而又各自獨立發(fā)展,并不遜色。只是近百年來,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才在科學上比西方落后了。如何對待中國的傳統(tǒng)科學?英國李約瑟博士說:“至于遠東文明,特別是其中最古老而又最重要的中國文明對科學思想和技術的貢獻,直到今天仍然被云霧所遮蔽,而沒有被人們所認識。”然而,中國古代從天文、歷法、物理、化學、數(shù)學、地理、生物、建筑、陶瓷、冶金、醫(yī)學、農學一直到“四大發(fā)明”的偉大成就,都碩果累累,燦若繁星。這極大地豐富了人類文化的寶庫,推動了世界文明的進程。當今國外有些科學家預言說:只有東、西方科學文化的結合,才能創(chuàng)建21世紀未來的世界科學。
當今國際上眾多科學家都把中國的《周易學》、《中醫(yī)學》、《風水學》作為研究和掌握的特別學科,而且有些國家還設立了專門機構進行研究。我作為一個中國科學工作者,更有責任和義務對我國《周易學》、《中醫(yī)學》和《風水學》進行深人的研究和發(fā)掘,發(fā)揚光大,使其更好地為人類造福。為創(chuàng)建21世紀的新科學新文化盡職、盡責、盡力、盡義。
第六節(jié) 陰陽五行說
陰陽五行說,是我國先民在接觸各種事物與現(xiàn)象的實踐中,通過觀察與思考而建立的一種影響很大的哲學思想觀念。它是一種自發(fā)的樸素的唯物論,并具有辯證法的初步思想因素?!耙魂幰魂栔^之道”是陰陽學說的精髓。陰陽五行,是我國人民所獨創(chuàng)的一種學說,廣泛滲透于中國古代科技文化的各個領域。中國風水學的各個方面均遵循這一原則。陰陽與五行是兩個基本概念。
1、陰陽學說
陰陽概念起源于夏朝,其依據(jù)是成書于夏朝的《連山》一書?!哆B山》書中已出現(xiàn)陰爻“??”和陽爻“—―”?!渡胶=?jīng)》稱:“伏羲得河圖,夏人因之,說《連山》;黃帝得河圖,商人因之,曰《歸藏》,烈山氏得河圖,周人因之,曰《周易》。”
陽陽學說將宇宙世間萬物分為陰與陽兩大類,認為一切事物的形成發(fā)展與變化,全在于陰陽兩氣的運動與轉換。陰陽概念,最早時,來自陽光的向背,物體向陽的一面叫陽,背陰的一面叫陰。繼而不斷引申,進一步廣泛解釋自然界與社會界所有現(xiàn)象。陰陽概念成為陰陽學說是周朝以后,特別是《易經(jīng)》對陰陽進行了全面概括,成為系統(tǒng)、完整的陰陽學說。
(1)陰陽屬性世間任何事物均可以分為相反的兩個方面,即陰與陽。陰陽現(xiàn)象無所不在。陰陽的劃分規(guī)律是:凡類似明亮的、上面的、外面的、熱的、動的、快的、雄性的、剛強的以及單數(shù)的屬陽;凡類似:黑暗的、下面的、里面的、寒的、靜的、慢的,雌性的、柔弱的以及雙數(shù)的都屬陰。
(2)陰陽規(guī)律陰陽互根,即是指事物或現(xiàn)象中對立著的兩個方面,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為用的特點,處在一個統(tǒng)一體內。陰與陽的每一個側面都以另一個側面作為自己存在的前提,即沒有陰,陽不能存在;沒有陽,陰也不存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陰在內,陽守之,陽在外,陰之使也?!标庩枌α?,即是指自然的萬物萬象,其內部同時存在著相反的兩種屬性,即存在著對立的陰陽兩個方面。諸如:電有正負極,磁場有陰陽極(南北極),原子由“正”電子核和“負”電子構成,建筑物有陰面,陽面,山南為陽,水南為陰等等。陰陽轉化,即是指事物或現(xiàn)象的陰、陽兩種屬性,處于動態(tài)平衡之中,此消彼長,彼進此退,且在一定條件下向其對立面轉化?!兑捉?jīng)·系辭》曰:“日往月則來,月往日則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住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成歲月焉?!彼追Q“風水輪流轉”即是陰陽轉化運動中的結果。
中國人對陰陽依存、對立、轉化的論述,具有了現(xiàn)代唯物辨證法的世界觀與認識論。陰陽始終處在動態(tài)平衡中,如果這種變化出現(xiàn)反常,即是陰陽消長的異常反應?!兑捉?jīng)·系辭》曰“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中國風水學是人類在居住地址、規(guī)劃、建筑活動中,尋求陰陽平衡的具體科學技術。
2、五行學說
五行學說的產(chǎn)生,學術界至今處于爭議之中。
史學界認為:“五行學說的創(chuàng)始人是孟子。孟子是五行學說的創(chuàng)始者,孟子說五百年必有王者興,由堯舜至于湯五百有馀歲……由文王至孔子五百馀歲……等近乎五行推運的說法。比孟子稍后的鄒衍,擴大五行學說,成為陰陽五行家?!闭軐W界認為:“五行的明文見于《尚書·洪范》(相傳為西周初年文字,據(jù)考證可能是戰(zhàn)國時代所作)。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墻?!币讓W界認為:“五形學說是與陰陽學說同步產(chǎn)生的?!?/p>
(1)五行屬性漢董仲舒在《尚書·洪疇》中將五行抽象為五種物質屬性,不僅僅是五種物質。五行學說歸納客觀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最基本“元”構成的,自然界各種事物和現(xiàn)象(包括人在內)的發(fā)展和變化都是這五種“元”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金、木、水、火、土之間的相互對立、依存和轉化是宇宙間萬事萬物生生滅滅的規(guī)律和原因。這個觀念是樸素而雙唯物的,與近代科學“元素周期表”和“物質不滅”規(guī)律極為相似,有異曲同工之妙。
五行特性:木—具有生發(fā)、條達的特性;
火—具有炎熱、向上的特性;
土—具有長養(yǎng)、化育的特性;
金—具有清凈、收殺的特性;
水—具有寒冷、白下的特性。
五行歸類
五行 | 水 | 木 | 火 | 土 | 金 |
五臟 | 腎 | 肝 | 心 | 胃脾 | 肺 |
五竅 | 耳 | 目 | 舌 | 口 | 鼻 |
五體 | 骨 | 筋 | 脈 | 肌 | 皮 |
五志 | 恐 | 怒 | 喜 | 思 | 憂 |
五音 | 羽 | 角 | 徵 | 宮 | 謫 |
五色 | 黑 | 青 | 赤 | 黃 | 白 |
五味 | 咸 | 酸 | 苦 | 甘 | 辛 |
五氣 | 塞 | 風 | 暑 | 濕 | 燥 |
季節(jié) | 冬 | 春 | 夏 | 長夏 | 秋 |
方位 | 北 | 東 | 南 | 中 | 西 |
(2)五行的規(guī)律 五行學說認為:五行之間具有相生相克的規(guī)律。
相生:含有互相滋生、促進、助長的意思。相生的關系中,具有它生、生它,即順生、逆生兩方面的關系。逆生,又叫亢乘,即五行亢乘。
相克:含有互相制約、克制、抑制的意思。同樣,相克的關系中,也具有克它、它克,即順克、逆克兩個方面的關系。逆克,又叫反悔,即五行反悔。依其排列,規(guī)律為“順次相生,隔一相克”。古稱“比相生,間相勝?!表槙r針為順生、順克;逆時針為逆生、逆克。即:水木火土金五者,相近的依次生成,水生木,木生火……依此類推;五者又間隔一個相克,如水克火,木克土,直至金克木……周而復始。這種生克關系固定的,“逆之則亂,順之則治?!?/p>
為什么五行會“順次相生”呢?古人認為:水能滋潤樹木;木能燃燒產(chǎn)生為火;火能使燃燒后的東西變成灰土;土里面能找到金屬、礦物;寒冷的金屬表面潤澤,能產(chǎn)生露水,而且五形中唯有金屬遇熱溶化后變成液體狀態(tài)——這樣形成一個促進性的循環(huán)。
為什么五行會“隔一相克”呢?古人認為:水能夠滅火;火能夠熔化金屬;金屬制品能夠砍伐樹木;樹木的根能夠穿透土壤;土能夠吸收水使之消失——這樣開成一個抑制性循環(huán)。
五行相生相克,構成一個循環(huán)鏈,周而復始?,F(xiàn)代科學發(fā)現(xiàn)的元素周期規(guī)律證實了中國古代五行周期變化的合理性。五行與陰陽結合產(chǎn)生了“陰陽五行學說”。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風水學,乃至中國古代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諸如:中醫(yī)、天文、地理、軍事、政治、經(jīng)濟等學科的總原則。有了陰陽五行的平衡與協(xié)調,才能推動和維持一切正常生長、發(fā)展、變化與消亡。
聯(lián)系客服